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

治水必躬亲第一部分: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4)布袍缓带(缓带:)(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4分)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错落有致()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世闻名()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3分)5.填空。

(3分)《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读选文,回答问题: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8.给下边的字词注音。

(2分)潴( ) 躬( ) 胼( ) 胝( )9.解释下边的词语。

(4分)(1)执一:(2)掌故:(3)相度:(4)咨询:10.翻译下边的句子。

(4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1.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1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第二部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学习资料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学习资料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学习资料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学习资料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学习资料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治水必躬亲【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潴(zhū)度(duó) 躬(gōng)咨询(zī xún)胼胝(pián zhī)谥号(shì)好逸恶劳(hào yìwùláo)泥(nì)二、作者简介《履园丛话》共二十四卷,作者钱泳原名鹤,字立群,号台仙、梅溪居士,江苏金匮(今无锡市)人。

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享年85岁。

他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精通经史,博览群书,年方弱冠即离家远行,长期游历在外,足迹遍及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涯,为他的文学创作和史学考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晚年退隐归里,潜居履园,专心著述。

本书为钱泳的小品文集,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而著称。

全书共分为24目,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书画、诗词小说、社会异闻、人物轶事、风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话梦幻、鬼神精怪等许多方面,堪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作者认为治理河流,兴修水利,主管的官员应该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水方案。

作者列举前代海瑞治水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治水必躬亲,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清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治水必躬亲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___________________(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___________________(3)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拘泥。

(2)水停聚的地方。

(3)追究到底。

(4)像这样。

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B。

如.好逸而恶劳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C。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又留蚊于.素帐中D.治水之.法至之.市,而忘操之【解析】选C.A。

前者是表示“并列”,后者是表示顺承;B。

前者是“如果”,后者是“像……一样”;C.都是“在”;D。

前者是“的”,后者是“到……去”。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水/必躬亲B。

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非咨询/不穷其致【解析】选C。

正确停顿应为:昔/海忠介/治河4。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治水必躬亲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4分)1. (3分)《白洋潮》选自________ (朝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________一书。

2. (4分)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X月X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

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 ,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

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________(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________(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3. (5分)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 (5分)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②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5. (10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6. (10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方为秋田之害:(2)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7. (10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8. (2分)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

()从社会角度看,()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有可能获得最佳表达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其表达效果同样等于零。

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是言语表达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 . 但是只有才也B . 因为只要就也C . 因为只有才却D . 但是只要就却9. (2分)下面各项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二十三 治水必躬亲练习题第五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二十三 治水必躬亲练习题第五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人与环境二十三治水必躬亲练习题第五篇第1题【单选题】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C、窜改祛除溶解D、篡改驱除溶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家里带来的两包豆子和一包小米,虽然人家很喜欢地收下了,但我心里却提心吊胆,总觉得礼物有些轻了。

B、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

C、我厂生产的红石牌高级涂料色泽高雅,历久常新,使用红石牌涂料来装修你的居室,包你蓬荜生辉。

D、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才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非相度不得其情(真实情况)以情定动人(情感)B、致:非咨询不穷其致(达到)错落有致(情趣)C、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成功)举世闻名(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请阅读下列一则通知,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通知中应明确通知对象,本则通知中没有交代通知对象,应在正文的上行顶格写。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精品同步测试《治水必躬亲》课前自主复习:一、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全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之:执一:泥:于:掌故:妄意:【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盖:潴:势:【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相度:情:咨询:穷: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是:以:躬:胼胝:【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事而后事可举也。

】尝:横索:如:而:举:【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计:远:1课堂互动课文内容:1、中心论点: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3、海瑞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文中的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1.《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3.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上)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上)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上)一、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二、依照以下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三、讲明以下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那么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阅读以下选段,完成文后各题〔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钞票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钞票。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那么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闻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2.翻译以下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给钞票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钞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就治水咨询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缘故分不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治水必躬亲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势.有曲直()
(2)是以
..必得躬历山川()
(3)必如是
..而后事可举也()
(4)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
..一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治水/必躬亲
B.非相度/不得其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4.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5.“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既不可执一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7.翻译下列句子。

(1)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水者,既不可以固执一端,或受以前典章、制度的约束,过分拘谨,也不可以随意轻信别人的话,任意妄为。

B.作者认为,治水之道在于治水者要亲自作实地考察,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

C.治水者,跋山涉水,十分辛劳,手脚因此而磨成茧子,束身的衣带也因身体消瘦而变得宽松。

D.作者在文中采用正面说理和反面说理的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9.作者在文中写了海瑞在治水方面的哪几件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尧时治水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天下犹.未平()
(2)尧独.忧之()
(3)禹疏.九河()
11.翻译下列句子。

(1)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禹治水和海瑞治水方面的做法有何异同点?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这里指河流的形势(2)因此,所以(3)像这样(4)横行勒索
2.答案:(1)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2)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3)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3.【解析】选C。

应为:昔/海忠介/治河。

4.答案:(1)泥古不化(2)躬体力行(3)好逸恶劳
(4)见利忘义
5.答案: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6.答案:(1)固执一端,不知变通(2)事理(3)那么
7.答案:(1)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2)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8.【解析】选C。

束身的衣带宽松方便,利于往来。

不是因身体消瘦而变得宽松。

9.答案:不辞劳苦,往来奔波于荒村野水之间;亲自发给钱粮,不克扣钱财。

10.答案:(1)还(2)只,独自(3)疏浚,疏通
11.答案:(1)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使禽兽逃散藏匿。

(2)在这个时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进去。

12.答案:不同点:大禹治水中讲到对工作的热爱,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法,使治水获得成功。

海瑞治水讲究清廉。

相同点:事必躬亲,不辞劳苦。

附【译文】
在尧那个年代,天下还不太平。

大水横溢,四处泛滥成灾。

草木茂盛,鸟兽繁殖成群,五谷歉收,禽兽威胁人类安全。

兽蹄鸟迹的痕迹,中原随处可见。

只有尧一人为此忧虑,他选派舜统领治理工作。

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使禽兽逃散藏匿。

禹又疏浚九条河道,疏通济水漯水而注入大海,挖掘汝水汉水,开掘淮水泗水疏导入长江,这样之后中原地区才能够耕种田地。

在这个时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进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