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件

合集下载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作业 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本课习题。 2. 选做题: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 提及的一个长征片段,写出红军的乐观和 无畏。
我们绝非等闲之辈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感悟长征精神
认真读诗,思考哪些方面写出了红军“不 怕”困难,再大的困难在红军眼里也“只 等闲”?
要求:请大家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在旁边做批 注,时间2分钟左右。之后小组交流见解和想法, 时间3分钟左右。最后进行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要求:组员A朗诵诗句,组员B解释诗句 意思,组员C说出具体从哪里、如何看出“不怕”, 组员D进行补充。
夸张、比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பைடு நூலகம்
尽管金沙江地势险要,又有敌人重兵把守,但 红军战士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顺利渡江。想一 想,此时此刻,红军战士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高兴、喜悦 暖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读出红军战士此时此刻的心情。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 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敌人封锁了江 面,掠夺了所有船只,他们疯狂的叫嚣: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可红军战 士机智勇敢,一边让担任后卫9军团忽南忽北地绕圈子,以此迷惑敌军,吸 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边的我军主力部队则悄悄到皎平渡突袭,活捉了 敌人,缴获了渡船,控制了渡口。在接下来的七天七夜里,红军就是靠着7 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当敌人发觉时,红军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敌人只能 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大渡桥
《飞夺泸定桥》精彩片段
看到这段视频,你 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 场战斗? 激烈、惨烈、残酷……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红军眼里,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 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 看来也只是小泥丸在脚下滚动。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 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 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 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 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 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马 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诗人,书法家。
七律·长征
同学们,听着这鸟激窝昂的旋律,我们仿佛听到了铮
铮号角,似乎看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雄浑气势。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 长征》,感受红军的英雄 气概。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 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 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共 产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3.长征扩大了党的影响,一路上播下革 命的火种。
hénɡ(横向)(横七竖八) 横
hènɡ(蛮横)(飞来横祸)
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共62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共62张PPT)

5 七律·长征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等闲:寻常、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字词听写
5 七律·长征
互动课堂
你从课题“七律·长征”中了解到哪些问题?
七律
题目
七言律诗。分四 联:首联、颔联、 颈联和尾联。
根据二万五千里长征 现实生活提炼而来的 《七律·长征》又有 怎样的气魄呢?
5 七律·长征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偶句 末字 押韵
5 七律·长征
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体现在 哪里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5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 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5 七律·长征
这句诗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 点明中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 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同学们,你做好上课准备了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课件
5 七律·长征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毛泽东(1893-1976年)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
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 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 《沁园春·雪》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共62张PPT)精选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共62张PPT)精选PPT教学课件
轻松豪迈、 气度不凡。
5 七律·长征
合作探究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 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 “征难图”?
5 七律·长征
翻越五岭
巧渡金沙江
翻越乌蒙山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5 七律·长征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 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 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5 七律·长征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毛泽东(1893-1976年)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
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 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 《沁园春·雪》等。
5 七律·长征
飞夺泸定桥片段
尾联 5 七律·长征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 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 胜利在望,诗中是怎样描述的?
5 七律·长征
承上启下
红军 更喜岷山千里雪, 队伍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对首联的回应。 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 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 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 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 的巨龙。
5 七律·长征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 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 七律·长征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5.七律 · 长征(共30张)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5.七律 · 长征(共30张)









红军不怕远征难,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 率下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 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 写长征行程之远,时
日之长
“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
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 到的一切困难。
“只等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 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 坚决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金沙江浊浪滔 天,拍击着两岸高耸入 云的山崖,雾气蒸腾,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 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 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让人感到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更加令人喜悦 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 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 个个笑逐颜开。
“大渡桥横铁索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 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 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 桥,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 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 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 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 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 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 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 征途中经历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课件)

聚焦核心问题,助力能力提升
点面结合 面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独水特千 山 只 等 闲 。
语言表达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长征又是宣言书,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结合全诗, 联系长征的资料。
第二单元
5 七律 · 长征
创设情,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老一辈革命先
烈用鲜血换来的,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峥嵘 岁月,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吧!
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词语我会认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等闲 逶迤 磅 礴 云崖 岷山
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律崖

suǒ
长征又是宣传队,宣传了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中国人民的道路 。
长征又是播种机, 播撒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

长征又是 火炬 , 照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读一读 毛主席诗词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时间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多音字也可以这 样根据意思辨别哦!
méng (启蒙) 蒙 měng (内蒙)
mēng (蒙骗)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借助注释了 解诗歌大意。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红__军__不_怕__远___ _征__难__,__万_水__千__山__只__等__闲________”,以 “ 金沙江、大渡河 ”代表“万水”,以 “__五__岭__、__乌__蒙__山__、__岷__山___”代表“千 山”。整首诗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 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1张PPT)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1张PPT)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板书设计
·
总起——远征难→只等闲

五岭——腾

乌蒙——走
长 征
分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总结——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拓展延伸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 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 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 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 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 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经艰险,跋山涉 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 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目的地。
七律•长征
学习任务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学习提示: 欣赏歌曲《七律•长征》,体 会诗歌传递的情感。
金沙水拍云崖暖,歌曲给我们传递了怎样 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感情?听了歌曲,你 更喜岷山千里雪,有什么感受?
三军过后尽开颜。
hénɡ (横幅)

hènɡ (蛮横)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 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 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 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 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 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和“更”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 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知识拓展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 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 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二日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09:0509:05:037.12.2020Sunday, July 12, 2020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解析: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诗人把翻越崇山峻岭看作是“腾细浪”和“走泥 丸”,表现了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赞颂之情。
写作方法
本诗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腾”“走”以动写静;“暖”“寒” 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 红军之情相交融。
本诗巧用夸张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 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课文结构
七律 长征
颈联中的“拍”“横”可适当拖长字音,“云崖 暖”“铁索寒”语调一扬一降,节奏一松一紧。尾联要读 出胜利在望的感觉,语调转高,要读得欢快、流畅,尤其 是结尾的“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形成 全诗感情的最高峰。
背诵方法指导:先反复朗读,抓住诗句中涉及的红军 长征过程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再结合“腾”“走”“暖” “寒”“喜”等重点字,将整首诗连在一起背诵。
这醉人春芬去芳春的又季回节,,新愿桃你换生旧活符像。春在天那一桃样花阳盛光开,的心地情方像,桃在 54、少海不壮内要不存为努知它力已的,结老天束大涯而徒若哭伤比,悲邻应。当为Su它nd的ay开, J始u而ly 笑12。, 270.2102J.2u0ly20270.S1u2n.2d0a2y0, 0J9u:l0y51029,:200520097:0/152:0/230290:05:03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65、莫吾愁生生前命也路的有无成涯知长,已而,需知天要也下吃无谁饭涯人,。不还识需9时君要5。吃分苦99时时,55吃分分亏91时2。-5JSu分ul-n12d20a-7Jy.u1,l2J-2.u20ly0721.1022,.2020July 20Sunday, July 12, 20207/12/2020
3.说说颈联的意思。“暖”“寒”两个字的妙处体 现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 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 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 根铁索,寒意阵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写出了5月春暖的 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 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 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
三、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课后习题解析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朗读方法指导: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朗 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的。首联是诗 的总领句,应以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朗读,以表现 对红军的赞颂之情。“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万水 千山”音调略拖长;“等闲”略微舒缓。颔联开始叙述 长征的经过,节奏较首联略舒缓;“腾”“走”要读得 刚劲有力;“细浪”“泥丸”不要过重。
409、:0桃敏57花而.1潭好2.水学20深,20千不09尺耻:0,下57不问.1及。2.汪。20伦72.10送20.9我2:0情250。797.:10.1252.:20.20302720.10279..:2100252.02090:20905:00597:0.1520:0.923:0025900:095:0:053:0309:05:03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2.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 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课文讲解
1.朗读全诗,思考: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 意思是什么?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课后作业 回家后搜索一些长征故事读一读吧。
亲亲爱爱的的读读者者:: 1、学盛生而年活不思重相则来信罔,眼,一泪思日,而难眼不再泪学晨并则。不殆及代。时表宜软20自弱.7.勉。12,270.岁.172.月1.22不072.待1020人.92:。025。00929:00:.0575:.010329J7:0u.15l-2:20.02300J92u:0l0-02590:0095:095:05:03Jul-2009:05 春亲去爱春的又读回者,: 2、一千世年里上之没计行有在,绝于始望春于的,足处一下境日。,之只20计有20在对年于处7月晨境1。绝2日二望星〇的期二人日〇。年二七〇月二十〇二年日七月20十20二年日7月201220日年星7月期1日2日星期日 春去春又回,新新桃桃换换旧旧符符。。在在那那桃桃花花盛盛开开的的地地方方,,在在 3、莫少成等年功闲易都,学永白老远了难不少成会年,言头一弃,寸空光放悲阴弃切不者。可永轻远09。不:05。会7成0.192功:0.25。072.1020.92:025070.192:0.25072.1020.92:0250099:0:055:00397:0.152:0.23072.1020.92:025070.192:0.25072.102.2020
造句:这个地方绝壁峭岩,碧水湾湾, 青山逶迤,景色如画。
磅礴: 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造句: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 壮丽,气势磅礴。
易混词
渡过 度过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有“通过” 的意思。
由这一岸到那一岸。 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等。
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青年时代、季节、岁月等。
1.红军胜利(渡过 )大渡河。 2.张爷爷是一位在枪林弹雨中( 度过 )半生的老红军。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1934年10月,由于战争的需要,红军开始了一年之久,纵 横十一个省,长达两万五千余里的长征。1935年10月,长征即 将结束,毛主席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 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主要 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 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隐含困难多, 平平常常的
艰险多。
意思。
首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 绝,可在红军眼 里不过像翻腾着 的细小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 蒙山,在红军 眼里也不过是 小小泥丸在滚 动。
“逶迤”和“磅礴”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雄奇、险 峻,表明了红军远征的艰难。“细浪”和“泥丸”用比喻 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的渺 小。从中可以感受到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花这一醉样人美芬丽芳,的感季谢节你,的愿阅你读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76、纸人生上生命得贵太来相过终知短觉,暂浅何,,用今绝金天知与放此钱弃事。了要明20躬天.7.行不12。一20定2.07能..71.得212到02.0。7..719.2时1。2522分00.792.时01年25。分7月210212-2J0日u年l星-72月0期71日.122二日.2〇星02二期0〇日年二七〇月二十〇二年日七月十二日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87、熟勇放读气眼唐通前诗往方三天,百堂只首,要,怯我不懦们会通继作往续诗地,也狱收会。获吟的09。季:05节009就9:0:05在50前:90:30方75.。:10232.702..0172.10.22S02u20n0.d7Sa.u1yn2, d2Ja0uy.l7y, .J1u2l,。y2120202,20200年207月12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 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 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
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 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 千难万险,毫无惧色 ,顶天立地。
写行程之远 写牺牲之大
,时日之长 ,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总起)
金沙江——暖 万水 大渡河——寒
万水千山
五岭——腾细浪 分述
千山 乌蒙——走泥丸
岷山——千里雪
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结)
课文主题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 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随堂小练
一、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等闲:寻常、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