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电气设计

合集下载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三篇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三篇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三篇篇一: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1、项目概况一、项目选址本项目处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

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平均坡降约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干燥度为1.7-1.9。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

年平均气温为13.1℃。

全年≥0℃积温4884—5001℃,全年≥10℃积温4404—4524℃,热量差异较小,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

年平均降水量578.4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1004.7毫米,最少年降水量为187.2毫米。

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

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

属于太阳能资源三类可利用地区。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根据公司要求的勘察单选定站址,并充分考虑了以下关键要素:1、有无遮光的障碍物(包括远期与近期的遮挡)2、大风、冬季的积雪、结冰、雷击等灾害本方案屋顶有效面积60m2,采用260Wp光伏组件24块组成,共计建设6.44KWp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系统采用1台6KW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220V交流电,接入220V线路送入户业主原有室内进户配电箱,再经由220V线路与业主室内低压配电网进行连接,送入电网。

房屋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在设计时未对此进行阴影分析。

2、配重结构设计根据最新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XX中,对于屋顶活荷载的要求,方阵基础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预埋安装地角螺栓,前后排水泥基础中心间距0.5m。

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与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与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与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要求不断增加。

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光伏发电是光子照射到金属板上被金属板中的电子进行吸收,成为光电子,形成电能。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光伏电池引言1光伏发电系统概述光伏发电系统是指能根据需要在指定场地建设一个自行的发电装置,不需对其进行专门操作,能够因地制宜进行分散的布局,采用就近原则采集太阳能作为发电的资源,节省化石能源。

光伏发电系统一般采用光伏组件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是一种新型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发电方式,能够就近发电,避免在电力运输途中产生的不必要浪费。

能够高效、环保的进行自主发电,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向建筑物提供电力。

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太阳能能够照射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光伏发电系统摆脱了对于地理位置上的束缚,能够和建筑物进行有机结合,不会占据建筑物以外土地面积,提高利用率。

浮光发电系统安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运行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其安装位置距离建筑物非常接近,所以不需安装变电站和配电站,节约投入成本。

2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考虑因素2.1时间季节在理想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的产能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逐渐提高,正午时达到最高,随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产能便逐渐下降。

另外,对于国内而言,夏季的太阳辐射明显强于冬季,因此光伏发电系统夏天的产能同样高于冬季。

2.2天气状况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大因素,每当阴天或下雨时,太阳辐射显著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产能自然下降。

因此,天气情况给光伏发电系统造成了不确定性。

2.3系统效率系统效率是影响光伏发电系统产能的关键因素。

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变压器等组成部分的效率直接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因此设计系统时,必须全面考虑可能影响系统效率的所有因素,以便设计出高效率的光伏发电系统。

2.4防雷设计防雷接地设计是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太阳能电池阵列由大面积金属构成,其极易形成雷电感应,因此对发电系统进行防雷设计必不可少。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 采用的标准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 采用的标准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采用的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设计原则1.1 安全性原则: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1.2 可靠性原则:光伏系统设计应考虑设备寿命、环境适应性等因素,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1.3 经济性原则: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系统效益,追求经济合理性。

二、设计依据2.1 国家标准: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xxx、《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GBxxx等。

2.2 行业标准: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组织标准化(ISO)等国际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2.3 设备认证:选用符合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太阳能光伏设备,确保设备质量可靠。

三、系统设计要求3.1 组件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考虑组件的功率、温度系数、光电转化效率等因素。

3.2 逆变器设计: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太阳能逆变器,考虑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效率、可靠性等指标。

3.3 链路设计:设计合理的电气连接、布线及接地保护,符合国家电气设计规范。

3.4 支架结构设计:选择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安全、稳定的支架结构,考虑风载和雨雪载等外部荷载。

四、安装调试要求4.1 安全施工: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安装,确保施工安全。

4.2 设备调试:按照设备说明书及国家标准进行设备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4.3 系统接地:根据国家电气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系统接地设计和施工。

五、运行维护要求5.1 检修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维护,保证系统设备运行稳定,延长系统寿命。

5.2 故障处理: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对系统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5.3 数据监测:建立合理的数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做好运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六、验收标准6.1 设计审查: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审查,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施工。

光伏系统设计介绍

光伏系统设计介绍

光伏系统设计介绍一、一般规定1.1 屋顶光伏系统设计应有专项设计。

1.2 屋顶光伏系统深化设计应由原设计单位或由不低于原设计单位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

1.3 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前,应由原设计单位或由不低于原设计单位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筑、结构及电气复核。

1.4 光伏组件的选型和光伏方阵的设计应与建筑结合,在综合考虑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观的前提下,应选用适用的光伏构件,并与建筑的模数相协调。

1.5 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应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

1.6 并网光伏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并应安装必要的计量装置。

二、系统配置2.1 光伏系统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屋顶的光照条件、使用功能、电网条件、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

2.2 光伏系统一般由光伏方阵、光伏汇流设备(包括光伏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和直流电缆等)、逆变器、交流配电设备、升压变、储能及控制装置(适用于带有储能装置的系统)、布线系统及监测系统等设备组成。

2.3 光伏系统的户外电缆应具有防水、防紫外线性能;光伏系统室内电缆不低于本建筑物室内电缆选型要求。

2.4 屋顶电缆敷设宜采用电缆桥架或穿金属管保护,交流电缆和直流电缆控应分开布置敷设。

2.5 直流侧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线缆耐压等级应达到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1.25倍及以上;2 线缆额定载流量应高于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线路损耗宜控制在2%以内;3 短路保护电器分断能力应达到光伏方阵的标称短路电流的1.25倍及以上。

2.6 设置光伏系统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项目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不小于15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应设计监控系统,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监控系统应能监测系统发电量、功率、效率等参数。

宜能监测每个光伏组件串的电压、电流等参数;2 监控系统的传感器等设备应具备RS485通讯接口,应能实现数据的实时远程传输,并满足累计统计数据分析的要求;3 监控系统传输数据应不少于10分钟一次,并应具有断点续传功能;4 监控系统布线设计应保证通讯的可靠性。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光伏建筑设计规范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光伏建筑设计规范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光伏系统设计 (4)3.1 一般规定 (4)3.2 系统分类 (4)3.3 系统设计 (5)3.4 系统接入电网 (7)4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9)4.1 一般规定 (9)4.2 规划设计 (9)4.3 建筑设计 (10)4.4 结构设计 (11)4.5 电气设计 (12)5光伏系统安装和调试 (14)5.1 一般规定 (14)5.2 基座工程安装 (15)5.3 支架工程安装 (15)5.4 光伏组件工程安装 (16)5.5 光伏系统电气工程安装 (16)5.6 数据检测系统工程安装、调试 (17)5.7 系统工程检测、调试 (17)6环保及卫生、安全、消防 (19)6.1 环保及卫生 (19)6.2 安全 (19)6.3 消防 (19)7工程质量验收 (20)7.1 一般规定 (20)7.2 光伏系统测评 (21)8运行管理与维护 (22)8.1 一般规定 (22)8.2 人员培训 (22)8.3 维护管理 (22)附录 A 子分项工程验收检查 (24)A.1 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24)A.2 子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24)A.2.1 基座工程 (24)A.2.2 支架工程 (25)A.2.3 光伏组件工程 (26)A.2.4 系统电气工程 (28)1总则1.1.1为规范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促进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在市的推广,制定本导则。

1.1.2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工程,以及既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1.1.3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步投入使用。

1.1.4既有建筑安装光伏系统应按照建筑工程审批程序进行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1.5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和浙江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1.1 一般规定4.1.1应用光伏系统的建筑,应依据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规划,并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

规划应满足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条文说明】根据安装光伏系统的区域气候特征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合理进行建筑群体的规划和建筑朝向的选择。

4.1.2光伏一体化的建筑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光伏组件类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色泽的选择,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条文说明】光伏一体化的建筑设计应与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同步进行。

建筑设计需要根据选定的光伏发电系统类型,确定光伏组件形式、安装面积、尺寸大小、安装位置方式,考虑连接管线走向及辅助能源及辅助设施条件,明确光伏发电系统各部分的相对关系,合理安排光伏发电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所在部位防水、排水等技术要求。

4.1.3安装在建筑各部位的光伏构件,包括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构件,应具有带电警告标识及相应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满足该部位的建筑围护、建筑节能、结构安全和电气安全要求。

【条文说明】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窗面或其它部位的光伏组件,应满足该部位的承载、保温、隔热、防水及防护要求,并应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与建筑和谐统一的外观。

4.1.4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的复核,并满足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的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节能要求。

【条文说明】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的光伏系统,其重量会增加建筑荷载。

另外,安装过程也会对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有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复核和检验4.1.5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的规定进行可靠性鉴定。

DB11/T881-2012《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

DB11/T881-2012《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
式 中:
— —
3 )计算光伏方阵投影长度 , 按 下式计算 :
L=Hha n a 4- 3 . 4—3
4 )计算光伏方 阵之间不遮挡的最小 间距,按下式计算 :
D= L c o # 3 4 _ 3 . 4 — 4
8 )设计 时需 要考虑对光伏方阵 功率应 进行环境 系数 修
符合 国家及行业 的建筑 电气设计规范要求 。 光伏组件形式的
选择 以及安装数量 、 安装 位置的确定需要与建筑专业 配合 进 行 设计 .在设备承 载及安装 固定等方 面需要与结 构专业 配 合. 在通风 、 排水等方面与设备专业 配合 , 使光伏 系统 与建 筑
物本 身和谐统一 , 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 的良好结合 。
额定 电 压 的+ 7 %、 一 1 0 %;
1并 网光伏系统 主要应用 于当地 已存 在公共 电网 的区
域, 并 网光 伏系统 为用 户提供 电能 , 不足部分 由公共 电网作
为补充 :逆流或非 逆流并 网光 伏系统 均须 采取并 网保护措
施。 各种光伏系统在并 网前均需 与当地 电力部门协商并取得
运行效果进行统计 、 评估 。
4 . 1 . 7 当光伏系统交流侧断开后 , 直流侧设 备仍 可能带 电 , 因此 , 应在光伏系统直流侧设置“ 触 电警示 ” 牌。 防止触电 。 4 . 1 . 8 光伏系统的各部分应满足建筑 电气设计 的要求 , 要与
建筑电气系统 的特性相匹 配, 不能 因光伏系统 而降低 建筑电
4 . 2 系统 类型
4 . 2 . 1 ~ 4 . 2 _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光伏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 ,本规范规定 的分类
是基于建筑光伏 系统较为常用 的角度 。其 中 , 大 中小型 系统

光伏发电设计各专业对本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说明

光伏发电设计各专业对本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说明

光伏发电设计各专业对本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说明一、电气专业设计思路:1. 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和发电量,根据当地太阳能资源、装机容量、电网条件等因素进行电气设计。

2. 选择合适的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确保光伏发电系统能够高效地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在电网需求较低时进行储能。

3. 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包括高低压配电线路、配电柜、变压器等设备,确保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接入电网。

4. 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设计相应的监控和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等功能。

说明:电气专业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专业之一,负责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和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

二、结构专业设计思路:1. 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和设备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合理。

2. 设计合理的支架结构,确保光伏组件能够稳定地安装和固定在支架上,并能够承受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 考虑结构的防腐和防雷击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4.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说明:结构专业主要负责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架结构和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地质勘察、荷载分析、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施工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三、建筑专业设计思路:1. 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和设备要求,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设计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空间分布,确保光伏组件的安装和运行不受建筑本身的影响。

3. 考虑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

4.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人体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环境。

说明:建筑专业主要负责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外环境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美学、功能布局、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