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分析与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引言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
XX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
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
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
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XX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
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15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15篇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摘要:我们当前所处的文化环境应该超越物质层面的需要,达到与周围景观的融合。
作为特定文化场景的一个延伸,园林文化设计更要彰显人性化的文化特征。
人性化的文化设计景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倡导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追求人性化的艺术需求,使得园林景观能够朝着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在满足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基础之上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也使得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景观园林毕业园林论文园林景观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景观端景设计探究一、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的意义第一,端景设计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上能发挥作用。
近两年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已经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深受空气污染之苦,增加绿地建设面积,积极构建绿色城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心声。
园林景观端景设计中使用的大量绿色植物,可以高效吸附散布在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灰尘,通过表面绒毛将细小灰尘牢牢粘附在其叶片上,等到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流落大地变成土壤,通过绿色植物这种吸附作用,空气中浮游灰尘的含量大量减少,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第二,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噪声。
园林景观端景设计中所用到的绿色植物带能够有效阻挡声波的传递,起到一种抵消作用,使得城市中轰鸣的机器声、汽车鸣笛声分贝减少,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第三,城市园林景观端景具有得天独厚的观赏性与娱乐性。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往往节奏快、压力大,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城市居民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加渴望通过亲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来缓解疲劳。
园林景观端景则为这类群体提供了一抹自然之绿,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紧张的心情也得以放松。
此外,马路旁景观端景的设置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从一定层面上能够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第四,就城市现代化水平而言,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还可以显著增加城市的格调,作为城市的一张时尚名片,其设计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审美与价值取向,这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了软实力上的保证,优雅、大气的城市更加容易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之我见【摘要】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对整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有着极大影响,是更应该重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空间;人性化;可持续发展1 城市发展的现状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其结构庞大复杂,内容包罗万象。
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
然而面对经济繁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体量建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前所未有的大尺度景观,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前所未有的资源耗费,前所未有的环境破坏”。
许多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
城市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唯美的形式以及建筑单体的个性,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混杂而繁乱,环境乏味而缺少新意,城市的空间整体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城市缺乏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城一面的实例比比皆是。
理论滞后,经验贫乏也必然导致城市设实践的盲目,这些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并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2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2.1 建筑给与城市艺术的美感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
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
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
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
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2.2 建筑使城市具有特色的沿革性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摘要: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
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也抵御无序的灾害。
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总体而言,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
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即:“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
”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1.1人性化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
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
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
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和养护论文

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和养护探析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城市绿地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品味。
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效果日益显现,绿地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活的园林植物,其可塑性强,这种特点决定了绿地景观的日常养护非常重要。
下面从园林的整形,病虫害的防治,养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发表一些浅见,并提出一些见解。
1 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形修剪整形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植株的某些器官如茎、枝、叶等进行剪截而使植株形成某种树体形态,整形是通过修剪的手段来完成调节树势,保持合理的树形,形成优美的树姿,减少风害、雪害或病虫害;园艺上的植物雕塑、造形,营造特色景观等。
1.1 多数乔、灌木的修剪整形。
乔、灌木修剪整形宜尽量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态,一般只在秋、冬季节钩除枯枝,平时注意剪除或锯除断枝即可(断口径超过10cm的最好涂以保护剂),以体现不同植物的自然之美。
1.2 花灌木的修剪整形。
先开花后发叶的种类如樱花、榆叶梅,可适当在春季开花后修剪老枝并保持理想树姿疏剪弱枝、病枯枝。
连翘、迎春等具有拱形枝的种类,可将老枝重剪,促进发生强壮的新条以充分发挥其树姿特点。
如八仙花开于当年新梢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使新梢强健;对于月季、珍珠梅在生长季中开花不绝的除早春重剪老枝外,并应在花后将新梢修剪,以便再次发枝开化。
像木芙蓉、紫荆萌芽力极强或冬季易干梢的种类可在冬季自地面刈去,使来春重新萌发的枝条强壮。
1.3 色块或绿篱的修剪整形。
对于自然式的可少修剪或不修剪,对规整式应多修剪,使其保持平整、统一。
修剪可选在寒冬或初春,视植物的抗寒性而定。
修剪之后,清理地表残枝落叶,适当施加复合肥。
强修剪后一般几月至半年就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4、草坪的修剪整形。
其修剪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草高一般控制在3~5厘米,视草种不同而定。
对长期未修剪的草坪,剪去量宜不超过草总长的1/2.冬季当草坪草进入休眠后要进行全面修剪,使草坪整齐美观,减少病虫害,避免草坪枯叶引发火灾。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摘要: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各城市都在加大力度打造自己的特色风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都有大幅度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总体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物质要素有关,即路、边沿、区域、节点及标志而给人第一印象的便是路。
所以,城市道路在构成城市景观形象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的景观也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道路作为城市的交通要道或者生活街坊,是人们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道路的景观也成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道路景观的构成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3类,包括实用性如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审美性的如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视觉传达性的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
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
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二、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及布置形式1.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1)城市景观大道。
园林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行车设计时速一般<60km/h。
园林设计应先结合城市环境,植物配置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搭配,园林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来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2)城市快速路。
设计行车设计时速一般为80km/h。
园林设计的侧重点应不同于景观大道,而是首先以绿色安全导向为前提,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0.引言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1.1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
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
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1)生态化设计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
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
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
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
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2.1选址基本原则(1)必要性原则。
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原则。
选择具有山川河湖、名胜古迹的用地及周围地区、原有林地及大片树丛地带;(3)整体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
【摘要】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
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
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本文主要就城市景观设计的范围、原则,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园林规划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
一是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加强行业教育。
为了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可将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加以完善, 并结合时代需求
重新设置课程,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而缩小我国与国外在设
计思想和人才上的差距。
二是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加强与商业发展相结合, 高度重视对人性化的关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
设计作品要求更富有人情味、人性化, 这要反映到商业空间当中。
具有怡人的空间尺度和自然完美结合的商业空间会带来巨大的商
业利益。
商业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三是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创新。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而是在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 这就是
创新。
每一个城市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
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
了该城市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当今社会, 景观设计师们从字面上理解了“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这句俗语, 大量采用“拿来主义”的理论,使设计作品不是与别人作品雷同就是照抄, 而不是借鉴, 如不少中小城市为追求沿街用地的经济效益, 盲目建设所谓欧式
一条街, 结果照搬了欧洲古典建筑形式, 街道空无一树或绿化甚少, 效果不佳。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范围
城市景观设计是美国的景观设计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一个包含风景设计、植物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从大地的生态规划、流域规划到区域景观规划;从国家的生态保护到国家公园建设;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城市广场、步行街规划;从城市公园建设到私家花园建设;从局部环境建设到街头城市小品、雕塑设计等。
具体涉及到场地规划、城镇规划、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区域景观规划、土地发展规划、环境设计、生态规划与设计、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和社会与行为学设计领域。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
可是, 近年来, 有些城市美化运动明显违反上述原则。
无论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 无论是迁址新建的小城, 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
古城, 都毫无例外开始城市美化运动。
有的不惜耗费数千万元巨资修建人造景观 , 不顾居民的生活休闲和活动的需要。
更有甚者,
愚公精神重现, 将自然山头改成奇花异木的公园;伐去蜿蜒河流两岸的林木, 铲掉自然的野生植物群落, 代之以水泥护岸等。
这些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 不但没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改善城
市环境,也与建设可持续、生态安全与健康的城市相去甚远。
1、尊重人。
这里的人是具体的人, 普通的、平等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 而不是集体名词, 是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 而不是被当作奴隶或被征服成为观众的人, 当然也不是临驾于普通人
之上的贵族和君主。
尊重人本质上就是尊重人性, 景观设计师要与实际结合, 抛开决策者的标新立异, 把大众的社会需求用设计语
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2、尊重自然。
建立人与自然间亲切友善的关系。
在近万年的城市历程中, 人们从屈服于自然, 走向试图征服自然,从不和谐的一端, 走向不和谐的另一端。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然界风、水、生物的过程, 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自然的格局。
3、尊重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文化。
尊重文化就是要弄清历史文脉, 从而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 把握特定环境的本土特征, 寻求客观规律, 创造出适合于当地特色的城市景观形态。
城市景观设计将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自然、文化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它融合了工程与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
所以, 景观设计师应当融城市和景观设计前沿理论、现代技术及传统文化于一体,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让祖国大地园林化, 将人、自然、文化有机地结合, 为现代城市放
大了的家园的主人服务。
四、城市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分析研究
作为景观设计师, 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除了要了解建筑材料、建筑环境, 还要了解城市项目的情况。
比如气候、环境、文化, 把它们融合在设计里, 使设计符合当地的要求。
城市景观设计注重系统的设计过程,不只是做出一个好看漂亮的设计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看它怎样做出来。
因此, 城市景观设计要注意以下5 个方面:
1、调查求细。
设计要注重运用创意、设计的理念、设计的内涵, 前提是要通过详细的调查将该项目的城市背景、市场背景搞清楚。
周边环境将来的发展前景是不是能和此项目汇合在一起? 房地产
市场的发展将来是怎么样的? 这些都要调查清楚, 使该项目跟将
来的周边环境有一个很好配合。
2、方案求值。
经过系统设计的方案, 必须是一个有经济效益的方案。
很多时候有人误以为好的设计一定要靠很多很昂贵的材料、很奇特的方案、很新颖的处理方法, 才有一个好的效果出来, 这不是绝对的。
但是好的设计创意对整个方案有影响, 一个富有经济效益的方案是很重要的。
3、设计求远。
设计一定要考虑长远, 这对做城市景观设计的城市景观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 对园林设计、环境设计也应如此。
4、材料求宜。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材料运用上要因地制宜。
在植物选择上更要注意, 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植物可以利用,
尤其是植物配置上要讲求配置原则: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因树制宜, 因景制宜。
5、风格求准。
每一个项目都希望自己有独立的个性, 这需要项目有自身一套设计语言, 这套设计语言跟什么风格和什么主题有关, 要根据项目特点而定, 通过系统的设计过程, 把一些特别的元素通过一些创意和设计语言运用在项目上。
五、结语
城市景观是一门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 这就是说, 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及事件与城市周围空间组织关系的艺术, 是客观的, 它受人们的视觉思维与主观感受的影响。
同时城市景观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它的构成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科学, 其范围涉及城区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将各类事物和事件在其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创造与组织, 使城市景观的形象、意境、风格能有效地表达与显现。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也同样取决于人类素质的提高。
有些地方,失败的城市景观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 甚至于被称颂一时, 可以说是设计师和决策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所致, 同时, 也说明公众的分辨力、鉴赏力不够。
所以说, 引导和培养公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鉴赏力, 以及对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是必要的。
而对一些需长期不间断投入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如林业企业的林改或营林投入则应选择低利率长期贷款或国债资金支持, 避免产生资金断流。
参考文献
[1]谷祺财务管理[ m ] 哈尔滨: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