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20个经典试题图形变换(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判定经典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BC DEF(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
表示方法:如图所示,在△ABC 和△DEF 中,AB DEAC DF BC EF=⎧⎪=⎨⎪=⎩,∴△ABC ≌△DEF (SSS )。
例1. 如图所示,AB =CD ,AC =DB 。
求证:△ABC ≌△DCB 。
A BCD分析:由已知可得AB =CD ,AC =DB ,又因为BC 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所以根据SSS 可得出△ABC ≌△DCB 。
证明:在△ABC 和△DCB 中,∵⎩⎨⎧AB =CD AC =DB BC =CB,∴△ABC ≌△DCB (SSS )评析:证明格式:①点明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②列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注意写在前面的三角形,条件也放在前面),用大括号括起来;③条件按照“SSS ”顺序排序;④得出结论,并把判断的依据注在后面。
“ASA ”。
表示方法:如图所示,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 (ASA )。
例2. 如图所示,AB ∥CD ,AF ∥DE ,BE =CF ,求证:AB =CD 。
ABEFCD分析:要证明AB =CD ,由于AB 、CD 分别是△ABF 和△DCE 的边,可尝试证明△ABF ≌△DCE ,由已知易证:∠B =∠C ,∠AFB =∠DEC ,下面只需证明有一边对应相等即可。
事实上,由BE =CF 可证得BF =CE ,由ASA 即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
证明:∵AB ∥CD ,∴∠B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F ∥DE ,∴∠AFC =∠DEB (同上) ∴∠AFB =∠CED (等角的补角相等)又∵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在△ABF 和△DCE 中,()()()B C BF CE AFB CED ∠=∠⎧⎪=⎨⎪∠=∠⎩已证已证已证∴△ABF ≌△DCE (ASA )∴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角边”或“AAS ”。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经典《三角形》专题训练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3(-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初中数学:利用旋转证明三角形全等综合证明题专题

已知,如图,∠1=∠2,∠C =∠D ,BD=BC ,△ABD ≌△E BC 吗?为什么?如图,已知ΔABC ,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 F=AC , ∠CAG=∠F ,请你判断AG 与AF 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如图,∠A =∠B ,∠1=∠2,EA =EB ,你能证明AC =BD 吗?∠1=∠2,∠B =∠C ,AB =AC ,D 、A 、E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 =AE ,∠D =∠E .已知:∠1=∠2,∠B =∠C ,AB =AC .求证:AD =AE ,∠D =∠E .ABCDE1 2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AB=AC,AE=AD,∠BAC=∠EAD=90∘,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1)请找出图2中与△ABE全等的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证明:DC⊥BE.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 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D,求∠BDC的度数。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BC、△QCD是两个等边三角形,PB与DQ交于M,BP与CQ交于E,CP与DQ交于F. 求证:PM=QM.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过点C引∠A的平分线AM的垂线,垂足为M,AM交BC于E,连接MB,MD. (1)求证:BE=DC;(2)求证:∠MBE=∠MDC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C=∠EOC.如图,△ABD与△ACE均为正三角形,且AB<AC,则BE与C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在点A、E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①△CDF≌△EBC;②∠CDF=∠EAF;③△ECF是等边三角形;④CG⊥AE.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③EB⊥ED;④S△APD+S△APB=1+;⑤S正方形ABCD=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AF.求证:DE=BF.如图,△ABC中,AB=AC,延长BC至D,使CD=BC,点E在边AC上,以CE,CD为邻边做▱CDFE,过点C作CG∥AB交EF于点G,连接BG,DE.(1)∠ACB与∠GC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证:△BCG≌△DCE.如图所示、△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BD=2,求CD的长.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 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求证:AE=BD.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BC为边,在Rt△ABC外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CE和△BCF,连接BE,AF.求证:BE=AF.如图,已知,等腰Rt△OAB中,∠AOB=90°,等腰Rt△EOF中,∠EOF=90°,连接AE、BF.求证:(1)AE=BF;(2)AE⊥BF.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1)AB=AC;(2)AD=AE;(3)∠1=∠2;(4)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如图所示,△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若AD=5,BD=12,求DE的长.如图,一个含45°的三角板HBE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邻边重合,过E点作EF⊥AE交∠DCE 的角平分线于F点,试探究线段AE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A=CB,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连接AF、BD.(1)观察图形,猜想AF与B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将正方形CDEF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题(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一公共点A,点G.E分别在线段AD、AB上(如图(1)所示),连接DF、BF.(1)求证:DF=BF,(2)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接DG、BE(如图(2)所示),在旋转过程中,请猜想线段DG、BE始终有什么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已知:如图①,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度;(2)如图②,在△AOB和△COD中,若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3)如图③,在△AOB和△COD中,若OA=k•OB,OC=k•OD(k>1),∠AOB=∠COD=α,则AC与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点G,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证明:∠BAE=∠FEC;(2)证明:△AGE≌△ECF;(3)求△AEF的面积.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DAC, △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求证:(1)AE=BD (2)CM=CN (3) △CMN为等边三角形(4)MN∥BC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2=2(AD2+AB2),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用两块完全相同的且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与AFE按如图(1)所示位置放置放置,现将Rt△AEF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0°<α<90°),如图(2),AE与BC交于点M,AC与EF交于点N,BC与EF交于点P.(1)求证:AM=A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1)求证:△ADE≌△ABF;已知,在△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做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C;(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
全等三角形重点题型(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确实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别离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别离相等。
一样,若是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别离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那个地址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必然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别离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利用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
3.性质一、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大体方式步骤:1.确信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2.回忆三角形判定公理,弄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七年级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卷)八套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一1.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A.Ⅰ和ⅡB.Ⅱ和ⅣC.Ⅱ和ⅢD.Ⅰ和Ⅲ2.在△ABC和△A'B'C'中 , 要使△ABC≌△A'B'C' , 需满足条件()A.AB=A'B', AC=A'C', ∠B=∠B'B.AB =A'B', BC=B'C', ∠A=∠A'C.AC=A'C', BC=B'C', ∠C=∠C'D.AC=A'C', BC=B'C', ∠C=∠B'3.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A.5 B.6 C.7 D.84.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E⊥AD交AC的延长线于F,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 C.3 D.45.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6.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 ______.7.如图,0A=0B,OC=OD,∠O=60°,∠C=25°,则∠BED等于8.在△ABC中,高AD和BE交于H点,且BH=AC,则∠ABC=9.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上AE于E,ED∥AC,∠BAE=36°,那么∠BED=10.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11.已知:如图AB=CD,AD=BC 求证:AD∥BC.12.已知:如图 , E, B, F, 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A=∠D=90° , BE=FC, AB=DF.求证:∠E=∠C13.如图 , AB BC于B , AD DC于D , 且CB=CD , AC , BD相交于O.求证:∠ABD=∠ADB14.已知:如图 , AE , FC都垂直于BD , 垂足为E、F , AD=BC , BE=DF.求证:OA=OC.15.已知:如图 , AB=CD , D、B到AC的距离DE=BF.求证:AB∥CD.16.已知:如图,∠A=∠D=90°,AC,BD交于O,AC=BD.求证:OB=OC.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二1.如图,已知AB=AD,要使△ABC≌△ADC,可增加条件,理由是定理。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ADBCBA CDF2 1 ECA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8.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A CDEF 21 ADBCDAB10.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11.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12.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13.已知:AB//ED,∠EAB=∠BDE,AF=CD,EF=BC,求证:∠F=∠CBACDF21ECDBDCBAFEA14.已知:AB=CD,∠A=∠D,求证:∠B=∠C15.P是∠BAC平分线AD上一点,AC>AB,求证:PC-PB<AC-AB16.已知∠ABC=3∠C,∠1=∠2,BE⊥AE,求证:AC-AB=2BE17.已知,E是AB中点,AF=BD,BD=5,AC=7,求DC18.(5分)如图,在△ABC中,BD=DC,∠1=∠2,求证:AD⊥BC.19.(5分)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AB CDP DACBFAEDCB20.(5分)如图,已知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21.(6分)如图,△ABC中,AD是∠CAB的平分线,且AB=AC+CD,求证:∠C=2∠B22.(6分)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1)求证:MB=MD,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7分)已知:如图,DC∥AB,且DC=AE,E为AB的中点,(1)求证:△AED≌△EBC.(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4.(7分)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PEDCBAOEDCBAFEADCBA25、(10分)如图:DF=CE ,AD=BC ,∠D=∠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是经典习题)单元测试题附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是经典习题)单元测试题附详细解析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3分)如图,△ABC△△ADE,△C=40°,则△E的度数为()A.80°B.75°C.40°D.70°2.(3分)如图,在△ABC中,∠C=90°,AD是∠CAB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若BC=6cm,BD=4cm.则DE的长是()A.5cm B.4cm C.3cm D.2cm3.(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AS C.ASA D.SSS4.(3分)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是()A.76°B.62°C.42°D.76°、62°或42°都可以5.(3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若h1=5,h2=2,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S等于()A.34B.89C.74D.109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3分)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公路。
现要建造一个洗手台P,使P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则洗手台P可选择的点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8.(3分)如图,一块玻璃被打碎成三块,如果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合理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9.(3分)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的条件是()A.AC=AD或BC=BD B.AC=AD且BC=BDC.△BAC=△BAD D.以上都不对10.(3分)如图,边长为5的大正方形ABCD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EFGH组成,连结AF并延长交CD于点M.若AH=GH,则CM的长为()A.12B.34C.1D.54二、填空题(共5题;共15分)11.(3分)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12.(3分)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30、40、15,点P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SΔAPB︰SΔBPC︰SΔCPA等于13.(3分)如图,AB⊥BC,AD⊥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利用“HL”,证明Rt△ABC≌Rt△ADC.14.(3分)如图,△AOB=30°,OP平分△AOB,PD△OB于D,PC△OB交OA于C,若PC=10,则PD=.15.(3分)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A、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AD 与BE 交于点O,AD 与BC 交于点P,BE 与CD 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共11题;共75分)16.(5分)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 ,△B=△C.求证:△ABF△△DCE。
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

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学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掌握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综合问题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
一、知识回顾1. 观察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你能说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4. 在数学的世界里,几何图形是千变万化的,你能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出下列这些图形吗?它们分别是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二、合作探究一如上图2,①ECD ABC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②如果现在知道ED AC EC AB //,//,你能判断出ECD ABC ∆≅∆吗?为什么? ③你能添加一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④以小组为单位,请选择以上九种图形中任意一种,然后自编一道题目,并解答?A 三、合作探究二1.如图所示,连接AE ,①你发现了什么?②你是怎么证明的?2.如图所示,若BC AD DC AB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四、合作探究三如上9个图形中,你还有新的发现吗?(隐含条件)把你的结论和小组同学分享一下。
图(1)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2)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图(3)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图(4)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5)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6)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7)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8)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图(9)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五、例题讲解已知,如图所示,C 为AB 上一点,ACD ∆和BCE ∆为等边三角形,AE 交CD 与点M ,DB 交CE 于点N ,AE 与BD 交于点P(1) 试说明:AE=BD;(2) 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3) 求证: CMN ∆是等边三角形.六、变式训练: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的边AC,BC 外作等边三角形ACD ∆和BCE ∆, 连接AE ,BD ,AE 和B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20个经典试题(图形变换).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提示: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90°)(1)如图1,点G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G,作BF⊥AG于点F,DE⊥AG于点E.求证:△ABF≌△DAE;(2)直接写出(1)中,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3)①如图2,若点G是CD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D重合),连接AG,作BF⊥AG于点F,DE⊥AG于点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②如图3,若点G是CD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AG,作BF⊥AG于点F,DE⊥AG于点E,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点G是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AG,作BF⊥AG于点F,DE ⊥AG于点E,请画图、探究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2小明、小敏两人一起做数学作业,小敏把题读到如图(1)所示,CD⊥AB,BE⊥AC时,还没把题读完,就说:“这题一定是求证∠B=∠C,也太容易了.”她的证法是:由CD⊥AB,BE⊥AC,得∠ADC=∠AEB=90°,公共角∠DAC=∠BAE,所以△DAC≌△EAB.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B=∠C.小明说:“小敏你错了,你未弄清本题的条件和结论,即使有CD⊥AB,BE⊥AC,公共角∠DAC=∠BAE,你的推理也是错误的.看我画的图(2),显然△DAC 与△EAB是不全等的.再说本题不是要证明∠B=∠C,而是要证明BE=CD.”(1)根据小敏所读的题,判断“∠B=∠C”对吗?她的推理对吗?若不对,请做出正确的推理.(2)根据小明说的,要证明BE=CD,必然是小敏丢了题中条件,请你把小敏丢的条件找回来,并根据找出的条件,你做出判断BE=CD的正确推理.(3)要判断三角形全等,从这个问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M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M,MG.探究线段DM与MG数量与位置有何关系.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DM交GF于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DM与MG数量与位置有何关系(2)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正方形CEFG对角线CF 恰好与正方形ABCD的边BC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将正方形CEFG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写出你的猜想.4在课外小组活动时,小慧拿来一道题(原问题)和小东、小明交流.原问题:如图1,已知△ABC,∠ACB=90°,∠ABC=45°,分别以AB、BC为边向外作△ABD与△BCE,且DA=DB,EB=EC,∠ADB=∠BEC=90°,连接DE交AB于点F.探究线段DF与EF的数量关系.小慧同学的思路是:过点D作DG⊥AB于G,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推理使问题得解.小东同学说:我做过一道类似的题目,不同的是∠ABC=30°,∠ADB=∠BEC=60°小明同学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一个猜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请你参考小慧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1)写出原问题中DF与EF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ABC=30°,∠ADB=∠BEC=60°,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若∠ADB=∠BEC=2∠ABC,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5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ABC=∠BEF=60°,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小颖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颖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请你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2)将图1中的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的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6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按照一定的规则放置:“在同一平面内将直角顶点叠合”.(1)图1是一种放置位置及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EC.请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结论中不含未标识的字母),并说明理由;(2)图2也是一种放置位置及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A、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连接EC并延长与BD交于点F.请找出线段BD和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请你:①画出一个符合放置规则且不同于图1和图2所放位置的几何图形;②写出你所画几何图形中线段BD和EC的位置和数量关系;③上面第②题中的结论在按照规则放置所抽象出的几何图形中都存在吗?7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①写出图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②写出图1中线段DE、AD、BE所具有的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请说明DE=AD-BE的理由;(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又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8如图,在Rt△ABC和Rt△DEF中,∠ABC=90°,AB=4,BC=6,∠DEF=90°,DE=EF=4.(1)移动△DEF,使边DE与AB重合(如图1),再将△DEF沿AB所在直线向左平移,使点F落在AC上(如图2),求BE的长;(2)将图2中的△DEF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BC上,连接AF(如图3).请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9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下图①,已知在△ABC 中,AB=AC,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将AP绕A顺时针旋转至AQ,使得∠QAP=∠BAC,连接BQ、CP,则BQ=CP.”(1)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ACP,从而证得BQ=CP.请你帮小亮完成证明.(2)之后,小亮又将点P移到等腰三角形ABC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BQ=CP”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0如图1,(1)△ABC与△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①求∠AEB的度数;②判断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如图1,若∠CAB=∠CBA=∠CDE=∠CED=50°①求证:AD=BE;②求∠AEB的度数.12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E=CD;(2)若M,N分别是AE,CD的中点,试判断△B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3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D和△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CP(1)求证:△ACE≌△DCB;(2)请你判断△ACM与△DPM的形状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3)求证:∠APC=∠BPC。
14如图,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动点D在直线AM上时,以CD为一边且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延长BE交射线AM于点F,请把图形补充完整,并求∠BFM的度数(2)当动点D在射线AM上,且在BC下方时,设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F,∠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在备用图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BFM的度数,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15如图,在△ABC和△DCB中,AB = DC,AC = DB,AC与DB交于点M.(1)求证:△ABC≌△DCB;(2)过点C作CN∥BD,过点B作BN∥AC,C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C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 DMB CN16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 A =PQ .1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 D FCG B 图1 A D F C G B图2 AD F C GB 图3 ACBD PQ18在四边形ABCD 中,AB=BC ,BF 是∠ABC 的平分线,AF ∥DC ,连接AC 、CF ,求证:CA 是∠DCF 的平分线。
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 A =PQ .ACB D PQ ACBD PQ20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E 是BC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连接GD ,求证:△ADG ≌△ABE ;(2)连接FC ,观察并猜测∠FCN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NM B EA C DFG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