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

方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五)探究问题: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材料: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 )变化对石头有破坏作用。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模拟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器材
托盘、沙土、塑料杯、烧杯、水
实验步骤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实验器材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和。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
铁盒、土豆泥、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将铁盒放在铁架台。
2、将50ml的土豆泥倒入铁盒中。
3、用酒精灯加热铁盒,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火山真正的喷发是从向喷发的。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
四块馒头,用牙签在每块馒头上放一些霉菌;四个干净的塑料袋;细线。
实验步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不同条件有哪些?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铁钉生锈了吗?
4.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实验结论
铁钉在有、有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在绝对的空气中不会生锈,光有水没有空气也不会使铁钉生锈。
4、去下载玻片,整理好显微镜和实验器材。
5、将发霉的物品倒进垃圾桶,收拾、整理干净桌面,洗手。
实验现象
1、肉眼观察到物品上的霉,我们看到。
2、用放大镜观察到物品上的霉,我们看到。
3、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选择画其中的一个)
标本名称:
实验结论
霉是的生命的物体。不同的霉有的形状。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模拟船进港和出港时的情景并观察。
实验现象
帆船进港时,先看见,后看见;出港时,先消失,后消失。
实验结论
地球的形状是的。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 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生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生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填写参考
学校:实验时间:
班级姓名考核编号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能识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异。

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及人体表皮细胞标本等。

实验过程1、调试好显微镜。

2、把洋葱表皮细胞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仔细观察。

3、把人体表皮细胞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或结果(学生可以用画的方式)
人体表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人体表皮细胞
学校:实验时间:
学校:实验时间:。

六年级上期苏教新版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期苏教新版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
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 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 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
时间
2012年
9月17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组
实验
1、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困的世界。

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

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
头放到温度较咼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3、观察填表。
实验
结论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0月24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组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
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 验 步 骤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 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 洞口。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加酱的 外溢现象。
实验
器材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干抹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 2012年研究水滴里的生物名称时间 9 月 6 日班级六年级(2)班小组第组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实验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目的实验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器材实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验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步骤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实验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结论指导评定教师等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 2012年馒头发霉的条件名称时间 9 月 17 日班级六年级(2)班小组第组1、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实验 2、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目的 3、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器材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实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验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步(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骤 3、观察填表。

实验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结论指导评定教师等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 2012年火山喷发的原因名称时间 10月 24 日班级六年级(2)班小组第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目的实验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器材实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验个小洞。

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⑤
班级
六()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时间
月日
实验者
课 题
地球的形状
实验名称
模拟帆船航海实验
实验材料
地球仪、小船
实验猜测
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实验过程
1、用橡皮泥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模拟船进港和出港的情景并观察
3、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4、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影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⑦
班级
六()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时间
月日
实验者
课 题
铁钉的生锈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实验材料
铁钉4根、试管3只、塑料袋、水、油
实验猜测
铁钉生锈可能和水有关。
实验过程
1、准备四根同样的铁钉,打磨干净并编号。
2、一号铁钉直接放入一只试管中;二号铁钉放入装满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中加入一些食用油;三号铁钉放入一只试管中,然后装入一半水,使铁钉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四号铁钉放入塑料袋中,并抽出里面的空气。
3、边观察边画图,认识霉的状态。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④
班级
六()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时间
月日
实验者
课 题
搭建剩馒头的“积木”
实验名称
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人体表皮细胞切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器材
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
实 验 步 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 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 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 结论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流水搬运碎石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7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了解水流搬运过程中岩石的变化。
实验 器材
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实验 结论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实 验 步 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组装实验装置.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4.实验总结
实验 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变色花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29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实 验 步 骤
1、将木板一端垫高,把泥、细沙碎石块等捏成一团“岩体”放在斜坡上端,观察有什么变化。
2、用两块木板架成槽状,并在上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搭成小斜坡。把泥、细沙、碎石块等物体堆放在坡顶上。用盆装水从上往下冲,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 结论
流水具有搬运携带碎石的作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 器材
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白醋、洗衣粉、盐、试管
实 验 步 骤
1、 将紫甘蓝撕成小碎块,装入塑料袋
2、 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
3、 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止。
4、 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
实验 结论
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3、观察填表。
实验 结论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0月24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 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地震形成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1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 器材
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
实 验 步 骤
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28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2.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实验 器材
无锈铁钉、试管、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 时间
2012年
9月6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 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 验 步 骤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实验 名称
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15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实验 器材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干抹布
实 验 步 骤
1、 蒸发皿里加热蜡块;
2、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 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4、 将一只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观察其底部。
实验 结论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 验 步 骤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 结论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 时间
2012年
12月13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 器材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实 验 步 骤
1、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 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 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一的石子。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 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 时间
2012年
9月17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