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肺金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E.火→金→水→土→木→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 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 “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 “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 “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 《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中华丹道研究丛书--丹道指南5

中华丹道研究丛书--丹道指南5第八章人元金丹男女阴阳双修法要浅释人元金丹部分法理已在第六章第一节之前面的小节和《工程次第阐真》一书中涉及到,此一章再作进一步补充,人元金丹原理和法理基本同于天元丹法。
男女阴阳双修术之阴阳绝非指身外,实乃身内阴阳也。
但为何男女双修可达至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加快功修进程,缩短筑基炼己之时间?原理有以下几点:一、动中求静,易于成就性功,比个人孤修之静内求静更易入于真静之机。
男有女,女有男,则在动中,而有动静对比和生发之机,故男女皆易契入静中之机。
但是对男女丹法无透彻的了解,且没有得到双修口诀和其它条件不具备,则适得其反,入欲情淫念之苦海而坏了自家性命,还不如个人单修比较有把持和无流弊。
所以对男女阴阳丹法要极其慎重对待。
二、静而生动,相对彼此乃是起到激发和调和作用。
男女之相互自然激发,则各自之身内的阴阳二炁易于显现而使修炼者双方能极快地寻找到修炼之真把柄——身内阴阳二炁沟通的阴阳玄牝妙窍。
如得真诀,在此静极而动之时,以法追摄,采得我身彼家坎宫之真铅归玄牝一窍,最后神气合一,则阳丹外药自成,接我之命于反掌之间,但此“火中栽莲”的命功功法如需成功,则需诸多极苛刻之外部条件,且更需行者之坚忍和静定。
先采阳补阴乃是采自身后天鼎中之先天炁,绝非对方女子(男子)之“气”。
故人元双修之内炼法完全同于天元丹法内炼之道,唯加外部条件和双方配合之法度。
后天鼎者,后天神气合一于玄牝妙窍也。
追摄者,乃是以真意追摄也。
双修炼性之道,在色则忘色,于动而忘动。
炼炁采取口诀云:“忘中觅,觅中忘,忘中现,现中忘。
”三、人元阴阳双修男女配合法度是人元金丹之独有特色,如无外部之配合法度和诸多条件则起不到“动中求静和自然激发的作用”。
甚至炉翻鼎踏,反害性命。
所谓配合法和外部条件乃是指:一、在何时(活子时)男女双修,双方易入恍惚而生动、生觉?在何时配合修炼,男女之阳炁容易生发?在何时双修双方皆易入于虚无?或者一方易入虚无恍惚?这就要深通男女精生活子时之真旨和男子炁生正子时之真机,否则终不可行之。
中医肺朝百脉名词解释

肺朝百脉,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
肺朝百脉的“朝”,有朝向、聚会的意思,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聚会于肺,然后通过肺的宣降作用,将血液输布于全身的组织器官。
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气机。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肺的呼吸运动可以调节全身气机,从而推动血液运行。
2. 肺参与血液生成。
肺通过宣发肃降作用,将自然界清气吸入体内,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生成宗气。
宗气是人体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成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
肺朝百脉的理论对于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治疗心、肺、血液等方面的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阳明燥金中医名词解释

阳明燥金中医名词解释
阳明燥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人体内的一种病理状态。
具体解释
如下:
阳明:阳明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经络,位于手阳明和足阳明经络。
它与人体的消
化系统密切相关,包括胃、大肠等器官。
燥金:燥金是指在阳明经络中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燥热和金属质感。
燥热指的是体内热气过盛,而金属质感则是形容燥热的感觉类似于金属热度。
阳明燥金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等。
这种状态常常与饮食不节、情绪不稳、环境干燥等因素有关。
举例来说,一个人长期饮食过热辛辣,同时生活压力大,环境又比较干燥,就
容易导致阳明燥金的病理状态出现。
这时,他可能会感到口干口渴,大便秘结,舌头上有明显的红色,苔黄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对阳明燥金的简单解释,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
业的中医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基础中医学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导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中国B.日本C.印度D.埃及E.古希腊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小儿药证直诀》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张从正C.刘完素D.朱丹溪E.李杲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李杲B.李中梓C.吴又可D.张子和E.王清任5.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李东垣C.李中梓D.张介宾E.朱丹溪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震亨B.李东垣C.张从正D.刘完素E.吴鞠通7.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吴鞠通B.吴有性C.王孟英D.叶天士E.薛生白8.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余师愚9.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A.心 D.肺 C.脾 D.肝 E.肾10.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命门B.脑C.五脏D.六腑E.经络11.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B.症C.体征D.证E.病因二、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三、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2.整体观念3.证4.辨证论治5.同病异治6.异病同治7.五脏一体观8.形神一体观四、简答题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2.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3.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4.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5.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6.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2.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6.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7.“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8.“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9.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10.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11.“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13.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14.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1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E.肾阳虚而心火越二、判断题1.事物的阴阳平衡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E.火→金→水→土→木→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第十九篇金主义肺藏魄

第十九篇金主义肺藏魄金在五行中对应秋天,在人体中对应肺和大肠。
肺在人体中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烟囱”和“气孔”,主人体气机的“宣发”和“肃降”,肺就像人体的“鼓风机”通过深长的呼吸将能量鼓舞输送到身体的所有部位,肺的呼吸越深长,能量到达身体的部位就越多。
到达体表的能量越多,身体的抵抗力就越强。
我们经常说的“意气风发”,是指肺具有强大的吐纳能力,能将能量充足的调动到心胸,这种特质,中国文化称作“气魄”,有气魄的人很有英雄气概,讲义气。
与宣发相对的功能是“肃降”,对应于秋天阳气的收降,金抛弃无关紧要者,将无用的东西“放下”,中国文化称作“舍生取义”,正是金的品质。
中国的文化一直有英雄崇拜的情怀,我们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影视节目一般都会以塑造英雄为主旋律。
相比于“成功人士”而言,“英雄”的身上更具有某种特殊的悲壮情怀,英雄会为他所信仰的价值观奋斗努力,关键时刻甚至放弃生命而死而无憾。
如果说土是养育我们的母亲,金则是父亲,不仅仅是生父,还指那些超越日常生活中更高、更玄妙的东西,是我们“在天之父”的灵性代表,土的形象为我们双脚被地心牢牢吸引,金则是双臂伸向苍天。
在八卦中,金对应的是乾卦,“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正是肺金的特点。
秋天里并非一切都凋零消逝无踪,落地的枯叶,经过风吹雨打,把营养物质分解到土壤中,肥沃了大地,未来的种子将在其中生长。
金抛弃无关紧要者,只保留它认为有价值之物,如果生命有某种意义,是金来评定其价值的。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故事当中,像关羽、岳飞、文天祥、郑成功……,这样的英雄形象一直为中国文化所称颂,诸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词也一直深深打动我们的心扉,令我们伤感而又豪情万丈。
关于肺金的特点,我想起了两个历史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两个悲壮而又令人豪情万丈的故事:一.专诸之死专诸是吴国的一个孝子,喜欢打架打抱不平,打起架来谁也劝不住,只有他母亲来喊一句,他就不敢打了。
那时候吴国的公子光跟他堂兄弟王僚争权,想找刺客杀他堂兄弟,就由伍子胥介绍,认识了专诸。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姓名:科室:得分: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E.火→金→水→土→木→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