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节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堂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课件】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课件】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不需要氧
酒精和CO2;乳酸 释放少量能量, 生成少量ATP
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 温度
(1)分析 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 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①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 ②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 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制。 ③低于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细 胞呼吸受抑制。
最终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B )
A.甲 B.丙 C.甲和乙 D.丙和乙
5. 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利用大窑套小 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
藏法”。下列有关“自体保藏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CO2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O2浓度越低,CO2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使温度保持在1~5 ℃,贮藏时间会更长
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3. CO2浓度
(1)分析 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随着CO2 浓度的增加,对细胞呼吸抑制作 用增强。
(2)应用 在地窖储存果蔬的过程中,随储存 时间的延长, CO2浓度增加,细胞 呼吸减弱
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4. 水
(1)分析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 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 的减少而减慢。当含水量过高时, 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甚至死亡。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2课时 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阐明细胞呼吸的

部编版2020高中生物 第5章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部编版2020高中生物 第5章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测控导航表1.有氧呼吸过程的特点是(与无氧呼吸相比)( C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B.需要多种酶的参与C.有水参与并有水产生D.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均需要多种酶参与;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只有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参与又有水的产生。

2.人体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 A )A.等于1,等于1B.等于1,大于1C.小于1,小于1D.等于1,小于1解析:平静状态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3.下图表示细胞中O2供给量与ATP产生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A点表示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或乳酸时会产生少量的ATPB.AB段表示细胞有氧呼吸明显加强,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C.BC段表示A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D.图2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O2供给量与ATP产生量的关系解析: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生成酒精或乳酸时不会产生ATP;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产生ATP只能来自无氧呼吸,D正确。

4.酵母菌在有氧时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能进行酒精发酵,若酵母菌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CO2,则对该CO2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可能来自有氧呼吸B.可能来自无氧呼吸C.一定来自有氧呼吸D.可能由细胞质产生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产生CO2,因此不能确定来自何种呼吸方式。

5.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很多人开始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B.有氧呼吸减弱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解析: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稀薄,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易使人产生肌肉发酸、乏力现象;由于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减弱,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加,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第2课时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过程(1)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在酶(与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3.类型及反应式4.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1)细胞呼吸可以把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联系起来()(2)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氧气参与,所以有[H]的积累()(3)水稻根、苹果果实、马铃薯块茎等植物器官的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4)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5)和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释放的能量较少()(6)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都是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 TP中()答案(1)√(2)×(3)×(4)√(5)×(6)×特别提醒(1)不是所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玉米胚、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只能通过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两个: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个:①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②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③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请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完善下表。

方法归纳“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以葡萄糖为底物)(1)一看——反应物和产物①消耗O2或产物中有H2O,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②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2)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呼吸作用是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呼吸作用的过程中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合成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原 料。呼吸作用能把生物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连成一个 整体,成为体内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联系三大有机物代谢过程 的主要枢纽物质是丙酮酸。
(3)在维持恒温动 物的体温、植物抗病等方 面有重要作用。
CO2、H2O 大量能量
乳酸或酒精和CO2 少量能量
需酶和适宜温度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3.与无氧呼吸有关的几个易错点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的种类不 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有些高等 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进行无氧呼吸时产 生乳酸;高等动物、人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3)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还原丙酮酸。 (4)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2课时 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分析与综合:分析
1.概述无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二者的异同。
3.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社会责任——依据细胞呼吸原理
4.与细胞呼吸有关的计算 C6H12O6+6H2O+6O2――酶→12H2O+6CO2+能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1)消耗等量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 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1∶3。 (2)产生等量的 CO2 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3∶1。 (3)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 CO2 的物质的量相等;有氧呼吸消耗 O2 和产生 CO2 的物质的量相等。

2020-2021生物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3节第二课时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含解析

2020-2021生物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3节第二课时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3节第二课时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含解析第3节第二课时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知识点一无氧呼吸[题型一无氧呼吸]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同人体细胞一样,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快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答案A解析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2.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时,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①酒精②乳酸③CO2④H2O⑤ATP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白肌细胞含有少量线粒体,适合进行无氧呼吸,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和ATP,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H2O、ATP。

3.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到只含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含线粒体的沉淀物,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表),并置于适宜温度但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一段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2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少量的ATP产生D.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答案D解析甲试管中含有上清液和葡萄糖溶液,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D错误;乙试管中含有线粒体和葡萄糖溶液,但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所以不发生反应,B 正确;丙试管中是完整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和ATP,A、C正确。

[题型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4.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B.都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都有能量的转移和ATP的生成D.都有H2O和CO2产生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A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本质相同,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都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C正确;无氧呼吸不产生水,乳酸发酵也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示范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 3 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 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有氧:CO2+H2O ;无氧:CO2+ 酒精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与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TP),并脱下[H]。

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02结合成水。

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TP。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的整理和配平。

配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产生的H20中的0,来自哪种原料?(来自。

第3节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第3节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第2课时 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①C6H12O6
1.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C3H6O3+少量能量;
的异同,阐明细胞呼吸的实 ②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催
【应用·体验】 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①和②过程 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进行①和④过程 C.乳酸菌细胞进行①和③过程中均产生[H] D.①过程是各类细胞分解葡萄糖共同途径
解析:②过程在酵母菌线粒体中进行,A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且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进行①②③过程,B错误;乳 酸菌细胞进行③过程不产生[H],C错误;各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进 行①过程,D正确。 答案:D
[解析] (1)O2浓度为0时,有CO2释放,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2)在O2浓度为 b%以下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 吸。(3)当两条曲线在Q点重合时,说明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则该器官的呼吸 类型为有氧呼吸。(4)由该曲线可知,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贮藏时,应取约a/2的O2 浓度值,因为CO2的释放量最少,消耗的有机物最少。(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无 氧呼吸中CO2的释放量。
①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有氧呼吸 (2)应用②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③低氧仓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
2.温度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呼__吸__酶__的活性,进而影响 呼吸作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 着温度的升高而_增__强__;但超过一定的温度, 酶的活性_下__降__,甚至会变性失活,从而使呼吸作 用减弱直至停止

【公开课】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公开课】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无氧呼吸
o
氧气浓度/%
Q点: O2浓度为0,细胞只进 行无氧呼吸。
A点:此O2浓度下,细胞呼吸 强度最弱。
P点:此O2浓度下,开始只进 行有氧呼吸。
(3)CO2浓度 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CO2浓度的增加会抑制细胞的呼吸。
(4)水分 细胞呼吸过程有水的参与,一定范围内随水含量的增加,细 胞呼吸加强。
拓展运用:
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预测结果及结论:
(1) 1左移,2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2) 1不动,2右移,只进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氧呼吸; (3) 1左移,2右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有。
拓展运用:
在上述这个装置中, 1.若把酵母菌改为乳酸菌,液滴移动有何变化?
1不动,2不动 2.若采用以上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在外界条件上 应特别注意什么?
稻田适时排水,利于 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
酸奶制作时利用了乳 酸菌的无氧呼吸
收获后的粮食要晒干再 贮藏,是通过降低细胞呼 吸速率来延长贮存时间。
课堂小结
应对植物进行遮光处理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温度
呼吸速率
o
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呼吸 酶的活性来影响细 胞呼吸速率。
(2)O2浓度
绝大多数的非绿色器官或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受O2浓度影响 的曲线图。请尝试分析曲线的含义?
气体交换的相对值
Q CO2释放总量
• • • A P
有氧呼吸
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深而窄的伤口容易引起破伤风芽孢杆 菌的大量繁殖而造成感染。
思考讨论: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现象6:为什么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 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 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方式不同。

下列对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D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当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细胞吸收O2量等于产生CO2量,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产生CO2>吸收O2。

当产物是乳酸时,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

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甲25 mL 75 mL 无氧
乙25 mL 75 mL 通氧50 mL 未处理
丙25 mL 75 mL 无氧
丁25 mL 75 mL 通氧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乙醇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乙醇。

依题意知,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

甲、乙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乙醇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进行有氧呼吸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3.图一表示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其中序号表示细胞呼吸的阶段;图二表示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方框内物质名称是__丙酮酸__;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①③④__(填序号)。

(2)图一中能够产生[H]的阶段是__①③__(填序号);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__线粒体基质__。

(3)图二中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无氧__呼吸,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细胞质基质__。

(4)图二中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减少__,主要原因是__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减少__。

解析:(1)图一中方框内物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为CO2,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有氧呼吸途径对应于图1中的①③④。

(2)图一中①③阶段产生[H];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

(3)图二中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但氧气吸收速率较低,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

(4)图二中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