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高中语文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__离情别绪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课前导语别离是人生遭际中的必修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对离情别绪的抒写,是以细腻深婉著称的词体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可谓品类众多;难舍、相思、劝勉、鼓励、期望、深情、安慰、祝愿、关怀……可谓心态复杂;长亭、南浦、灞陵、杨柳、杯酒、明月、残阳、江水、孤云、芳草、远帆、歧路……可谓意象繁富。
分析此类词,要把握关于离别的意象,还要注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
学习本课,了解词的基本常识,初步体会词与诗的节奏的不同。
学习过程中,要将“离别”的普遍情感运用到阅读之中,同时也要注意古人特有的通讯条件,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康的情操。
清平乐一、词人名片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徐州人。
在位15年,尊崇宋朝,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只求苟安。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他出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
据说他在生日(七日七日)于寓中作乐,又作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人评价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46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38首。
二、诗词故事诗僧劝谏李后主和尚谦光很有才华,李后主很赏识他。
谦光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和尚,他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也敏锐地感觉到宋军即将大举进攻南唐,但看到国政日渐崩溃,心里不是滋味。
一次,李后主召集大臣们赏花。
谦光一看机会来了,要求将自己的诗献给李后主。
诗是这样的: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
鬓从今日见,花似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晓风。
何须对零乱,然后始知空。
在诗中,谦光以“花”的朝不保夕、好景不长来暗示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
他希望李后主能够早日奋发自强,不要在“花”零落后才去感慨好景不在。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赏析雨霖铃①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雨霖铃:唐教坊曲名。
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③凝噎(yē):欲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沉沉:通“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ppt课件

2、化虚为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运用。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有形“东流”的“一江春水”,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贺铸 《青玉案》 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 时雨”喻愁之迷蒙、细密。 ③有些不是化为具体物象,但具有物的特性。 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可以计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可以装载:“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 可以剪,可以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 煜); 可以洗涤:“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元朝 刘秉忠)。
朗读,默读诗歌,尝试用 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 注意表达要符合诗歌意境。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思考:是什么触发了诗人的离愁?为 什么?
明确:鸿雁传书,而亲人无信,所以有离愁;
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等等品类众多难舍乡思劝勉鼓励期望深情安慰祝愿关怀等等心态复杂长亭南浦灞陵杨柳杯酒明月残阳江水孤云芳草远帆歧路等等意象繁复常用融情于景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像虚拟比喻等等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情别绪
离情别绪与第四课的羁旅乡思诗基本上属于一类。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外出谋生(宦游),赴考(或落第), 求官赴任或换防, 征戎(征战或服役), 贬谪(或避乱), 归隐等。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 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 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 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全诗翻译赏析
及作者出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1全文赏析《雨霖铃》是柳永着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
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导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维《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维《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孙长江
下马,饮酒饯别送友人,问君要到哪里去?君言:“平生不得志,想要归卧南山陲。
”啊,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总有尽头,只有那山间的白云永没有穷尽之期足以供你娱乐消遣了!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离愁别苦,离天恨海,都是别时语。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无一“恨”,无一“愁”,无一“苦”字,粗看平淡无奇,细品则词浅意深。
“下马”为友人饯行,才问及友人“所之者为何”,这就“奇”,“奇”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不得意”这也奇,轻描淡写般,不仅交待了友人归隐之因,更将官场仕途之暗,友人洁身自好之清,“冰炭不可同器,非隐不可”之坚,传得委婉,透明淋漓。
“南山者”靖节先生“采菊处”也,这更奇,不仅点明友人去处,更惹人联翩浮想。
尤奇者,当属全诗结句“白云无尽时”,悠悠的白云,将友人鄙视官场鄙视尘世功名的情怀与节操,衬托得何等高洁!。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关于词牌——《苏幕遮》②
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 国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 源充沛。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京 城,成为唐和宋时的一个重要节日。唐人写的 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到宋时, 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关于作者——范仲淹①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谥号“文正”,后追封“楚国公”。朱熹称其为“天 地间第一流人物”。作词能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兼有 婉约、豪放。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 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 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 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
3、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
六、鉴赏: 1、把握特征: ① 文字特征: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② 意象特征:出现与送别相关的词语; ③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 的孤寂和思 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④ 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物喻人、心 理刻画。 2、把握诗歌风格。
小结
上片:即景生情,情景交融,感情流 露 真挚自然。 下片:虚实相生,感情的抒发极为缱 绻婉转。 语言多用白描,淡淡勾勒,明净自 然,有如天籁。
主旨
诗文再现了在恼人的春色中 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离愁 别绪。
苏 幕 遮
范仲淹
关于词牌——《苏幕遮》①
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鬓云松 令》、《云雾敛》、《般涉调》等。原是唐玄宗时教 坊曲名,来自西域,为一种少数民族服饰。幕,一作 “莫”或“摩”。代表作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 云天》、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 “‘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 出龟兹国,西至今犹有此曲。
语文版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练习:唐宋词 1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空伫立侯馆梅残B.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玉簟秋月迷津渡C.拂水飘棉送行色梨花榆火催寒食砌成此恨草薰风暖D.渐别浦萦回回头迢递便数驿雁子回时花自飘零解析:选B。
A项,“侯馆梅残”中的“侯”应为“候”;C项,“拂水飘棉送行色”的“棉”应为“绵”;D项,“雁子回时”的“子”应为“字”。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拂水飘绵送行色..行色:行人出发前的神态、情景或气派B.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趁:趁机C.玉阶空伫立..伫立:久立D.黯乡魂,追旅思..旅思:羁旅之思解析:选B。
B项,“趁”这里意为随着、伴着。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C.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D.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解析:选D。
A、B、C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互文见义。
4.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借助落梅、鸿雁、春草等意象来直抒胸臆,达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字字写物,句句写景,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心。
B.“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天、地、山、水,浑然一体,由下及上,由近到远,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C.《兰陵王》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D.《一剪梅》中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和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选B。
B项,“由下及上”有误,应改为“由上及下”。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幹①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州市敖平中学 喻兴彬
千里之外 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 你悄然走开 故事在城外 浓雾散不开 看不清对白 你听不出来 风声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 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 把结局打开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 经不起谁来拆 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 太遥远的相爱 我送你离开 天涯之外 你是否还在 琴声何来 生死难猜 用一生去等待 ……
下面三首词,同样提到了雁( 下面三首词,同样提到了雁(鸟)、 草三个意象, 梅、草三个意象,请找出并体会其抒发 的情感。 的情感。
1、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苏幕遮》 2、李白《菩萨蛮》 、李白《菩萨蛮》 3、欧阳修《踏莎行》 、欧阳修《踏莎行》
落梅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咏梅 咏梅》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落梅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咏梅 咏梅》
托梅寄志, 托梅寄志,孤芳自赏
B、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聊赠一枝春。 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 《赠范晔》 赠范晔》
传达友情的信物
折梅赠远
梅与诗人相怜相惜,成了诗人心境的代言人 梅与诗人相怜相惜 成了诗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草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 清瘦孤寒、 清瘦孤寒、峭劲疏爽林和靖《山园小梅》
文人墨客雅逸闲静、 文人墨客雅逸闲静、高格奇崛的意趣
D、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 《梅花引 荆溪阻雪 》 梅花引·荆溪阻雪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牛刀小试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 体裁。 (1)这首诗属于 五言律诗 。表达了送别朋友时 体裁 感情。( 。(2分 的 依依不舍感情。( 分) 试赏析颔联围绕“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 )本诗都笼罩着一个“ 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4分 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分) 答: 围绕“ 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 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
鸿雁传书
鸿雁、雁书、雁足、雁足书、鱼雁、 鸿雁、雁书、雁足、雁足书、鱼雁、 送书雁、传书雁、云中雁 送书雁、传书雁、云中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如雪乱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草
特点:繁盛、好生、 特点:繁盛、好生、 远接天涯、绵绵不尽、 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 离 情 别 绪
比喻离别所带来的愁之多、愁之密、 比喻离别所带来的愁之多、愁之密、愁之 愁的弥漫与更生、愁绪无边…… 浓、愁的弥漫与更生、愁绪无边
离愁难消难解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第三句写明月 第三句写明月“ 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 答案:8.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 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 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 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 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 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 。(答出三处 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 景象, 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 分 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 分
“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 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 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 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 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 诗人寓情于景, 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
再见! 再见!
文人墨客雅逸闲静、 文人墨客雅逸闲静、高格奇崛的意趣
D、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 《梅花引 荆溪阻雪 》 梅花引·荆溪阻雪
梅与诗人相怜相惜,成了诗人心境的代言人 梅与诗人相怜相惜 成了诗人心境的代言人
牛刀小试
2009年辽宁卷 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晚泊岳阳
托梅寄志, 托梅寄志,孤芳自赏
B、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聊赠一枝春。 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 《赠范晔》 赠范晔》
传达友情的信物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 清瘦孤寒、 清瘦孤寒、峭劲疏爽林和靖《山园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