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3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30号](https://img.taocdn.com/s3/m/4da962f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3.png)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30号)市规划局:你局《关于报请审批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5〕27号)收悉。
市政府原则同意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现批复如下:一、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花沟片区规划用地位于北部新区鸳鸯街道辖区范围。
东至鸳鸯控规西侧界线,南以高新区与经开区行政区划为界,西至黄茅坪控规东侧界线,北以金兴大道为界。
同意其规划功能以教育、居住和休闲度假为主,以公建配套为辅。
二、同意该规划确定的总用地面积968.00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22.51公顷)。
其中:居住用地57.86公顷、公共设施用地5.25公顷、道路广场用地51.62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47公顷、绿地401.31公顷、其他用地445.49公顷。
规划居住人口1万人。
三、在下阶段规划设计中,要根据该规划确定的用地指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强化城市功能,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地形标高分级布置道路交通网络,完善城市道路系统,优化城市支路路网,合理设置步行系统,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工程管网、电力、电信等管线走廊的规划控制;严格控制公共设施、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用地;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建设项目选址定点要严格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加强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1〕39号)要求执行;规划区内“三废”必须组织达标排放。
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

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1. 引言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旨在对江津地区进行综合规划,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背景、目标、范围、参与方和步骤。
2. 背景江津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但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江津市政府决定制定先锋组团规划方案,旨在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3. 目标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目标如下:•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需求。
•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范围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范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4.1 城市设计在江津地区选择适当的土地进行城市设计,包括道路网、建筑物布局、公园和绿地等。
4.2 基础设施规划制定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供水、供电、通信和交通等方面,以确保城市能够顺利运行。
4.3 环境保护保护江津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水体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方面。
4.4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江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吸引投资、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5. 参与方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制定将涉及以下参与方:•江津市政府:负责规划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提供资源和支持。
•市民:提供反馈意见,以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居民需求。
•专业团队:包括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环境专家等,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6. 步骤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制定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6.1 调研和分析对江津地区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了解。
6.2 制定目标和策略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明确的规划目标和相应的策略,确保规划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6.3 制定具体规划方案在制定具体规划方案时,考虑城市设计、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并进行综合评估。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6•【字号】江津府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经区政府第126次常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2021年8月26日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区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期目标纲要》编制,围绕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主要阐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着眼2021-2025年中期发展,展望2026-2035年远景目标,是推进全区新型城镇化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第一阶段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江津区持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江津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市同城、扩容、提质和小城镇提档升级,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镇化成效显著,为未来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
双福新区、滨江新城等新城区常住人口加速流入,全区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达81.87万人,比2015年增加6.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16%,比2015年提高2.26个百分点,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8.28%(人口统计代码、区划调整前数据)。
一江连两岸 江津融主城——江津区城市建设实践与展望

城市 , 确保 城 市规 模 、 城市 形 象 、 市 品质 在六 个 区 城
域 性 中心城市 中走在 前列 。 同时 , 要抢 抓机 遇 , 眼 着
长远 , 真谋划 10 人 口特大 城市建设 。国家编 制 认 0万 的成渝 经济 区规划 , 已经把 江津 列入特 大城市 之列 。 我 们 要按 照 建设 10 0 平方 公 里 、0 万城 市 人 口特 大 10 城 市 的 目标 , 积极 争取 市委 、 市政 府 出台加快 我区建 设 区域性 中心城 市 的特殊政 策 。要深入 研究城 市 发
人 、0 7 平方 公 里 。
城 高 速 、 泸 高速 , 渝 连接 绕城 高速 、 泸 高 速 的 江津 渝
先 锋 连接线 相 继建 成通 车后 ,迎 宾长 江大 桥进展 顺
利 , 江长 江 大桥 即将 开 工 , 几 西江 大 道 即将 完 工 , 滨
江新 城 南北 大道 、 洲路 、 滨 圣泉 路 等主骨 架道 路相继
与 森林有 机融合 ,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处 ,体现 城市特
色, 彰显城 市灵 气 , 发城 市 生机 , 高 城市 宜 居指 激 提 数 和综合 竞争力 。
一
是 在规 划编 制 中引入 森林城 市。江津地 区可
兼 为重 庆市现 代农业 发展示 范 区 ,休 闲旅游 业也将 蒸 蒸 日上 。江 津 日益 成 为更多人 休 闲 ,寻梦 的好 地
区 、 感 片 区与主 城 的距 离 ; 马公路 将被 改造 成双 德 津 向八 车道 ,并 与 即将动 工 的几江 长 江大桥形 成 横贯
新、 旧城 区的南 北干 道 。这些 骨干 交通 设施 的建设 ,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pptx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3b08eabb7360b4c2e3f64fc.png)
第十二条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至 2010 年江津全区总人口为 154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58%,城镇人口为 89.32 万人;至 2020 年总人口 为 165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75%,城镇人口为 123.75 万人。
第十三条城镇等级及规模
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一般镇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格局,以江津中心城区大城市
规划预留渝黔二线铁路走廊,具体走向由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
规划通过渝泸铁路引入五举沱港区、朱沱港区铁路专线,实现货物水铁联运的无缝衔接
。
学习指导参考
7
学海无涯
相关部门应及时与铁路部门协调,并结合规划,预留铁路线路、铁路联系线和铁路站场用地。 第二十条水运 积极推进“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群互动”的发展战略。以长江流域的“一中心三支撑”(几江中心作 业区、滩盘作业区、朱杨作业区、猫儿沱作业区)作业区为核心,重点建设白沙作业区,以长江一级航道 为支撑,以綦河、笋溪河、塘河航道为辅助,构筑“一干三支一重点港”航运体系,打造重庆西南部和川 南、黔北地区航运中心。 确保兰家沱、五举沱、猫儿沱、滩盘和朱杨港口等重点港口发展所需后方用地,提升港口设备水平和装卸 工艺,提高重点港口吞吐能力。 提高港口后方的道路等级,完善港口后方集疏运条件,确保水路和陆路联系畅通,推动铁路、公路、水运 之间多方式联运。 第五节区域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 (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综 合效益。 (二)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江津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 , 全方位促进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江津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园林城 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有利于规划实施的原则。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 期实施的可行性,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滨水空间

重庆滨水空间规划城市滨水区的含义: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总的说来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陆域和水域相联接的部分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和城市其他地域相比,它有着巨大的空间领域的优势,对解决城市空间匿乏,增加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滨水公共开敞空间包括水域空间,滨水的广场、公园、散步道、滨水道路空间,以及滨水区在建筑实体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
重庆市域自东向西依次分为大巴山区、武陵山区、平行岭谷区和方山丘陵四大地形单元。
由大巴山、大娄山、华蓥山、七曜山四大山地和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水系构成市域独特山水格局。
而本章的主要内容将是针对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水系构成的重庆市水域体系而特有的重庆滨水空间规划。
重庆市政府为了更好的体现重庆市独特的山水格局之美以及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美丽山水城市》这一规划方案,而此次的专项规划的主要目的便是理清主城区山系、水系、绿系脉络,提出规划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明确了生态体系与城市建设相融合指导方针。
因而这里我也将结合《美丽山水城市》这一规划来具体分析重庆滨水空间的规划情况。
重庆市水域城镇格局主要是以以下的方式构成:首先,河流水系营造了江湾半岛、休闲水岸、生态湿地等“江城”特色空间;其次,长江沿岸分布着江津、重庆主城区、长寿、涪陵、丰都、万州、云阳、奉节、巫山等座城市;同时,嘉陵江沿岸也分布着合川,乌江沿岸分布有武隆和彭水等城市。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重庆不仅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被水环抱的城市。
为了打造美丽山水城市,且针对滨水空间主要有如下规划:一、保护滨水生态岸线,控制河道保护线、湖滨岸线和绿化缓冲带,利用湿地公园等多种方式改善消落带景观,打造亲水休闲空间。
二、保护湿地自然属性,利用城中水库、湿地公园连通城市水系,形成网络型、深入城市内部的水系生态格局,发挥调节气候和微环境的作用。
三、严格控制滨水地区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避免过长、过于封闭的城市界面,使水系更好的融入城市。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23•【字号】江津府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江津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2023年3月23日江津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而团结奋斗。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提升品质为导向,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规划建设管理现代化,努力建设“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建管并重。
融会贯通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城市科学的前沿知识,以科学规划精准描绘城市成长坐标,以“工匠精神”精心推进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新闻版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一)陪都十年计划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A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An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North Jiangjin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发表:《新建筑》2011(2):104-108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
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
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
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又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重庆新津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rth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 City,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identified and planned to frame and structure the new city, and eventually becomes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new city. As a counterpart of the gray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at provides social and economic services, the EI or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ecosystems’ servic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and as an adaptation to the specific site that is enclosed with hills at the north, east and west, faces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outh and contains streams and ponds in the middle, the new city is designed in a flower-shaped pattern, a well functioning and beautiful eco-city.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 Negative Approach, landscape urbanism,eco-city,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Xinjin of Chongqing CityYu Kongjian: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Liu Xiangjun, Zhang Yuan:Turenscape (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景观都市主义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它涉及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强调景观和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导地位。
尽管在许多理论问题上还有待讨论,但它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由建筑学和建筑师提出的对景观在城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这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引发的对城市、景观和建筑三者关系的重新认识,由土人团队完成的重庆江津新城的设计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归为“反规划”和生态城市途径的案例。
一规划设计区概况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城地处江津中心城区的德感片区。
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距重庆都市区46km,地处重庆市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
规划区位于长江(几江)北岸,与江津老城区隔江相望,南临长江,西望缙云,其西部为德感工业园,北部为双福工业园,是连接几大产业区的交汇部位,具有成为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其中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8km2。
规划区内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标高在180—470m之间。
规划区内地表水多为溪流、农田积水和水塘。
二核心理念与规划方法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个绿色而宜居的城市,是本城市设计方案的核心目标。
为实现这目标,本方案采用了“反规划”途径[1,2]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3]的设计方法,即首先通过场地和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判别维护自然过程(特别是雨洪和地质灾害)、生物过程和乡土文化遗产与生态游憩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4),再综合这些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得到一个综合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 [1,2,5]。
该生态基础设施(或景观基础设施)对保障未来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生态服务(Nature’s services)[6,7],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成为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除了生态基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不可突破的限制条件外,城市建设本身要求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和避灾要求,还有基础设施预留用地。
两方面共同作为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依据,进而得到城市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图。
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城市功能和性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需求。
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本城市设计的基本依据。
其中,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本方案尤其要强调的,因为它综合体现了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生态与人文城市的核心和关键。
生态基础设施将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长江和缙云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提供给未来的城市。
城市设计将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如何便利地获得生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展开。
包括:如何让市民能亲近江水、如何汇集雨水进入社区,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何建立与绿道和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便捷步道系统,等等。
最终形成一个“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人文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其总体格局可概括为: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
1 江津北部新城地形结构2 江津北部新城地表径流模拟3 规划区内生物(栖息地)安全格局4 规划区内综合生态基础设施5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的禁建区、控制区和宜建区分布6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三建立完备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结构江津新城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核心结构由指状山脉、雨水收集系统、公园绿道网络和滨江游憩廊道四部分构成,它们决定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景观特色(图6)。
1 保留指状山脉:使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规划保留指状山脉,成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骨架,形成三面云山入市的景观特色(图6,7)。
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中梁山、缙云山之间,山水交融,植被良好,具备建设宜居山水园林城市的天然条件。
场地北依缙云山脉,核心区三面云山,绵延起伏、仿佛蚰龙盘旋而来,早晚霞云,姹紫嫣红,古人有“赤多白少为缙”之说,故名缙云山,为江津新城的天然绿屏;场地内部有燕子岩、高家坪和篆山坪等浅丘成指状延伸入城,可以形成约10km2的郊野公园,对新城呈环抱之态,亦山亦城。
2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山地城市,旱涝皆可成灾。
本方案运用当代生态城市理念,利用山谷洼地,收集雨水而成涓涓细流,汇聚明堂而成碧池荷塘,成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图7,8)。
7 江津北部新城设计总平面8 江津北部新城景观结构的分层解释场地内部的水多发源于缙云山,表现为季节性的溪流、池塘等,连续性较差。
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特性,保留和完善现有坑塘,收集雨水,形成丰富的水系景观,与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相结合,延伸至城市内部,进入居住社区,改善环境,成为山地水城的景观特色,宜居宜游。
多条溪流会聚规划区域中部的“明堂”,成为行政中心南面的水轴,继而次第叠入中心湖区(名曰“芯湖”),成为新城的核心景观。
3 公园绿道网络:使山林绿网锦绣,林荫鸟语花香(1)森林公园形成新城郊野休闲区。
规划区域内山体,包括:燕子岩、高家坪和篆山坪等丘陵,郁郁葱葱,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也是未来江津新城人民重要的休闲场所。
其北麓配合低密度住宅区,修建游游憩设施,南面则有拓展训练区、青少年夏令营基地等设施,森林景观是江津新城重要的特色。
(2)与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形成的新城绿道网络。
由水生境、由水生景,沿水道布置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水泡,水旱皆宜。
水系旁生机盎然,步道蜿蜒,平台点缀,幽然静谧,成为居民茶余饭后信步休憩的理想场所。
(3)非机动车绿道筑成城市游憩网络。
绿道沿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构成,联系核心区与周边区域、核心区内部各功能区等,与森林公园、滨江廊道共同组成城市绿色游憩网络,并成为绿色通勤网络。
(4)城市开放空间使城市空间张驰有序,疏密相间。
这些开放空间包括:城市中心由城市文化、观演设施与中心湖区组成的开放区域,承担新城主要的文化、社交活动功能,同时也是周边中央商务区室外空间的延续;城市居住区由湿地、林地、草地共同的开放场所,使居民接近自然、土地,也是紧急避难的场所;城市外围由森林郊野公园、滨江休闲带组成,是容纳城市自身居民和外来游人的开放区域。
这些开放空间与水系统、绿道系统和山林系统相结合,构成完整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图9~11)。
9 江津北部新城土地利用规划10 江津北部新城步行系统规划4 滨江游憩廊道: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江津新城三面云山一面江,“几”字形长江如玉带缠绕,构成价值无限的滨水空间。
有近百年历史的成渝铁路沿江而行,述说着江津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却隔断了城与江的有机联系,滨江快速干道更不利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利用。
为此,本方案利用江岸地形,覆盖滨江大道,构成了一条连续的滨江景观走廊和“城市阳台”。
这条线性的“城市阳台”局部地段跨越铁路,与滨水一侧连续的绿色廊道相联通,共同构成市民游憩、晨练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