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本课主要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一、总体思路教材地位:从纵向看,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高考地位:教学目标:设计立意:政治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政治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是政治制度化、政治秩序化的进程。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沿着集权和统一的方向推进的,而秦朝的一统在整个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
•内容整合:一、天下一统二、政治一统三、千古一统•综合以上分析,比较三版本对本课知识的叙述,加之本课的课表要求:•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中央集权制度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近期两则时政热点新闻6月14日在芬兰展览《当传奇与历史相会:先秦兵马俑——中国始皇帝的宝藏》展览,法国人称其为中国文化的骄傲;朴槿惠6月访华,30日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她说:如果不来西安就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西安可以看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何以对兵马俑给予如此高的热情,秦始皇与秦朝在中国政治文明中到底占据什么地位呢?设计意图:拉近历史的距离感,增强历史的现代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天下一统此部分主要是交代背景,由于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图说话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漫画,设置问题“结合已学知识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怎样出现的?”进而引导同学们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子目,归纳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3、政治一统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所在,突破方法:角色扮演、合作探究设计思路:班主任(学生替代)——皇帝班委——中央体制(三公九卿)学习小组组长——地方体制(郡县制下郡守、郡丞等)······合作探究展示导向:产生方式、权力、与中央关系········教师点拨,升华认识•问题导学1:班主任与班委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与协商的关系,但是古代皇帝与官员、中央与地方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两者之间虽然结构形式相似但是实质内容有本质区别,进而得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岳麓版高一历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范例

岳麓版高一历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
课稿范例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高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历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
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处重要地理位置。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课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分析了宗法分封制。
第二课,承上启下,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王朝制度奠定了基础。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历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具体说来,从题型题量上来说,本课的高考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共出过11 道题目,主观题只在福建、浙江、北京等高考题中出现过,而且主要是周秦政治制度的比较。
而山东似乎不喜欢凑这个热闹,至今还没有命过题。
从难度上来说,逐年在增加难度,08 年上海直接问郡县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而10 年安徽则借助《封建论》中的古文材料来考察周秦政治制度的区别,难度明显加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大 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说课稿。

第二课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我主要从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地位、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或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由群雄割据走向大统一;二是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节课承接前面的分封制、宗法制及其演变,同时又开启了后面几节课的主题: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是: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皇帝”制度的内容及特征;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拔考核官吏的制度、秦法;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⑵能力目标①通过分析找出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对秦朝及后世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③引导学生理解郡县制概念,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秦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愿望,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及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知道郡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课学校过的有关内容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今天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导入新课:导言提问{第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早期”指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最为典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类制度本身所固有的不足最终导致它被哪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所取代?时期:①我国古代早期:指夏商西周时期②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强调部族血缘关系及权力的世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时候知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并且诸侯国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周王封给诸侯不仅有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但当过了100年以后,周王和诸侯的血缘关系就变得很疏远了,当诸侯国的实力与周王室的实力相当或高于周王室的实力时,诸侯国还会愿意被周王统治吗?如果不愿意,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又会不会结束呢?这节课我们将要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李白《古风·其三》思考回答问题)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说课稿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一共分为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和废分封,置郡县三个子目。
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周的分封制,下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和演变。
这节课对学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对秦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引导,顺势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升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提升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有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也有学生难以接受的困难点,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我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我将采取: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小结作业三个部分。
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环节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
我会以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切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教案)(授课人:政法学院历史学专业 09(5)班姓名:郑华颖)★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3)知道郡县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以看课本的“宴乐图”开始教授新课,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2)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处理方法:通过讲授生动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切感,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突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处理方法: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通过探讨中央集权制度对今天中国政治改革产生的重大启示作用,让学生体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魅力,使本课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页,先浏览下教材。
(板书)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叫《秦王扫六合》,诗是这样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说课课件(PPT34张)

四、说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参与到 教学中来 提高学习兴 趣 更好感受和理 解内容
问题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
创设情境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歌曲:《秦始皇》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心引向课堂,提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第一部分:大一统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 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 王朝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东汉 D. 明朝
3.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思考:秦始皇还用了那些手段加强中 央集权?
扩展阅读
阴历一月本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
王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都要接受百官的朝拜, 并决定一年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 生在一月,所以取名叫嬴政。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建立了高度集中地中央集权制度,下 令将“政月”改称“正月”,并且“正”字 不准读“政”的音,而要读“蒸”的音。
加深印象 更好理解
功 OR 过 ?
小组讨论
(5分钟)
习题(3分钟)
1、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
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 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 变化是( )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历史教学论说课稿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学法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1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1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我主要从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地位、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或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由群雄割据走向大统一;二是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节课承接前面的分封制、宗法制及其演变,同时又开启了后面几节课的主题: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标是: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皇帝”制度的内容及特征;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拔考核官吏的制度、秦法;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⑵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找出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对秦朝及后世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
③引导学生理解郡县制概念,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秦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愿望,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及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背景以及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对本课内容有过不少的接触,储备了一定的知识。
学生在初中的时对秦朝的历史已经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偶然接触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认识比较肤浅片面,侧重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
所以,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历史图片,补充材料等方式,使之更生动形象,以增加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系统深入地学习。
三、说教法
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生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说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整体感知(3分)
通过与学生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提问:你知道中国第一位皇帝是谁?他是哪朝人?根据你以前所学习的知识或根据影视作品的内容,你知道与他有关的哪些事迹?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中唐朝诗人李白赞美秦始皇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以及他的画像,教师导入新课。
(二)展示课标及本课具体教学目标(3分)
(见上)
(三)新课的学习(25分):
详见学案知识结构,据此分别介绍。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相关史实,主要包括:
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即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四、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四)课堂总结(5分)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补充完善:这一节,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情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二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达标测试,巩固练习(12分)
见课本P9的自我测评。
(六)布置作业:(2分)
见P9活动建议
六、附:板书设计
结合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