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演练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和道具,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案例,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学会如何应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珍视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的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并能够自觉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法指导】运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情景体验、感悟思考、案例分析等方法,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 教案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2、守护好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养护。
3、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1、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1、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2、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痛心!开学没几天就发生多起跳楼事件!2017年9月17日晚9点半,杭州滨江江南明月小区西区的某单元里,一名姑娘从19楼坠下,落在3楼平台上,当场死亡。
坠楼姑娘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
据了解的,姑娘坠楼与家人的争执有关。
当时,姑娘被家人发现正在使用手机,家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随即发生了一些争执。
2018年6月7日,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连续2年参加高考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些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妈妈含泪告诉孩子:请这样珍爱生命...二、展示预习成果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设计

第九课珍视生命守护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学生分析: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社会的束缚,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这种极端的方式可能是指向身体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确定了“珍视生命”主题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2.本节主要内容:“守护生命”,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要。
3.教学重难点分析:(一)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包括良好的精神状况和积极的心态。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爱护身体的需要,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拥有健康的身体的根本措施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二)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珍视生命,需要我们爱护身体,更需要我们关注并养护自己的精神。
而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4.课时要求:一课时四.教学策略:案例探究,小组讨论相结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守护生命》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爱护身体。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早晨吃饭了吗?今天运动了吗?今天读书了吗?思考:吃饭、运动、读书对生命重要吗?为什么?二、守护生命——爱护身体爱护身体篇生命珍贵爱常在自我守护防意外Ⅰ.小华生活记(一)七年级学生小华,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合理,从不挑食,注意个人卫生。
每天按时到校,上课的时候,习惯趴在桌子上。
小华还是个足球迷,非常喜欢踢足球,球赛期间经常熬夜看比赛。
有次,妈妈发现后,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他就和妈妈大吵了一架,觉得妈妈不再爱自己了,很伤心,还威胁用刀片划伤自己。
合作探究:小华的哪些生活方式是有利健康的?哪些是危害健康的?为什么?2.小华和妈妈的冲突中,你如何看待他的行为?小华应该怎么做?Ⅱ.我的健康我负责我做到了:(做到的可以打✔哦)★营养均衡,饮食合理。
★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适量的运动。
★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
★不滥用药物,远离有害物质。
★定期做身体检查。
★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保护视力。
★了解对哪些药物过敏★保持健康开朗的心情,和同学和睦相处。
还有哪些没有注意?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成长中的我们,应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Ⅲ.遇到下列情况,应怎样应对?探究与分享:火灾;地震;校园欺凌;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等生命宝典一:过渡:人不只是靠吃饭活着,除了吃饭,我们还需要别的东西来滋养我们,让自己成长、壮大、变得更加的完美。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设计

守护生命
课型: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智慧学习探究提高
交流讨论:说说你的看法与建议
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例子
举例:当内心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伤害生命的意外险情?
思考: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交流:你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
阅读P102--103: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思考: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举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爱护身体。
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修改意见
复习导入
1、生命的特点
2、生命有接续
3、为什么敬畏生命
4、怎样敬畏生命
每个问题3-4名同学回答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导入新课
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地震、火灾、防踩踏等疏散演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案

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解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救自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2016年6月16日,全球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营业。
伴随着这一盛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故宫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开起了星巴克咖啡、大连市区内出现大量日式风格的房子、圣诞老人为中国的孩子们准备了礼物、情人节击垮七夕节,千年相思抵不过一支玫瑰、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哈利波特一夜间让中国的孩子们为之神魂颠倒、中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量远远不及《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和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 爱护身体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T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对照检查,看自己有哪些对健康不利的习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PPT展示材料社会新闻链接一天早上,杭州主城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从教学楼上跳下。
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双脚骨折。
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当天早上8点多,晨读快结束了,班主任在收作业时,发现该男生的作业没有做。
由于这个男生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做作业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
难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关于生命的调查,并统计出相关的数据。
问卷的内容如:学校举行的安全演练你每次都会积极参与吗?你定期参加体检吗?你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吗?你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吗?你有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吗?你有过伤害自己身体的念头吗?你参加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吗?如果参加过,你觉得有收获吗?……一、运用经验导新课引导学生观看、阅读课本P99中“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从哪些方面来守护生命,导入新课。
二、守护生命我最行活动一:探究与分享(课本P100:关注身体健康)设计意图:通过小伟的事例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努力改变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操作建议:1.阅读反思。
引导学生阅读小伟的事例材料和三位同学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并反思自己对身体健康的看法,克服“小的坏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大”的思想。
2.小组讨论。
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危害?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交流,认识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老师可运用“不吃早餐害处多”等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阅读课本P101中的“相关链接”,了解并补充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归纳总结。
在学生分享小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明确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一棵大树,守护生命四个字竖着写在树干上,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是两个主支干。
大树的茁壮成长寓意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后反思
教学难点:如何养护精神
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运动会和戏曲进校园
对这些活动是不是很熟悉呀?
参加过运动会和去听戏曲的同学举个手。
学校组织这些活动对你们的பைடு நூலகம்长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引导,引出课题。
观看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
情境导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兴趣,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又快又多。
总结。教师呈现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自救方法。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我们首先一定不能慌,要机智应对,拨打相应的电话报警,寻求帮助。
4-6人为一小组,分成六组。1、2、3组合作探究发生火灾的自救自护方法。4、5、6组合探究发生地震的自救自护方法。
,自选小组代表,分享方法。
说说自己的经历
通过调查,帮助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的“小习惯影响着大健康”;打架斗殴、自残等直接伤害着肉体生命。
活动二:合作探究
我们周围有哪些灾害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
总结。我们身边存在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灾害,而最大的灾害却是无知。所以,一定要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当火灾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能力目标:
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
分析
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守护生命”主要围绕“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第二框题“养护精神”主要告诉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在个人精神充盈的基础上发扬民族精神。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激起学生兴趣;肯定学生的风采,给以激励
课堂小结
探究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守护我们的生命?
师总结。板书。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爱护好自己身体,养护好自己精神,让我们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学生谈收获
师生共建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104页“生活花瓣”图。
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
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自己掌握自救自护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活动三:视频播放
播放中国达人秀第二季冠军卓君的追梦经历。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卓君的梦想是什么?生回答。
师:梦想也是他的精神追求,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后,卓君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生回答。
师总结,卓君的生活环境并不富裕,但他仍然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取得了成功。有了精神的养护,他的生活不在单调、生命不在无彩,而是异彩纷呈,积极向上。
新课探究
活动一:课堂调查
1、你每天都吃早饭吗?
2、你有暴饮暴食的经历吗?
3、你有与同学打架斗殴的经历吗?
4、你有过“自残”的经历吗
调查,得出: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打架斗殴、自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总结。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打架斗殴、自残等会直接伤害我们的肉体。
学情
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有缺乏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爱护身体;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授课人
张剑
授课类型
授课地点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时间
2018年3月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思考的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观看视频,说说感受
播放视频,感受卓君的追梦经历,激励学生
活动四:风采展示
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吗?你们平时是怎样来养护自己的精神的呢?
生回答。
师总结,展示图片。问:诵读的经典、欣赏的戏曲等文化活动,都有怎样的共性?
师总结,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展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