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观察

合集下载

科学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验证和探索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与实验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观察与实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是通过对现象和事物的仔细观察来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下面介绍一些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1.用眼观察:利用眼睛观察事物的外貌、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要求学生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尽量减少主观臆断。

2.用耳观察:通过听觉来观察事物的声音、声调、音量等特征。

可以利用听力实验装置或者语音示范等方式进行观察。

3.用鼻观察:通过嗅觉来观察事物的气味、味道等特征。

可以通过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食物等进行观察。

4.用手触摸:通过触觉来观察事物的温度、质地、触感等特征。

可以用手指触摸物体的表面,通过感受来进行观察。

5.用口品尝:通过味觉来观察食物的味道、辣度、酸甜等特征。

可以利用实验室中的食品样品进行品尝。

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科学实验是通过人为操作来控制和改变事物的条件,以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的过程,下面介绍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目的确定: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条件设定: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实验所需的条件和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3.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设计,依次进行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4.数据采集:进行实验时,要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数据、测量数据等。

5.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实验评价:对实验进行评价,包括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等方面的评价。

三、培养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示范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同时解释观察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常见的初中生物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有很多,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记录。

实验一:观察红萝卜细胞结构材料与仪器:新鲜红萝卜、显微镜、玻璃刀、盐水、盖玻片、载玻片。

操作步骤:1.用玻璃刀切下红萝卜的一小块,并切成极薄的长方块。

2.将红萝卜长方块放入盐水中,静置5分钟。

3.取出红萝卜长方块,用盖玻片轻轻压平。

4.将压平的红萝卜长方块放在载玻片上。

5.用显微镜观察红萝卜细胞的结构,注意细胞壁、细胞质和胞核。

6.根据观察记录下细胞的特点和结构。

观察记录:红萝卜细胞壁厚实,透明,并呈现网状结构。

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颗粒状物质。

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形状为椭圆形,呈现暗染色。

实验二: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材料与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净化水、水槽、过滤网。

操作步骤:1.将净化水注入水槽,用过滤网过滤杂质。

2.取一滴过滤后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

4.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5.记录下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的特征和形态。

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浮游生物有肠虫、轮虫、藻类等。

肠虫细长,有两端。

身体上有明显的环节。

轮虫扁平呈圆柱形,有许多刺状突起。

实验三: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材料与仪器:常见的种子(如豌豆、黄瓜等)、苗盘、水、蒸馏水、棉花。

操作步骤:1.将棉花放入苗盘中,然后用蒸馏水湿润棉花。

2.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湿润的棉花上。

3.盖上透明的盖子,以保持湿度。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下来。

5.注意观察萌发后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的形态和特征。

观察记录:第1天:种子开始吸水膨胀,外面的硬壳逐渐软化。

第3天:种子破裂,出现幼小的根。

第5天:根伸长,开始发芽。

第7天:发芽的种子上长出了绿色的叶片。

研究性学习—实验法和观察法

研究性学习—实验法和观察法

实验一:证明假设A: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有关。 把一棵小枫树种在一个花盆里并放入生长温室。尽管是 夏天,室外温度很高,仍旧可以把生长温室调节到秋天的温 度,白天约14℃,夜晚约3℃。 如果确实看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就能确定仅靠温 度的变化便能使叶子发生变化吗?毕竟实验室中的树和外 界的树还是有差别的,实验中的枫树叶子的变红是不是因 为它生长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为自然光和 温室中的光不一样而引起的呢?(单组实验) 这种不确定性表明必须设计一些更复杂些的实验,至 少应该种两棵树。应该选择相似的树,且花盆的大小应该 保持一致,把它们放置在相同的温室中,在同一时间浇水。 然后,再做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温度 (22℃),而另一个的温度调节到秋天的温度(14℃)。 (等组实验、对比实验) 设计等组实验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好方法。
依次切除青蛙的左前腿、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腿, 观察到青蛙听到声音后向前跳跃的距离依次减小,最后不 动了。 通过以上实验,他认为自己的假设得到了验证。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 选定研究问题
► 建立实验假设 ► 选定实验对象和实验的范围
► 实施前测
► 实施实验因子 ► 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采取控制无关因素的措
研究性学习常用方法(一)
观察法与实验法
科 学 观 察 法
► 迈克尔·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化学、 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他家境贫寒,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 在众多领域中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 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对于青少 年富有教育意义。
“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
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法拉第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与观察方法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与观察方法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与观察方法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仔细观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感受生命的奥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初中生物常见的实验与观察方法。

一、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是进行生物实验和观察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取镜和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 7 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然后是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接着是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移动玻片标本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制作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是观察细胞结构的重要方法。

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例。

准备材料和用具,包括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制作步骤如下:1、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4、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科学学习方法】实验和观察的区别如何简单搞清楚

【科学学习方法】实验和观察的区别如何简单搞清楚

【科学学习方法】实验和观察的区别如何简单搞清楚实验和观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在获取和验证科学知识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方式。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实验和观察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一、实验的定义和特点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通过人为操作来观察和控制变量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必须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改变某些变量的值,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通常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进行数量化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二、观察的定义和特点观察是科学研究中通过直接感知或记录现象变化的方法。

其特点包括:观察过程中不干预被观察对象,通过自然状态或已有条件来观察现象的变化。

观察主要关注现象的表象和特征,通过观察者的感知和记录,进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信息获取。

三、实验和观察的区别实验和观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1. 控制变量:实验可以通过人为操作来控制某些变量,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观察一般不对被观察对象进行人为干预,只是进行现象的记录和描述。

2. 可重复性:实验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以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观察的可重复性相对较差,因为观察涉及到的因素较多,难以完全复制同样的观察过程。

3. 数据记录:实验通常需要进行数量化的数据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比较。

观察则更注重主观性和描述性的观察结果,通常是通过记录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

4. 适用范围:实验主要适用于对某个或某些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在人为干预可能性较高的领域。

观察则可以用于多种科学领域,更广泛地感知和记录自然现象。

通过了解实验和观察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获取和验证科学知识。

总之,实验和观察是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常用方法,它们在获取和验证科学知识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与观察知识点

小学科学实验与观察知识点

小学科学实验与观察知识点1.动植物的观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开花结实等。

-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蛹化、化蝶、青蛙的蛙卵孵化等。

-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不同动物的取食方式、鸟的筑巢行为、蚯蚓的生活方式等。

2.力学实验:-摩擦力实验:如用不同的材料在斜面上放置物体,并观察物体滑动的情况,了解不同材料对物体摩擦的影响。

-弹力实验:如将橡皮筋绑在物体上并拉伸,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了解弹力的作用。

-重力实验:如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物体的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杠杆实验:如用木板和砖块制造一个杠杆,来观察施加在杠杆两端时的力的变化,了解杠杆原理。

3.光学实验:-折光实验:如将一根笔放入水中,观察笔的形状发生变化,了解折射现象。

-反射实验:如用镜子反射阳光,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了解反射定律。

-彩虹实验:如用喷水器在阳光下喷水,观察彩虹的出现,了解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

4.热学实验:-溶解实验: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观察糖的溶解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融化实验:如用火炬/烛火加热冰,观察冰的融化,了解固体的熔点概念。

-蒸发实验:如将水倒入不同容器中,放置在太阳下观察蒸发情况,了解水的蒸发原理。

5.化学实验:-酸碱实验:如用红/蓝青木瓜汁分别与酸和碱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了解酸碱中和反应。

-气体实验:如在一个瓶子中放置醋和小苏打后放一只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了解酸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特性。

-晶体实验:如在饱和盐水中放置线团,观察结晶的形成,了解溶液中溶质过饱和产生结晶的现象。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小学科学实验与观察知识点,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兴趣进行更丰富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与观察,学生可以巩固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科学学习中的观察与实验技巧

四年级科学学习中的观察与实验技巧

四年级科学学习中的观察与实验技巧科学学习是四年级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年级科学学习中的观察与实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观察技巧1. 注重细节观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细节,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

例如,在观察花朵时,要注意花瓣的形状、颜色和数量等特征,观察昆虫时要注意它们的大小、颜色和行动方式等。

2. 多角度观察:观察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比如从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角度观察。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3. 对比观察:将同一类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更好地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观察不同品种的苹果,对比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

4. 持续观察:对于某些需要观察变化的事物,要进行持续观察。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连续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二、实验技巧1. 提出问题: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并提出具体的问题。

例如,想要知道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提出问题:“高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什么?”2. 确定变量:实验中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控制其他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化。

例如,温度是自变量,植物生长情况是因变量,其他条件如光照、水分要保持一致。

3.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设计实验步骤。

步骤要清晰明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

例如,在温度实验中,可以将植物放置在不同温度下,每天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合理的结论。

例如,分析不同温度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找出高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总结反思:实验结束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自然辩证法课件第5章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自然辩证法课件第5章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建立理论
观察结果可以用来建立 和完善科学理论,推动
科学的发展。
02
科学实验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实验的定义和特点
01
02
03
定义
科学实验是一种系统地操 作自然现象或人工装置, 以观察、测量和解释其变 化的过程。
特点
可重复性、可控制性、可 量化性、可验证性。
实验结果
发现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 的光谱,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 光组成的。
结论
牛顿的棱镜实验为光的色散理论奠定 了基础。
案例三: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和机制。
实验方法
利用光电效应装置,通过测量光电效应产 生的电流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之间的关 系,验证光电效应的规律。
实验方法
选取若干组植物,分别在不同光照、 水分和土壤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 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
发现光照充足、水分适中、土 壤肥沃的条件下,植物生长最 为迅速。
结论
光照、水分和土壤是影响植物 生长的重要因素。
案例二:牛顿的棱镜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实验方法
使用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谱,观察并记录光谱的组成。
目的
验证假设、探索未知、发 现新规律。
实验的方法和分类
方法
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模拟实验。
分类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提供证据
通过实验可以提供直接证据支 持或反驳科学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与观察
1、公平与理想
与孩子从河里捕回来一团的青蛙卵养在盆里,每个看上去都一样,圆圆的,中间有个黑点。

过了一段时间,蝌蚪孵了出来,可是不知道该给它们喂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盆的小蝌蚪不经意间变得越来越少,同时也诞生了另外一个现象:个别活泼、强壮的蝌蚪变大了——出现了蝌蚪相互噬食的现象!弱者、后觉者被蚕食,强者先觉者活了下来!
世界一开始是公平的,但本质是不公平的:所处的环境无法选择!自身素质无法选择!(进化是你的必然选择,当然你也有权选择被淘汰!)公平是理想,现实是不公平,正因为有不公平,所以人类社会才产生了伦理、道德、规矩和法律,来追求公平的理想。

公平是弱者,需要伦理、道德、规矩和法律来保护,当然也就必然有保护不了的时候,所以也就只能留下许多后悔、遗憾与无奈和补偿。

当弱者只剩下武力时,只有推到重来,洗牌!【2016.5.3】
2、人类社会
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来,都是带着美好的理想来,追求公平,都像极了青蛙卵的重生,强者通过掠夺、欺骗、强取、野蛮等种种已创造和新创造的手段,从弱者手中拿走本该属于他的那份利益,汇聚成超大超强者,形成利益集团,逐渐变大,大到可以突破伦理、再大到可以践踏道德、再大到可以无视规矩和再大到可以改变法律,直到到最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制衡他们,那么只有洗牌!【2016.5.3】
放眼四望,全世界的经济体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每当出现经济危机时,就用各种手段刺激经济,最典型的就是美联储的降息、日本的
安倍经济学、甚至负利率,欧洲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降息降准、货币超发。

这些手段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政府出台政策刺激货币流通,企图提升消费需求,提升就业,然而事实一再证明:这些手段并不能跳出经济的恶性循环,只能是循环加速。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此次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一共已降息637次,美国银行数据估计目前全球已有4.89亿人口生活在负利率国家!然而事实一再证明:量化宽松并不是灵丹妙药,而且它们的有效期越来越短,就像服用兴奋剂和伟哥。

甚至这些手段并不能跳出经济的恶性循环,只能事循环加速。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在弄懂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来弄懂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垄断正在变的越来越容易,而资本家为了赚钱,不断利用新技术扩大生产,同时不断要求工人加班,然后生产出了大量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却卖不出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社会上的消费者也是广大工人构成的,财富被不断向资本家手里集中,资本家虽然有钱但比较是极少数,工人作为消费主体,享有的财富永远都是有限的,导致人们没有那么多钱去消费。

虽然大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却没办法享受这些成果,于是这就造成产品的不流通,开始大量过剩,这就是所谓的产
能过剩。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最大程度的激发了人们“生产创造”的积极性,但是创造的社会财富不断向资本家方向单一流动,并不是循环流动。

流动到了一定阶段就无法再流动,导致消费萎靡。

也就是说,我们创造了财富,却无法享受财富。

列宁早就一针见血的说:不是生产食物更加困难,而是群众得到食物更加困难!马克思的见解更为深刻:一切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消费乏力,而资本主义国家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是财富分配不均!
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体制不变,绝大部分社会资源都会被“资本”利用,用作短期投机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新兴产业泡沫,这三大泡沫将给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影响,因为他们将资金大量吸纳,使实体经济被釜底抽薪。

当然了,这些钱更不可能流动到百姓手里!所以就更谈不上刺激消费了。

由于严重缺乏向底层输血的现实渠道,政府释放出来的货币根本无法流到老百姓的手上,释放货币的过程,其实是资本对社会财富的更进一步把控,非但没有缓解贫富分化,还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

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预言:资本主义有三个阶段:封建资本主义、帝国资本主义,以及福利资本主义,然后步入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