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统一
海峡两岸通一的精典语言

海峡两岸通一的精典语言
1、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3、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
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4、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5、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6、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7、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8、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
9、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10、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由之路一国两制的构思与海峡两岸统一的前瞻统一战线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进入改革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新主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最终达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邓小平新时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一个科学构想,是随客观形式发展逐步形成的。
尽管"一国两制"是没有先例的,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也没有想到过,但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有其客观依据。
对此,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提出的,是依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状况和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
第一,尊重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性质是不同的。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居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同新中国实行军事对峙,人为的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的内政,任何插手台湾问题的外国势力的行为都是极端卑劣的。
香港和澳门本来是中国领土,他们是被列强占领的中国领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再声明,不承认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是需要同英葡政府谈判解决的外交问题。
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
既要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同大陆隔离多年的历史,又要考虑到各方社会制度本质不同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既要考虑到祖国统一是大趋势,又要保持这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总之,必须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统一方针,这只能是"一国两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从东西德合并看海峡两岸的统一

从东西德合并看海峡两岸的统一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获得连任后,发表言论称,海峡两岸的统一可以参照东德西德的模式,一时间在台海两岸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激烈讨论。
本文从东德西德分裂的背景及统一的过程入手,与海峡两岸现状的形成进行对比,论述东德西德模式是不可行的,同时,阐述从东德和西德统一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经验。
一、东德西德分裂的背景及统一的过程(一)东德西德分裂的背景二十世纪初,德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工业强国。
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
又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
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的规定,德国作为战败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同年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德国。
两者均系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被同时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
(二)东德西德统一的过程1987年,昂纳克作为东德领导人首次访问波恩,揭开了两国关系中新的一页。
1987年9月,匈牙利开放了它与奥地利边界,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先后有50多万东德人从奥地利进入西德,西德承认这些东德人是它的公民,接着民主德国接二连三地发生全国规模的游行示威,党和国家领导人发生重大改组;11月9日,东德开放柏林墙以及同西德的边界,西方人士认为,民德发生的这些事件,是德国“事实上重新统一的预兆”。
浅谈统一海峡两岸的方案

浅谈统一海峡两岸的方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持国家主权自主和领土的完整,才能真正的繁荣昌盛起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中华文化。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历来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我国从遥远的古代起,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河山,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建立紧密地的联系,从秦始皇开始我国就就形成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虽然其间经历无数个朝代的更替。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前途。
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了相同的中华文化传统。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
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
这样,台湾问题首先就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1949年以后,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使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但这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对海峡两岸祖国统一的看法作父

对海峡两岸祖国统一的看法作父风筝与线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五彩斑斓的风筝在风中自由地飞舞。
孩子们手拽着风筝线四处奔跑,汗流浃背,清脆银铃般的嬉闹声响彻耳旁。
线儿越放越长,风筝越飞越高,“小燕子”、“大蜻蜓”、“长蜈蚣”、“火凤凰”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五彩缤纷。
我轻轻地打开背包,小心翼翼地拿出风筝,准备放飞。
与其他孩子们的风筝相比,我的风筝毫不起眼,她既小又简陋,薄薄的纸片上画着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但她却耗费了我几个晚上的心血,就连做梦我都在梦到做风筝。
做好后,我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团圆”。
我站在广场中央,准备放飞我的“团圆”时,一只大手轻拍了我的肩膀。
我转过身,只见一个头发花白、带着厚厚的老花镜、右手柱着拐杖的老爷爷,正笑眯眯地看着我。
“小朋友,你能把你的风筝给我看看吗?”他微笑着。
“当然可以”,我把风筝递给了他。
他把风筝托在掌心,仔细地端详,布满老茧的手在风筝上来回地抚摩,是那样轻柔,那样小心,生怕她掉了。
一会儿,他的神色变得凝重,手有些颤抖,眼眶有些发红,声音也开始哽咽起来。
“爷爷,你怎么了?”我摇摇他的手。
“没什么,没什么,爷爷是喜欢这只风筝”。
他轻声地回答。
然后,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来到公园的僻静处,在长椅上慢慢地坐了下来。
一段风筝的故事打开了爷爷的话匣。
小的时候,爷爷就非常喜欢风筝。
在他六岁的时候,他要妈妈给他做一个风筝,并亲自在上面画了一只大熊猫。
此后,这只风筝就成了他儿时的玩伴。
后来,他长大参军了,成了一名国民党的军官。
但无论在哪里,这只风筝都一直在他的身边。
随着1949国民党军队的战败,他移居到台湾生活。
这一去就是50多年,直到上个月才回来。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童年的思绪仿佛涌上了心头。
“爷爷,你想回来吗?”我天真地问道。
“想,每天都想,多少次在梦里我都拿着母亲送给我的风筝,在家乡的田野里、山岗上、小河边到处跑。
”爷爷感慨道:“记得有一次我在放风筝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风筝也摔坏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17课海峡两岸盼统一备课

备课教师
备课单位
课题
第17课海峡两岸盼统一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年级
四年级
编号
导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知道盼望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们共同的心愿。
教材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海峡两岸同胞盼统一的迫切心情,确实,隔山、隔水、隔海天、隔不断两岸骨肉情缘。同宗、同祖、同血缘,一脉相承心永连。
2、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
个性化修改补充
教后感:
对本教案的评价:
3看到此情你的心情怎样?。
二共同的心愿:
1团聚是几代人的梦想;统一,是我们的心愿。
2促进祖国一,我们小学生怎么办?
三、辩论理解
1、为什么要促进祖国统一。
2、说出我们的临国。
四、小结: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一、我来当小法官。。
★达标测验
1、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预习感知
布置学生提前查找中国版图。
★学习指导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水相连、情相依。
(1)学习开篇一段充满感情的主题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学习课文的两幅插图。
A老奶奶每年做一双布鞋,等着台湾归来的儿子穿。。
B一家人吃团圆饭时,桌子的一方座位空着,为什么呢?、
两岸统一的思考

两岸统一的思考班级:电商113班姓名:程思文学号:2011040333一、实现两岸统一的必要性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重要意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独立、统一,历朝开国皇帝都要追求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既恨又怕,联络一切能联络的力量遏制中国。
祖国统一对我们来说减少内部的麻烦和美国人要挟中国的筹码,对中国的老祖先和前辈们有个交代。
同时,祖国统一能进一步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仇敌忾,共同实现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现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艰苦历程历史上的祖国统一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五千年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可是,自从18世纪清王朝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后,中国渐渐失去了大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西方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渐渐萌发成长,尤其是新航路的发现,使西方列强渐渐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急切的期待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投放大量的产品,来进行资本的掠夺和积累。
海峡两岸盼统一PPT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课下搜集两岸人民共同抗击外 敌保疆卫国的动人事迹。
谢指导!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海峡两岸盼统一
日月潭
阿里山
莲 雾
释迦
1662年,郑成功挥师南下,成功收复台湾。
祖国领土神圣不 可侵犯。台湾自古以 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读一读
1、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 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 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 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4、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 抱 5、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白发苍苍的母亲思 儿心切,每年都做一双 布鞋,等着惟一的儿子 从台湾回来,穿她亲手 做的鞋。临终前,她一 直呼唤着儿子的乳名。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到春节,福建沿海 一带的居民盼望台湾 的亲人能回来一起吃 团圆饭。他们一直给 亲人留着座位。
骨肉情深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挥师南下,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台湾再次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45 年 ,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 台 湾 回 归 中 国 版 图 。
•
100多年前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把台湾割 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直到60多年前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台湾 才回归祖国,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诞生,蒋介石却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逃 到台湾,并颁布了戒严令,宣布封闭全省,不 允许大陆人民到台湾,同样台湾人民也不能回 大陆,对台湾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的一切 消息,从此,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人民只能隔 海相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科学家考证,在远古时代, 台湾岛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 是大陆伸展出来的一部分,后 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 沉入海中,形成海峡,才是大 陆与台湾隔海相望
隋
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挥师南下,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台湾再次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15日历史 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 通往彼岸。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亲民党 主席 宋楚瑜
国民党主席连战 “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 新党主席郁慕明
谢谢观看!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春节,福建沿海一带的居民盼 望台湾的亲人能回来一起吃团圆饭。他们一直给亲人留 着座位。
白发苍苍的 母亲思儿心切, 每年都做一双布 鞋,等着唯一的 儿子从台湾回来, 穿她亲手做的鞋。 临终前,她一直 呼唤着儿子的乳 名。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1945 年 ,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 台 湾 回 归 中 国 版 图 。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失败,蒋介石残余部队和数万名 被国民党抓去的青壮年逃到台湾,在台湾进行封闭自治,并且 发布了严格的戒严令,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根脉 相连,有着同样的祖先和 历史有着相同的传统习俗, 共同创造了中华的灿烂文 明。
1987年,台湾当局被 迫调整“三不政策”,开 放 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逐 步开放两岸经济、文化交 流,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 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 历史性变化。
台胞回大陆探亲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 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 直接通邮今天(2008年12月15日)全面 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1984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 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004年,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强调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