人教八年级版(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八)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八)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八)(背诵默写及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本卷共二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一、背诵默写(共30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3分)(一)根据课文默写。

(共15分,每小题1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2、,身世浮沉雨打萍。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________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7、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8、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9、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10、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1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1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

1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15、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二)按要求默写(共15分,每小题1分)16、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1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之态的句子是:,。

18、如果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选取两句做为“南山奶粉”的广告语,最恰当的是:,。

19、《己亥杂诗》中诗人运用比喻,表达自己虽以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意的句子是:,。

21、《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五)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五)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五)附答案(第五单元)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3分)1、.找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缥.碧(piǎo)嗜.酒(shì) 骈.文(bìng) 箪.瓢屡空(dān)B.槽枥.(lì) 邈.视(miǎo) 踌.躇(chú) 横柯.上蔽(kē)C.吝.啬(lìn) 相.马(xiàng) 褐色.(hâ) 冷.冷作响(líng)D.纸鸢.(yuān) 绮.丽(qǐ) 寥.落(liáo) 造饮辄.尽(zhã)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天山共色不求甚解德隆望尊B.奇山异水泠泠作响不慕荣利援疑质理C.疏条交映千百成蜂箪瓢屡空衔觞赋诗D.短褐穿结负箧曳屣风烟俱净天下独绝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从:顺、随)期.在必醉(期:期望)B.衔觞.赋诗(觞:酒杯)执策而临.之(临:面对)C.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D.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鸢飞戾.天(戾:至)4、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比喻排比排比拟人B.拟人对偶排比拟人C.比喻对偶排比拟人D.比喻对偶拟人比喻5、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6、默写。

(5分)(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诗句是:,。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二)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二)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二)附答案(第二单元)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翡.翠(fěi)姮.娥(dàn)胆怯.(qiâ)雷霆.(tínɡ)B.翱.翔(áo)真谛.(dì)绽.开(dìnɡ)执拗.(niù)C.忏.悔(qiān)旸.谷(yǎnɡ)郢.都(yǐnɡ)消释.(shì)D.炽.热(chì)馈赠.(kuì)咆哮.(xiào)纤.细(xiā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B.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至极了。

D.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C.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D.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4、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成绩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雷电颂》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

B、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C、《雪》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D、句子成分是指组成句子的各个相关的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

6、依原文内容填空。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____________雪花。

____________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____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____________的消息,是____________皮肤。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社戏(新人教部编版教与学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社戏(新人教部编版教与学教案)

1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同步检测卷(一)虽有嘉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 兑.命() 学.学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 弗:(2)虽有至道..至道:(3)不知其善.也 善:(4)教然后知困.困:(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 “”同“”,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 古义: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 古义: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朝代)经学家(作者)编纂的,是(时期)间(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三、课外拓展【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十一)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十一)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十一)(期末A卷)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庇.护(bì)相形见绌.(chù)媲.美(pì)挑衅.(xìn)B.苔藓.(xiǎn)龙吟凤哕.(huì)缄.默(jiān)哂.笑(shěn)C.屋脊.(jǐ)俶.尔远逝(chù)发怔.(zhèng)囿.于(yòu)D.招徕.(lái)风掣.红旗(chè)枸.杞(góu)家醅.(pē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善长焦躁不安众说纷纭众目睽睽B.门楣相辅相成如法炮制苍海桑田C.牟取囊萤映雪即物起兴莫衷一是D.慷慨难以置信闻风而来和辙压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江阴市市年年一大变,使得城市处处面目全非....。

B.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

C.他得天独...厚.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D.但老太太却做错了一件事,把昨天唱歌的人张冠李戴....了。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小时候常听外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如此。

B.“是一只老鼠。

”我说。

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D.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的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5、饭后在椰林中散步。

椰林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遍生青草。

________,映在水中,连水也是浓绿色。

①一条莹洁的小河,在林的另一端流淌。

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条莹洁的小河。

③水平如镜,水上有独木舟静静地横着。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嘉yáo( ) 兑.命(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xiào )矜.( ) 男有分.( ) 选贤jǔ( )能讲信修mù(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礼记》是《学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C.“四书”是《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

D.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幼而无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2)知不足,。

(3)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

(用《礼记·学记》原文回答)(4)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 ,。

(5)现代社会强调任人唯才,任人唯德,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大道之行也》中的“,”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 ,。

(7)上下千年,在往圣先贤的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

”(《大道之行也》)4.重点词解释。

(1)不知其旨也旨:(2)虽有至道至道:(3)不知其善也善:(4)教然后知困困:(5)然后能自反也反:(6)选贤与能能: 指(7)讲信修睦修:(8)男有分分:(9)女有归归:(10)盗窃乱贼而不作作: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学半第一个“学”同“教”,(2)选贤与能“与”同“举”,(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意义(2)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困难(3)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4)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今义:乱臣贼子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3)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主旨归纳8.《虽有嘉肴》运用的手法引出观点,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强调了的道理。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同步练习部编语文八下虽有佳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1.解释词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然后能自强也虽有至道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2.句子翻译。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3.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论著的汇编。

(2)从“”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

(3)“教学相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4.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B.不知其/旨也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故曰:教学相长/也5.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说明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B.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

C.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

D.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二.合作探究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我们的启示。

三.中考真题。

阅读训练(一)(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题)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八)(背诵默写及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本卷共二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一、背诵默写(共30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3分)(一)根据课文默写。

(共15分,每小题1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2、,身世浮沉雨打萍。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________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7、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8、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9、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10、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1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1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

1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15、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二)按要求默写(共15分,每小题1分)16、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1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之态的句子是:,。

18、如果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选取两句做为“南山奶粉”的广告语,最恰当的是:,。

19、《己亥杂诗》中诗人运用比喻,表达自己虽以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意的句子是:,。

21、《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24、《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25、《小石潭记》一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心境的句子是:“,。

”26、《马说》中直接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27、陶渊明身处闹市,却感觉不到“车马喧”,这是因为:,。

2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是,。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表现作者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30、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王安石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此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言诗文阅读(共70分,每小题2分)(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32.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

3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5.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6、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7.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8.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三)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9.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41.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

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隐蔽。

④俎(z 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2.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43.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44.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45.“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7.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48.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古往今来,一些名楼往往成为诗人作家吟咏称颂的对象,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还读过哪些诗人作家写的楼的作品?请写出有关作家作品及主要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晚游六桥待日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50.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2)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51.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52.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53.“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54.“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六)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3分)(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5)媵人持汤.沃灌()(6)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 ( )5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骈死于.槽枥之间。

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足肤皲裂而.不知朝而.往,暮而.归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7、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58、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