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
(浙江选考)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1 光合作用

加试选择题专练1 光合作用1.研究小组为探究pH对某种绿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的绿藻等量分成5组,各组藻液pH分别设置为6.0,7.0,8.0, 9.0,10.0,然后在光照等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得到下表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组绿藻的量要相等属于控制自变量B.进一步研究最适pH只要在pH为7~8之间设置对照组C.释放的O2来源于水,水的分解产物还有NADPHD.若提供C18O2,释放的O2也可能含有18O答案 C解析绿藻的数量是无关变量,A项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影响该绿藻表观光合速率的最适pH在6~8之间,若要更精确地测定影响该绿藻表观光合速率的最适pH,应在pH为6~8之间设计等系列的pH梯度,B项错误;光合作用过程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分解,该物质分解时除了产生氧气,还能产生NADPH,C项正确;二氧化碳可以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时可以生成水,水中的氧来自氧气,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而水进行光反应阶段光解时可以产生氧气,因此若提供C18O2,释放的O2不可能含有18O,D项错误。
2.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实验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量的变化。
已知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HCO3溶液可以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CO2B.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绿光测到的O2量多C.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D.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答案 C解析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给光合作用提供CO2,A项正确;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绿光测到的O2量多,B项正确;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净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即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的差值,C项错误;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D 项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含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练习题1.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2.图示乙图是将甲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一晴天一昼夜密闭透明小室内氧气的增加或减少量而得到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时对应的点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造成的B.如该植株培养液中缺Mg,那么a点应向右移动C.a-b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CO2D.小室内O2总量最大时刻是16点3.如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B.若植物缺Mg,b点左移C.若CO2升高,c点右移D.若水分不足,c点左移4.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
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 mg/(100 cm2叶·小时)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 mg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左下移5.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1 Word版含解析

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6~28题)特训1光合作用原理与过程1.如图为无土栽培的南瓜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约为30 ℃B.温度大于20 ℃,光合速率开始下降C.图中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强D.图中B、D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答案 C2.(2018·湖州一中期末)如图表示叶绿体中各色素的吸收光谱。
据图判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在研究叶绿素的过程中,为避免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应该选用红橙光区B.进入秋季,植物对420 nm~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减少C.用450 nm波长的光比用600 nm波长的光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D.由550 nm波长的光改用670 nm波长的光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含量增加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 nm~500 nm波长的蓝紫光,研究叶绿素的过程中应选红橙光区,A正确;进入秋季,叶子变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叶绿素吸收420 nm~470 nm波长的光变少,则植物对420 nm~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B正确;由图可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450 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 nm波长的光要多,因此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正确;由图可知,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变多,碳反应中三碳酸消耗量增加,则叶绿体中三碳酸量减少,D错误。
3.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他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绿藻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5分钟只进行细胞呼吸B.第4分钟只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C.第7分钟RuBP的含量瞬间增加D.9~12分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答案 D解析由题图可知,前4分钟处于黑暗环境中,绿藻只进行细胞呼吸,第4分钟开始进行光照,绿藻细胞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第4分钟,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既有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也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或以热能形式散失;由曲线可知,第7分钟添加CO2,CO2浓度增大,CO2固定的速率加快,消耗的RuBP 增加,三碳酸还原产生的RuBP暂时不变,因此RuBP含量下降;由题图曲线可知,9~12分钟,密闭容器中O2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的速率相等,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精品]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鸭加试题提分专练1试题14
![[精品]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鸭加试题提分专练1试题14](https://img.taocdn.com/s3/m/9aacf3770066f5335a8121c9.png)
选考加试题提分专练(1)1.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
对下列图示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L点时,叶绿体中ADP从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B.图乙中由纵轴、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厌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C.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D.图乙中当O2浓度大于10%,该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答案 A解析叶绿体光合作用时,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方向移动,A错误;图乙中CO2释放量表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O2释放总量,O2吸收量等于需氧呼吸CO2释放量,由纵轴、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厌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B正确;图甲中P点含义是呼吸作用速率,影响呼吸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C正确;由图示可知,图乙中当O2浓度大于10%,该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D正确。
2.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倒伏抗病小麦。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B.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特点C.可利用射线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D.筛选的实质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答案 D解析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B正确;由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多方向性,所以利用射线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虽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C正确;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人工选择而不是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D错误。
3.(2016·宁波期末测试)下图表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质B.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C.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是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D.次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答案 D解析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所以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D项错误。
2020-2021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

特训2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1.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番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 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由图推测错误的选项为( )A.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正光合速率更高B.据图可知,黄光培养时,番茄试管苗与外界CO2的交换情况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C.在红光条件下,CO2为300 μL·L-1时,对番茄试管苗叶肉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D.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番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分别取白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或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答案 C2.(2018·宁波模拟)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和O3浓度不断上升。
为了研究CO2浓度和O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处理水稻“汕优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 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O3(CO2常态浓度+200 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D.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答案 D解析柱形图显示: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CO2组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组,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正确;CK组、O3组与CO2+O3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对比分析两个柱形图可知,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同的情况下,表观光合速率高,其胞间CO2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O3组与CK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O3浓度升高会危及水稻的生长,D错误。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考点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1.影响细胞呼吸曲线分析(1)甲图: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乙图:①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O2浓度<10%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
③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④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
(3)丙图:自由水含量较高时呼吸作用旺盛。
(4)丁图: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对细胞呼吸具有抑制作用。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曲线中特殊点含义分析①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
AB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B点以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②B点: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
③C点: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④D点的含义:光照强度为C时该植物吸收CO2的速率。
(2)曲线中的“关键点”移动①细胞呼吸对应点(图中A点)的移动:细胞呼吸增强,A点下移;细胞呼吸减弱,A点上移。
②光补偿点(图中B点)的移动细胞呼吸速率提高,其他条件不变时,光补偿点右移,反之左移。
细胞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光补偿点右移,反之左移。
③光饱和点(图中C点)和D点的移动:其他相关条件的改变(如增大CO2浓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时,C点右移,D点上移的同时右移;反之,移动方向相反。
1.在光照较强的夏季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原因是什么?提示:夏季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CO2减少,C3生成减少,故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
2.在温室大棚生产中,大棚内多施农家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道理是什么?提示: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盐和CO2,CO2和无机盐被作物利用,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
3.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值)的自然环境中,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原因是什么?提示:不能。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0 植物激素调节

专练10 植物激素调节[名校模拟题组]1.(2018·宁波模拟)下图表示科学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胶和云母处理幼苗进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注: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胶片处理组在光下进行,云母片处理组在黑暗中进行B.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尖端向下传递D.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答案 D解析由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片,在光下图示中左侧幼苗向光弯曲,对比说明“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本实验并没有证明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是生长素。
2.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见下图,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Y浓度>Z浓度B.X浓度>Y浓度C.X浓度>Z浓度D.X浓度抑制侧芽生长答案 A解析由题图可知,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Y浓度和Z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确定Y和Z浓度大小。
3.(2017·浙江十校联盟模拟)下图为达尔文父子的实验示意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苗尖端对光的刺激有反应B.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C.苗尖端下面背光面的细胞要长得多,伸长得快D.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尖端下面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答案 A解析本实验通过对比有无苗尖端,有无不透明的帽遮住尖端,有无不透明的薄膜将基部包住,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苗尖端是感光部位,A正确;据此推测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但本实验没有证明,B错误;同样C、D也没有被证明,C、D错误。
4.(2018·温州模拟)将一片明胶或云母片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A.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C.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D.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答案 C解析给予幼苗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能感受光刺激,从而使化学物质从向光一侧往背光一侧进行横向运输;又化学物质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明胶,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没有受到影响,则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而化学物质不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云母片,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受到影响,则幼苗不生长。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9人体稳态、调节与免疫

专练9 人体稳态、调节与免疫[名校模拟题组]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内信息传播的形式C.反射中枢对传来的兴奋有分析和综合的功能D.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都有反射活动答案 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2018·宁波模拟)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生长激素只能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只有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答案 D解析动物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即可以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之外的其他器官或者细胞,A错误;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进脂肪分解,可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B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C错误;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使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3.(2018·绍兴模拟)人体在低温下要及时调整产热量和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增加产热B.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减少散热C.脂肪被分解、氧化,增加产热D.反射性地出汗,散热比常温下要多答案 D解析温度降低后,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增加产热,A正确;温度降低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时机体需要的能量增加,脂肪分解、氧化增加,增加产热,C正确;寒冷时机体出汗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也增加,D错误。
4.(2018·台州模拟)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训2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1.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番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 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由图推测错误的选项为( )A.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正光合速率更高B.据图可知,黄光培养时,番茄试管苗与外界CO2的交换情况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C.在红光条件下,CO2为300 μL·L-1时,对番茄试管苗叶肉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D.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番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分别取白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或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答案 C2.(2018·宁波模拟)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和O3浓度不断上升。
为了研究CO2浓度和O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处理水稻“汕优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 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O3(CO2常态浓度+200 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D.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答案 D解析柱形图显示: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CO2组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组,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正确;CK组、O3组与CO2+O3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对比分析两个柱形图可知,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同的情况下,表观光合速率高,其胞间CO2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O3组与CK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O3浓度升高会危及水稻的生长,D错误。
3.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
补光的光强度为150 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对照组和450 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 μmol·m-2·s-1时,450 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多B.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下降C.若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植株释放的O2量增大D.给植株补充680 nm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答案 D4.(2018·杭州质检)含水量为80%的土壤为对照(CK),测得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MD)时的叶片表观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如下图所示(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Pn-MD的时间段是第12~15天B.第3~6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受损C.第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还原三碳酸的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第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上升答案 A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第3~6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气孔导度(Gs-MD)低,B错误;第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胞间CO2浓度(Ci-MD)低,C错误;第3~15天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其表观光合速率(Pn-MD)下降,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下降,D错误。
5.(2018·浙江押宝试卷2)为提高冬枣果实的产量,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外源赤霉素及光强度对开花旺盛冬枣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除了施加外源赤霉素以及光强度改变外,其余条件均为最适条件,得到结果如图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与对照组相比,对叶片施加外源赤霉素后,光合作用中碳反应速率加快B.赤霉素可调节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冬枣的光合速率,但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适当喷施脱落酸以调节气孔导度C.对于对照组来说,E点NADPH的合成速率小于C点D.据图可知,O F阶段施加赤霉素植株的有机物产生量可用图中三角形AEH的面积来表示,未施加赤霉素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可用三角形CEF和三角形O BC的面积差来表示答案 C解析与对照组相比,对叶片施加40 mg·L-1外源赤霉素后,气孔导度增大,说明叶片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加快、净光合速率加快,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反应的速率也加快,A项正确;根据曲线和表格信息可知,赤霉素可调节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冬枣的光合速率,但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适当喷施脱落酸以调节气孔导度,B项正确;E点与C点的光强度不同,E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所以E点条件下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C点,C项错误;据图分析,O F阶段实验组植株制造的有机物量为其真正的光合作用量,可以用图中的三角形AEH的面积表示;未施加赤霉素植株积累的有机物为其光补偿点之后净光合作用量与其光补偿点之前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即可用图中三角形CEF和三角形O BC的面积差表示,D项正确。
6.利用图甲装置探究不同NaHCO3浓度对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叶肉细胞开始光合作用时叶片上浮B.提供光照后,叶绿体中的ATP/ADP比值下降C.b组光合作用速率低于a组D.d组由于叶肉细胞失水,导致代谢速率下降答案 D解析叶片上浮是由于细胞中积累氧气,叶片上浮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A 错误;提供光照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会进行光反应,导致产生的ATP增多,因此ATP/ADP 比值上升,B错误;b组上浮至液面的时间低于a组,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更多,即b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a组,C错误;c点以后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导致代谢速率下降,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D正确。
7.(2018·温州中学期末)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
下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叶肉细胞间隙O2浓度最高B.ab段变化的原因是ADP和NADP+浓度的限制C.光斑移开后因光反应受到抑制而使光合作用停止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之和则是净光合速率答案 B解析图中a点说明叶肉细胞间隙O2释放速率最大,但不是O2浓度最高,A错误;ab段“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光反应先增加,然后降低,说明碳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限制的因素是ADP和NADP+浓度,B正确;由于光斑期间积累了一定量的ATP和NADPH,可使碳反应持续一段时间,C错误;实线或虚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净光合速率,而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之和不能代表净光合速率,D错误。
8.(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强度、该植物表观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先用95%的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B.据图甲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C.图乙中8:00到12:00表观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一定是光合作用速率减弱D.图乙中18:00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细胞呼吸释放CO2速率相等答案 C解析叶绿体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95%的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A正确;图甲中遮光程度越大,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越多,据此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B正确;由图乙可知8:00到12:00气孔导度基本不变,光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减小,推测表观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呼吸强度的增大,C错误;由图乙可知18:00时表观光合速率等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细胞呼吸释放CO2速率相等,D正确。
9.(2018·杭州周边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 ℃、15 ℃、25 ℃和35 ℃条件下,改变光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结果。
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强度B.当光强度大于7时,25 ℃与15 ℃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相同C.图2表示在5~35 ℃条件下该植物光饱和点的变化D.图3表示在5~35 ℃条件下该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答案 B解析题图中CO2的吸收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应该是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
当光强度大于7时,25 ℃与15 ℃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呼吸速率不同,故有机物的合成速率不相同。
10.(原创)某实验小组探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某种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获得下表中实验数据,据此判断错误的是( )注: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CO2的速率。
A.NaCl溶液的浓度影响该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不同溶液浓度下表观光合速率也不同B.NaCl溶液浓度为0 mmol·L-1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去向为线粒体和外界C.NaCl溶液浓度为0 mmol·L-1时,迅速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上,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ADP 比值下降D.随NaCl溶液浓度上升,该幼苗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答案 A11.为研究NaCl和光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者利用三角叶滨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c组的结果是由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造成的B.NaCl处理后,图1中ATP、NADP+的生成速率为a<b<cC.NaCl处理前后,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主要受光强度限制D.在强光照下,NaCl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答案 B解析图1中c组在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下降,从而使碳反应速率下降,但光反应速率不变,图1中ATP、NADP+的生成速率也不变,A正确,B错误;图2中丙组的光强度低,因此NaCl处理前后,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C正确;据图分析,在弱光照下,NaCl对植物影响较小,植物耐受性更强,强光照下,NaCl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