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止咳祛痰药效物质基础研究_袁媛
张锡纯应用牛蒡子探要

张锡纯应用牛蒡子探要【摘要】清朝名医张锡纯应用牛蒡子颇有特点。
一是应用独具特色:疏邪透热治外感;润肺利肺以止咳;祛痰、降气以平喘;清热解毒治肺痈;降胃气以止吐衄;润肠通便以治痢;通利小便以治淋。
二是配伍精妙:与山药、白芍、半夏、代赭石等药配伍精当,值得研究学习。
【关键词】用药特点;牛蒡子;张锡纯张锡纯为清末民初医学家,学贯中西,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巨著。
载录了临证实践所得,创制了不少疗效很好的方剂。
其用药颇具特色,如对代赭石、山药、石膏、山茱萸等药的应用为大家所称道,余仔细研读其书,发现医家用牛蒡子亦有独到之处,其自制方中含牛蒡子的方剂共18首,分析其在功用、配伍方面的特点如下。
1 功用特点1.1 疏邪透热治外感牛蒡子味辛,具有疏散风热作用和透疹作用,临证常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麻疹。
《本草求真》:“牛蒡子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热邪毒而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无不因此表解里清”。
张氏治温病的犹龙汤中,利用牛蒡子透散特性,配伍蝉蜕,既解表又透里热,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
时觉烦燥、或喘、或胸胃疼,其脉洪滑而长者;张氏创制的从龙汤,用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拟此汤后,凡遇此等证,服小青龙汤一、二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必不再发。
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剂或两剂,必然全愈”。
该方利用牛蒡子通利透散作用,一方面疏邪透表、化痰平喘,另一方面,又可防龙骨、牡蛎之涩滞,使龙骨、牡蛎敛正气不敛邪气,发挥其治痰的作用(张盛赞方中龙骨、牡蛎的作用,谓两者相配,为治痰之神品。
余认为牛蒡在方中起到了有很好的佐制作用,功不可没)。
1.2 润肺利肺以止咳牛蒡子归肺经,善治肺系疾病。
张锡纯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利肺、止咳,在资生汤、醴泉饮、参麦汤、沃雪汤诸阴虚劳热方中,均配有牛蒡子,在治阴虚外感的加味越婢加半夏汤中也配有牛蒡子,在这些方剂中,张氏利用牛蒡子的润肺作用,配伍山药、玄参,或配麦冬等共奏养阴润肺、止咳作用。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疮、咽痛、皮肤疮疖等。
牛蒡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并且对于疮疖有很好的疗效。
•利尿通淋:牛蒡子还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牛蒡子还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解热镇痛:牛蒡子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于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不同程度的疼痛。
•支气管祛痰:牛蒡子还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牛蒡子中的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痰多等症状。
用量•成人用量:一次服用5-10克,一日3次。
牛蒡子可以煎服或研磨成粉末后冲服,也可以用来制剂。
•儿童用量: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
一般建议服用量为成人的一半。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孕妇应禁止使用牛蒡子,因为其具有活血性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用时不宜过长:牛蒡子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体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儿童慎用:儿童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用量,避免过量食用。
–过敏体质慎用:对于牛蒡子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避免引发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等。
–注意贮存:牛蒡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是关于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介绍。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量和注意事项的遵守,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有需要,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牛蒡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牛蒡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郭娜娜刘露陈清政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牛蒡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含有木脂素、多糖等化学成分有多种药理活性。
日本学者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抗肿瘤等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对牛蒡的化学成分木脂素和多糖及其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牛蒡(Arctiumlappa L.)又名白肌人参、蒡翁菜,属菊科牛蒡属2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牛蒡子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为常用中药。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胃二经。
具有疏散风热、祛痰止咳、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和抗菌等作用,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
牛蒡营养丰富,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
另外牛蒡根、茎、叶均可入药。
由于牛蒡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牛蒡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牛蒡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化学成分1.1牛蒡根化学成分研究牛蒡根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等营养成份外,还含牛蒡酸、醛类、多炔类及挥发油等多种小分子活性成份[3]。
马鲁豫等对牛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丁二酸、B-D-果糖乙苷、齐墩果酸、熊果酸,13-谷甾醇和胡萝I-苷[4]。
Jaiswal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牛蒡根中绿原酸进行了研究,发现了15种新的不同构型的绿原酸,它们分别是1-succinoyl-3,4-dicaf- feoylquinic acid;1,5-dicaffeoyl-3-succinoylquinic acid,1,5-dica-ffeoyl-4-succinoylquinicacid,3,4-dicaffeoyl-5-succinoylquinicacid,1,3-dicaffeoyl-5-fumaroyl-quinic acid等。
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实验研究

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实验研究
袁媛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1(22)5
【摘要】目的研究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用浓氨水诱咳模型观察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并以镇咳效应为药效指标,进行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结果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二室模型特征。
结论牛蒡子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且药效强度较高,作用时间长。
【总页数】2页(P1254-1255)
【关键词】牛蒡子水提物;镇咳;药效动力学
【作者】袁媛
【作者单位】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牛蒡子水提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研究 [J], 袁媛;张建奎;姜泓;刘丽;康廷国
2.大黄水提物与醇提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研究 [J], 杨耀光;韩刚
3.牛大力水提物和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杨增艳;周海松;赵湘培;唐瑾;柏春
晖
4.透骨消痛颗粒水提与醇提物含药血清干预骨髓基质干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J], 刘伯龄;李西海;梁珪清;陈齐勇;吴广文;李照辉
5.当归藤水提物和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卢森华;陈勇;曾海生;张龙;郑锡任;周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牛蒡子,又称牛蒡子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湿化痰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帮助人们减轻湿热引起的不适,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清热解利去湿功效及其使用方法。
一、牛蒡子的特点牛蒡子是一种植物果实,呈长圆形,外表黑褐色,质地坚硬。
其味道苦而微甘,性寒。
富含挥发油、豆甾醇、牛蒡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舒缓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
2. 利尿消肿: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
3. 祛湿化痰:牛蒡子对湿热痰滞有一定的祛除作用,可以缓解湿热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三、牛蒡子的使用方法1. 冲剂:将适量牛蒡子捣碎,加入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焖煮片刻,待药物充分浸泡后饮用。
2. 煎剂:取适量牛蒡子,加入开水中煎煮,待水温适宜后饮用,可根据个人需求添加适量的蜂蜜或其他调味品。
四、注意事项1. 用量:牛蒡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可以咨询中医师或药师的建议。
2.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牛蒡子,但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3. 贮存:牛蒡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暴晒。
如有异味、虫蛀等情况出现,请立即停止使用。
总结: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湿化痰等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量,并注意保存和存放。
同时,在使用中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牛蒡子的清热解利去湿功效对改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帮助,但仍需科学合理使用。
中草药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物应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物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牛蒡子的成分构成极其复杂,经研究表明其中以木脂素、脂肪油、挥发性油、多糖等类物质为主要成分。
在中医药领域对于牛蒡子的应用已经持续了近千年,其具有疏风散热、解毒消肿等药效。
同时在现代研究中发现,除了上述作用外,牛蒡子在血糖血脂调控以及癌症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效果。
因此在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牛蒡子中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牛蒡子;化学成分;药物应用1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分析牛蒡子也被称之为大力子、黑风子等,具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其是由牛蒡所产生的果实干燥制作而,是传统中药中应用较广的一类药物。
在现阶段为了更好地该药物的药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大量科研人员通过多种不同的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该中草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
(1)木脂素类。
多数植物中都存在木脂素,该物质是苯丙因素在氧化聚合作用下出现的聚合产物,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护肝等多种有益功效,并且其也可以被用于杀虫剂的制作。
牛蒡子中该类化合物的占据比例相对较高,并且经研究发现其也分为多种不同类别,比如牛蒡苷、牛蒡素A-H、牛蒡苷元、牛蒡酚A~H等几十种不同成分,其中牛蒡苷含量基本可以达到6.57%,且分解后可以转化牛蒡苷元,该物质在抗菌抗病毒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而牛蒡苷元的含量基本都可以达到0.55%[1]。
(2)脂肪油类。
脂肪油在牛蒡子中的含量基本可以达到26%左右。
科研人员通过气相色谱等方法来测定牛蒡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达到68.02%,然后为油酸、亚油酸[2]。
脂肪酸氧化分解能够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而脂肪油则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例如油酸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亚硫酸则有助于降血脂。
与此同时在牛蒡子中蛋白质的含量也达到了将近24.7%,占比相对较高。
(3)萜类物质。
该类物质具体分为倍半萜类、三萜类。
前者在植物、昆虫、菌类等中均有存在,比如雅槛兰树油烯、去氢蜂菜酮等都是其中的化合物,尤其在菊科植物中倍半萜内酯的含量相对较高,该物质味苦并且衍生物具有一定的香气,在食品加工、化妆品制作等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3]。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袁媛;窦德强;康廷国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08(010)003
【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2.85%~7.82%,以天水最低,建德最高,苷元含量为0.03%~1.37%,以会川最低,金陵最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袁媛;窦德强;康廷国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J], 毕葳;雷海民;何远景;龚卫红;王志斌
2.黄芩药材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 [J], 谭安军
3.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丹参药材内在质量评价 [J], 代云桃;秦雪梅;郭小青;王松柏
4.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不同产地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J], 彭克忠;喻洪;夏苗;刘韩;兰常军;吴富雨;伍杰
5.厚朴花浸出物测定方法的建立与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评价 [J], 干丽;洪婉敏;田甜;李燕珍;夏长青;孙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桂秀刘策孙大系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综述了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牛蒡子的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基础。
查阅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多项研究证明,牛蒡子可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结论:应进一步探索牛蒡子的作用机制,开发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治疗前景。
关键词:牛蒡;资源分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牛蒡子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一传统中药,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牛蒡子始载于《本草图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二经,具有疏散风热、祛痰止咳、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风热或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疹出不畅、疮疡肿毒及痄腮等[1]。
因牛蒡子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糖尿病和抗流感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近二三十年牛蒡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牛蒡子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源分布牛蒡在我国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野生和栽培品均有,但以野生获得居多,有少量的栽培。
牛蒡为深根性喜肥作物,适应性较强,耐寒,耐干旱,不耐涝,较耐盐碱。
多见于山坡、山谷、田野、路旁、林缘、村边、灌木丛中等,低山区和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带最适宜生长,土壤肥沃之地,长势良好[2]。
牛蒡在江苏、山东、河北等省有大量栽培。
牛蒡子依产地而分,有四大源流。
东北产区的称作”关大力”,浙江桐乡产区的称作“杜大力”,四川产区的称作“川大力”,湖北产区的称作“汉大力”或“泽大力”。
一般认为浙江嘉兴桐乡产的牛蒡子即“杜大力”的质量最佳[3]。
但资源考察发现,因牛蒡子价格低廉,桐乡未见野生和栽培牛蒡子,该地区基本不再生产种植本药材。
在实际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东北产量最大、质量评价最好,野生资源的蕴藏量最大,并有少量的栽培[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本实验跨学科地运用了中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 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将色谱的指纹图谱技术运用于 不同极性化合物的化学信息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化 学信息与药理实验结果组成矩阵,进行相关分析和回 归分析,得出与药效相关性较大的化学组分作为药效 物质基础,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 探索。既有利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也对优化制剂 工艺、制订中药质量标准控制、保障药品临床疗效和安 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2) 试 剂: 酚 红、碳 酸 氢 钠、氢 氧 化 钠。( 3 ) 动 物: 同 挥疗效的特点,造成目前我国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 1. 1. 3。
水平不高,这是中药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原
2. 2.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 132 只, 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 11 组,其中 1 组为空白对照 组,剩下 10 组将上述 10 种供试液分别按 10g / kg 灌胃给 予小鼠,实验前小鼠禁食 16h,在末次给药后 30min,腹 腔 注 射 5% 酚 红 溶 液 0. 2mL /10g 体 重,注 射 酚 红 后 30min,空气栓塞处死动物,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 甲状骨下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 3mL 的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入 5% 碳酸氢钠 0. 1mL 调 pH 值,用 721 分光光度计,波长 546nm 测 OD 值,用酚红做 一标准曲线,根据曲线计算酚红含量,统计处理给药组 与模型组的差异。实验结果见表 2。
本实验通过对牛蒡子止咳祛痰药效物质基础的研 究,进而对牛蒡子其他如抗肿瘤、降血糖等药效物质基 础进行研究,为开发新药奠定理论基础。
组别 空白对照组
水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丙酮提取物 乙酸乙酯提取物 石油醚提取物 水提正丁醇萃取物 水提乙酸乙酯萃取物 水提石油醚萃取物 水提萃后物
酚红排泌量( x珋± s) 5. 52 ± 4. 44 1. 64 ± 0. 92* 1. 80 ± 0. 94* 1. 68 ± 1. 14* 1. 09 ± 0. 56* 1. 00 ± 0. 62 0. 91 ± 0. 47* 3. 96 ± 4. 06
色谱 柱: Hypersil ODS ( 4. 6mm × 200mm,5μm) 、 流动相: 甲醇 ∶ 磷酸水 = 50 ∶ 55、检测波长: 280nm、流 速: 0. 8mL / min、柱温: 室温。 1. 4 图谱分析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各 5μL,按照上述色谱条件 进行分析,记录色谱图,对各样品色谱图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共得到 40 个色谱峰,依次记为 X1—X40,记录 各色谱 峰 峰 面 积,获 得 化 学 数 据,各 自 指 纹 图 谱 见 图 1 ~ 10。 2 药效实验 2. 1 不同 极 性 牛 蒡 子 提 取 物 对 浓 氨 水 诱 咳 的 影 响 ( 镇咳作用) [1] 2. 1.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 仪器: YLS—8A 多功能 诱咳引喘仪。( 2) 试剂: 浓氨水。( 3) 动物: 健康昆明 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 18 ~ 22g,由沈阳医学院动物 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 XCXK( 辽) 2003—0016。 2. 1.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 132 只, 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 11 组,其中 1 组为空白对 照组,剩下 10 组将 1. 2 项下 10 种供试液分别按 10g / kg 灌胃给予小鼠,连续 7 天,末次给药 1h 后,将小鼠 置于有浓氨水的诱咳引喘仪内,雾化 15s,观察小鼠的 咳嗽潜伏期和 5min 内咳嗽次数。T 检验比较各给药 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淑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 1361 - 1363. [2] 董平,李 新. 多 元 分 析[M]. 沈 阳: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研 究 生 部,
2003: 24 - 47. [3] 宋宗华,毕开顺,冯东,等.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
·518·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
图 9 水提石油醚萃取物色谱图
图 10 水提萃后物色谱图
表 1 各组咳嗽潜伏期与咳嗽次数
是牛蒡苷和牛蒡苷元。通过相关分析,牛蒡苷与咳嗽
组别
咳嗽潜伏期( x珋± s)
咳嗽次数( x珋± s)
次数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有减少咳嗽次数作用。又通
空白对照组 水提取物
6. 47 ± 2. 98
4. 71 ± 2. 14 2. 02 ± 0. 73*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结果
由于对照品种类有限,仅确定 X14 与 X25 号峰分别
本实验是将牛蒡子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化学信 息与药理实验结果组成矩阵,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 析,得出与药效相关性较大的化学组分作为药效物质 基础。但笔者认为,下一步应将牛蒡子不同极性提取 物的体内化学信息( 即血清化学成分) 和药理实验结 果相结合得出药效物质基础,因为血清药物化学指出 只有入血的成分才能真正的起到药效作用。
控制及其水提物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过,浓缩挥干,用水溶解定容至 40mL,即得水提取物、 丙酮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 乙酸乙酯提取物; 再取 10g 牛蒡子药材,加水 110mL, 回流提取 1h,过滤,滤液依次用正丁醇、乙酸乙酯、石 油醚萃取 2 次,萃取液和剩余药液浓缩挥干,用水溶解 定容至 40mL,即得水提正丁醇萃取物、水提乙酸乙酯 萃取物、水提石油醚萃取物和水提萃后物。 1. 3 色谱条件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
性,实验结果见表 1。
图 1 甲醇提取物色谱图
图 2 乙醇提取物色谱图
图 3 水提取物色谱图 图 4 丙醇提取物色谱图 图 5 乙酸乙酯提取物色谱图 图 6 石油醚提取物色谱图
图 7 水提正丁醇萃取物色谱图 图 8 水提乙酸乙酯萃取物色谱图
·517·
·516·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
牛蒡子止咳祛痰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袁媛
(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以镇咳、祛痰为药效指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牛蒡子不同极性提取物进行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牛蒡苷和牛蒡苷元是牛蒡子止咳药效物质基础之一,但不是祛痰药效物质基础。
YUAN Yuan ( Liaon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
Abstract: With stopping cough and expectorant as the pharmacodynamic parameters,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have a basic material research of the different polar extracts of Arct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ctiin and arctigenin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 of cough efficacy,but not the material basis for efficacy expectorant.
研究[J]. 中成药,2003,25( 2) : 132 - 137.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
Key words: Arctium Lappa L. ; stopping cough; expectorant
牛蒡子是一味中医临床常用解表药,有较高的药 用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收载其为 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 咳嗽 痰 多,麻 疹,风 疹,咽 喉 肿 痛,痄 腮 丹 毒,痈 肿 疮 毒[1]。从该药材中提取得到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木脂素 类成分( 牛蒡苷和牛蒡苷元是代表成分) 、萜类成分和 挥发油类成分等。查阅相关文献,尚未发现对其止咳 祛痰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寻找 牛蒡子药理活性成分,利用不同极性溶剂将牛蒡子提 取或萃取分离成不同极性化学成分群,然后对不同化 学成分群进行止咳、祛痰实验,将药效学实验结果与提 取液各指纹色谱峰峰面积相关联,通过相关分析和逐 步回归分析确定牛蒡子药材与止咳、祛痰作用相关的 有效成分。其具体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 1 牛蒡子不同极性提取物制备 1.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 1. 1 仪器 LC - 10ATVP 高效液相色谱仪、SPD - 10AVP 检测器、DZTW 调温电热套、XS105 电子天平。 1. 1. 2 试剂 所用试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石油醚、正丁醇均为分析纯。 1. 1. 3 试药 牛蒡子药材购于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药局,经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廷国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 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1. 2 供试液制备
甲醇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丙酮提取物 乙酸乙酯提取物 石油醚提取物 水提正丁醇萃取物 水提乙酸乙酯萃取物 水提石油醚萃取物 水提萃后物
27. 42 ± 13. 59 26. 83 ± 10. 42 39. 00 ± 17. 99 37. 25 ± 16. 97 32. 92 ± 10. 89 31. 45 ± 10. 92 33. 58 ± 7. 75 32. 58 ± 10. 77 39. 83 ± 16. 19* 32. 25 ± 10. 06 43. 82 ± 15. 85*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为参考指标,考察不同提取物的药理效果,直至分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