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 电得发明和应用
• 生产工艺组织得变革,流水线
– 经济危机打击
• 生产力破坏,失业,反思劳资关系
• 科学管理理论
– 泰勒 – 规定、调理、标准、科学化 – 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为工人创造了更为公平合理
得竞争环境
– 实际加强了资本家对工人得隶属,工人附着在工 作岗位上
• 劳动关系
– 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 资方让步,改进管理,增加激励(胡萝卜) – 劳资目标没有变化,
• 仍就是更好得工作和生活条件; • 激烈程度弱化; • 集体谈判得到确认
– 政府干预,大量立法 – 劳动关系更稳定有序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9
第三节 冲突得制度化
• 时代背景
– 两次世界大战和历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 –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得宏观调控 – 公共工程计划 – 罗斯福新政,1935美国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 – 确认工会权利,提高社会保障
• 行为科学理论
– 工业心理学
• 智能和工作匹配 • 心理条件——满意产出 • 强调产出,但侧重从工人角度
– 霍桑实验。1924-1932年间,美国人梅奥和罗特利 斯伯格所进行得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她一 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得影响得试验。
– 社会系统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切斯特•巴纳德,她 强调将管理工作纳入一个社会系统之中
经理提高工作效率得方法就是:与下属共享信息; 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得各种力量得关系,这些 力量有:股东、政府、工会、职工等。
– 权变学派(代表人物: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 )
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得内部和外部 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得、普遍适用得 “最好”得管理理论和方法。
• 劳动关系特点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劳动关系课程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劳动关系课程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主讲:孙春吉Fra bibliotek引导案例
• 劳动节的起源和发展,:“五一”劳动节;美国、加拿大 劳动节是9月第一个星期一;新西兰、澳大利亚劳动节是 十月第一个星期一。
• 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发生35万人罢工事 件要求: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
• 5月3日,4名罢工者死亡;5月4日,炸弹,7死60伤
各国的工会发展壮大
• 四、劳动关系特点
冲突调整手段相当完备,法律、机制 都愿意用缓和的方式解决冲突 三方格局(产业层、企业层)
第5节 新的矛盾和问题
• 背景 • 计算机,蓝领白领模糊 • 官僚制——网络化、团队工作、扁平化、弹性 工作制 • 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激烈,微利时代
• 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加剧,减少妥协空间 (富士康)
跨国公司兴起,政府影响力减弱,工会弱化,改变了 资方、政府、工会的权力平衡
非典型就业劳动者处境日益严峻,跨国工会滞后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雇佣关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难题,
低人权优势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工会弱化,但个体谈判力增强

政府政 策发生
改变
第3节 冲突的制度化
• 一、背景 • 两次世界大战和历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 •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 公共工程计划 • 罗斯福新政 • 确认工会权利,提高社会保障
二、行为科学理论
工业心理学
智能和工作匹配 心理条件——满意产出 强调产出,但侧重从工人角度
霍桑实验 社会系统理论
• 从引导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9世纪上半叶, 劳资矛盾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了。资本主义国 家劳资问题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于全面理解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 义。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资料36页PPT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资料36页PPT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资料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第二章 劳动关系的共22页PPT资料

第二章 劳动关系的共22页PPT资料


参加英国工党。S.J.韦伯在1915~1925年间代表费
边社参加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1924年在第一届工党政府中任贸易大臣。1929~
1931年在第二届工党政府中任殖民地大臣,长期担任伦敦郡议会议员和下院工党
议员。1929年被封为帕斯菲尔德男爵,进入上院。1943年4月30日B.韦伯逝世。
1947年10月13日S.J.韦伯逝世。

不久便投入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劳工运动的研究和
实践活动。他和恩格斯一起创作了大量批判时政、评论当时社
会思潮、倡议和引导世界工人运动的文章,被汇编成《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P41)
3、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

韦伯夫妇

Webb·Sidney James(1859~1947);

Webb·Beatrice(1858~1943)
3、表现为资本家的组织与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即 从集体劳动关系到社会的劳动关系;
4、表现为劳动者及其组织、雇主及其组织和政府三 方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劳动关系。。
(二)劳资关系与劳工运动理论 1、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

亚当·斯密(1723~1790)

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的状况有所好转; (2)战争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冲淡了劳资矛盾; (3)由于战争中大量人口死亡,军工企业开工充分,战争间隙的生产恢
复时期需要的劳动力也较多,因此,两次战争期间的失业率比战前和战后 都要低; (4)生产管理中的人本意识不断增强。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劳动关系 劳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劳工力量作为主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原因: (1)世界共运的飞速发展,动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根基; (2)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工力量也得到较大增长; (3)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结构形态。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它通过公正、中立的仲裁机构来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描述
劳动争议仲裁案例通常涉及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纠纷,如工资纠纷、工伤赔偿、解雇争议等。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仲裁机构会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进行裁决,以维护公平正义。
行会制度
家庭式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式生产,大量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出现了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垂直关系。
工厂制度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劳动关系充满了剥削和压迫,工人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缺乏基本权益保障。
剥削与压迫
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各国政府开始制定劳动法规,保护工人的权益,规范雇主的行为。
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加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一些低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较低,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关系。
工资水平差异
全球化对劳工权益保护提出了挑战,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对员工的权益保护,这可能会导致劳工权益问题的跨国化。
劳工权益保护的挑战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新兴经济体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往往采取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劳工权益问题的出现。
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劳动关系
未来的劳动关系可能会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以适应不同背景和文化员工的需要,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04
CHAPTER
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强调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关系和剥削关系。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基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劳动力的商品化。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的使用权来获取剩余价值,而工人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报酬。这种阶级关系和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也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政府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对产业发展和劳动 力市场等领域进行了宏观调控
管理方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如士气、满意度 等,缓解了劳动关系的紧张状态
冲突逐步制度化,集体谈判制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使调整劳动关系的渠道更宽,选择余地更大。
四、成熟的劳动关系
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早期工业化时代
主要管理思想:亚当.斯密。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
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 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
“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 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是做一个 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去敲钟, 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企业资本密度不断增加,企业规模 增大,出现了像英国、瑞典等福利国家。这个时期建立 了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关系。
四、成熟的劳动关系
主要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丛林”。主要有经验主义
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劳动关系的特点: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
要意义,而且调整手段也已完备,立法体系、社会保障 制度等都在不断提高;
三、 冲突的制度化
主要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理论,它侧重对人的心理活
动的研究,研究人们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管理员工的 新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新途径。这一阶段与劳动者相 关的有三个方面: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 系统理论。
劳动关系的特点: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危机使劳资
矛盾在缓解和激化之间反复振荡,从客观上促进了劳 动关系的发展
二、管理时代
主要管理思想: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这种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 对立之中。 (真题)
工人运动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状态, 工会还很不完善
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
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 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7
真题回顾
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为激烈对抗的是 A.早期工业化时代 B.管理时代 C.冲突的制度化时代 D.成熟劳动关
三方性原则开始出现。
三方合作的方式在当时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政府的主 持和法律约束下,以集体方式处理劳资关系;二是雇 主组织和工人(工会)组织共同参与劳动法的拟定和 实施。
18
四、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1)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较其他时期更为明 显。 (2)政府进一步放弃了原来的不干预的政策, 不但加强了劳动保障立法和宏观调控,而且 对 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诸多领域进行宏观调控。 (3)企业管理方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 客观上缓和劳动关系 紧张状态。 (4)冲突逐步制度化,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 原则首次被提出,集体谈判制度的范围进一步扩 大,使调整劳动关系的渠道更宽。
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 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 出现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确认。
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立 法、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 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13
第三节 冲突的制度化
一、背景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三、劳动关系的制度化 四、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政府为了稳固政权,巩固统治,就不得不要求雇主作出某些让 步,同时也要对劳动者的工作保障等问题加以管理。
二、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泰勒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劳资问题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现在和未来,有必要以史为鉴,了解劳动关系的起源和发展里程。

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在管理方的安排和指导下劳动,管理方支付劳动报酬。

这种关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的。

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是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

一、时代背景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席卷欧洲、美洲,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一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经济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具,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业作坊。

由于新技术的采用,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生产的飞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工业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工业生产逐渐取代农业生产而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

二、斯密的思想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用品来源于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会越低。

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斯密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涉市场的供求和经济的发展。

在政府不干涉政策的影响下,雇主具有相当大的雇佣、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

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生活状况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善。

相反,雇主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花费更少的劳动成本,往往采用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人工资、不改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以及完全控制工人工作等办法剥削工人。

由于过度竞争、贫富分化、商品和货币对劳动者的异化,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都急剧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 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一方面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以 及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工 人通过破坏机器、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等形式,要 求在提高工资和劳动条件的改善。
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劳资关系 中资方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在表面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对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而实际上,政府立法和政策则 倾向于雇主一方。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PPT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第PP一T 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1 时代背景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英国开 始,席卷欧洲、美洲,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 工业化时代。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对内表现为对本国劳动者的剥削,对外表现为在殖民地的掠夺。 由于大企业的建立,雇主和工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垒的态势。
在政府不干涉政策的影响下,雇主具有了相当大的雇佣、 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第PP一T 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3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由于过度竞争、贫富分化、商品和 货币对劳动者的异化,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都急剧 恶化。早期工业化时代,雇主对工人的剥削是残酷的。
建设性干预政策首先体现在立法上,各国相继通过了有关 保护妇女和儿童就业、减少工时,以及以社会援助形式发放各 种津贴和失业补助的一些法律和条例。
各国工厂法、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险法等法律大量出台, 相应的劳动行政管理机构也相继出现。
各国政府普遍奉行古典主义的“自由竞争”理论,认为市场 是最有效率的,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完全交同劳动力市场自 由调节。这一阶段关于劳动与保障方面的法规非常少。在没有 制度保证的情况下资方处于绝对优势位。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第PP一T 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4 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第PP二T 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1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 向垄断过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富逐步聚集到少数资本家“精英”手 中,垄断组织在各个部门陆续建立 。
新技术革命也带来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各项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 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有关。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本PP章T 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 什么? 什么是制度的冲突化? 成熟的劳动关系表现出什么特征?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关系带来什么新问题? 试述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
从引导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9世纪上半叶,劳 资矛盾就已经是英国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了。资本主义国家劳 资问题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解 这些变化对于全面理解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关PP于T 案例的思考
当前的制度安排和发展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 的劳动关系也并不是劳动关系仅有的状态,而是复杂 而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 流水线式的生产和泰勒制也成为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加强 剥削的重要手段,加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实际的隶属,使工 人进一步附着在工作岗位上。
典藏
第PP二T 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3 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在雇主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剥削的同时,工人运动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各国政府改变了早期工业化时期对工人运动和工 会或放任或压制的政策,采取了所谓的“建设性”干预政策, 开始对改善工人状况进行国家干预,力图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
在劳动阶级中,有许多人早已看到:只用政治方略来改正 社会上一切冤屈的事情是不够的——他们隐隐约约地认为,资 本家的利益就是生产者的损失——所以他们就想在各种行业中 建立各种同业社团和各种行业的工会来进行补救。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引PP导T 案例
不管如何,工人要受到同样的损失。凡是要想永久改善情 况的努力,都是要失败的,并且这个庞大联盟(全国工会)最 后是被打破了,分成原始的同业会社。它们常常继续同资方开 展斗争,有时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失败和毁灭则更多些。资 本家和雇主毕竟总是势力胜过它们。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P第P二T 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2 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泰勒
理论内容: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 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 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影响: • 管理的改进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为工人创造了更加公 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工人除了自身外一无所有,资本与劳动结合,雇用关系逐 步建立,雇员逐渐增多,成为社会的主体。企业实行高的专业 化分工,生产率大幅提高,出现了大工业生产,由此产生了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第PP一T 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2 斯密的管理思想
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 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会越低。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 自动调整市场的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涉市场的供 求和经济的发展。
典藏
PPT
劳动关系学课程
第三章 劳动关系 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典藏
引PP导T 案例
应对劳动迫害的救治方案
英国的劳动者们深受各种迫害与剥削,为改善这种状况, 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并实施了许多的救治方案。但这些方案的结 果或者完全失败,或者只能局部地、暂时地有一点成效。已经 尝试过的各种地方的或中央的社会救治方案有成立各种互助会、 各种行业工会,以及各种政治社团,但这些计划,或者被放弃, 或者又重新被已经抛弃了的计划所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