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说课材料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说课材料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说课材料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

我看DNA结构探索过程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甚至认为生命科学就是用化学来解释生命。然而,仅仅知道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远远不够的,结构才是其功能的基础。我们知道,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可能在功能上就相去甚远:左、右旋光物质的不同生理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来阐述生命科学与结构化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命科学看成一块,再把结构化学看成另一块,然后再说明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揉合在一起的,很多结构化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有不凡的建树。鲍林就是以化学向生物学渗透的先驱者,他不仅进行了大分子研究,还对镰刀形细胞贫血分子病和大脑化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认为,最能体现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揉合一体的历史故事,就是鲍林与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结构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定义他们到底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而且,结构化学的知识不仅为他们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在帮助他们判别真理与谬误、为他们的结论提供事实支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解决DNA结构这个世界性的生命科学课题,是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生化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能受到许多在科学研究上的启发。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必须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一九二四年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DNA的重要性。但就在那一年,科学家罗伯特·福尔根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将DNA染成淡紫色。在这种方法的帮

助下,科学家们发现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到了一九三一年,科学家乔基姆·哈默林用实验证明了植物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细胞核。随后的一切实验事实都表明,发出遗传信息的正是细胞核里的DNA。

于是,在美洲和欧、亚、非三洲各试验室里的人们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斯实验室里,英国人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探索。这是一场用结构化学来解释生命科学的竞赛,也是“一个远方传奇大力士被两个无名小卒砍倒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竞赛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一探索的过程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双方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对比,确实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双方的开端:

当时的鲍林已经是化学界的“权威”,他致力于蛋白质的研究。1951年夏天,鲍林开始深入研究有关DNA的材料,并常常找人讨论。他认为,与蛋白质相比,弄清DNA的结构不会很难,“这算不上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DNA在重量上是染色体的一种重要成分,但蛋白质也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蛋白质部分最有可能包含着遗传的信息。相对而言,DNA似乎就比较简单了,它很可能只是一种结构性的成分,只是用来帮助染色体折叠和打开的。鲍林就这样认为。在1952年初,几乎所有重要的遗传学学者都持这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看看后来鲍林自己的话:“我以前就知道DNA是一种遗传物质的论点,然而我没有接受这一论点。你们知道,那时我正热衷于蛋白质的研究,我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可能是核酸当然,核酸也有作用。在我著述的有关核酸的

文字材料中,我总会提到核蛋白的概念。当时,我考虑得更多的是蛋白质,而不是核酸。”虽然如此,鲍林还是着手研究DNA的结构。此时,他需要清晰的DNA X光照片,他曾先后写信给相片持有者物理学家威尔金斯(英国)及其上司,但均遭拒绝。1951年11月,《美国化学学会学报》上刊登了一篇论述DNA结构的文章。鲍林据其深厚的结构化学基础,一下子就看出这篇文章的结果是错的;同时,此事刺激了他开始思考DNA是如何构筑起来的问题。鲍林设想,如果碱基朝外,那么螺旋的内核就应当是由磷酸堆积起来的。磷酸聚集在中间,碱基朝外,这与X射线的资料是“吻合”的。在鲍林的头脑中,DNA结构的问题就已经转化为如何将磷酸堆积在一起的问题了。我们现在知道,鲍林的这一开端是错的,并最终使他败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另外还必须一提的是,鲍林对DNA研究总是被各种事务打断,使他曾多次中断自己的思路。是否是因为鲍林没能看到威尔金斯的相片而导致他的失败呢?暂且不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沃森和克里克是如何开始的。

在战争期间,克里克原来是从事武器方面研究的。后来他决定研究生物。于是他到剑桥大学学习分子学。至于沃森,他本来就一直在研究DNA。他到剑桥大学是为了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他们都是热心探索的人。“沃·克组合”相对于鲍林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他们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重视,也没有引起鲍林的注意。他们就凭着一股劲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开始了他们的研究。还必须提到的是另外两位对他们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人:一位是上文提到的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另一位是青年女晶体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他们拍出了非常漂亮的DNA X光照片,不仅启发了沃森和克里克,而且为他们的发现提供了佐证。

鲍林颇为自信,感到自己有能力解开DNA之谜。唯一的问题是,会不会有人抢先取得胜果,但是,他不会把这一点真正放在心上。他认为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两人(更不用说沃森和克里克了),没有谁有足够的化学基础对鲍林产生严重的威胁。

二、对对手的不同看法:

鲍林是自负的,他不相信有人能够在他之前发现DNA的结构,特别是他认为没有人有他那样深厚的化学功底。他“知道”,沃森是一个好学生,但因成绩还不够突出,因而他到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的申请未被批准。克里克已经三十五六岁了,还在读研究生,年龄是大了一些。况且,卡迪文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至今尚未在任何竞赛中打败过鲍林。甚至有人认为,沃森和克里克看上去就像是一对“杂耍演员”。

而沃森和克里克则不同。对于年方19的沃森来说,鲍林是一位值得仿效的榜样。在卢瓦蒙会议上,沃森就是围聚在鲍林身边的人之一,他十分用心地听了鲍林的讲话。克里克开始并不是鲍林的崇拜者,他是鲍林的竞争对手,因为鲍林曾用阿尔法螺旋表明他们的一篇关于蛋白质结构的论文漏洞百出,让克里克承受了由此而来的屈辱。从此,克里克借鉴了鲍林的研究方法。说实话,他们对鲍林这位怪杰都极为佩服。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都互相倾慕,他们可谓是天生一对。相对于鲍林来说,沃森和克里克谦逊多了。

三、研究方法及进程:

鲍林首先想到DNA的结构可能是螺旋型,因为其他构型与他所看到和掌握的照片资料不相符合。但他认为,DNA是由三条链互相缠绕在一起,磷酸处于

中央的位置。之后,他的工作重点就聚焦于找出磷酸分子在中央合理的排列方法。虽然他知道自己提出的构型不能完美地符合实验测算得出的数据和X光衍射照片,但他认为这些都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就像他发现蛋白质阿尔法螺旋一样开始的时候也有难以解释的数据,他大胆地将之忽略,而其后的事实证明了他这种策略是明智的。另外,鲍林有些急于求成,他希望能够尽快地发表相关文章,抢在其他科学家之前,宣布自己再次成功地解决了又一世界性的难题。于是,他很快地发表了他“发现”的DNA结构。

鲍林将自己的论文也寄给了沃森和克里克。他们两人虚惊了一场,因为他们发现,鲍林设想的这种构型是他们最初设想的结果,当时他们将这一结果给晶体学家富兰克林看的时候,被她以充足的论据否认,因为水容量问题与这种构型严重不符。也正是因为这次错误,他们两人被认为不适合研究DNA构型问题,被拆散到不同的课题组,从事别的研究。但沃森和克里克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仍然私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他们在研究方法上一直就有共识:与其推导出复杂的数学模型,直接而又明确地解释X光的衍射结果,还不如借助化学常识构筑结构的一个模型。正如沃森所说,他们决定“仿效鲍林,并在他本人发起的这场竞赛中将他击败”。富兰克林的批评已经促使他们将磷酸放到了分子的外侧;又受到奥地利生物化学家切加夫的启示,得知内侧各对碱基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们开始设想,在螺旋中,嘌呤和嘧啶以某种方式挨次排列在分子中心下部。之后,他们看到了富兰克林最新的DNA照片,不仅使他们确认了DNA是一种螺旋,而且他们得到了几个主要参数。由此,他们开始着手制造模型,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可以看出,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都用了一种结构化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建模。同时,沃森和克里克不仅受到了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的启示和帮助,而且他们自己都承认,他们的研究方法来源于伟大的化学家鲍林。由此可见,生命科学是集多学科,特别是化学的大成所在,他与化学,乃至物理、数学的揉合可见一斑。

鲍林有着深厚的化学知识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照常理而言,成功的应该是他,但他为什么输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呢?鲍林输在浮躁和自负上。他急于求成,因为DNA是当时最大的课题,他要去抢占这一高地。他没有把研究的准备工作做好就想碰碰自己的运气了。同时,他顺利解决阿尔法螺旋给他套上了成功的光环,他的确是世界上解决巨分子结构的最佳人选,但他也从此染上了自负的恶习,他以为自己不再需要做别人需要做的那些研究的准备工作了。他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运气,结果输掉了这场大比拼。

沃森和克里克为什么会成功?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前面的叙述中都可以看出,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懈的思索与踏实的努力。克里克不就是在因头疼而不得不休息,却又忍不住开始计算时找到了有关DNA结构的答案吗?他们虽然被拆散到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但仍然踏实地合作与工作,正是这样,幸运之神才降临在他们的头上。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没有放过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奥地利生物化学家切加夫将碱基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告诉了鲍林,但却没有得到鲍林的重视,而沃森和克里克并没有放过这一点,而最终获得启发,找到了DNA的正确结构。

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揉合已无需多说,我相信这种相互融合在将来会愈演愈烈。最后我想总结的是有关鲍林的研究方法,毕竟沃森与克里克的成功也来源于此,相信它对所有的科研者都会有所帮助:

鲍林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

鲍林比一般的化学研究生掌握了更多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他一方面是重视实验,强调经验知识;另一方面又深信化学结构问题可以通过应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来解决。他常采用半经验的方法:既有根据物理学基本原理进行的演绎推导或论证,又有对实验资料的归纳,二者互相补充。

量子力学与化学经验相结合

鲍林在总结过去对离子半径的研究时曾指出:“应用量子力学可以近似计算……但是,这种理论计算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因此,从化学方面考虑,最好有一套经验或半经验的离子半径数据……”

他的主要做法是:

不断提出新的概念,利用它来概括实验资料和总结化学结构规律。

发展简单的理论。

努力把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转译成化学家的习用语言。

采用移植方法开拓边缘学科

鲍林不断把结构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移植到生物学、医学以及核物理的研究中去。他按照自己的专长不断地把新的理论原理和新的实验方法移植于另一领域,解决新的研究课题,努力开拓新的边缘学科地带。这是他五十多年来研究成果绵绵不断的重要原因。

直觉和模型方法

在鲍林的研究工作中,直觉的运用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无论是鲍林本人还是别人对他的评述都常常提到直觉。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表现:

1.是与数学计算不同的一种寻求答案的方式。

2.一种好奇心,它引起鲍林对某个科学课题的注意,并直接领悟到有可能用经验的方式来解答它。

3.和想象一样,“不能归结为仅仅采用通常的逻辑规则和过程”,它和某种“深邃的洞察力”有关。

4.鲍林对一个晶体的结构的确定,分为两步:一是推测,二是证实。这种“推测”,或者是鲍林本人自称的“随机方法”也在直觉之列。

5.“借助于对化学事实的非凡记忆”,是“经过实践”养成的。

从整体看待世界从实践对待科学

鲍林作为一位自然科学家,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鲍林重视理论思维,并不完全同意实证主义的见解。他强调自己“是纯粹从实践的方面对待科学;可以说是实用地对待科学。”贯穿鲍林研究方法中的极其宝贵的思想正是这种“从实践的方面对待科学”的态度。

[参考书目]

甘道初著,《化学大渗透》,195-199,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5月。

吴守玉等著,《化学史图册》,166,142,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组《化学哲学基础》编委会编著,《化学哲学基础》,431-435,科学出版社,1986年12月。

赵匡华编著,《化学通史》,361,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美]J.D.沃森,《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8月。

[美]L.鲍林著,《告别战争:我们的未来设想》,3-7,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

[美]托马斯.哈格著,《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399-436,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英]罗斯曼里.保丹尔著,《六个伟大的科学家》,51-66,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

[美]L.鲍林著,《化学键的本质》,VIII,上海科技出版社,1966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徐勉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1 月; 2.《无机及分析化学》,陈虹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 3.《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9 月; 4.《无机与分析化学题解》,赵中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 5.《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6.《分析化学核心教程》,孟凡昌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年2 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3.《分析化学实验》,张广强黄世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 年6 月; 4.《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有机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谷亨杰、吴泳、丁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2.《有机化学》(第4 版),倪沛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12 月; 3.《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北京大学出版,2001 年;4.《有机化学》上、下,胡宏纹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有机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二)参考资料 1.《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仪器分析》,吴谋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应用统计学B》 (二)参考资料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王丽燕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2.《环境统计》,蔡宝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 3.《生物统计学》,张勤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2 月。 《植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叶庆华、曾定、陈振瑞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植物学(上、下册)(第一版)》,陆时万、吴国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植物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实验》,刘宁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 2.《植物学实验》,何凤仙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年。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 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课标要求】 结合前面已学知识提出生物学离不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观看视频、讨论比较归纳出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生物学研究对象等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并能将本节列举的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及发散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的情况下了解到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历程,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 难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学家工作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收集除教材中介绍之外的着名科学家的图片及其主要成就的资料,比如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应用观察法研究药物及其着作《本草纲目》、虎克与细胞的发展等等。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科学活动包括那些方法? 2、植物、动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分为哪几类别? 3、什么是生物学?

4、课本第26页的思考与练习。 【课外作业】 请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看看除了书上课外读告诉我们的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外,还有哪些职业与生物学有关?你有兴趣从事这些职业吗? 【板书设计】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先民活动及“生物学”的提出(拉马克) (2)林奈——生物分类 (3)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 (5)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 态的科学。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用第一人称爱国 作者:薛涌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参与孩子的成长》 早春的一天,我到当地(美国某地——编者注)高中的运动场跑步。那天运动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几圈后我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一场小小的比赛,100多号观众,还要先唱美国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美国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在学校学会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先把手放在心脏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便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 等小女上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作业请妈妈帮忙。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到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还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建国,就是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兴起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时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用第一人称”这个要求。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代,将有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

七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教学参考资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教学参考资料 一、有理数的含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很多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将这些数取名‘有理数’”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略微多了解一点数学的发展史就可以了. “有理数”是一个外来词,是由英语rational number 翻译而来的.rational number 的准确含义是“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即“凡是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就是有理数”,或者说“凡能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的数就是有理数”,因此,rational number 相对准确地翻译可以是“比数”,可惜的是我们的先辈并没有把rational number 翻译为“比数”,而是按照rational 一词的另一意思“有理的”,把rational number 翻译成了“有理数”,而且这种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给学生一些类似的解释,相信学生不会再为这个名称而苦恼.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学生都能把“整数表示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且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把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表示成分数的形式.这样,整数、分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都属于有理数.教科书中说“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其中当然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例 把3, 0.2, 0.3&,0.231?? ,0.231&&,0.21341&&表示成分数. 思路分析:3=13, 0.2=15,0.3&=3193=, 0.231??=23177999333=,0.231&&=229990 231-2=990,0.21341&&=213412199900-=10664995. 特别提醒:把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用方程的思想,借助具体的例子来总结这个规律: 设 0.231?? =x ……………①,现将左右两端同时乘以1000得 231. 231??=1000 x ………② 于是,由②-①,得 231=1000 x- x 即 999x =231 故 x = 231999 , 约分,得 x =77333.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原理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 一直都对生命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体的各种奇妙更是让我入迷,很高兴能够选修老师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更进一步得了解。 我们的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生命科学原理解释剖析的。还记得老师早课堂上讲的人生中第一次竞争,我们在3亿大军中脱颖而出,一次受精的过程被说得这么玄乎,还是挺有意思的。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菜米油盐酱醋茶,也是酸甜苦辣咸。 甘:也称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甘在药理作用上能够补益和中,对后天不足,脾气虚弱者尤有功效。甘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传统医学认为:“甘令人中满”,也就是说,甘甜过度,会令人有饱胀的感觉,影响食欲。甘在饮食烹调方面除了是一种直接味觉外,还有着一定的调和作用。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另吃橘子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苦:与天想对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酸甜苦辣咸五味组成了我们的生活,缺一不可,正如舌尖上的中国对五味的解读,神奇的“味“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是五味在舌尖上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混合,产生的美妙结果。味道源于饮食却远远高于饮食,蕴含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传统中医理论告诉我们:酸养肝,苦养心,甜养脾,辣养肺,咸养肾。中国人懂的巧妙的利用各种味道做到给味蕾美妙体验的同时做到修养身心。比如说利用苦味起到败火的效果,所以夏天很多愿意多吃些苦瓜之类的,这就是所谓的食疗养生。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 说道养生,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古老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要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现在正值寒冷的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寒冷,中医认为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说课材料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

我看DNA结构探索过程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甚至认为生命科学就是用化学来解释生命。然而,仅仅知道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远远不够的,结构才是其功能的基础。我们知道,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可能在功能上就相去甚远:左、右旋光物质的不同生理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来阐述生命科学与结构化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命科学看成一块,再把结构化学看成另一块,然后再说明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揉合在一起的,很多结构化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有不凡的建树。鲍林就是以化学向生物学渗透的先驱者,他不仅进行了大分子研究,还对镰刀形细胞贫血分子病和大脑化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认为,最能体现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揉合一体的历史故事,就是鲍林与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结构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定义他们到底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而且,结构化学的知识不仅为他们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在帮助他们判别真理与谬误、为他们的结论提供事实支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解决DNA结构这个世界性的生命科学课题,是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生化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能受到许多在科学研究上的启发。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必须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一九二四年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DNA的重要性。但就在那一年,科学家罗伯特·福尔根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将DNA染成淡紫色。在这种方法的帮

助下,科学家们发现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到了一九三一年,科学家乔基姆·哈默林用实验证明了植物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细胞核。随后的一切实验事实都表明,发出遗传信息的正是细胞核里的DNA。 于是,在美洲和欧、亚、非三洲各试验室里的人们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斯实验室里,英国人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探索。这是一场用结构化学来解释生命科学的竞赛,也是“一个远方传奇大力士被两个无名小卒砍倒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竞赛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一探索的过程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双方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对比,确实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双方的开端: 当时的鲍林已经是化学界的“权威”,他致力于蛋白质的研究。1951年夏天,鲍林开始深入研究有关DNA的材料,并常常找人讨论。他认为,与蛋白质相比,弄清DNA的结构不会很难,“这算不上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DNA在重量上是染色体的一种重要成分,但蛋白质也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蛋白质部分最有可能包含着遗传的信息。相对而言,DNA似乎就比较简单了,它很可能只是一种结构性的成分,只是用来帮助染色体折叠和打开的。鲍林就这样认为。在1952年初,几乎所有重要的遗传学学者都持这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看看后来鲍林自己的话:“我以前就知道DNA是一种遗传物质的论点,然而我没有接受这一论点。你们知道,那时我正热衷于蛋白质的研究,我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可能是核酸当然,核酸也有作用。在我著述的有关核酸的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四年级第一学期 (二期课改新教材) 2007.9.

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本内容和要求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拓展内容

拓展1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 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 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学参考资料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学参考资料 一、有理数的含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很多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将这些数取名‘有理数’”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略微多了解一点数学的发展史就可以了. “有理数”是一个外来词,是由英语rational number翻译而来的.rational number的准确含义是“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即“凡是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就是有理数”,或者说“凡能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的数就是有理数”,因此,rational number相对准确地翻译可以是“比数”,可惜的是我们的先辈并没有把rational number翻译为“比数”,而是按照rational一词的另一意思“有理的”,把rational number翻译成了“有理数”,而且这种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给学生一些类似的解释,相信学生不会再为这个名称而苦恼.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学生都能把“整数表示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且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把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表示成分数的形式.这样,整数、分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都属于有理数.教科书中说“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其中当然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例把3, 0.2, ,,,表示成分数. 思路分析:3=, 0.2=,=, =,=, ==. 特别提醒:把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用方程的思想,借助具体的例子来总结这个规律: 设=x……………①,现将左右两端同时乘以1000得 231. =1000 x………② 于是,由②-①,得 231=1000 x- x 即999x=231 故x =, 约分,得x=.

可见转化成分数是.于是在此基础上给出纯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一般方法就不困难了.请老师引导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已从中归纳得出相应的一般方法来. 设,则有 10y=2.……………① 1000y=231. ………② 由②-①得 1000y-10 y =231-2 即y=. 可见转化成分数是,在此基础上给出混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一般方法是不困难的.请老师们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 二、任意两个有理数之和、差、积、商仍为有理数 证明:因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的形式,故不妨设,,其中m,n,k,l均为整数,且(m,n)=1,(k,l)=1,于是. 由于m,n,k,l均为整数,因此nk+ml与mk均为整数,故必为有理数,故为有理数 对于两个有理数之差、积、商仍为有理数,可以用类似方法证明,这里从略. 三、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都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 证明:假设任意两个有理数a、b,设a<b,它们之间仅有有限个有理数,不妨设仅有n个有理数,这n个有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c1<c2<c3<c4<…<c n<b.由于任意两个有理数之和与积仍是有理数,因此当c n是有理数,b是有理数时,也是有理数,而且a<c n<<b. 即在有理数a与b之间找到了另外一个不同于c1<c2<c3<c4<…<c n的第n+1个有理数,而这正好与假设矛盾. 因此,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都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_二_三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李时珍《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药学著作,也是一本生物学著作。 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 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④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水: ①自由水:水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②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二、无机盐 1、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材料与生命科学研究

材料与生命科学研究 众所周知,一个生命体的形成与世间万物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人类在研究地球生命科学时,总是试着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各个领域与生命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今天我所探讨的就是材料与生命科学研究的联系。 说到生命科学,大家头脑里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生物工程,像什么蛋白质,DNA,RNA等等与遗传信息有关的信息。在材料方面总的来说与生命科学研究有关的,相对来说最紧密的也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专业了。在材料科学专业中,材料科学基础一书中提到生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ips细胞全能型的特点。在《Reprogrammingin vivo produces teratomasand iPS cells with totipotency features》一书中,曾这样写道:“Reprogramming of adult cells to generat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 has opened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也就是说成年细胞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重编程开辟了新的治疗机会;在材料学中,很多生物材料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比如在生命体器官移植方面,钛合金等众多性能良好的材料能够提供很大的便利。还有在转基因过程中,所需要的媒介工具都是需要特殊的与生命体遗传信息相关的材料才能保证该过程完整有序的进行。 科学研究曾尝试过许多用来代替原生组织的材料,可是哪一种能发挥超出原配的能力呢?单拿出一个细胞就比现在世界上任何一台超级计算机要复杂。普通的人造材料怎么能替代精巧的生物组织呢?生物有极强的恢复能力,但是受到超出恢复限度的损伤怎么办?我们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的方式去获得我们想要的组织,依靠生物体自己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就能使自己恢复如初。[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or regenerative cardiovascular therapies and biomedical discovery]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是体外培养,移植体内。还有直接注射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or regenerative cardiovascular therapies and biomedical discovery]都有一定的道理和实验依据。但涉及到免疫排斥反应和其他潜在因素,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近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更加精确的方法对特定的基因进行敲除或者靶向修饰。其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利用同源自然重组的效率很低,因此科学家们发明了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从而发明了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该项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该过程所需要的介导酶都需要用到特殊的材料,以避免改造难度大,成本高等方面的困难。[Jasin M.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genomes with rarecutting endonucleases. Trends Genet, 1996, 12(6): 224-8]在材料与生命科学研究关系方面,我相信还有很多复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关系也并不像我所说的如此简单,在此我只是就它们的一些联系做了简要的阐述,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脱离其他科学而独立存在。 生命科学学科从创立至今,遭受过很多怀疑反对,其实它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所涉及的领域比之前任何一们科学都要广泛,都要全面。从细胞学到遗传学,从材料学到生物学,从生命体到自然界,从基因水平到个体水平,各个方面都彰显着生命科学的身影。我相信在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地球生命科学一定会很好的发展下去,它的前景是不可量度的,至于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所提出的各种疑问和质疑,那么只有时间能来回答,时间会证明生命科学这一学科的魅力。

提升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206900.html, 提升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陈建荣刘芳唐伟卓刘臻吴庆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0期 摘要:提升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是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提升的需要,通过对生命科学在大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所面对的各个领域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研究,对生命科学素养的内涵进行凝练,归纳需要提升的关键点,并对契合现代健康安全生活需求的生命科学素养教育系列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长沙学院推进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改革实践,将生命科学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学改革的方式推动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通过大学生群体进一步将生物科学知识普及到社会中去,对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提升;生命科学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46-02 生命科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生命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未来各个行业工作的基本需要,通过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使人们改变思维方式,以跨学科领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用全新的视角应对生活和社会,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对生命科学在大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所面对的各个领域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研究,对生命科学素养的内涵进行凝练,归纳需要提升的关键点,并对契合现代健康安全生活需求的生命科学素养教育系列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 一、提升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可丰富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提升的领域 1.生物科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素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争取超过10%,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要明显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组织开展生物学、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课程改革等。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生命科学素养教育是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提升的需要。 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生物科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素材,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生命科学意识的综合人才。以生命科学的视角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打破常规教学要求,提炼主题灵魂,把生命科学理念、思想和文化作为生命科学素养教育的核心观念,教师可利用不同方式、不同内容,搭建合理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土木工程与生命科学

第一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形成相应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显然,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投资者选定一个项目后,就要通过项目评估进行决策,然后进行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投资管理活动。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形成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就是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它以工程这种特定的商品形成作为交换对象,通过招投标、承发包或其他交易形成,在进行多次性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通常是把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生命科学在建筑材料中的主要应用成果是新型材料,其中包括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例如,一座建筑物具有智能,能根据环境变化而调节自己的形态,这需要智能型的建筑材料;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损伤,但自身能进行自我修复,这需要自修复建筑材料。人类还设想在海底生活,在地球以外的星球生活,这需要一些更特殊的建筑材料,所有这些新材料的开发需要你和我们一起来努力。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首先应当安全、经久耐用。建筑材料用量很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通常建材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考虑技术性能时,必须兼顾经济性。 目前对人们伤害程度最大的辐射因素,原因是这些辐射来源于异常的放射性元素。现有的家居装饰石材,一种是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另一种则是大理石。这两种石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镭、铀等,这些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如氡等。长期呼吸高浓度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空气,会对人的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造成辐射损伤,并引发多种疾病,如胸痛、发烧等,严重的还会导致人体部分细胞癌变,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建筑装修中采用的陶瓷卫浴等,都有可能含有超量的放射性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等。新型建材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行业内将新型建筑材料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即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 新型建材的性能和功用各不相同,生产新型建材产品的原材料及工艺方法也各不相同。就其发展情况而言,有的品种重在花色,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如装饰装修材料;有的品种重在功能,如保温材料;有的则通过深加工衍生出多个品种,如新型建筑板材等。以新型建筑板材为例。目前新型建筑板材有几十个品种,其中纸面石膏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板、无石棉硅钙板是目前中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三种新型建筑板材。这三种板材不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 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于网络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 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 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生命科学基础大纲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8122780 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 学分:4 周学时4 (16周) 面向对象:生物医学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无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生命科学基础是非生物专业的生物基础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形式,以及生物进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英文简介 General biology is a basic biological course for non-biology major students. The one term long course ha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for the chemistry of life, the diversity of life (including microorganisms, plants and animals), evolu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e.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生命科学基础是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包括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医学院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可测量结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科学概念,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包括生命起源,生命的化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分类系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与人类的健康,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授课方式:a.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按顺序提示今后内容、答疑、公布讨论主题等);b.课后阅读和团队合作(按照讨论题内容进行和课堂推荐参考文献,分小组进行阅读和讨论发言起草工作);c.讨论课(由主题发言和质疑-应答两个环节组成,学生在讨

生命科学论文

年级:2011 学院:求是学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胡继洲学号:3011204127 精密仪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概况 精密仪器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生命科学又以其独特的成果给精密仪器的设计以新的启示。 现代生命科学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它所研究和观测的层次是细胞、分子乃至量子水平,因此所用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应能满足上述各种层次的需要。 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命科学往往需要获得活机体的信息,而不只是对死机体的测量结果;既使从活的生物体内取出样品进行离体测量,也不是最理想的方法。 除了以上一些要求外,从应用的角度考虑,还要求仪器具有简便、快速、精确与经济等特点。在医学检验诊断仪器中,这种要求更为突出。 目前生命科学用仪器仪表在下述几方面的发展动向是值得注意的。 一、原理与方法 分子生物学所观测的现象有不同的结构层次。不同层次所使用的仪器,在工作原理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细胞对环境的识别是通过嵌合于细胞膜表面的活性物质进行的。细胞免疫与癌变过程都首先从细胞膜表面结构的改变开始。表面与界面现象在生命科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对细胞、细菌及胶体微粒表面现象的观测表明,在这一领域内,电泳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手段。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电泳速率与被测物质的表面电荷密度、s电位存在明确的定量关系。对于固体组织的表面,光声光谱与光声反射吸收光谱是强有力的观测工具。对于生物组织切片的观测,各种平板选择性膜电极有广泛的用途。 要观测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和分子结构,需借助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S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前者以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运动为基础,后者以原子核的磁矩为基础。对物质结构的深人探测,必然涉及许多微观现象。一般说来,对物质结构的了解愈深入,要求仪器仪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也就愈高。这也是ESR与NMR与中子活化法等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 生命科学所观测的信号都很微弱,必须进行放大才能检测。在生命科学用仪器仪表中,放大的概念和放大技术都有新的发展。除了力学放大(杠杆)、光学放大(显微镜)、电子学放大与共振放大等物理方法外,还发展到化学放大、生物学放大等。化学放大可以用催化反应作代表,而生物学放大可以用免疫过程中的补体反应作例子。补体系统的放大作用是一种多级放大。化学放大与生物学放大同物理学放大相比较,一般说来具有噪声低、放大倍数高等优点。因此,在设计生命科学用仪器仪表时,应当充分利用化学放大和生物学放大作用。 二、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传感器的分支学科。生物传感器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生物体内的传感器,二是指能把生物体的各种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器件。大多数人接受后一种定义。但是两者是密切关联的。即人工制作的生物传感器往往要向天然的生物传感器借鉴。发展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提高生命科学用仪器的质量,而且可以通过仿生技术,改进传感器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研制生物传感器的重要性,将超出生命科学的范围。 生物本身的传感器,就其灵敏度与选择性,而言,是现有的人工传感器所无法比拟的。例如,经晤适应后,人眼可以感受相当于1个光子的光量。人们可以明显嗅知某些气味,而分析仪器却无法检测出来。 由此可见膜与活性物质(相当于受体),是构成传感器的基础物质,这一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目前研制的各种离子选择性膜电极、酶电极、免疫电极、细菌电极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具体体现。 采用微电子学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实现FET型传感器的微型化。这种微型传感器输出

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参考资料【教案】

初中数学教学参考材料 【九年级第二学期】 编者的话 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试验本),正在“课改”基地学校进行第一轮教学试验。为了帮助执教老师理解课本、把握要求和开展实践研究,教材编写组人员编写了本册课本的教学参考材料。这本教学参考材料,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不是正式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由于编写仓促,成稿匆忙,《材料》内容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只是考虑到新课本进行第一轮教学对参考材料的需要,所以将此很不成熟的《材料》公诸于众。本《材料》提供执教老师在教学研究中参考使用,同时在使用中开展研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和研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弥补不足,充实内容,为编写正式的“教学参考书”打好基础。希望这本教学参考材料对执教老师有参考作用,更期待执教老师对此材料提出宝贵意见和修改建议。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 第一部分课本概述 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以下简称本册课本),含“圆与正多边形”、“统计初步”两章内容,还有配合各章内容的练习部分。 本册课本的编写,基本依据是《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本)》;内容的安排,是在“二二分段,九年级分层”的框架下进行的。从六年级到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内容中,已经建立了“实数知识基础”、“初等代数知识基础”,完成了“初等代数函数”的基础性研究;而本册的两章内容,使得初中数学中关于平面几何基础知识系统的构建基本完善,关于概率与统计初步知识的介绍告一段落,初中阶段的数学基本内容到此结束。 具体编写本册课本时,力求正确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注重基础,注意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同时强调,要在继承一期数学课改教材编写的积极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要保持前面几册数学课本的编写特点,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改善内容呈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