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煤矿标准化-第十五章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1. 前言煤矿生产中,往往会出现电气灾害事故,这些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杂散电流引起的危害。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护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煤矿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及检修工作,包括:变配电设备、照明设备、通信设备、电机设备等。
3. 杂散电流的定义杂散电流是指在井下电气设备系统中经过人、物、地壳等因素、离子化、电离及非正常放电制造出的非设计电信号,其频率范围在极低频至高频之间。
4. 杂散电流的风险杂散电流的存在,出现下列安全问题: - 安全事故:引线和接地不牢,电气设备烧损、短路等电气事故•职工健康问题:导致职工身体不适、疲劳、疾病等身体健康问题•机械设备问题:引起电气设备的老化、锈蚀以及各种机械设备损坏等问题。
5. 杂散电流的防范措施针对以上风险,制定以下防范措施: ### 5.1 按照国家的规定及煤矿方面的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防止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老化、隔离不良等出现故障,引入杂散电流。
5.2 加强检查员的管理培训,提高检查员的检查技能和调度能力,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出设备中存在的任何电气故障,及时排除故障并加强所有的安全管理工作。
5.3 在设备停止工作之前,及时将其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连接中止,防止因设备未停止而有杂散电流流动,导致设备可能被电击或引起爆炸等异常情况。
5.4 采用合适的电气设备来消除或降低杂散电流:使用网络滤波器、阻抗装置、分别引地或是为设备提供足够的电气绝缘能力等方法来控制或降低杂散电流,以确保井下所有的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5.5 采取其他的手段来减少或是消除杂散电流:加强培训工作、改进维护保养和检查工作等方面来提高杂散电流的控制和消除能力。
6. 杂散电流检测方法6.1 接地电势差法接地电势差法是检测设备上存在的杂散电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是用来检测设备中存在的异物物质或是损坏情况等。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一、为保证井下安全生产,加强杂散电流管理,保证安全供电,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二、杂散电流主要分散地流经水管、电缆外皮、瓦斯管、岩石、水沟及接地网等。
三、杂散电流的存在,严重时会给煤炭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使井下的人身和设备材料等安全出现很多问题,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四、根据《煤矿井下牵引网路杂散电流防止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百米泄漏电流不得超过50mA/hm.五、机电科电气试验组每年进行一次测量,对轨道上山、大巷的轨道绝缘夹板两侧、管路、电流外皮、瓦斯管、水沟进行测试。
六、电气试验组测定后的试验报告由机电科分管技术人员和科长审批后,送矿机电副总工程师及负责单位。
七、对于杂散电流超过50mA/hm时,机电科立即下达问题整改单,限期整改,责令负责单位对超标范围的设备、设施进行排查,对于超标的部分,必须立即处理。
八、问题整改后,由机电科进行重新测量,合格后,试验报告逐级上报。
九、如属于负责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报机电科和分管领导,制定方案进行处理。
十、运输区要搞好轨道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严格控制轨道的接缝,保证不超标。
加强连接板连接螺栓的连接,保证连接良好。
十一、运输区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轨道杂散电流。
如在接缝两侧轨道上并联焊接导电体,使其和轨缝在电气上并联。
沿轨道全长并联敷设一根钢丝绳等。
十二、减少架空线的泄漏电流,保证架空网络中的绝缘子完好和齐全,保证泄漏电流在规定的50mA/hm。
十三、机电区和有关单位要保证井下的供电电流绝缘良好和三相对地电容平衡,每天检查一次低压检漏继电器的动作情况,确保正常的保护值,防止因检漏保护多做失灵而使绝缘电阻不平衡的情况存在。
组织人员:组长:朱连成组员:陆志刚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2023-10-28•杂散电流概述•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目录实施•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的监督与检查•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的实施案目录例分析01杂散电流概述定义杂散电流是指煤矿井下电缆、管道等金属导体中流过的与正常工作无关的电流。
危害杂散电流可能导致电雷管误爆炸、电缆漏电、电器设备损坏等事故,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影响煤炭生产。
定义与危害电缆、管道等金属导体绝缘层破损或老化,导致电流泄漏。
井下大型设备频繁启动、停止等操作,导致电流波动大。
井下环境潮湿、多尘,影响电器设备正常运行。
杂散电流的产生杂散电流流经电器设备,可能造成设备过热、短路等问题,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电器设备损坏井下安全问题煤炭生产问题杂散电流可能导致电雷管误爆炸等安全事故,威胁矿工生命安全。
杂散电流可能导致煤炭生产中断,影响煤炭产量和效益。
03杂散电流的影响020102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减少电火花引发的瓦斯爆炸煤矿井下巷道中容易积聚可燃性瓦斯气体,杂散电流产生的电火花有可能引燃瓦斯,导致爆炸事故。
因此,通过实行杂散电流管理制度,可以降低这种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防止电流直接伤害矿工杂散电流虽然不一定引发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但电流直接接触矿工身体可能会对矿工造成电击伤害。
管理制度中的安全培训和规范操作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避免设备损坏杂散电流可能对煤矿中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影响生产效率。
通过杂散电流管理制度,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杂散电流的产生和影响,从而避免设备损坏,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优化采矿作业流程杂散电流的存在可能影响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
实行杂散电流管理制度,可以优化作业流程,减少因杂散电流而导致的停工和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煤矿事故风险预防重大事故发生杂散电流管理制度不仅关注单个矿工的安全,还着眼于整个煤矿的安全。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为减小井下杂散电流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领导为使本规定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切实收到较好的效果,矿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机电矿长副组长:机电副总成员:机运科长及各队队长办公室设在安监处,由刘赧才;李祥平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管理规定杂散电流的防治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现分述如下:(一)电器设备管理1、低压电器(660V及以下)的安装、检修要严格执行《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电气设备)》并按相应的制度考核,其中不同电位的导电零件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必须大于规定要求。
2、高压电器(10KV)的安装、检修必须符合标准,10KV 带电体间及与外壳的爬电距离必须大于规定要求,裸母线的端头必须圆滑,严禁出现尖端状况。
3、10KV级的电缆线路中间接线盒必须设置良好的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要小于规定值。
4、1140V及以下供电系统的电缆线路接地网络必须形成且完好,发现一处断开或不接,按失爆处理责任单位。
5、各变电所、配电点的接地系统必须完整、完好。
6、煤电钻、照明信号综合保护器主、副接地极必须完好且符合要求。
(二)轨道1、轨道的接缝,必须进行电气连接,连接方法如下:轨缝连接线可采用长度为600mm,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积不小于255mm2铁线进行焊接,焊接处的接触面积要不小于250mm2。
2、轨道接缝电阻值应小于:15Kg/m:0.5×10-3Ω;24Kg/m;0.3×10-3Ω。
3、平行钢轨轨间,每隔50m用截面积不小于300mm2的钢板焊接起来。
4、在道岔处导轨与主轨道间必须进行电气上的连接,电阻值与轨道接缝电阻值的要求相同。
5、斜坡道的钢轨与上、下水平运输道的钢轨,分别要设两处绝缘,位置为:(1)上水平:一处设在水平运输轨道上,一处设在斜坡轨道上,两处绝缘点的距离应大于一列串车的长度。
(2)下水平:两绝缘点都设在水平轨道上,距离应大于一列串车的长度。
煤矿20版标准化-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8.1杂散电流管理制度煤矿在制订杂散电流管理制度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煤矿必须明确责任人,负责全矿井的杂散电流管理、日常检查及检测。
二、杂散电流的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现场、深入井下,了解并掌握全矿井各种避雷、接地等装置是否齐全、合理、可靠,发现问题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三、每年雨季前,必须按规定对地面的各种避雷装置、接地极进行一次检测,不合格的要及时处理或更换,并做好记录。
四、加强井下杂散电流的管理,对井下主接地极、辅助接地极、漏电保护、电话线、放炮器材、矿灯等易产生杂散电流的设施要重点检查、定期测试,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五、使用架线机车的矿井,要特别加强架线系统的杂散电流管理。
要坚持每天检查轨道绝缘阻值、绝缘子、架线的整流供电设备接地极等设施的状态,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直流架线轨道与采区及绞车道、井口连接处,要加设不少于两处的绝缘道夹板,间距不小于一列矿车的总长度,斜井不小于一次提升矿车的总长度。
严禁管路等金属导电材料与轨道级架线接触,防止杂散电流扩散。
六、建立杂散电流的定期检测制度,检测不合格的设施,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七、杂散电测试管理(一)加强井下设备及供电电缆的正规管理,做好设备入井前的检定、检测试验工作,保证入井设备台台完好,电缆泄漏电流小于10uA 方可入井;(二)加强井下各馈电开关的继电整定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矿井低压电网短路装置的整定细则》,确保井下各馈电开关保护装置安全、灵敏、可靠,馈电开关各技术参数要与所馈负荷相匹配。
(三)加强井下各供电电缆的运行维护工作,强化电缆运行前的绝缘泄漏的测试工作,杜绝电缆有挤、碰的外部隐患,要求电缆条条上钩,电缆的弯曲半径要符合电缆的弯曲规定。
(四)井下电器设备电缆连接器要台台接地,接地线,接地电阻要符合《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规定。
(五)严格执行《煤矿井下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确保检漏继电器动作灵敏、可靠。
15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杂散电流管理办法
杂散电流是指从不符合安全要求或规定的通路通过的电流。
这种电流极易腐蚀管路,如果产生在井下易燃易爆场所,有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为加强杂散电流管理,根据矿相关规定,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1、井下使用电气焊,禁止使用钢轨道或设备钢架作为二次回路;
2、井下使用供排水管路,在井口外面部分要深埋地下,以防外漏部分管路作为雷电的二次回路,或采取外漏部分用绝缘管,绝缘管离主体至少150mm,这样就降低了杂散电流产生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因杂散电流产生而腐蚀管路的可能性;
3、直流屏充电柜要求采用专线作为二次回路;
4、电网接地电容规格选用标准,严格按照矿安全有关规定选用;
5、井下杂散电流区域浓度高的地方,采取杂散电流收集的方法或
其它措施来降低杂散电流的浓度;
6、动力、照明配管:井下动力、照明配管全部采用阻燃PVC管,
从而避免杂散电流对保护管的电腐蚀;
7、定期进行对电缆、设备进行绝缘测试,看是否达到有关标准要
求;
8、其它:电缆铠装只准外端接地;PE 线不得重复接地;变电所
内的交流、直流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动力照明配电箱等全
部采用与主体结构钢筋绝缘的安装方法,并单独从接地排引绝
缘接地线进行接地保护。
综采三队
2013-1-5。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5篇)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一)为加强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工作,防范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机电专业“管理制度”中对机电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坚持使用漏电保护装置,严禁甩掉不用。
对所有架空线、拉线及绝缘瓷瓶进行定期清洁,提高绝缘,尽量减小杂散电流。
(三)加强对电缆的维护和管理,严禁用铁丝悬挂电缆,尤其是掘进工作面必须按规定悬挂电缆并保持电缆的完好。
(四)设专人检查井下运输大巷钢轨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良好。
轨道接缝处的电阻值及整条运输线钢轨的电阻值不超过规定值。
(五)所有与大巷架空线无联系的各井筒、绕道、盘区及采区工作面的轨道与靠轨道线作电源回路的轨道之间至少设两个绝缘点,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列车长度,各绝缘点标注清楚,设专人定期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六)井下各处接地电阻检测按规定定期进行,并有详细记录,确保各处接线符合《煤矿安全规程》(____)规定。
(七)所有存放雷管、炸药的地点附近,不得有电气设备及接地装置,以防杂散电流误引爆雷管。
(八)将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器材进行接地,使静电及时良好释放,不形成聚集。
(九)爆破工要了解杂散电流的有关知识,掌握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在工作中时刻警惕杂散电流的危害。
(十)做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各运行电器设备要台台完好,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2)是为了确保煤矿的电气安全,防止因杂散电流引发的事故和火灾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杂散电流检测和监测:定期对煤矿的电气设备进行杂散电流的检测和监测,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因杂散电流超标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2. 杂散电流分析和评估:对杂散电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
3. 杂散电流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因杂散电流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包括设备接地、设备绝缘、设备调试等措施。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是指在煤矿中为了防止和控制杂散电流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和规定。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杂散电流监测:煤矿应建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电气设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杂散电流问题。
2. 隔离措施:针对已经发生杂散电流问题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电流继续向外传导。
3. 接地措施:煤矿应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的良好接地,减少杂散电流的产生和传播。
4. 绝缘措施:煤矿应加强绝缘材料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良好,防止杂散电流的发生。
5. 培训和管理:煤矿应定期组织杂散电流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杂散电流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并加强对杂散电流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6. 技术改进:煤矿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杂散电流管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提高杂散电流管理的水平。
通过建立和执行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杂散电流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一、杂散电流的测试
1.杂散电流的测试工作由机运科负责组织实施。
2.机运科必须提前申请有关领导,说明所要测试的地点和区域。
测试井下轨道的绝缘电阻时,由运料队配合,确保测试工作安全进行。
3.杂散电流的测试,按每半年一次,一年两次进行。
4.轨道的接地和绝缘轨道的安设地点、组数,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二、杂散电流的防治措施
1.减少直流杂散电流的措施:
1.1采用每支8米的道轨,减少轨道接口,减少电阻值。
1.2对轨道绝缘不达标准要求的,要求运输队及时更换,杜绝杂散电流窜入采区。
2.降低交流杂散电流的措施:
2.1提高交流电网的绝缘水平,按规定要求选择电气设备和电缆,并按标准安装和敷设,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电缆检查测试,对不合标准的电气设备和电缆及时更换或处理。
2.2采用屏蔽电缆供电,防止由供电系统产生的杂散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