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合集下载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塞下曲六首》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塞下曲六首》原文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唐]李白《塞下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唐]李白《塞下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塞下曲[唐]李白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

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奇绝,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诗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而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所见所感自然也就与内地迥然有别。

这种同一季节的景物在内地与塞下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

诗人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既有天气的寒冷又有身处战场无法归家的凄凉之情,再加上寒风中飘来引人思乡的《折杨柳》曲调,让诗人内心的思乡和凄苦之情如何能自控!“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这里,“晓战”与“宵眠”是作者有意从时间的角度勾勒军中一日的生活,让军情之紧张、急迫瞬间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将士兵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雄心尽情展现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奔赴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强烈,一派爱国心声,喷涌而出,具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古诗 ⼋年级语⽂中的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是诗⼈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

⼩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的古诗,希望对⼤家有帮助! ⼈教版⼋年级下语⽂课后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诗⼈)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 巴⼭楚⽔⼀⽚荒远凄凉,⼆⼗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

回到家乡,熟悉的⼈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已⽆⼈相识,真令⼈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艘沉船,新贵们好⽐千帆竞渡,飞驰⽽过,⼜如⼀棵病树,眼前都是万⽊争春,⽣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壁》作者:杜牧(唐代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译⽂】 ⼀⽀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过零丁洋》作者:⽂天祥(宋代诗⼈)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中已度过四年。

⼤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诚的⼼⽤来光照史册。

《⽔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李白诗集史记

李白诗集史记

1、《从军行》唐代: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子夜吴歌》唐代: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幽州胡马客歌》唐代:李白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W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4、《塞下曲六首》唐代:李白(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五)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5、《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忆秦娥》唐代: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7、《对酒》唐代:李白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2023-2024秋统编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好题精练】05 古诗鉴赏 (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秋统编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好题精练】05  古诗鉴赏 (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秋统编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好题精练】05 古诗鉴赏(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专题5 古诗鉴赏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佳作。

《峨眉山月歌》开篇用一个“①"字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中的“②”暗示季节为暮春。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月亮,请说说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是怎样借助月亮表达情感的。

淮上①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淮(huái)上:扬州。

淮:淮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和友人分别时所作。

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自己渡江南往潇湘,友人则北向长安。

B.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C.诗歌中的同音字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

D.诗歌第三句中的“风笛"和“晚亭”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很好地烘托出诗人的感情。

E.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扬子江头。

4.诗歌前两句借景抒情,通过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夜下征虏亭(唐)李白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①。

山花如绣颊②,江火似流萤。

【注释】①征虏亭:建于东晋,是金陵(今南京)的一大名胜。

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

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②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5.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烂漫天真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古风第十四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衷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从王维以下,我们已选讲了十多位盛唐诗人的各体诗。

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

但是他们合起来,还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的唐诗。

没有李白和杜甫,盛唐诗和初唐诗还没有显著的区别。

李白和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盛唐诗风格的创造者,并不是他们遗留给我们的诗多至千馀首,而是由于他们的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法上都有独特的创造,在过去许多诗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的境界。

在天宝至大历这二十年间,他们的诗是新诗。

李白才气奔放,提起笔来就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苦闷,愤慨的情绪,而以游仙和饮酒作为他的外衣。

他不甘心于搜索枯肠,句斟字酌,因此他的诗虽然极流利,却比较粗疏。

他又不肯为律诗所束缚,随时都任情高唱,唱出来就是诗句。

有许多句子在别人是以为只能用在散文里的,而他却大胆地组织在诗里。

杜甫和李白恰恰相反。

杜甫的性格沉静稳重,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

他刻意创造杰出的句法、章法,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非但严守格律,而且还使格律有所发展。

他晚年的诗作,句法变化愈多,用他自负的话说:“晚节渐于诗律细。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在题材方面,他比李白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了政治、社会的现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两位同时代的大诗人,从性格到创作风格,完全不相同。

我们用外国文学的术语来说,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李白的诗,五言多于七言,古诗和歌行多于律诗。

而他的传诵千载的诗篇,大多是歌行。

这是由于他的艺术创造,在歌行体最为突出,易于惊动世人耳目。

他的古诗,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表现手法比较浅显、直露,因此不惹人注意。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热】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热】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热】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iù):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鉴赏《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

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

相应的在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

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

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

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从军行》(其一)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4、《塞下曲六首》(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5、《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文/秋刀鱼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真正的诗人便是最最多情之人。

所以,送别诗成为唐诗之大宗。

即以李白来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说是他送别诗的代表作。

然而,他的与离别相关的诗,还不止于送别诗。

比如《赠汪伦》与《金陵酒肆留别》是他的留别诗,而这首《夜下征虏亭》与那首《劳劳亭》则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离歌”!其诗曰: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船下广陵去”写明目的地,“月明征虏亭”则又写明出发地。

李白的诗大开大阖,而且喜欢开门见山。

这首《夜下征虏亭》是如此,《早发白帝城》以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都是如此。

“月明”与“江火”都照应题目中的“夜”字,点明离开的时间。

“山花如绣颊”乃是白天之所观,而“江火似流萤”则是夜晚之所见。

而且前者是近观之所见,而后者则是远望之所见。

由此可见景色之美。

此两句景中含情。

景色越优美,越见作者难舍之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此诗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昌龄《采莲曲》“芙蓉向脸两边开”,不禁让人想起唐朝贵族女
子的酒晕妆,胖胖的腮上各有一坨浓得化不开的胭脂。

李贺《南园》“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美则美矣,恐非寿者相。

故而下句曰:“可怜日暮嫣香落”。

最喜李太白这句“山花如绣颊”,平和,温婉。

“山花如绣颊”写静态之美。

若只是静,又常常落入呆板。

诗人虽只将山花比作“绣颊”,然而我们想到的却不止是“绣颊”,而分明是一个温婉秀丽的女子。

故而此句静中有神,有神态,有神韵。

李白此句可与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对观,皆是以美人来比拟美景。

与之相对,“江火似流萤”,则写动态之美。

是江火在动,也是渔船在动。

此“动”是别人的船在动,与诗人又有什么关系?说没有关系吧,又似乎有点关系;说有关系呢,又不能确指。

不过,等到诗人乘坐的船开动了,自然也会成为众多流萤中的一只。

读“山花如绣颊”,觉其热烈的难舍之情;读“江火似流萤”,则觉其有淡淡的凄凉之意。

也许正因为如此,诗人才选择夜晚乘船离开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