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地理考查试题
(地理)广州市2007“二模”试题和答案

试卷类型:A 200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地理2007.4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是 M、N 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3 题。
1.M地最可能位于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2.N地五月一日时昼夜状况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极昼D.极夜3.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为多,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C.天气状况D.地面状况图1图2图2是台湾某一时刻天气云图(白色为云层,黑色为海洋),回答4~6题。
4.此时,台湾主要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5.台湾东部沿海地区出现A.锋面雨B.地形雨C.台风雨D.对流雨6.台湾西部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A.伏旱天气B.焚风天气C.台风天气D.锋面天气图3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7~10题。
7.M地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盆地C.地垒D.地堑8.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的外部营力是A.流水B.风力C.冰川D.波浪9.阶段Ⅱ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A.冰斗B.风蚀蘑菇C.海蚀崖D.瀑布陡崖10.该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森林带B.热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图4是某地区水井多年水位变化示意图,回答11~14题。
2007年广州中考试题

秘密★启用前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 学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三大题25小题,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第3面、第5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涉及作图的题目,用2B 铅笔画图.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 (A )2- (B )1- (C )0 (D2.下列立体图形中,是多面体的是(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3x x x ⋅= (B )32x x x -= (C )32x x x ÷= (D )336x x x +=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同位角相等 (C )内错角相等 (D )同旁内角互补5.以1,1x y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 (A )0,1x y x y +=⎧⎨-=⎩(B) 0,1x y x y +=⎧⎨-=-⎩ (C )0,2x y x y +=⎧⎨-=⎩ (D )0,2x y x y +=⎧⎨-=-⎩(A ) (C ) (D )6.观察下列四个图案,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7.抛物线221y x x =-+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8.小明由A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10米到达B 点,再由B 点向东南方向走10米到达C 点,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ABC =22.5°(B )∠ABC =45° (C )∠ABC =67.5°(D )∠ABC =135° 9.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px q ++=的两根同为负数,则( * ).(A )0p >且0q > (B )0p >且0q < (C )0p <且0q > (D )0p <且0q <10.如图1,⊙O 是△ABC 的外接圆,OD ⊥AB 于点D 、交⊙O 于点E , ∠C =60°, 如果⊙O 的半径为2,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 )AD DB = (B) AE EB= (C )1OD = (D)A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2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化简:2-=_*__. 12.方程511x =+的解为_*__. 13.线段AB =4cm ,在线段AB 上截取BC =1cm ,则AC =_*__ cm . 14x 的取值范围为_*__.15.已知广州市的土地总面积约为7 434 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 与n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16.如图2,点O 是AC 的中点,将周长为4cm 的菱形ABCD沿对角线AC 方向平移AO 长度得到菱形OB C D ''',则四边形OECF 的周长..为_*__cm .ABO D C E图1图2'C 'B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10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9分)请从下列三个代数式中任选两个构造一个分式,并化简该分式.2a ab b b ab --1, , +.18.(本小题满分9分) 图3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写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计算该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19.(本小题满分10分) 甲、乙、丙三名学生各自随机选择到A 、B 两个书店购书.(1)求甲、乙两名学生在不同书店购书的概率; (2)求甲、乙、丙三名学生在同一书店购书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0分)某中学初三(1)班50名学生参加1分钟跳绳的体育考试,1分钟跳绳次数与频数经统计后绘制下面的频数分布表(60~70的意义为大于等于60并且小于70,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4):(1)求m 、n 的值;(2)求该班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请根据频数分布表估计该班学生1分钟跳绳的平均分大约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5,在△ABC 中,AB =AC ,内切圆O 与边BC 、AC 、AB 分别切于点D 、E 、F . (1)求证:BF =CE ;(2)若∠C =30°,CE =AC 的长.正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图5A 图41分钟跳绳各等级人数分布图C54%D B A22.(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6,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C 、B 三点,点A 的坐标为(1,0 ),点B 的坐标为(4,0),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AB =OC . (1)求点C 的坐标;(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该函数的最大值.23.(本小题满分12分)某博物馆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购买30张到99张门票按8折优惠,一次购买100张以上(含100张)门票按7折优惠.甲班有56名学生,乙班有54名学生. (1)若两班学生一起前往该博物馆参观,请问购买门票最少..共需花费多少元? (2)当两班实际前往该博物馆参观的总人数多于30人且不足100人时,至少要有多少人,才能使得按7折优惠购买100张门票比根据实际人数按8折优惠购买门票更便宜? 24.(本小题满分14分)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点(1,4),且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点P (a ,0)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点Q (0,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且PQ ⊥AB .(1)求k 的值,并在图7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一次函数的图象;(2)求a 与b 满足的等量关系式;(3)若△APQ 是等腰三角形,求△APQ 的面积.2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在Rt △ABC 中,AB =BC ;在Rt △ADE 中,AD =DE ;连结EC ,取EC 的中点M ,连结DM 和BM .(1)若点D 在边AC 上,点E 在边AB 上且与点B 不重合,如图8-①,求证:BM =DM 且BM ⊥DM ;(2)如果将图8-①中的△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小于45°的角,如图8-②,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不成立,请举出反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MD BACE图8-①图8-②MDBA CE图7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3分,满分30分.三、解答题:本大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及数学能力,满分102分. 17.本小题主要考查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满分9分. 解:本题共有六种答案,只要给出其中一种答案,均正确.21a ab b --()()()111a a b a +-=-1a b +=. ()()()211111a a a a b ab b a b +---==++. ()()()211111b a ab b ba a a a --==-+-+. ()()1111b a ab b a b ab a b a ---==+++. ()()()211111b a b ab ba a a a ++==-+--. ()()1111b a b ab a ab b b a a +++==---.18.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概念、圆柱的体积,考查运算能力.满分9分. 解:该立体图形为圆柱.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5r =,高10h =,所以圆柱的体积22510250V r h πππ==⨯⨯=(立方单位). 答:所求立体图形的体积为250π立方单位..,BABBAABABBAABBA.,ABBAA19.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可能性等基本概念,考查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满分10分.解法1:(1)甲、乙两名学生到A、B两个书店购书的所有可能结果有:从树状图可以看出,这两名学生到不同书店购书的可能结果有AB、BA共2种,所以甲、乙两名学生在不同书店购书的概率12142P==.(2)甲、乙、丙三名学生到A、B两个书店购书的所有可能有:从树状图可以看出,这三名学生到同一书店购书的可能结果有AAA、BBB共2种,所以甲、乙、丙三名学生在同一书店购书的概率22184P==.解法2:(1)甲、乙两名学生到A、B两个书店购书的所有可能结果有AA、AB、BA、BB 共4种,其中两人在不同书店购书的可能有AB、BA共2种,所以甲、乙两名学生在不同书店购书的概率12142P==.(2)甲、乙、丙三名学生到A、B两个书店购书的所有可能有AAA、AAB、ABA、ABB、BAA、BAB、BBA、BBB共8种,其中三人在同一书店购书的可能有AAA、BBB 共2种,所以甲、乙、丙三名学生在同一书店购书的概率22184P==.20.本小题主要考查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数据分析能力.满分10分.解:(1)由扇形统计图知:初三(1)班1分钟跳绳考试成绩为B等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4%,∴954%50m+=.∴18m=.∵391812250n+++++=,∴6n=.(2)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初三(1)班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人数为39181242+++=.∴ 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为4284%50=. (3)本题答案和理由不唯一,只要该班学生1分钟跳绳平均分的估计值是85~100分之间的某一个值或某个范围,理由合理,均正确.例如:估计平均分为92分,估计方法为:取每个分数段的中间值分别是115、105、95、85、75、65、30,则该班学生1分钟跳绳的平均分为11531059951885127566523009250x ⨯+⨯+⨯+⨯+⨯+⨯+⨯==(分).(说明:只要按照在每个分数段中按等距离取值,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分,均正确.) 又如:估计平均分在90~100分之间,理由是:该班有18个人的成绩在90~100分之间,而且30个人的成绩超过90分.21.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特殊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满分12分. (1)证明:∵ AE 、AF 是⊙O 的切线, ∴ AE =AF . 又∵ AC =AB , ∴ AC -AE =AB -AF . ∴CE =BF ,即BF =CE . (2)解法1:连结AO 、OD ,∵ O 是△ABC 的内心, ∴ OA 平分∠BAC .∵ ⊙O 是△ABC 的内切圆,D 是切点, ∴ OD ⊥BC . 又∵ AC =AB , ∴ AO ⊥BC .∴ A 、O 、D 三点共线,即AD ⊥BC . ∵ CD 、CE 是⊙O 的切线, ∴ CD =CE=图5D图5A在Rt △ACD 中,由∠C =30°,CD=4cos30CD AC == =.解法2:先证 AD ⊥BC ,CD =CE=1). 设AC =x ,在Rt △ACD 中,由∠C =30°,得22AC x AD ==. ∵ 222AC AD DC =+, ∴222()2xx =+. 解之,得4x =(负值舍去). ∴AC 的长为4.22. 本小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考查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满分14分. 解:(1)∵ A (-1,0)、B (4,0),∴ AO =1, OB =4,即AB = AO +OB =1+4=5. ∴ OC =5,即点C 的坐标为(0,5).(2)解法1:设图象经过A 、C 、B 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y ax bx c =++, 由于这个函数的图象过点(0,5),可以得到c =5点(-1,0)、(4,0),则:50,16450.a b a b -+=⎧⎨++=⎩ 解这个方程组,得5,415.4a b ⎧=-⎪⎪⎨⎪=⎪⎩ ∴ 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515544y x x =-++.∵504a =-<, ∴当1534522()4x =-=⨯-时,y 有最大值225154()5()41254454164()4ac b a ⨯-⨯--==⨯-. 解法2:设图象经过A 、C 、B 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4)(1)y a x x =-+,∵ 点C (0,5)在图象上,∴ 5(04)(01)a =-+,即54a =-. ∴ 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5(4)(1)4y x x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点A (1,0)-、B (4,0),∴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3(,0)2,即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32x =. ∵ 504a =-<,∴ 当32x =时,y 有最大值533125(4)(1)42216y =--+=.23.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文字信息中读取有效信息、数据处理能力,考查分类的数学思想,考查建立不等式(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解:(1)当两个班分别购买门票时,甲班购买门票的费用为56×10×0.8=448(元); 乙班购买门票的费用为54×10×0.8=432(元); 甲、乙两班分别购买门票共需花费880元. 当两个班一起购买门票时,甲、乙两班共需花费(56+54)×10×0.7=770(元). 答:甲、乙两班购买门票最少共需花费770元.(2)当多于30人且不足100人时,设有x 人前往参观,才能使得按7折优惠购买100张门票比根据实际人数按8折优惠购买门票更便宜,根据题意,得,30100,0.8101000.710.x x <<⎧⎨⨯>⨯⨯⎩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87.5100x <<.答:当多于30人且不足100人时,至少有88人前往参观,才能使得按7折优惠购买100张门票比根据实际人数按8折优惠购买门票更便宜.24. 本小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两条直线垂直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等腰三角形、点与坐标等基础知识,考查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考查分类的数学思想,考查运算和推理能力.满分14分.解:(1)∵ 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点(1,4)∴ 4=k ×1+k ,即k =2. ∴ y =2x +2.当x =0时,y =2;当y =0时,x =-1. 即A (-1,0),B (0,2).如图,直线AB 是一次函数y =2x +2的图象. (2)∵ PQ ⊥AB , ∴ ∠QPO =90°-∠BAO . 又∵∠ABO =90°-∠BAO , ∴ ∠ABO =∠QPO . ∴ Rt △ABO ∽Rt △QPO .∴ AO OBQO OP=,即12b a =. ∴ a =2b . (3)由(2)知a =2b . ∴ AP =AO +OP =1+a =1+2b ,22221AQ OA OQ b =+=+,22222222(2)5PQ OP OQ a b b b b =+=+=+=.若AP =AQ ,即AP 2=AQ 2,则22(12)1b b +=+,即0b =或-43,这与0b >矛盾,故舍去;若AQ =PQ ,即AQ 2=PQ 2,则2215b b +=,即1(2b =或-舍去)12,此时,2AP =,12OQ =,111122222APQ S AP OQ =⨯⨯=⨯⨯=△(平方单位).若AP =PQ ,则12b +=,即2b = 此时125AP b =+=+,2OQ =.11(5(21022APQ S AP OQ =⨯⨯=⨯+⨯+=+△.∴ △APQ 的面积为12平方单位或(10+.25.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图形的旋转、平行四边形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观念、演绎推理能力.满分12分.(1)证法1:在Rt △EBC 中,M 是斜边EC 的中点, ∴ 12BM EC =. 在Rt △EDC 中,M 是斜边EC 的中点, ∴ 12DM EC =. ∴ BM =DM ,且点B 、C 、D 、E 在以点M 为圆心、BM 为半径的圆上. ∴ ∠BMD =2∠ACB =90°,即BM ⊥DM . 证法2:证明BM =DM 与证法1相同,下面证明BM ⊥DM . ∵ DM =MC , ∴ ∠EMD =2∠ECD . ∵ BM =MC , ∴ ∠EMB =2∠ECB .∴ ∠EMD +∠EMB =2(∠ECD +ECB ). ∵ ∠ECD +∠ECB =∠ACB =45°, ∴ ∠BMD =2∠ACB =90°,即BM ⊥DM .(2)当△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小于45°的角时,(1)中的结论成立. 证明如下:证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连结BD ,延长DM 至点F ,使得DM =MF ,连结BF 、FC ,延长ED 交AC 于点H . ∵ DM =MF ,EM =MC , ∴ 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 ∴ DE ∥CF ,ED =CF . ∵ ED = AD , ∴ AD =CF . ∵ DE ∥CF , ∴ ∠AHE =∠ACF .∵ 4545(90)45BAD DAH AHE AHE ∠=-∠=--∠=∠- ,45BCF ACF ∠=∠- , ∴ ∠BAD =∠BCF . 又∵AB = BC ,MD BACEM DBACEHFAA∴ △ABD ≌△CBF . ∴ BD =BF ,∠ABD =∠CBF . ∵ ∠ABD +∠DBC =∠CBF +∠DBC , ∴∠DBF =∠ABC =90°.在Rt △DBF 中,由BD BF =,DM MF =,得BM =DM 且BM ⊥DM . 证法2(利用旋转变换):连结BD ,将△AB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点A 旋转到点C ,点D 旋转到点D ',得到△CBD ',则,,,BD BD AD CD BAD BCD '''==∠=∠且90DBD '∠=.连结MD '.∵CED ∠CEA DEA =∠-∠(180)45180(90)4545ECA EAC ECA BAD ECA BAD ECB BAD ECB BCD ECD =-∠-∠-=-∠--∠-=-∠+∠=∠+∠'=∠+∠'=∠∴ //DE CD '. 又∵DE AD CD '==,∴ 四边形EDCD '为平行四边形. ∴ D 、M 、D '三点共线,且DM MD '=.在Rt △DBD '中,由BD BD '=,DM MD '=,得BM =DM 且BM ⊥DM . 证法3(利用旋转变换):连结BD ,将△AB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点A 旋转到点C ,点D 旋转到点D ',得到△CBD ',则,,,BD BD AD CD BAD BCD '''==∠=∠且90DBD '∠=.连结MD ',延长ED 交AC 于点H .∵ ∠AHD = 90°-∠DAH = 90°-(45°-∠BAD )= 45°+∠BAD ,45ACD BCD ''∠=+∠ ,∵BAD BCD '∠=∠, ∴AHD ACD '∠=∠. ∴ //DE CD '. 又∵DE AD CD '==,∴四边形EDCD'为平行四边形.=.∴D、M、D'三点共线,且DM MD'=,得BM=DM且BM⊥DM.在Rt△DBD'中,由BD BD'=,DM MD'。
广州市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题与答案

广州市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题与答案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2011年广州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图中文仓湾位于石渠村的方向A 正南B 正东C 东南D 西北2、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 平原B 盆地C 丘陵D 高原3、文仓湾至东胜乡的公路主要沿修建A 山峰B 等高线C 山脊D 分水岭依据太阳直射点分布示意图所示的信息,分析回答4-6题。
4、太阳直射点在A 赤道B 北回归线C 30°ND 90°N5、图示的节气可能是A 春分B 夏至C 立秋D 立冬6、图示日期时,广州的昼夜情况是A 昼长夜短B 极夜C 昼夜平分D 极昼依据右图中等温线分布及图示信息,分析回答7-9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8、暖湿气流的运动方向是A 从北向南B 从东向西C 东南向西北D 西南向东北9、乙地与丁地的气温相差A 3℃B 6℃C 9℃D 12℃10、能证明我国是海陆兼备国家的说法是A幅员辽阔,疆域广大 B位于大西洋东岸 C陆上疆界和海岸线都最长 D岛屿众多观察我国行政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1-13题。
11、维度最高的省(自治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2、省会在乌鲁木齐的自治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3、位于黄河流域的省(自治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4、下面两张图片反映了我国西南傣族地区泼水节的盛况,其所在省(自治区)最可能是A北京 B上海 C云南 D内蒙古15、表示黄土高原的是观察我国部分山脉和分界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6-18题。
16、表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17、表示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的是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18、表示1月月均温0℃等温线的分界线是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19-21题。
广州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昭通)2007年5月17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为突出语言多样性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及国际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意义,通过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
决议强调,联合国的6种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在联合国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得到恰当的使用,以便消除英语和其他5种官方语言在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是()A. 汉语B. 俄语C. 葡萄牙语D. 英语【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2.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D.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 地形更平坦开阔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 水陆交通更便利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答案】(1)C(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是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位于北方地区,在图示地区的南部不适合发展柑橘种植业,故A错;天然橡胶林是热带的经济作物,不适合在北方种植,故B错;探险漂流运动要求漂流速度快,故而河流水流要急,落差要大,①地附近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最适合漂流,故C对;甲地位于盆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不适合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故答案选C.(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陆交通更便利,水源充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聚落发展规模更大;由于这里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答案选B.故答案为:(1)C;(2)B。
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考查要求与说明

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考查要求与说明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科2007年5月根据《2007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穗教发〔2007〕3号)的精神,地理作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的考查科目,其成绩也要以等级形式呈现在“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学业成绩的栏目上。
2007年广州市初中地理考查,由市统一命题、制卷,区统一严格按照《关于印发2006学年度中学各项考试时间安排表的通知》(穗教办〔2007〕3号)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组织实施,成绩统计上报市。
现就2007年广州市初中地理考查要求与说明提出实施建议。
一、考查性质广州市初中地理作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的考查科目,地理考查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一种形式。
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地理学科课程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和毕业的标准,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制定考查内容的依据1.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广州市初中地理乡土教材《广州地理》;3.广州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教学的实际。
三、考查形式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学业考试要坚持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广州市初中地理考查实行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相结合形式,具体考核如下:1.纸笔测试方式⑴采用闭卷纸笔测试方式。
全卷满分100分。
⑵全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非纸笔测试方式⑴采用通过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开卷评价考核的开放式考查方式。
⑵2007年3月——2007年6月11日前考核结束。
四、考查内容及要求(一)纸笔测试1.命题的指导思想(1)命题要准确反映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2)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的内容范围九年义务教育七、八年级教科书《地理》上、下册;(其中世界地理考查①“大洋和大洲”、②运用学习亚洲区域地理的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新的区域。
天河区2007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新人教

2007届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地理(2007年1月10日)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
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º24′N,150ºE),完成下列1~3题1.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A.0ºB.90ºC.180ºD.160º2.C点位于北京的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的时间是A.5月21日左右22点B.8月22日10点C.11月22日14点D.12月22日10点图14.读图2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图中表示全球气温年较 差随纬度变化曲线的是: A .① B .②C .③D .④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
2007年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2007年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生产单一农矿产品为主的国家B .能源矿产紧缺,大力发展水能发电C .种植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D .拥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发达国家 2.下列省级政区与其濒临的海洋搭配正确的是A .广东、广西——东海B .江苏、山东——渤海C .浙江、福建——南海D .辽宁、山东——黄海 3.下列各组少数民族中,有居住双层木楼或竹楼习俗的是A .回族、高山族B .傣族、壮族C .藏族、满族D .蒙古族、维吾尔族 4.下列对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大洲环绕,中部为广阔的海洋B .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C .考察图中中心地区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1月到次年3月D .北极熊和企鹅是本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 0° 90°E90°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A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B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 .发达的重工业D .雄厚的科技力量 6.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A .建筑用地B .林地C .草地D .耕地 7.对图中淄博市各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地加强林业生产②地附近发展花卉、乳肉蛋等牧业生产 ③地进一步扩大渔业生产规模 ④地加大粮食生产力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8.在我国,下列哪个节日白天的时间最长A .国际劳动节B .元旦C .国庆节D .植树节 读甲乙两图完成9——10题9.甲图标出的各地中,气候特征与乙图相对应的是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 10.对乙图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世界信仰人数最多宗教的主要分布区,畜牧业发达B .多数国家属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C .居民中有大量混血种人,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D .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甲图乙图2007年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非选择题)二、读日本地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序号到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海域) , ②(岛屿) , ③(工业区) , ④(城市) 。
2007学年(下)广州天河区初一地理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学年(下)广州天河区初一地理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二、读图表综合题(23—27题,共56分,加粗加下划线的为答案)23.(18分):(1)(2分)A中南半岛和B马来群岛(2)(14分)①(10分)北部紧连亚洲,南部直通大洋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洋,西部濒临印度洋。
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4分)马六甲海峡,欧洲、非洲“海上生命线”。
(3)(2分)热带(温度带)经济作物的产区。
粮食作物是水稻。
24.(8分)(1)(4分)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平原和高原(填地形种类)相间分布。
(填具体的地形区名称不给分,如填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等不给分)(2)(2分)A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或向东流),B河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或向南流)。
(3)(2分)美洲板块(板块名称)碰撞挤压(填张裂分离或碰撞挤压)。
25.(12分)(1)(6分)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两条线顺序对调可给分、写具体纬度且正确可给分),非洲有热带(填温度带)大陆之称;而赤道穿过非洲的_中__部,南部与北部的季节相反(填相反或相同);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线,南北对称__分布。
(2)(2分)(画图略)(3)(2分)表1:非洲某地各月气温、降水分布表(4)(2分)②地分布。
(填数字代码)26.(9分)(1)(3分)北极地区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地区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北冰洋),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南极洲)。
(若只答“从自传方向、代表动物和海陆分布来区别”,未答出具体差异,可给满分;其他则酌情给分;答3点,每点1分)(2)(3分)纬度高纬度,气候寒冷,自然景观冰雪世界。
(意思相近可给分)(3)(2分)A北美洲,B太平洋。
(4)(1分)北极地区27.(9分)(1)(3分)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工业都很发达。
(2)(4分)代号及城市名称城市性质①华盛顿A.新兴的电子工业中②旧金山(或圣弗朗西斯科)B.首都(3)(2分)(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考查试题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及教学建议广州市中学地理教研会初中中心组一、等高线地形图(综合题26题)基本情况分析:26、某中学组织学生到“神秘岛”探险,下图是该岛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解答下列问题。
(14分)(1)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米,甲乙两山峰直线距离为米,甲乙两山峰相对高度为米。
(2)该岛以什么地形为主?A.平原盆地B.高山高原C.高原盆地D.低山丘陵(3)图中最高峰在地,该地海拔在米以上。
(4)图中山谷位于()A. A地B. B地C. C地D. D地(5)写出图中的地形部位的名称,E地是,F地是。
(6)小溪B的流向是:自向流去。
(7)沿A和C两路线登山,处会省力些,原因是:。
(8)如果“湿润气流”从海洋上吹来,B地和F地,迎风坡是地。
答案:(1)500 1500 100 (2)D (3)甲 600 (4)B (5)鞍部陡崖(6)西南东北(7)A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爬山省力(8)B答卷分析:本题全市得分率不高。
本题主要是综合考察了等高线判读的相关知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的量算不准确;乙地的海拔高度没有读准,原因是读图不够仔细,忽略了没有标示度数的那条等高线,导致相对高度也无法算准;(2)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各种地形的特征区分不明确,不懂得从等高线的外观和高度来大致判断不同的地形类型;(3)该小题做得较好;(4)、(5)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的区分把握不准确,错别字较多;(6)对于直线性的方向,简单的东南西北的判断掌握得比较好,但是涉及到略微不规则的曲线性的方向,不懂得细化到八个方向的准确描述,没有依据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出地势的走向从而确定河流的正确起止方向;(7)对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爬山省力”这一知识没有掌握,简单地认为距离近的就省力;(8)对风的来向与去向,迎风坡与背风坡理解不够清楚。
以下是该题某间中等学校中下水平学生的抽样分析资料(样本101个),以供各位老师借鉴。
有效样本数:101题号空格答案组人数百分比答案分析26(1)一正确:500 77 76.2错误:100 7 6.9 将等高距当成实地距离200 2 2.0审题不清其他答案6种 6 5.9未填9 8.9二正确:1500 28 27.7错误:1000 12 11.9 量度不精确,或用错比例尺200 7 6.9 以甲乙两山峰的等高距代替它们的直线距离300 6 5.9 认为比例尺是图上1cm等于实地距离100m400 5 5.0 错用了乙山峰海拔(有误)500 4 4.0 错用了乙山峰海拔2000 4 4.0 量度不精确,或用错比例尺3厘米 2 2.0 未对比例尺进行计算100 2 2.0 以甲乙两山峰的等高距(有误)代替它们的直线距离600 2 2.0 错用了甲山峰海拔2500 2 2.0 量度不精确,或用错比例尺其他答案9种9 8.9 其他原因未填18 17.8三正确:100 3 3.0错误:200 37 36.6 认为乙山峰的高度只有400m,由甲(600m)减得400 16 15.8 将乙山峰的海拔(有误)当作两者的相对高度500 7 6.9 将乙山峰的海拔当作两者的相对高度600 6 5.9 将甲山峰的海拔当作两者的相对高度1000 5 5.0 将甲、乙两山峰的海拔相加(乙山峰数值有误)400、600 2 2.0 审题不清,未进行相减计算,乙山峰海拔有误其他答案12种12 11.9 其他原因未填13 12.9小题小结: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找到地图中比例尺的大小,但量算距离等实际操作则存在较大的问题:(1)单位换算出错;(2)量度错误;(3)没有带具有刻度的直尺。
重点关注学生对“等高距”的判读,因为很多学生都认为乙地海拔是400米,显然对没有标出海拔数值的等高线,不懂得利用等高距来推算。
建议在教学中要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概念。
26(2)正确: D 29 28.7错误: C 29 28.7 不了解高原与丘陵在海拔上的界限数值B 25 24.8A 7 6.9 未能从图中比例尺读出该地区起伏的地势信息高山高原 2 2.0H 1 1.0 审题不清未填8 7.9小题小结:学生对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的海拔起始界线掌握得不好,不少学生认为有山峰就是高山或是高原。
建议在教学中分别出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甄别判读,在师生互动中加深理解,提升实操能力。
盆、盆地、高原盆地7 6.9审题不清乙 2 2.0 阅读等高线有误其他答案5种 5 5.0 其他原因未填13 12.9二正确:600 66 65.3错误:300 4 4.0 可能是E地的海拔400 3 3.0 写了乙山峰的海拔(有误)500 3 3.0 写了乙山峰的海拔1000 3 3.0 审题不清其他答案8种8 7.9 其他原因未填14 13.9小题小结:审题时比较粗心,一部分学生不结合地图胡乱地写答案,需加强针对性训练。
26(4)正确: B 42 41.6错误: C 23 22.8 认为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就一定是山谷D 21 20.8 将山脊当成山谷A 12 11.9 认为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就一定是山谷E 1 1.0 将鞍部当成山谷未填 2 2.0小题小结: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别山谷、山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不是学生至今未明了“山谷”、“山脊”在图上是如何表达的,甚至连其地形形态也想象不出来。
教学中需利用直观教具(或CAI)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操作的能力。
26(5)一正确:鞍部 1 1.0错误:山谷9 8.9 认为在两山峰间的低地就是山谷山脊 6 5.9 混淆了山谷、山脊、鞍部的判读方法平原 4 4.0 将地形基本地形代替等高线上的局地地形丘陵 4 4.0山峡 3 3.0 认为在两山峰间的低地就是峡谷山顶 2 2.0 审题不清盆地 2 2.0 将地形基本地形代替等高线上的局地地形其他答案19种19 18.8 其他原因未填51 50.5二正确:悬崖、陡崖7 6.9错误:山腰 6 5.9 未掌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悬崖的方法丘陵 5 5.0 将地形基本地形代替等高线上的局地地形高原 3 3.0鞍部 3 3.0 未掌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悬崖的方法山脊 2 2.0盆地 2 2.0 将地形基本地形代替等高线上的局地地形其他答案19种19 18.8 其他原因未填54 53.5小题小结:首先是混淆了地形图上局地地形与基本地形类型的范畴,不少学生写了平原、丘陵等字样;第二是不会在图上判读鞍部、悬崖;第三是语言表述不清,不少基础较差的学生懒得去做了。
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做好不同概念的辨析教学,避免张冠李戴。
从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地图基本知识运用能力薄弱、读图能力欠缺。
课标对地图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辩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和类型、选择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信息等方面。
综合题26题考查的是地图知识的运用,但全市通过率仅0.55。
典型的错误集中在:相对高度的判读;不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外观和海拔高度判断地形种类和山谷、山脊等地形部位的判读和对河流流向的判读。
二、教学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一些建议:1.研读课标,课堂教学必须要以课标要求为依据。
“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以课标作为教学的依据。
课标对地图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辩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和类型、选择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信息等方面。
单独依靠课标的表述我们可能不太好把握到底要到哪个层次,但我们可以借助《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以及市教研室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加以理解。
《教学内容要求》对课标进行分解,把教学内容要求细化为“基础知识要求”、“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如:地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基础知识要求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知道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及其三种表示形式。
●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记住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
●知道图例和注记,识别常见图例。
●知道并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
●转换比例尺的形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运用图例和注记读取地图的信息。
●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辨别、确定方向。
★绘制简易的地图。
●通过制作地理模型,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知道等高线的含义、作用。
●知道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取某地的海拔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等)。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种类和地势特征。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知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含义、作用。
●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名称及其特点。
●知道地形剖面图的含义、作用。
★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地形种类和陆高、海深。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绘制地形剖面图。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了解常用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地图。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结合生活经历,举例说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用途。
教师备课时,应先备课标和《教学内容要求》,把握好教学的标准和程度,在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2.注重图像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
建议尽量多用直观图、模型展示、等高线地形视频、教师板图或学生制作模型(可采用书本P17活动2,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材料或沙土、铁线等)。
通过图像教学,加强直观性,有利于构建学生空间立体思维,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形成后续学习能力。
图像教学要贯彻整个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具体落实知识点和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等值线分布图的一种。
等值线的学习从学习等高线开始,它为以后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以及为高中学习等压线、气旋、反气旋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