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记录本.

合集下载

小生态瓶实验结果记录表

小生态瓶实验结果记录表

小生态瓶实验结果记录表生态瓶观察记录1 1月21日星期二天气晴太阳很好今天早晨,我看到了小鱼和水藻相处得很融洽。

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呀!”我惊叹道,这些螺蛳生下了好多小螺蛳数了数一共有四个,它们依次排开,浮在水面上,还有两颗大螺蛳紧紧地粘在了一起,一颗小螺蛳挤在两颗大螺蛳的中间。

我又仔细凑过去一看,看上去懒洋洋一动也不动的螺蛳竟然在一点一点缓慢地移动着,触角越伸越长,越来越长,壳也不时地跟着触角舞动着,渐渐地,渐渐地只见螺蛳的吸盘也舒展了开来,好似一条漂亮的“公主裙”。

下午3点,我又观察起我的“生态瓶”,看看和上午有什么变化。

我又发现瓶子里的小螺蛳原来是漂在水面上的,现在吸在了瓶子上,还长出了触角,小螺蛳的壳就像大米似的。

我再看了看土壤里还有没有什么“新玩意”,我看见了土壤里还有几颗雨花石,一共有2颗,一颗是红色的有灰色条纹,第二颗是透明呈乳白色,像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鲜奶似的。

再来观察观察那带有清香,颜色翠绿的海藻,我发现海藻的叶子有一两根在一颗螺蛳的头上,还有一根在另一颗小螺蛳的头上,希望明天生态瓶里的这些小螺蛳快快长大,长成大螺蛳,原大螺蛳们多生些小螺师,让这个生态瓶越来越热闹,繁华!生态瓶观察记录2 1月25日星期六天气晴阳光明媚随着时间在不断地流失,再看生态瓶跟以前比就觉得丰富了许多。

今天生态瓶的变化出乎我的意料,水藻长大了。

前几天还是小水藻今天就长到了7厘米高,好神奇。

但是小鱼还没长大。

下午,我立马跑到生态瓶前去观察小鱼,只见一只调皮的小鱼把两三颗沙子含在嘴里,一下子又吐出来。

然后又连续重复做了几次这个举动。

过了一会儿,它开始往上游,把嘴靠到瓶子边上,围着瓶子边转了一圈,然后又往下游。

中午,我又像往常一样,蹲在生态瓶前观察小鱼。

只见小鱼不是那么生龙活虎了,它们一边悠闲的吐着泡泡,一边慢腾腾的游着,在水藻上面吸来吸去,好像在吃水藻,它把水藻表面上的一些微小的,白色的微生物吸进嘴里,然后吐了几个泡泡,围着水藻转了几圈,把一些细沙含在嘴里,又吐出来。

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

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

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记录我根据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所进行的一次实验,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实验目的: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一些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1. 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2. 实验用具:水杯、纸巾、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 将水杯中加入清水。

2. 在一杯水中加入食用色素(颜色可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

3. 用纸巾在水杯口部轻轻擦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观察记录:1. 实验前,幼儿对实验物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描述。

2. 实验过程中,幼儿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实验结束后,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发现在加入食用色素的水杯中,纸巾吸水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而在清水中则不会发生。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初步理解一些液体的特性和表面张力的概念。

个人观点和理解: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而我作为教师,更加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总结和回顾:通过这次实验,幼儿不仅学习了液体的特性和表面张力的概念,还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幼儿们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探究科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深入地理解了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让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科学实验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科学实验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科学实验区)观察目的本次观察旨在了解幼儿园科学实验区的活动情况,探索幼儿在科学实验区参与活动的方式和表现。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为2022年10月15日上午9点至10点。

观察区域科学实验区位于幼儿园教学楼三楼,面积约30平方米,设有多个实验台和展示区。

观察内容1. 参与活动的幼儿数量:经观察,在此期间共有10名幼儿参与了科学实验区的活动。

2. 活动类型: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简单化学实验、观察微生物、参与科学模型搭建等。

3. 幼儿表现:幼儿对实验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

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实验物品,认真听从老师的指导,并主动提出问题。

部分幼儿还展示了较好的实验技巧,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操作实验步骤。

4. 互动合作:幼儿之间积极合作,互相观察和交流。

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意识。

5. 安全措施:老师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幼儿穿着实验服、戴上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了意外发生。

观察结论通过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幼儿园科学实验区是一个能够激发幼儿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有效区域。

2. 幼儿在科学实验区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能力。

3. 科学实验活动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4. 正确的安全措施确保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建议与改进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体验和效果,建议:1. 增加科学实验区的活动种类,涵盖更多领域的实验内容,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

2. 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指导。

3. 定期更新和维护实验器材,确保幼儿能够使用到完好的器材进行实验。

参考资料- 无。

中班科学小实验观察记录4篇

中班科学小实验观察记录4篇
这天,孩子们又来到了探索区,琳琳和天天一边在做实验探索,一变在嘀嘀咕咕:“小猪喜欢吃海绵球,不喜欢吃海洋球!”是啊,如果增加点情境,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和欲望是不是更浓烈?
观察反思
神奇的小球是探索物体的弹性形变,在一定的作用力下,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同质地的材料弹性各不同。孩子通过自己的猜测—比较—验证—记录来找出最有弹性的小球。在观察中发现,科学探索提供的创设尤为重要,教师的讲解可以隐形的在环境中体现,这样也便于幼儿自主观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等。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 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今天的个别化学习开始了,昊昊和成成来到了新实验“打不湿的纸巾”前,他们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动起了小手,先把纸巾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放进水盆里。。。“老师,我的纸巾怎么湿了?”
“宝贝,你换个角度试试看?”“老师,什么是角度?”“就是你把杯子的方向改变一下,原来是倾斜的,现在直直的放进去试试?”昊昊和成成按照我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操作了实验,纸巾还是湿了,他们对于“垂直杯子放下去”这个概念不清晰,不能理解什么叫垂直。
观察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探索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但是当遇到问题、困惑时,孩子们习惯性会来问老师并寻求帮助,例如实录中当孩子发现小灯不会亮,第一反应是寻求帮助,而不是去检查自己的线路是否连接正确,这是幼儿处理问题的惯性模式,也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长期如此非常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所以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孩子们可以一起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验证。
观察记录
个别化活动开始了,天天和成成来到了土豆发电,没过多久,便遇到问题了,“老师,我们连接好了怎么小灯不亮呢?”天天问道,我走进一看,“你仔细看下步骤图,再看下线路都接对了吗?”天天低下头对照着步骤图,没过多久就找出来自己的问题,小灯泡顺利地亮了,高兴不已!这时,成成说:“老师,我们都检查过了,线路都对,为什么小灯泡不亮呢?”于是再分享交流时,我把成成小朋友的问题,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找找,有的小朋友说小灯泡有问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土豆的问题,在进行验证时,小灯泡顺利亮了,孩子们发现了这组小朋友的土豆比较小,铜片和镁片没有插到底,与土,让幼儿逐一验证,哪个角度会能成功,杯子放下去纸巾不会湿。

科学实验实验报告记录单

科学实验实验报告记录单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2016 -- 2017学年度第 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幼儿观察记录表

幼儿观察记录表

幼儿观察记录表幼儿观察记录表幼儿观察记录表观察日期 6.16 被观察幼儿:朱梓凡观察时间9:30—9:50 年龄:7岁观察者:仲伟红观察环境科学区(2男2女、乒乓球、水盆、矿泉水瓶、磁铁、天平等)观察目的了解目标幼儿科学区材料操作情况观察目标1.了解目标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的合作情况。

2.记录目标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

观察实录区域活动开始了,朱梓凡在漫无目的地摆弄双手,用瓶盖舀水倒在矿泉水瓶里,持续有4分钟,与旁边的幼儿没有任何交流。

我轻轻地走过去,低声问道:“你在玩什么呀?”他听了我的话,立即兴奋起来,“我去把水装满!”说完,他就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跑到了卫生间的水龙头上装了满满一下水,然后将乒乓球放在矿泉水瓶上倒立起来,一开始有一点点水往外流,他用手在下面扶着,慢慢地,他尝试将手拿开,看见乒乓球被吸在了上面,他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实验成功后,他又开始了拿瓶盖反复装水的环节,装到一半,他又拿起乒乓球和瓶盖玩了起来,实验4次想将乒乓球吸在瓶盖上,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他又将半瓶水倒扣在盆里,慢慢地将矿泉水瓶往外拿,看见水慢慢流出来,他又开心地笑了。

接着,又继续重复装水的动作......分析评价1.目标幼儿在活动中有一定的兴趣和投入度,在活动中能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能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女孩实验成功时的兴奋和喜悦。

2.目标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流特别少,基本属于独自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女孩没有与同伴发生任何交流、沟通行为,一直在独自游戏中,但是他又渴望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当我发出沟通的信号时,他立即对我的问题进行应答,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展示给我看。

支持策略1.追随幼儿兴趣,生成新的活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学生必做实验活动




活动一:观察记录一棵大树(校园内)(两人小组)
观察一棵大树记录单
小组成员:
1、使用的观察工具:

2
活动二:观察记录植物的叶(两人小组)
观察植物的叶记录单
小组成员: 1、使用的观察工具:
; 2、落叶统计表:
我捡了( )片落叶,其中有( )片是完整的叶子。

里面有( )种,分类的标准是: ; 里面有( )种,分类的标准是: ; 里面有( )种,分类的标准是:。

3
活动三:一种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观察记录(两人小组)
动物的观察记录单
小组成员: 1、观察并记录:(8分)
活动四:用划的方法比较材料的软硬(小组活动)
比较材料的软硬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在下面表格相应的位置写出器材名称。

注:同一种物体不作刻划实验,用“\”记录。

活动五:观察水和食用油(小组活动)
观察水和食用油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实验记录:
活动六:比较水的多少(量筒的使用)(小组活动)
比较水的多少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使用量筒时的注意事项:
1)
2)
3)量筒的最小格是:。

3、实验:
桌子上有三个不同的瓶子,瓶子里分别装有一些水。

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

化学课堂观察记录

化学课堂观察记录

化学课堂观察记录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化学课堂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提高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材料和器材- 烧杯- 试管- 化学试剂- 显微镜- 数据记录表格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1.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10ml盐酸和10ml氢氧化钠。

2. 用酚酞指示剂滴定,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

3. 记录滴定的体积,计算出酸和碱的摩尔比例。

观察现象和结果-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在一起后,溶液发生颜色变化。

- 酚酞指示剂变成了深红色。

- 通过滴定,我们得知氢氧化钠的摩尔量是盐酸的两倍。

分析和总结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酚酞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滴定方法计算出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反应的理解。

实验二:金属活动性实验实验步骤1. 准备一系列金属片,如铜、铁、锌、铝等。

2. 依次将金属片放入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足够的盐酸溶液。

3.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和变化。

观察现象和结果- 铜片放入盐酸中,没有明显变化。

- 锌片放入盐酸中,会产生气泡,并观察到溶液变色。

- 铝片放入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并且溶液迅速变绿。

分析和总结金属活动性实验可以观察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在实验中,铜的活动性较低,没有与盐酸反应,而锌和铝的活动性较高,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和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对于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有很好的帮助。

实验三:晶体生长实验实验步骤1. 准备含有饱和溶液的烧杯。

2. 将烧杯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中,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生长过程。

3. 记录晶体生长的时间和形状。

观察现象和结果- 在烧杯中可以观察到晶体的生长过程。

- 晶体的生长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 不同物质形成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分析和总结晶体生长实验通过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可以了解晶体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晶体生长的时间和形状,并观察到不同物质形成的晶体有着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观察记录本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 1、观察绿豆种子发芽记载卡(1)绿豆种子发芽和关系的实验观察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日一期种子的变化
实验组对照组
月一日—
月一日-
月一日-
月一日
月屮_
月屮
观察实验记录签名:
☆☆ 2、观察绿豆种子发芽记载卡(2)
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过程中你能看到了哪些现象(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自我评定:小组评定:教师评定: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 1、观察绿豆种子发芽记载卡(1)
自选研究的项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两个项目研究):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表一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一的实验记录
种子总数量以发芽量未发芽量我们的解释
自我评定:小组评定:教师评定:实验组
对照组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一的实验记录
种子总数量以发芽量未发芽量
我们的解释实验组
对照组
开场白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

一些非数学老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

下面是数学课的几个片断:
动手实验式开场白”桌上摆满了切成各种形状的萝卜,大伙好像还在热列地讨论着什么。

老师微笑问: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悬念式开场白”老师一上讲台,故意神神秘秘地说你们每人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

……你们算得的结果个位数字一定是0”。

顿时教室里象炸了锅似的,……等你学了字母表示数,你也会算了”…
故事式开场白”为了让学生体会图形的边长、周长、面积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领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是捕捉到不变的量。

老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父亲的羊越来越多,想拆旧羊圈扩大面积,可是没有多余的篱笆,怎么办呢?他叫来了儿子,儿子不慌不忙地说:爸,我有办法” 你看,旧羊圈长70 米,宽30米,面积2100平方米。

如果改成50米见方的新羊圈,不用添篱笆,羊圈面积就有2500平方米”
诸如此类的还有:“贴近生活式”开场白;“设疑式”开场白;“名言式”开场白;“趣味式”开场白;“实例式”开场白;“比喻式”开场白等等。

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