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我国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 “粮财倒挂”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合集下载

粮食领域财政调研报告题目

粮食领域财政调研报告题目

粮食领域财政调研报告题目粮食领域财政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在国家经济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粮食领域的财政政策进行调研,对于优化粮食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我国粮食领域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的建议。

二、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税收、财政投资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粮食领域财政政策是指在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环节,通过财政手段实施的政策措施。

三、粮食领域财政政策实施情况1. 政府补贴政策在粮食生产环节,政府通过直接给予农民补贴的方式,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效益。

通过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补贴,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同时也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2. 粮食收购政策粮食收购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政府收购或补贴购销政策来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农民的收入。

通过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政府可以实施粮食收购政策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

3. 粮食储备政策粮食储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建立公共粮食储备体系,调节粮食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建设粮食仓储设施,政府可以实施粮食储备政策来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4. 农村金融支持政策粮食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农民往往难以获得贷款等金融支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通过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和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四、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估1. 粮食产量提高通过补贴政策,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2. 粮食市场稳定通过粮食收购和储备政策,政府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保障了农民的收入,确保了国家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3. 农民收益增加通过补贴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补贴政策需进一步优化目前,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主要针对农民个体户,而忽视了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

中国产粮大县践行粮食安全

中国产粮大县践行粮食安全

中国产粮大县践行粮食安全作者:韩静来源:《小康》2020年第14期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攀新台阶。

从8亿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而这其中,产粮大县的粮食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之中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一直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可以说,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今天与明天,不仅直接关乎全国粮食的安全,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国际粮价上涨,带来国内关于粮价上涨的担忧。

产粮大县当前粮食供应情况如何?是否会出现供应不足带来的价格上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就此对我国产粮大县滑县、监利县及榆树进行了采访。

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守住基本农田红线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聚焦我国产粮大县的发展路径,记者发现近些年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一项项着眼于稳住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成为国内产粮大县的共同着力点。

地处吉林省中北部的榆树市,是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县级市,这里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

该市总人口1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1.2万;现有耕地58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3%,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

当地的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阶段水平,占全国的1/170、吉林省的1/10,粮食总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县(市)之首。

《小康》记者从榆树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榆树市聚焦耕地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86万亩,保护率达82%以上,这一成绩同样居全国县级城市首位。

此外为了方便农民耕种,实现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这两年榆树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码,仅2019年榆树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就达14.7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约127万亩,棚膜面积发展到7万畝。

粮食主产区发展县域粮食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粮食主产区发展县域粮食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粮食主产区发展县域粮食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作者:宋福健宋书晓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7期【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的双重力量,通过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县域城镇化来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文章重点就粮食主产区发展县域粮食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粮食生产;县域经济;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全国现有的2800多个县区,县域粮食经济是全国粮食行业的基石,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粮食行业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历经下岗分流、改制重组,县域粮食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全国大约有30%的县区粮食经济搞得较好,有很大发展,其实力、规模、辐射力远远超过计划经济时期;大约有30%-40%处于散涣状态,资产基本流失,骨干基本走光,机构名存实亡,粮食流通、粮食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其余地区处于中间状态,勉强维持现状。

当前正是粮食系统的转折时期,我们必须以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工作落后的县区上,坚持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县域粮食经济发展的新路。

一、粮食主产区发展县域粮食经济原则第一,从清理资产入手,盘活现有资产。

要搞好资产重组和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焕发生机活力。

在上一轮粮改过程中,不少地方粮食局并没有简单地卖掉资产,而是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把优质资产优化组合,从而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使粮食经济不仅没有萎缩,而且得到良性发展。

当前各地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不少粮食设施正在退城进郊,应当把握这个机遇,坚持“增量升级”的原则,使原有的粮食仓库、经营场地迁到新址后得到改造,水平提升,增加效益;第二,从抓地方粮食储备着手,改造和兴建以县中心粮库为核心的仓储收购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谈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谈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谈粮食安全:九连增背后潜在危机2013-03-09 21:13新华网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白林王昆) “参加两会前,我跑了5个县对1210名农户进行走访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农户存粮大幅下降,这已成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对记者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

今年将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用世界不足10%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是件了不起的事。

”尚金锁说,“但是,中国粮食生产正面临着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缺乏,干旱面积扩大,气候灾害频发,农村劳动力减少等问题。

受这些因素影响,将来发生减产、连年减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中国粮食实现了九连增,但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不足90%。

去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口小麦、玉米、大米等1398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进口的粮食突破了7000万吨。

中国粮食越来越多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尚金锁认为,当下国际粮食市场供求非常紧张,假若世界所有余粮都消费到中国,也仅够中国人吃四个半月。

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且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原来的粮食生产者正在逐步转变为吃商品粮的消费者。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秦博勇看来,国内粮食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粮食市场收购价格偏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家补贴力度不够等因素严重挫伤中国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地已不同程度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本应一年三熟的地区只种两季,一年两熟的地区只种一季。

”秦博勇指出,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占农业类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只有10%左右,支农资金倾向大型水利、林业和生态建设,农民急需的农田水利设施、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等建设严重缺乏资金支持。

中国产粮大县践行粮食安全

中国产粮大县践行粮食安全

中国产粮大县践行粮食安全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攀新台阶。

从8亿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而这其中,产粮大县的粮食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之中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一直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可以说,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今天与明天,不仅直接关乎全国粮食的安全,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国际粮价上涨,带来国内关于粮价上涨的担忧。

产粮大县当前粮食供应情况如何?是否会出现供应不足带来的价格上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就此对我国产粮大县滑县、监利县及榆树进行了采访。

粮食生产:守护好每一寸耕地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守住基本农田红线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聚焦我国产粮大县的发展路径,记者发现近些年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一项项着眼于稳住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成为国内产粮大县的共同着力点。

地处吉林省中北部的榆树市,是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县级市,这里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

该市总人口1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1.2万;现有耕地58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3%,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

当地的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阶段水平,占全国的1/170、吉林省的1/10,粮食总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县(市)之首。

《小康》记者从榆树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榆树市聚焦耕地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86万亩,保护率达82%以上,这一成绩同样居全国县级城市首位。

此外为了方便农民耕种,实现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这两年榆树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码,仅2019年榆树市“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粮仓再到江南鱼米乡,自北向南,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多元的农业形态、多样农业资源,保障了全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的丰富,也稳定了民心。

专家给出解决粮食大县财政穷县难题的7点建议

专家给出解决粮食大县财政穷县难题的7点建议

专家给出解决粮食大县财政穷县难题的7点
建议
来源:综合
(一)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重农抓粮保安全的积极性。

为解决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等突出问题,应实施特殊的扶持和补偿政策,并逐步建立机制。

粮食是国家自强、民族自立、民生保障的基本战略物资,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粮食主产区是提供商品粮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

(二)发展粮食产业化。

一是确立和培植区域性主导产业。

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建设。

三是完善市场网络。

四是加强质量标准建设。

五是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三)合理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四)优化粮食生产政策组合。

(五)深化改革创新。

(六)推进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七)要建立健全地方粮食储备体系。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倒挂的判断与应对策略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倒挂的判断与应对策略

研究或政策改革研究 的起点。然而, 遗憾 的是 , 虽然 以价格倒挂为起点 的文献丰富 , 但粮食 “ 价格倒 挂”
的概 念 依然 非 常模 糊 , 缺 乏 准 确定 义 ( 翁鸣, 2 0 1 5 ) 。 看似无 需解释 的事 实基 础 往往 更需 要 一个 严谨 的逻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1 5 ;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0 8 . 0 1
( P A P D ) 和“ 青蓝工程 ” 项 目( Q i n g L a n P r o j e e t ) 作者简 介 : 武舜 臣( 1 9 8 7 一 ) , 男, 山东沂水人 ; 博士研究生 , 在南京 财经大学粮食安 全与战略研究 中心学习 , 主要从事 粮食经济研究 。
摘 要: 粮 食价 格倒 挂是 近年 来 国内粮 食 市场 呈 现 的 典 型 价格 现 象 , 也是 制 约现 阶段 粮食 托 市 收 购政
策 可持 续性 的 重 大难 题 。尽 管现 阶段粮 食 价格倒 挂 的政 策 性起 因 与“ 统 购统 销 ” 和“ 双轨 制 ” 时期 的粮 食 价
格 倒挂 相似 , 但 已从 绝对 倒挂 转 变为相 对 倒 挂 , 应 对 环境 也 已发 生根 本 性 变化 。 面对 现 阶段 粮 食 价格 倒 挂
以为粮食价格倒挂 的定义提供参照。概括地说 , 粮
食 价格 倒 挂 是 粮 食 商 品在 流 通 环 节 或 产 销 地 区 间
作为粮食市场中出现的典型价格 问题 , 粮食市场的
价 格倒挂 问题引起 国 内学 者 的关 注 , 成 为 价 格 传 导
出现的一种 价格反常现象 , 具体 表现为两种类 型 :
. 插

种地越多,产粮越多的地方,就越穷,为什么?

种地越多,产粮越多的地方,就越穷,为什么?

XIANGCUNKEJI2017年1月(上)1乡村科技·时评种地越多,产粮越多的地方,就越穷,为什么?农民总会感觉到钱越来越不够用了!是我们变穷了吗?在“中国粮食安全与八百产粮大县城乡统筹发展高端论坛”上,形成了《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实施800个产粮大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的调研报告。

报告认为,粮食生产占全国粮食总产量73.64%的800个产粮大县,一直都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这些产粮大县的发展普遍落后,综合城镇化率仅为24%左右,国家级贫困县竟达105个之多。

我国粮食主产区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八成,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

以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为例,该省的70个产粮大县中,43个县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21个县是省级或国家级贫困县,60个县要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

从这份调研中可以看出一个现象,种地越多,产粮越多的地方,就越穷,为啥?按理说,产出粮食多,土地也就多,应该能赚钱啊,可是事实表明,越种地越穷。

经过长时间和农民打交道,对于这一现象有很深刻的理解,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处于生产链的最底层,受各个环节剥削压迫严重,买生产资料受经销商加价,卖粮又受商贩压价,而且种植风险极大,春天种子播上了,就开始一年的祈祷,期盼今年风调雨顺,一直担心到秋,就算长势都可以,秋天万一一场早霜雪,就都完了。

不到收割完毕的那一刻,都存在风险。

可能种植这个行业风险周期比别的行业都要长,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好不容易赚了点钱了,多包了点地,设备得跟上啊,今年买个“304”,用了没几年,更新换代了,变废铁了,又买了“504”,过几年又变废铁了,赚那点钱都投入了,根本没有活钱。

农民跟我诉苦:“这地种的,真没劲,到头来弄了一堆废铁,你看买的时候是钱,你卖的时候就是铁了。

”收获的时候还得看粮食价格,赶上价格好了,能多卖点,如果价格低的时候,除去成本根本不赚钱,你说种地这能赚到钱吗?不应该说不能,但是我敢说,很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称我国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
“粮财倒挂”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四分之三的
我国800个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却超过百个,贫困人口达3600万。

粮食产量与县级财力“粮财倒挂”现象十分明显,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在22日于此间召开的“中国粮食安全与八百产粮大县城乡统筹发展
高端论坛”上,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王巨禄介绍,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在
对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实施
800个产粮大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的调研报告。

报告认为,
粮食生产占全国粮食总产量73.64%的800个产粮大县,一直都是我国
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这些产粮大县的发展普遍落后,综合城镇化率仅为24%左右,国家级贫困县竟达105个之多。

许多产粮大县仍是财政穷县,日益陷
入粮食贡献越大、地方财政收入越少、农民收入越低、经济越落后的怪圈,已
严重影响地方政府抓农业生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给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
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八成,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

以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为例,该省的70
个产粮大县中,43个县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21个县是省级或国家级贫困县,60个县要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

报告建议,鉴于800个产粮大县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上的特殊地位
和贡献,应从战略上考虑,尽快将制定实施800个产量大县城乡一体化发展
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尽快摆脱国家粮食生产的“高产穷县”状况,
通过政策指引、制度拟定、规划布局等方式作出部署,对项目、资金、措施等
做出安排。

记者同时获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22日还成立了专家智库委员会。

智库的成立,有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下一步相关课题的深入系统研究提
供更多智力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