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b50e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湿地与湿地景观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
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
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湿地景观的作用2.1净水排污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
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调节气候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
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
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
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丰富园林内容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
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
本文通过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景观设计展开分析,希望对同行业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设计一、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特质湿地公园景观是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岸带景观及近岸陆域景观3部分构成;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文化景观就是立足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体现区域的传统民俗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展示在湿地环境中特有的场景、意境。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根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定: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它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城市湿地公园深受居民欢迎,主要因为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公园的特质,它除了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还在自然生态、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目标及原则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运用对湿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组合,来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单元和划分丰富多彩的湿地空间,实现展示湿地自然特征,示范湿地合理利用,传播区域湿地文化等要求。
浅析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浅析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摘要: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Abstract:wetlandenvironment isone of themost closelycontact the people’secological system,ecologicaldesign ofcitywetland landscape,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construction of thewetlandenvironment,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City;wetland landscape;ecological design一、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的必要性1.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生长在湿地的树木和草层也会阻缓洪水的速度,减少灾害。
2.湿地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单调混凝土环境对居民的压抑性,增加了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
3.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物种,也是自然教学的天堂。
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可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二、湿地景观优化设计基本原则:1.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生态性不是简单的生态材料或符号的运用,它是一个平衡的系统,有自我更新的生命力。
景观设计师应把生态性放在设计的首位,最大可能地保持湿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状态,使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
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自然性的可持续性原则:体现了艺术审美价值,有自然性突出的湿地才能吸引人们的审美感知,才能放松城市人们紧绷的神经。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指导教师:***艺术学院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
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LANDSCAPE DESIGN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Tutors:Shi Kuan,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Abstract: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
However,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
浅谈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

定 的《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 可 见 对 于 湿 地 作用 , 注 蚕生 态 系统 的 可 持续 发 展规 划 , 让 城 市 快 速 发 展 的 今 天 , 如 何 解 决 各 种 用 地 的 重视程度也在逐 渐提升 。 湿 地 景 观 环 境 我们 这 个 “ 地球 之 肾 ” 更 好 了为 我 们 的家 园 之 间 的 平 衡 关 系是 一 个 日益 加 剧 的 问题 ,
Q !
Q: ] ]
SCI ENCE & TECH NOLOGY I N FORMATI ON
建 筑 科 学
浅 谈 城 市 湿 地 景观 公 园设 计 ①
解 琨 ( 郑 州轻 工业学 院易斯 顿美 术学 院环境 艺术设 计 系 河南郑州 4 5 1 4 5 0 ) 摘 要: 城 市涅地 景观 , ^ \ 日设计是 为 了全 面加 强城市涅地 保护 , 堆护城市噩地 生态秉统的生态特性和基 本功能 , 发挥城 市涅地在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 美化城 市 . 科 学研 究 , 科鲁教 育和休 闲游 乐等 方 面的作 用, 本 文论 述 了其 设计 的相关 内容 , 旨在有效地遏 制城 市建设 中对 涅
湿 地 景 现 设 计 是 环 境 艺术 设 计 的 重要 有 湿 地 的 生 态 功 能 和 典 型特 征 的 、 以 生态
自然 复兴 、 恢 复 湿地 的领 土 闲游 览 为主 形 成 的 空 间 应 该 是 集 合 多 种 自然 空 间 , 聚 组成部分 , 城 市湿 地 景 观 设 计 可 以 使 杂乱 保 护 、 加 强 整 体 无 章 的 生 活环 境 得 到 梳 理 , 能 够 让 置 身 于 要 内 容 的 公 园 。 城 市 湿地 景 观 公 园和 其他 集 多样 的 动 物 及 植 物 种 类 群 落 , 为 使 用 人群 提 供 一个 自然 祥 和 、 生 机 盎 其 中的 人 们 感 受 到 舒 适 的 环 境 , 给 人 美 好 的 水 景 公 园 有 着 质 的 区 别 , 城 市 湿 地 景观 性 ,
《2024年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探究》范文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为城市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概述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以湿地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形成的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多功能的公园。
它以水体为主体,融合了湖泊、河流、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平衡,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环境。
2.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功能性原则:设计应满足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多功能需求,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4. 美观性原则:设计应注重景观的营造,使公园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要点1. 空间布局:在设计中应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
2. 水体设计:水体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设计应注重水体的自然流动和生态循环,营造出丰富的水景效果。
3. 植被配置: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应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性,形成丰富的植被景观。
4. 设施建设: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设施建设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五、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实践案例以某市湿地公园为例,该公园以湖泊为主体,融合了河流、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多功能公园。
在空间布局上,公园分为湖滨区、湿地区、休闲区等区域,各区域之间通过绿带相连,形成了合理的空间结构。
在水体设计上,通过引入自然水源和人工湿地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水景效果。
谈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谈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国内城市湿地规划设计现状,给出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分析,并对其设计方法作了相关研究。
为城市湿地的设计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湿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1.湿地的定义及城市湿地规划现状1.1湿地的定义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另两者是海洋与森林。
湿地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湿地出自于1971年的《湿地公约》,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湿地的定义是美国在1979年定义的:“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
”湿地的类型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红树林、水库等等大部分含水的区域。
另外,湿地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①以水为存在特征,湿地的种类相当的多,大致分为20多个类型,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含有水。
②每年的水位上升季节,湿地的底层有时会被水淹没,水对湿地的极为重要,尤其是对湿地的土壤。
③湿地植被大多由适应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湿地植被虽然可以在长期的水环境中生长,但是其无法抵抗洪水等灾害毁灭性灾难。
1.2城市湿地规划设计现状我国的湿地研究起源与商周时期,经典著作《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中都有对湿地的记载,只是当时并不叫做湿地,而是赋予了不同的名字。
我国政府对于湿地的建设十分重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很充足,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制区、湿地风景名胜区等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
但是,城市湿地的规划设计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湿地系统不断的被分割缩小,这严重的破坏了城市湿地的结构,影响其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城市湿地的规划设计并不科学合理,大量引用外来植被,外来植被由于在本土缺乏竞争对手而疯长,导致本土植被存活率降低,这在从某种角度来讲将会严重危害城市湿地,造成不可的挽回的后果。
西溪城市湿地的景观设计探究,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西溪城市湿地的景观设计探究,风景园林硕士论文本篇论文快速导航:第1部分:西溪城市湿地的景观设计探究第2部分:经济与生态双赢的湿地景观构建绪论第3部分:城市湿地景观概论第4部分:关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探讨第5部分:关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第6部分:关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总结第7部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摘要自然界中,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生态功能非常高。
湿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发展做的贡献是久远的可持续的,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富有的资源,还可以为野生植物的提供重要的栖息生存环境。
城市湿地景观经过系统的设计规划后,不仅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人文美的特点,是兼具城市人文属性和自然生态功能的特定景观类型。
城市湿地景观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的气候特征、地理特点、地域文化,还可以满足人类休闲娱乐的需要,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有重要的贡献。
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想法也愈来愈强烈,建造自然生态城市逐渐成为人们的热点议题。
出于各种原因,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营造绿地的面积甚少,因此,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任务。
如何使人们广泛接受并合理利用湿地,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有效利用景观价值,这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进行关于城市湿地景观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反之城市建设对城市湿地带来的灾难不良影响的初步探讨,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及解决方法,通过分析典型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案例,剖析如何建设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特征双赢的湿地景观,使它在维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促使湿地系统自然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与之同时提供休憩娱乐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
但是因为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理论及实践发展均尚不成熟,本文只做初步探讨,期望可以对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最后通过分析西溪湿地的景观设计,结合案例之前的剖析,作出结论性的叙述,进一步对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提出更加有建设性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节奏愈发加快,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体验,想寻找一个能放松身心、聆听内心深处的地方。
漓江是广西桂林市旅游产业的核心,可在桂林市区内让游客观赏漓江的好去处寥寥无几。
以桂林市叠彩区伏龙洲为例,通过前期调研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包括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既能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观景的湿地公园,丰富漓江的游览模式,也能在湿地景观设计上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山水城市;漓江;观景平台;生态湿地水对任何人都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给人一种生机和活力,对它既依恋又向往。
漓江孕育着桂林文明,滋养桂林人数千年。
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漓江水受人们的干扰逐步加强,导致漓江水质污染、景观破碎等等,失去了它原本的颜色。
在漓江中游有一个绿洲,四周漓江水环绕,它以北是滨临漓江的叠彩山,以南是孤峰耸立的伏坡山。
以伏龙洲为研究对象,旨在营造一个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息地,创造一个供游人观赏、休闲娱乐、亲近大自然的景观节点,能使游客与湿地景观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并能改善生态环境,尽可能保持湿地的生态性与稳定性,为城市保留一点绿色。
1规划区前期调研与分析1.1规划区前期调研规划区位于广西桂林市叠彩区的西南方向,南侧毗邻伏坡山,北面毗邻叠彩山,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中心约1.5km,交通便利。
规划区是一个碧水环绕的洲岛,景色宜人。
总面积为95630m2,地势起伏小,北高南低,为南北走向。
一条8m多宽的河道将洲岛分隔成一大一小的2个洲岛,2个洲岛高差为2m。
内部茂林修竹,林地和芦苇荡占总面积的70%,还有少许樟树、榕树、臭椿、银杏、枫树等乔木,有构树、羊蹄甲、木芙蓉等灌木。
大洲岛以竹子为主,小洲岛一片的芦苇,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规划区的入口是一条长约45m、宽约1.2m的木吊桥,内部道路为1.5m宽的水泥路。
内部建筑稀少,大多为三四层的砖混结构的单体建筑,风格不统一,作为农家餐馆而存在。
居民的生活用水严重污染漓江水域,水体主要是漓江支流构成,从北往南流注入斗鸡山,规划区东面河道是桂林市区龙船坪至木龙洞的游航路线。
规划区河段最低水位高程为140m,最高水位高程为148m,平均水位高程为144m,洪水水位高程为153m。
因规划区地势低,10年可遇1次洪水,即可将整个洲岛淹没。
1.2市场分析1.2.1服务人群分析。
规划区所要服务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3种:游客、本地居民、学生。
①游客:主要是以跟团旅行和自驾游的形式。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桂林旅游的游客主要集中在20~39岁,而来桂林旅游的外省游客,主要是广州、和上海的游客,生活节奏繁忙的都市人群渴望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
②本地居民:规划区临近市中心,在枯燥的生活方式中给本地居民提供一个自然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让本地居民沉浸在山水之间,亲近大自然,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③学生:规划区周边学校较多,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生活,会带来一些疲惫和压力,可以在课余时间选择周边的景点游玩,在玩中放松心情和提高教育意识,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劳逸结合。
1.2.2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桂林每年接待的游客有上千万之多,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游客数量增长18.5%。
而漓江是桂林最核心的旅游资源,占桂林市总客流量的45%。
规划区坐落在漓江的中游,四周绿水环绕,南北两端分别是伏波山和叠彩山,周边景观资源丰富,距离规划区1km以内,有伏坡山、叠彩山、木龙湖和靖江王府等旅游景区。
在1km以外较近的还有著名的象鼻山、七星公园、訾洲公园和虞山公园等旅游景区。
规划区具有充足的潜在客户群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1.3规划区优势与劣势1.3.1优势。
①地理优势:规划区位于著名旅游城市桂林,处于漓江中段游,毗邻叠彩山和伏坡山,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②自然优势:规划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四周漓江水萦绕,青山绿水,景色宜人。
内部竹林茂密,空气清新,适合休闲娱乐,是避暑的好去处。
③交通优势:规划区紧邻市中心,外处与城市主干道(中山中路),而漓江中段游是游客在市区选择游船游览漓江的观景路线,水陆交通便利。
④旅游优势:规划区周边观景资源丰富,具有充足的潜在客户群。
1.3.2劣势。
①规划区地势低平,夏季汛期容易形成雨涝,淹没低洼地区;而冬季盛行东北风,冷风扑面而来加剧整个洲岛的寒冷程度。
②规划区只有一个木吊桥作为出入口,内部道路狭窄又杂乱,行人通行不畅。
③规划区建筑风格杂乱无章,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无人管理,破坏了整个洲岛的环境。
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容易污染漓江的水质。
2伏龙洲的设计定位及目标、原则2.1设计定位综合上述分析,以漓江自然景观资源为核心,以维护原有生态为基础,突出桂林乡土气息,运用当地的地域特色,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为游客打造一个在桂林市区内游览漓江的最佳景观节点,能亲近大自然、休闲放松的生态湿地公园。
2.2设计目标本项目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漓江生态系统,而且使城市与山水相互融合,让人与自然、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丰富的漓江游览方式,使人们可以于山水之间,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真正地回归大自然。
2.3设计原则2.3.1因地制宜原则。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结合场地自然地形和水系状况,尊重适当保留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原生态。
2.3.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保护自然环境,维持基址生态平衡;设计应适应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3.3整体性原则。
建筑及景观设计服从于整个规划大局,建筑的形式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成景,使其和谐统一。
3伏龙洲景观规划设计说明通过对规划区前期调研和分析总结,对方案的草图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不断优化。
在公园的空间布局采用扬先抑的手法,让游人在游赏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加趣味性。
空间中把握看与被看,先藏后露,引人入胜,形成丰富的空间关系,带给人美好的情感体验。
本案总面积为95630m2,建筑总面积为1241m2,建筑占地面积为842m2,占总面积的0.9%。
园路及铺装面积为9860m2,占总面积的1%,水体面积为35991m2,占总面积的38%,总体绿化面积为84928m2,绿化率为90%。
3.1功能分区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各个要素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空间的组织创造出丰富空间环境的综合体。
本案的功能分区依据前期调研分析的需求主要分为6大功能区。
3.1.1景观过渡带。
该区域是城市陆地空间的“动”与自然水域空间的“静”的一个过渡区域,保留了原有的入口,方便本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和娱乐,并在北侧叠彩山方向设置了一个新的出入口,让规划区与叠彩山、伏坡山周边多个景观节点相互贯穿,丰富游客的游览路线,增加不同的体验。
沿岸种植柳树起到一个遮挡和隔离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和灌木,以睡莲、菖蒲为主,加以点缀乔木丰富沿岸的景观效果。
3.1.2管理服务区。
该区域是一个综合的服务区,位于公园十字交叉轴线的交汇处。
其功能是管理公园的日常,同时接待和引导前往公园游客的服务中心与管理商业街,支撑各区域的交通组织的综合管理区。
并设置了其他如设施小卖部、厕所之类满足游客的需求。
主要以林荫式为主,主要植物有樟树、羊蹄甲、桂花树,背景植物利用绿篱和中乔形成屏障。
3.1.3游览观光区。
该区域是公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运用高低错落在空间不断变化,由暗转到明,顿时豁然开朗。
设置了观景平台、码头、船坊和水上长廊等等,给游客提供最佳的观景视角和舒适的游憩平台,山水风光一览眼底,回归大自然。
有一种你在船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岸上看你的意境。
不仅保留原有的木芙蓉、构树,增添了一片银杏林,而唯一的枫树成景。
3.1.4生态保育区。
该区域位于公园的南部,以维护自然资源为原则,以恢复原有湿地植作为景观特色,主要以芦苇、香蒲为主,做到生态修复和景观效应相兼顾,建立高低不同的防腐木栈道,让游客穿梭在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中,给人一种随性和自由之意境。
3.1.5亲水体验区。
该区域位于公园里小洲岛与大洲岛之间,为一片小浅滩,清澈见底,四周由木制栏杆围合亲水平台,可以使游人玩耍嬉戏,与水活动,观赏漓江风景,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
为了制造阴凉的避暑空间以较大的常见本地乔木为主,如小叶榕、桂花树。
而灌木则选择颜色鲜艳的菖蒲增加美感。
3.1.6安静休闲区。
该区域位于公园较为中心位置,将亲水体验区和安静休闲区在空间进行对比,在闹中取静,穿过小径是一片静逸苍翠的竹林,在一方静谧之地中又有一间茶室,茶室是规划区里体量较大的建筑,采用富有传统桂北特色的建筑风貌,衬托出桂林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并给人营造一种幽静的气氛,适合人们在此放松身心。
3.2交通组织分析道路是贯穿整个景观的骨架,是联系各景区和景点的纽带。
道路的引导,可以将整个景观的景色进行串联、展示,引导游览,使游人在最佳的位置观赏景点。
本案中的景观道路以环形状道路为主,再由主道路向四周发散。
道路分为4个级别。
①一级园路:公园主要道路,宽度为3m,是环绕贯通全园的大环路,连接全园所有的主要景点。
②二级园路:公园次要道路,主要为人行道路,宽度为1.5~2m,呈自然式分布,作为对一级园路的补充,连接公园各功能区及主要景点。
③三级园路:公园次要游览步行道,宽度为0.8~1.5m,主要用以丰富各功能区及景观内部的交通。
④四级园路:公园的步行木栈道,宽度为 2.5m,木栈道穿梭在湿生植物之间,满足人与自然景观亲近的需求。
3.3硬地铺装设计硬地铺装不仅可以分割空间,引导游人对各个景点进行正确的游览路线,又给公园营造一种舒适优美的地面景观,增加艺术效果,给游人一种审美体验。
本案硬地铺装主要以混凝土、青石板、防腐木为主。
主路采用混凝土,小径采用带有条痕的青石板,采用石砾收边,使游人感受一种古朴安静的气息,同时也有防滑的作用。
抬高的观景栈道和观景平台采用防腐木,与大自然相融合,让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大洲岛与小洲岛隔9~12m的河道,河岸采用传统园林石头交错的布置,可以丰富透视空间,另外有固堤作用。
3.4竖向设计规划区地貌属漓江侧蚀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冲积平原,规划区的漓江中段水位高程在153~140m之间,河床主要由粉砂质粘土和砂卵层组成,地势低,起伏小,北高南低。
在竖向设计中遵循原有地形为主,在原有地形基础上将中间地势抬高,四周逐渐降低,建筑和植物跟随地形的改变而选择性地布置,形成有高有低、变化丰富的不同景观,给游客提供多层次、多样的观景体验。
3.5景观小品设计景观小品由于体积一般不大,功能较为简单,在景观里面起到点缀的作用。
湿地公园的景观小品包括景墙、月亮门、水上木栈道、清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