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中乔的性格特点分析-完整版
远大前程中乔性格特点分析(15页)

4.乔的性格特点及表现
2)踏实且务实
主要表现有: 当士兵到铁匠铺修理 损坏的手铐,他的反应是: “ 乔 用 他的目光扫了一下,便说干这种活 儿一定要把风炉生起来,而且一个 小时不够,非得两个小时才行。” 随后便换上他工作的衣服进行工作。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乔已把他的 上衣和背心脱掉,解下领带,系上 了皮围裙,走进他的铁匠铺。”可 以看出乔对待事情踏实的态度而且 很务实的精神。
,通过本书的阅读,感觉乔这一人物形象是最真实的。他或 许是他所处时代平凡的一员。他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 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会对阶级低位比自己高的人唯唯诺 诺。但是他身上表现出的那些优秀的品质:善良,富有同 情心,踏实且务实,对待朋友的真诚等,却对现代仍然适 用。我们可能没有一个远大的前程,但我们却有追求幸福 的权利。当我们也拥有和乔一样的品质时,我相信我们的 身边不会缺乏幸福,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或许能找到属于 自已的远大前程。
对于乔表现对社会阶级地位表现出唯唯诺诺,我感觉这个乔所处的时代背 景有很大的关系。狄更斯在写这本小书时,当时正值欧洲大陆经历了1848 年的大革命,英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其中表现出最突出的就是阶级的矛 盾,乔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人面对自己阶级地位高的人时唯唯诺诺的画面 就是这种矛盾的一个缩影。
6.对于乔的一些个人看法
在文中曾这样描写到: “乔在家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大的,如果有客人在 场,他的地位和影响就更加弱小。 ”这是从匹普的视角进行描写,看见在 小匹普心里,乔的这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
4.乔的性格特点及表现
5)乔在面对社会阶级地位高的人时表现出唯唯诺诺
例如,在庄园时,他只冲着匹普讲话而不对郝维仙小姐
4.乔的性格特点及表现
3)对待匹普像朋友,更像一个母亲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her depressed in the heart became excited, so she let Pip kiss her.
Miss Havisham
like a devil Don't let yourself go out and see the sun
and let the other people in the dark
See everything as black and white.
Biddy
She looks sloppy, but the heart kind and helpful and
with Pip.
Because of love, she changed herself. She
became a pleasant ,wholesome and sweettempered girl.
Estella
She looks beautiful, but she is very proud and insulting.
knowledge and patience
Pleasant and sweet-tempered.
Reason
It can be said that Biddy was Pip’s first teacher. When Biddy came to Joy’s home and taken good care of Pip’s sister she was fall in love
The first part of characters analysis
Philip
is a hapless people
a child of nature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2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3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4 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5 《小妇人》的结局中所包含的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与融合6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7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8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9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s: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10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11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12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1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4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15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6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17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18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19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20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21 印度商务礼仪研究—对中印商务谈判的建议22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23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24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25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26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27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28 英语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研究29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30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31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32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33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34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A Farewell to Arms3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36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37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38 异化的美国梦:小说《教父》的主题解读39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40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原则的运用4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反叛精神分析42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43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44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45 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Cat in the Rain46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47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48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49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50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51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52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53 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54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55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56 A Magic World: A Study of Magic Agents in Harry Potter57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58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59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60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61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62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63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64 Britain Needs a Monarch—Caus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onarch in Britain6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66 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67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68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69 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70 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视觉特征研究71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72 死亡,马丁•伊登的解脱---对伊登自杀必然性的探究73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74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75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76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77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78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 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79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8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81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82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83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84 论安东尼•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85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8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87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88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89 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90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91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92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93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94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95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幽默性———以《同木乃伊的对话》为例96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97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98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99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100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101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02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103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104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105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06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107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08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09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110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111 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112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113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14 性别与语言风格115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116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117 词块理论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应用118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119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120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21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122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123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124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125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126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127 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128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129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130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131 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132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33 Family Values in Desperate Housewives134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135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136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13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38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139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4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141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142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143 On Stylistic Features of Obama’s Victory Speech144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145 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14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147 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148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149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150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151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152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153 从文化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无辜154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155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56 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157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158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159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160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61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162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163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164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65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166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67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68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169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170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171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172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73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74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175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丛林文化—以亨利•劳森《赶牲畜人的妻子》为例176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177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78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179 硬汉形象-浅析厄内斯特•海明威《杀人者》18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81 从养老模式看中美文化异同182 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183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184 The Art and Achievement of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185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186 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187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188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189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190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191 On the Progressive Awakening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Hours192 论《爱玛》中女性的婚姻观193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194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195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196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197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198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99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200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前言: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一1870年),是19世纪最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之一。
他的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为补贴家用,狄更斯只有去当鞋童工。
但是他不想放弃成为作家这个梦想。
于是,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先从记者做起,之后成为了小说家。
(查尔斯·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有类似的体现。
)狄更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底层人民过着苦难生活,亦反映了当时伦敦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习气。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创作后期的最主要的作品之一,他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最著名的《双城记》等优秀作品。
《远大前程》描述的是一个名叫皮普的孤儿幻想破灭的悲剧。
皮普本来是一个善良、纯朴、拥有理想的乡村青年。
可是,当他遇到埃斯黛拉后,心中虚荣的种子开始萌芽,他立志步入上流社会,成为一名所谓的绅士,就是为了与埃斯黛拉相互般配。
突然有一天,他将得到一位匿名人士的一大笔财产资助,自己的人生即将彻底改变,怀揣多年的远大理想也终于就要实现了。
在来到伦敦之后,他追求奢华的生活,挥金如土,结果债务累累。
几个月未见的姐夫——乔前来探望,他竟然产生了嫌弃之情,枉费姐夫从小对他的一片关心。
就在此时,那个资助者为了见见自己“培养的绅士”,悄悄来到伦敦,但作为逃犯的身份被揭穿了。
皮普知道后,感到非常震惊、甚至心生厌恶。
可是,随着逃犯的去世,他的理想生活成为了幻影。
后来,失去了这一切的皮普生了一场大病,好心的乔不但悉心照顾,还替他还清了债务。
最终,还是回到了乔身边,感觉从未离开过。
他终于领悟到所谓的远大前程就是吹弹可破的泡沫,对他来说,牢不可破的是拥有真诚的朋友和平凡的生活。
小说从三个个阶段清晰展现了皮普的成长,由善良纯朴到爱慕虚荣,甚至贪恋浮华的生活,经历磨难后回归自我。
最终逃不过命运的轮回,回到原本朴实的生活中。
通过对皮普成长历程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发展。
_远大前程_主人公性格与命运浅析_宋青.caj

2013.4《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的重要作品,他在经历了纷繁复杂的人间生活后,对人、事、物及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他所有成熟的思想和认识都汇聚在《远大前程》一书中。
在这本书里,他用通常的幽默、平实的写作风格,着重描写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的淳朴、善良和道德感化的力量。
沉重、沮丧的心情和强烈的怨恨已被乐观主义精神所代替。
《远大前程》描述了一个孤儿幻想破灭的悲剧。
皮普是一个纯真、善良、拥有远大理想的农村青年,在遇到埃斯特拉后,他心中虚荣的种子开始萌芽,他立志步入上流社会,以便与埃斯特拉的身份相匹配。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位匿名人士的资助,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即将彻底改变,自己的远大理想也将实现,他甚至有些嫌弃那些平日与他推心置腹的农村朋友。
在伦敦,他追求奢侈浮华的贵族生活,结果债务累累。
而在此时,那个资助者悄悄回到英国,但逃犯的身份被揭穿。
皮普知道后,感到怀疑、震惊、甚至厌恶,随着逃犯的去世,他的理想生活也宣布结束。
后来,皮普生了一场大病,乔替他还清了债务,他又回到乔身边,感觉从未离开过。
他终于领悟到远大前程不过是一场梦,真诚的朋友和平凡的生活才是适合他的人生。
作品从四个阶段清晰展现了皮普由淳朴到浮华,历经磨难后回归自我,最终在朴实的生活中成长成熟。
通过对皮普不同时期的性格塑造,来反映由此给他带来的迥异命运。
深刻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喧嚣浮躁的环境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表达出对社会制度的愤懑。
一、皮普性格与命运的关系能力只能决定一时成败,性格才能决定命运,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点。
在小说中有两个群体,一个朴实、善良、温情,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个则是邪恶、自私、势利的,最终都不得善终。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当然,在这两者之间,狄更斯还描述了因结婚当天被弃而变得冷酷无情、最终改过自新的人———哈维莎姆。
不管怎样,狄更斯就是想告诉读者,高尚、忠诚和善良是值得人们追求的,这是欢乐和幸福的源泉,是拥有《远大前程》的内在动机。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人物形象分析

但 的确是没有 反抗 的。这是一 种如何 的悲哀 ,社 会是 如此 ,而 依然是那样 的温和 ,这善 良,是 毫无疑 问的。对一个 时代 的抨
助 、麻 木 ,更 重 要 的是 ,无 知 。 如 果 说 孤 独 和 麻 木 、无 力 和 贫 穷 还可 以拯 救的话 ,那无知 在当时社会 中则就像绝 症一样 ,无药 可医。对于贵族 的压榨和剥削 ,狄更 斯是悲愤 、是恼怒 、是 不屈 服 ,但 是 对 于 被 压 迫 阶层 的 无 知 ,狄 更 斯 则 是 无 力 的 ,是 悲 哀
的波普还处在幼时 ,不明 白什么大道理 ,只知道 听从 姐姐 ,虽然 暗 、直指整个社会 ,力 图用 作 品的力量 ,用波普 的遭遇 ,唤 醒人
内心 中有时也 会有恐惧 ,也 会有怨 恨 ,但 却从未对 姐姐产 生过 们。在调查 中笔者 了解到 ,为创作《远 大前程》作者 曾多次亲身 太 大 的敌 意 。而 波 普 的 姐 夫 ,也 是 一 个 怯 懦 的 男 人 ,和 波 普 一 体验 底 层 生 活 ,在 穷 困 潦 倒 和 无 计 可 施 中 感 受 社 会 真 实 的 压
二 、波 普 善 良 朴 实 的一 面 波普 的善 良,是集 中体 现在他 童年时期 的 ,尤 其是 他与 杀
姐姐似乎成为了当时社会统治阶级 的一个 代名词 ,而波普与姐 人 犯 见 面 的那 一 段 描 写 ,更 是 凸 显 了 波 普 的 善 良。 在 相 遇 时 ,
夫 ,则成为 了被 压迫 的代 表 。当时 的社会 就 像波 普 的姐 姐一 杀人犯 以各种 方式 吓 唬小波 普 ,让小 波普 帮他 打 开身上 的枷
[文章 编号]1671—5918(2015)02—017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2—090
论《远大前程》中乔的母性形象

论《远大前程》中乔的母性形象《远大前程》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经典著作。
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代表着英国底层阶级的主人公皮普对远大前程脱离困境的一种渴望和所历经的磨难。
小说中的乔是不可缺少的次要人物,他出现的安排对小说中主人公的丰满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远大前程》的评论很多,大多是关于对主人公和性格突出的郝维仙小姐的讨论。
在少量的关于乔的评论中,有的认为乔的铁匠铺好比圣经中创世纪篇中的诺亚方舟,而乔正是他的主人。
因为乔品格高尚,身上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与圣徒一样虔诚的宗教信仰,他不仅关爱那些善良柔弱的人,还用诚心感化那些邪恶的灵魂。
当然也有的评论认为,乔是皮普的领路人之一,因为他的慈爱最终感动了皮普,让皮普回到了正道上。
本文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乔的超我的精神,与其说其博爱,不如说他向读者展示了对皮普的母爱。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把精神活动划分为三个精神区域: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是无意识的,而它却表现为有极其强大、毫无规律的活力。
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一个混乱的地区,一口满是沸腾激情的大锅,没有组织形式,也没有统一的意志,只是一种在快乐原则支配下竭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不用说,本我是没有价值观念,不分善恶,也不讲道德。
”与本我的破坏性相比较,自我是保护个人和社会作用的心理媒介。
它具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代表理智和谨慎”,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超我是最具有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心理媒介,它也是最主要起到保护社会作用的心理媒介。
借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超我“代表一切道德约束,拥护追求完美的冲动,总之,他几乎等于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生活中的‘高尚’事物”。
如果说自我是受现实原则束缚,那么超我就是受道德原则所支配,它使人们想表现得像天使一样。
乔在小说中的表现是超我的,对待皮普从开始到最后,无论皮普的变化怎样他都始终不立不弃。
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

前言:
• 《远大前程》原题名Great Expectations, 意思是指一大笔遗产,中国把它译成“远 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 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 ,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
• 《远大前程》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应当 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武装自己,尤其是在青 年的成长过程中。
荒芜的坟地
• 从这些细致精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阴暗的墓地,潮湿的沼泽,正是蛇出 没的地方。在创世神话中,蛇引诱亚当与夏娃吃了罪恶的果子,因此被 上帝惩罚,变成只能爬行的与女人为敌的动物。因此蛇本身象征罪恶。 马格维契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正是蛇的化身,罪恶的代表。接下来他 胁迫皮普去偷锉子与食物,与蛇引诱亚当夏娃犯下原罪如出一辙。马格 维契既然是邪恶的化身,那么帮助邪恶之人的皮普自然也不能够逃脱命 运之神的审判。马格维契的女儿埃斯黛拉,罪犯之女,同样也会受到命 运之神的裁决。
当他进入沙提斯庄园特别是遇到艾丝黛拉之后他成为上等人的野心开始孕育并逐渐开始膨胀尤其是当他进入伦敦这个典型的社会环境之后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他产生了虚荣心他瞧不起一直关心他爱护他的乔蔑视过去的一切一心想要爬进上流社会过上层人物的生活但事与愿违终究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人性的救赎 ——《远大前程》赏析
07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吴云良 2007050707
•后来匹普得知,一个恩人要把他接到伦敦去受教育,使 他能成为一个有“远大前程”的人,一个有社会地位、 有教养的人。此人目前不愿暴露自己身份,但匹普却认 定那人必是郝薇香小姐。他没想到这位小姐叫他去是为 了让埃斯黛拉练习使男人心碎的本领,反而以为郝薇香 小姐暗地同情他,给他机会成为绅士好娶埃斯黛拉为妻 。他高高兴兴去伦敦,学会了当一个游手好闲、挥金如 土的绅士。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膨胀,更加看不起童年 时期对他百般爱护的乔。直到后来,他的恩人暴露了身 份,匹普才知道此人不是什么贵族而是自己小时候无可 奈何帮助过的犯人马格维契。马格维契被流放到澳大利 亚后,为报答匹普便省吃俭用,把余款转交给匹普以便 使他成为一个“有身份、有教养的人。”匹普知道真相 后心情十分矛盾。他原以为自己的恩人是高尚的贵族, 万万没有料到却是自己最看不起、最反感的人——一个 下流的惯犯。他的“远大前程”成了极大的讽刺。他拿 着一个被通辑犯人的钱怎么能当上有地位、有教养的人 呢?而他拿着这样一个人的钱还竟然对乔摆起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