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

合集下载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绝对经典)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绝对经典)

度更快?
80
(3)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所跑 60
的路程是多少?
40
小明 小亮
(4)小明和小亮到达终点后如果 20
各自继续以原速度往前跑,他们 能否相遇?利用图象加以解释.
0
2 4 6 8 10 12 12.5
(1)小明和小亮的百米成绩各是多少?(2)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谁的速度更 快?(3)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所跑的路程是多少?(4)小明和小亮到达终点 后如果各自继续以原速度往前跑,他们能否相遇?利用图象加以解释.
A
S D
4
B
P
C
图(1)
0
4 图(2)
6x
如图一,在长方形MNPQ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
路程相同的情况发生,所以两人不会
相遇.
0 2 4 6 8 10 12 12.5
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2,动点P从点B出发,
沿路线B→C→D作匀速运动,图(2)是此运动过程中,
三角形PAB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关系图
D 象,则BC+CD的长为 A.3 B.4 C.5 D.6
1.一个变化过程中,有变量和常量。 2.两个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表示的意义,书写形式 3.变量间的关系表示法 第一表格法 第二关系式法 (1)利用公式(2)根据表格(3)实际问题 第三图像法
第三章变量之间关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知识点1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图象法:是指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关系的方法。 2.图象的基本特征:横轴(x轴)上的点表示自 变量,纵轴(y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图象上 的每个点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 关系. 3.优点: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因变量随着自 变量变化的趋势

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数学思想:函数模型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纵轴
横轴Leabharlann 议一议: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 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1)一天中,骆驼的体温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 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2)从16时到24时,骆 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议一议: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 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 骆驼的体温在上升?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 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 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 8时有什么关系吗? 其他时刻呢?
议一议: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 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5)A点表示的是什么? 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 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 骆驼的趣事? 与同伴进行交流.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做 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与人类的生活 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青铜峡市回民中学 李德鸿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的表示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 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 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5
A
B (5)A,B两点分
4
别表示什么?还有
3
几时水的深度与A点
2
所表示的深度相同
1
0
(6)说一说这个港
0
1
2
3
4
5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折线图类型,如单变 量折线图、双变量折线图等。
绘制折线图
使用绘图软件或编程语言(如Python、Excel等)绘制折 线图,将数据点连接成线,并添加必要的图表元素(如标 题、坐标轴标签、图例等)。
04
柱状图
柱状图的定义
柱状图是一种用柱形表示数据的图表 ,通常用于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 比较。
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数据和分类变量
首先需要确定要展示的数据和分类变量, 例如销售数据按产品类别进行分类。
分析图表
根据柱状图的展示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和建议。
数据整理
将数据整理成适合绘制柱状图的形式,通 常为表格形式,包括行和列。
绘制图表
使用图表绘制软件或工具,根据数据表格 绘制柱状图,设置合适的图表标题、坐标 轴标签等元素。
图像可以轻松地解释给其他 人听,并且可以方便地分享 到社交媒体或其他平台,提 高数据的传播和影响力。
尽管图像表示变量具有很多 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 能力有限,对于非线性关系 的表示不够精确等。因此, 在使用图像表示变量时需要 注意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02
散点图
散点图的定义
03
同类别的数据。
饼图的用途
01
用于展示不同类别的数据比例,如市场份额、用户分布等。
02
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相对大小,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数据的 分布情况。
03
可用于发现异常值或突出显示某个类别的重要地位。
饼图的绘制方法
选择数据
确定要展示的数据类别和数据值。
设计布局
确定饼图的标题、图例和数据标签等元素的位 置。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例分析
例如,在物理学中,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之间 的关系是线性的,其图像为一条直线;而自由落体运 动的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其图像为一 条抛物线。再如,在经济学中,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 格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其图像可能呈现为一 条向下弯曲的曲线;而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可能 是线性的,其图像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两者对比及实例分析
对比
正相关和负相关的主要区别在于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正相关中,变量之间变化趋势相同;负相关中,变量之间 变化趋势相反。
实例分析
例如,研究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随着身高的增加,体重一般也会增加,因此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再例 如,研究广告投入和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广告投入的增加,销售收益可能会增加,但当广 告投入过多时,销售收益可能会下降,因此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关系》 变量之间的关系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入 • 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 • 正相关与负相关 • 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 • 图像变换与变量关系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入
变量与函数概念回顾
变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
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非线性关系的图像在坐标系中呈 现为一条曲线,可能具有不同的 弯曲程度和方向。
02
03
变化速率不均等
可能有界
非线性关系中,当一个变量发生 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速率 可能会随之改变。
非线性关系的图像在坐标系中可 能有界,即变量的取值范围有限 。

9.3.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

9.3.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

总结:
• “上升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 大. • “水平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不变或 为0.
• “下降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
当堂达标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点A,B分别表示什么? 说一说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找到一个实际情境,大致符合上图所刻画的 关系吗?
用图象表示变量 之间的关系2
学习目标: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 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138-P139内容 1.认识多种时速 2.读此时表示的速度 3.明确速度在变化 6分钟后,比谁能快速完成与例题类似的 题目
自学检测: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分别表示一辆汽车速度变 化的情况。 (1)图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当堂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 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多少摄氏度?最低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图中的横线表示什么? (5)从图中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
【解析】(1)由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 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7.5摄氏度. (4)图中的横线表示正常体温. (5)从图中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好转了.
4.某商店出售茶杯,茶杯的个数与钱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
图可得每个茶杯
元.
【解析】因为横轴表示茶杯个数,纵轴表示钱数.当横轴对应1的 时候,钱数相对应的是2,由此可知每个茶杯2元. 答案:2
5.如图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 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她离家多远? (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 (3)第一次休息时,她离家多远? (4)11点~12点她骑车前进了多少千米? (5)她在9点~10点和10点~10点30分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规律总结】 在图象中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两个注意”
1.找准关键点:注意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并弄清这 些点所表示的意义. 2.分清两个变量:看图象时防止把自变量和因变量看颠倒.
【跟踪训练】 1.(2012·日照中考)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洗涤一遍都经历了 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 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y(升)与洗涤一遍的时间x(分)之间关 系的图象大致为( )
【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A对应爷爷,去时耗时长;B对应爸爸, 去时和返回时耗时一样;C对应小明,去时用时短返回用时长. (2)从图象可以看出,家距离目的地1 200 m. (3)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 200÷6=200(m/min),爸爸 步行的速度是1 200÷12=100(m/min).

变量之间的关系__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

变量之间的关系__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

变量之间的关系撰稿:康红梅 责编:李爱国【学习目标】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范围);2.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3.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4.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要点梳理】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60s t =,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t 和里程s 为变量. t 是自变量,s 是因变量.要点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要点诠释:表格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要点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如3y x =),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要点诠释:关系式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变量之间都能列出关系式.要点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要点诠释: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变量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关系式表达的变量,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典型例题】类型一、常量、自变量与因变量1、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π、R 是变量,2是常量B .R 是变量,π是常量C .C 是变量,π、R 是常量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思路点拨】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答案】D ;【解析】解: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常量,变量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举一反三:【变式】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A.物体 B.速度 C.时间 D.空气【答案】C.类型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2、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底面半径x(cm) 1.6 2.0 2.4 2.8 3.2 3.6 4.0用铝量y(cm3) 6.9 6.0 5.6 5.5 5.7 6.0 6.5(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cm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思路点拨】(1)用铝量是随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2)根据表格可以直接得到;(3)选择用铝量最小的一个即可;(4)根据表格,说明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2)当底面半径为2.4cm时,易拉罐的用铝量为5.6cm3.(3)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cm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1.6~2.8cm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2.8~4.0cm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总结升华】根据表格理解: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情况是关键.类型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3、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6,BC=10,设P为B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B、C重合,且CP=x.若y表示△APB的面积.(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解: (1)因为AC=6,∠C=90°,BC=10,所以116103022ABC S AC BC ∆==⨯⨯=. 又116322APC S AC PC x x ∆==⨯⨯=, 所以303APB ABC APC y S S S x ∆∆∆==-=-,即303y x =-.(2)因为点P 不与点B 、C 重合,BC =10,所以0<x <10.【总结升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要把握点P 是一动点这个规律,结合图形观察到点P 移动到特殊点,便可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举一反三:【变式】 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中要制作一个周长为80cm 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底边长y (cm )与腰长x (cm )的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由题意得,2x y +=80,所以802y x =-,由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边长大于0,所以080202802x y x x x >⎧⎪=->⎨⎪>-⎩,解得2040x << 所以802,2040y x x =-<<.类型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4、星期日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所示,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m )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 (min )之间的关系,该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红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在邮亭买了一本杂志,然后回家了.依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公共阅报栏离小红家有______米,小红从家走到公共阅报栏用了______分钟;(2)小红在公共阅报栏看新闻一共用了______分钟;(3)邮亭离公共阅报栏有______米,小红从公共阅报栏到邮亭用了______分钟;(4)小红从邮亭走回家用了______分钟,平均速度是______米/分钟.【答案】(1)300,4;(2)6;(3)200,3;(4)5,100.【解析】由图象可知,0到4分钟,小红从家走到离家300米的报栏,4到10分钟,在公共报栏看新闻,10到13分钟从报栏走到200米外的邮亭,13到18分钟,从离家500米的邮亭返回家里.【总结升华】这个图象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折线,其中每条线段代表一个阶段的活动.这条线段左右端点的横坐标的差,对应相应活动所用的时间.举一反三:【变式】一列货运火车从南京站出发,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火车到达下一个车站停下,装完货以后,火车又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匀速行驶,可以近似地刻画出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答案】B;。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要点:1、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典型例题:例1、某山区今年6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反映该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像大致是()A B C D变式1、为节约用水,利民学校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一般的水,下面的图像可以刻画水箱的存水量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是()A B C D例2、新成药业集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2小时的时候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步衰减,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儿童按规定剂量服药后:(1)何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2)A点表示什么意义?(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期是多长?(4)你建议该儿童首次服药后几小时再服药?为什么?变式2、如图,是表示某天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像。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他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到校?(2)中途小明停下来子啊路边的商店买了一些练习本,图中那一段曲线表示这一过程?(3)你能想象小明从离家到第4min时的情况吗?变式练习:1、王大爷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出售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的千克数x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王大爷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2、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时
(6)他在何时到何时停止前进并休息用午餐? 他在12点到13点停止前进并休息用午餐。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时
(7)他在返回途中,骑了多少千米? 返回时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他在返回途中骑了30千米,平均速度是15千米/ 时。
时间/时
(4)11:00到12:00他骑了多少千米? 11点到12点他骑了10千米。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时
(5)他在9:00到10:00和10:00到10:30的平均速 度分别是多少? 9点到10点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 10点到10点半的平均速度是20千米/时。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2. 小明从学校学走回家,在路上他碰到两个同学, 于是在文化宫玩了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图中哪一幅图能 较好地刻画出小明离家所剩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
B
A
B
C
D
3.下列各情境分别可以用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 C (1)一杯越来越凉的水(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D (2)一面冉冉上升的旗子(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3)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高度与时间的 A 关系); (4)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B
例1 小明从家步行去小亮家,聊了一段时 间后回家。小明和家的距离与他离开家以后的时 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距离/m 900
(1)小明用了多长时间步行 到小亮家?小明家距小亮家多 远? (2)小明在小亮家停留了多 长时间?回家用了多长时间?
0
20
40
55
(3)小明去小亮家和由小亮 时间/min 家回家的步行速度各是多少?
y y y y
O
x O
x O
x O
x
A
B
C
D
3.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出发走了20分到一 个离家900米的商店,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父亲逗留 了10分购物后,用15分返回家。 D 表示父亲离家后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1)图____ (2)图____ B 表示母亲离家后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1.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下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2)点A、B分别表示什么? 点A表示的是第3分时速度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千米/时,点B 表示的是第15分时速度是0千米/时
1.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3)说一说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从开始到3分速度从0千米/时增加到40千米/时;3分到6分保持 40千米/时;6分到7.5分增加到60千米/时; 7.5分到9分保持60千 米/时;9分到10.5分下降到40千米/时;10.5分到12分保持40千米/ 时;12分到15分下降到0千米/时。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时
2. 水滴进的玻璃容器如下图所示(水滴的速度 是相同的),那么水的高度 h 是如何随着时间 t 变化的,请选择匹配的示意图与容器。
3. 如果 OA , BA 分别表示甲、 乙两名学生运动的路程 s 和 s (m) 时间 t 的关系,根据图象判 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 64 度每秒快_______m。 1.5 B 分析:由图象可知在 8s 时间 1 2 内 , 甲 的 路 程 为 64m , 0 8 乙的路程为(64-12)=52m,
故V甲- V乙=1.5(m/s)。
A
t(s )
所以V甲=64÷8=8(m/s), V乙=52÷8=6.5(m/s),
1.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 、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 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满足某 种函数关系,其函数图象大致为( D )
2.“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 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 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x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 ,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C )
1.下图表示某人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骑车者九时离开家,十五时回到家,根据这个图象,回答 问题: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时
(1)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12点,离家30千米。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时间/时
(2)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时间? 10点半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30分钟。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时
(3)第一次休息时离家多远? 第一次休息时离家20千米。 距离/千米 30 25 20 15 10 5 9 10 11 12 13 14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