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五中八年级生物上册学案:3.6《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河北少儿版)
八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教案 冀教版

课题:第六章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第 7周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
2、阐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说明气孔的组成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难点: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教学过程自学指导:新课导入:7-8月份正值炎热,这时你走在树荫下就觉得凉爽了。
什么原因呢,你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本课内容。
一、阅读课本44页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体内的水大部分从散失的。
2、气孔由组成。
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释放出来。
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
二、阅读知识链回答下列问题1、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运到叶,只有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左右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3、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有:(1)(2)。
三、阅读实际用回答下列问题1、在花卉农业生产中应用蒸腾作用的有:2、我们要大力提倡养花种草和植树造林的意义有:测一测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B.叶和幼嫩的茎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3.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 (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 D.叶脉细胞4.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由于_____的结果。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这句话进行解释吗?6.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D.土壤→根毛→叶脉→表皮→大气7.种花或种菜时,最好是在阴天或傍晚,并且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操作方便 B.减少蒸腾作用C.加强水分吸收 D.减少光合作用8.落叶乔木在冬季吸收水分大大减少,主要是植物几乎停止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9.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根能保持水土 B.光合作用旺盛 C.蒸腾作用旺盛 D.呼吸作用旺盛10.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C.植物体吸收的水被蒸腾作用散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3.4.2 蒸腾作用 教案-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学科生物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节次 1 授课人课题蒸腾作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知道气孔的功能。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难点保卫细胞对气孔的调节考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类比法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PPT课件导学过程及内容提示教学提示时间分配激情引入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理论依据吗?2min精准推标1.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2.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1min 导学过程及内容提示教学提示引导研学<预学>(5min)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是以状态从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在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成对存在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就是植物就是通过控制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4.蒸腾作用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中的→叶肉细胞→→大气<展学>(2min)由学生进行预学成果展示,如有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知识点一:植物的蒸腾作用<研学>(4min)一、课前让同学们按照教材探究竟实验进行了尝试,请同学们思考:1.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2.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3.塑料袋内壁上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物质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5.比较各塑料袋内的物质的多少,该物质主要是从植物体什么器官散发出来的?<展学>(2min)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由一人发言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同学补充。
小结: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作答通过探究实验,由浅入深最终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主要器官。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3.6《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名师精选教案 冀教版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冀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与栽培》第六章《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主要生理功能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植物蒸腾作用之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而且还对周围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学习本节课对与学生更全面的把握和了解植物体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学习下一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铺垫了必要的知识。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植树造林意义等。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除了给出“小辞典”外,还配以多幅图片和文字加以说明。
三、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技能性目标:1、尝试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2、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情感性目标: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
五、教学策略: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以奇问激奇想,从而提出“蒸腾作用“一词:首先用凭空飞出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车轮。
蒸腾作用-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蒸腾作用-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和运用蒸腾作用的过程、条件、影响等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2.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的影响。
2.蒸腾作用与植物的水分平衡调节机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观察植物吗?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植物在阳光下会出现水珠?学生回答:会,这是植物在蒸腾。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吗?2. 讲授环节2.1 什么是蒸腾作用在黑板上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气孔随气体一起排泄出体外的过程。
”2.2 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通过图像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植物体内水分蒸发成蒸气,并从叶子气孔散发到空气中。
2.3 蒸腾作用条件教师讲解蒸腾作用条件:•植物体内有一定的水分和适量的盐分。
•蒸腾作用的最优温度在20-30℃之间。
•空气湿度低。
•高蒸发量和气流。
2.4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教师讲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如:•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水分和二氧化碳。
•控制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温度。
•影响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在干旱和高温环境下。
2.5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植物适应干旱、富含盐分等环境的生存方式。
3. 练习环节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总结和归纳教师让学生回顾当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加深学习的效果。
六、作业1.列举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并解释其适应的生理和结构特点。
2.给出一组实验数据,解释气孔开放和关闭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蒸腾作用和植树造林生物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和植树造林生物教学设计
新课
图片:“大树底下好乘
凉”,为什么呢?这就是我
们今天来共同探究的问
题《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
树造林》
活跃。
境,激发学生求
知欲。
学生课
前实验
探究,分
析
[探究]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课前准备的实验,
看三个塑料袋的内壁上
有什么现象产生?(见下
图)
以小组形式观
察课前准备的实验
以及它所产生的现
象,小组内讨论分
析,回答: 有些塑
料袋的内壁上有水
珠出现。
以小组活动形
式进行,培养学
生动手操作,观
察讨论、合作交
流、创新、归纳
等能力
刚放置在阳光下的植物在阳光下放置3小时后叶片涂满凡士林阳光下放置3小时后
学生讨
论
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
以液体还是气体形式流
出来呢?水分是从植物
体内的什么器官散发出
来?
学生讨论,实
验:对着眼镜镜片
上哈气,得出水分
是以气体状态散发
出来的。
根据实验以及
生活常识、推理
得出答案。
教学案例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
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你们的假设成立吗?
(1)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从哪里来的呢?
(2)水珠主要是从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出来的呢?
(3)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么?
通过以上实验验证了叶是立“植物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认同植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质疑引导,实验探究
激扬文字,情感提升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技能性目标
(1)尝试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2)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3、情感性目标
(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3)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根吸收水分。
②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③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3.4.2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气孔的结构,能够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能说明蒸腾作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能运用蒸腾作用的原理植树造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蒸腾作用对于环境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2.培养多植树造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对自然界中的影响
难点
气孔调节蒸腾作用的机制认同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准备,搜集植树造林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资料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总结:
1.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植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而且对周围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本章内容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通过课本实验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调节、过程等问题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需运用教材给出的福图片和文字来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理解以上问题等。
3.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要正确理解,这种现象对于植物本身是有利的。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三、蒸腾作用的调节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五、蒸腾作用的实际应用。
3.4.2蒸腾作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蒸腾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形成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识。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生理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蒸腾作用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探究能力。
4.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其次,通过选育蒸腾作用较强的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例如,一些高粱品种的蒸腾作用较强,能快速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如增加遮荫、调整种植密度等,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例如,在高温季节,增加遮荫可以降低气温,减少蒸腾作用,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 知识点: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
- 词:水分、气孔、散发、大气、水分循环
- 句: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 蒸腾作用的过程
- 知识点:蒸腾作用的过程
- 词:吸收、运输、蒸发、水分、无机盐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新课导入:7-8月份正值炎热,这时你走在树荫下就觉得凉爽了。
什么原因呢,你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本课内容。
一、阅读课本4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的水大部分从散失的。
2、气孔由组成。
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便张开,叶
内的水分便释放出来。
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
二、阅读知识链回答下列问题
1、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运到叶,只有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
左右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3、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有:(1)
(2)。
三、阅读实际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花卉农业生产中应用蒸腾作用的有:
2、我们要大力提倡养花种草和植树造林的意义有:
四、课堂作业:
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
A.根、茎、叶 B.叶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2.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 ( )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叶脉细胞
3.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由于_____的结果。
(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这句话进行解释吗?
5.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土壤→根毛→叶脉→表皮→大气
6.种花或种菜时,最好是在阴天或傍晚,并且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操作方便 B.减少蒸腾作用
C.加强水分吸收 D.减少光合作用
7.落叶乔木在冬季吸收水分大大减少,主要是植物几乎停止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
8.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根能保持水土 B.光合作用旺盛 C.蒸腾作用旺盛 D.呼吸作用旺盛9.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C.植物体吸收的水被蒸腾作用散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