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实验题
初三电路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电路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
A. 伏特B. 欧姆C. 安培D. 瓦特答案:C2.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
A. 各处电流相等B. 各处电流不相等C. 各处电压相等D. 各处电压不相等答案:A3.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是()。
A. 各处电流相等B. 各处电流不相等C. 各处电压相等D. 各处电压不相等答案:C4.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
A.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B. 电流与电压成反比,与电阻成正比C.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D. 电流与电压成反比,与电阻成反比答案:A5. 电阻的单位是()。
A. 伏特B. 安培C. 欧姆D. 瓦特答案:C6. 电路中消耗电能的元件是()。
A. 电源B. 开关C. 电阻D. 电容器答案:C7. 电流表的内阻应该()。
A. 很大B. 很小C. 等于零D. 等于无穷大答案:B8. 电压表的内阻应该()。
A. 很大B. 很小C. 等于零D. 等于无穷大答案:A9.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A. 储存电荷B. 储存能量C. 储存电流D. 储存电压答案:A10. 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A. 储存电荷B. 储存能量C. 储存电流D. 储存电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3.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4.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V = IR。
5.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R = ρ(L/A)。
6. 电流表的读数应该在量程的1/3到2/3之间。
7. 电压表的读数应该在量程的1/3到2/3之间。
8. 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
9. 电感器的单位是亨利。
10. 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答案: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阻值相加;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流。
初三实验探究题

初三实验探究题说理题: 1.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
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
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
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
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2、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
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不计空气阻力)3、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
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睡眠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
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4、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
下面是小科同学对3种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甲 乙 丙(1)有些同学说:“CO 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 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 2浓度较大,乙集气瓶的CO 2浓度很小。
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有些同学说:“O 2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但CO 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对此,小科同学疑惑,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入O 2 和CO 2,发现收集满O 2比CO 2耗时少。
请分析原因。
5、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
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
初三化学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东城区)31.(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③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④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应选择的发生装置3是。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32.(5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33.(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含量进行探究。
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 生铁是纯铁吗?若不是纯铁则该生铁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 ⑴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
C等);硅、⑵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锰等存在形式较为复杂。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及答案实验操作题一: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分装题目:现有固体试剂氯化钠、氧化铁和硫酸铜,试室内有10 mL的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请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试剂的使用和分装操作。
要求:1. 用氯化钠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2. 用硫酸铜溶液制备10 mL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制备1 L的反应混合液,其中氯化钠和硫酸铜的摩尔比为2:1。
4. 用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操作步骤及答案:1. 用氯化钠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 准备一个10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100 mL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摇匀,得到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2. 用硫酸铜溶液制备10 mL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 准备一个1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取10 mL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摇匀,得到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制备1 L的反应混合液。
- 准备一个1 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2 mol氯化钠溶液和1 mol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1 L。
- 摇匀,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铜摩尔比为2:1的反应混合液。
4. 用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 准备一个10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1 mL氯化钠溶液和1 mL氧化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100 mL。
- 摇匀,得到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以上为初三化学实验操作题及答案,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制备所需的化学试剂溶液。
初三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空气C. 纯碱D. 铁矿石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能量变化C. 是否有颜色变化D. 是否有状态变化3. 实验室中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A. 试管B. 烧杯C. 酒精灯D. 漏斗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D.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氮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______色固体。
3.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每______个氢分子与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个水分子。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______,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20分)1. 请简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分)2. 描述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5分)3.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分)4. 简述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5分)四、计算题(共20分)1. 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 → Ca O + CO2,计算10克碳酸钙完全分解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0分)2.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3.3%,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10分)五、简答题(共20分)1. 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0分)2. 描述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其预防措施。
初三物理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物体的机械运动?A. 直线运动B. 曲线运动C. 静止状态D. 振动答案:C2.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形状C. 物体的颜色D. 物体的温度答案:A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于摩擦力引起的?A. 汽车制动时停止B. 人走路时向前移动C. 书本放在桌子上不会滑落D. 物体在真空中自由下落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力的平衡条件?A.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答案:A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C.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无关D.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答案:A B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守恒定律表述?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C. 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会减少D. 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会增加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路基本组成?A. 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B. 电源、导线、开关、电阻C. 电源、导线、用电器D. 导线、开关、用电器答案:A8.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A. I = V/RB. I = V + RC. I = R/VD. V = I * R答案:A D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流形成的原因?A. 导体两端存在电压B. 导体内部存在自由电子C. 导体内部存在电荷D. 导体两端存在电流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串联电路特点?A.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B. 各部分电流相等C. 各部分电压相等D.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答案:A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②③图1 图2(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假设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假设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可能成立;假设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假设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
结合装置图,答复以下问题:A B C DE(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4)该小组设计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假设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初三化学实验题

初三化学实验题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次实验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题的目的是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验题来探究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
实验步骤实验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取一小块铁片和一小块铜片,用钳子夹住铁片和铜片的一端,将其同时浸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二:醋与小苏打的反应1.取一个装有醋的玻璃烧杯,然后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三: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1.取三个玻璃烧杯,分别加入红色酸性指示剂、蓝色酸性指示剂和中性指示剂。
2.分别加入一小滴盐酸和一小滴氢氧化钠。
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一结果和分析实验一中观察到铁片和铜片在盐酸中同时发生了反应,铁片发生了溶解,产生了气泡和铁离子,并观察到试管底部出现黑色沉淀。
而铜片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铁和盐酸反应更剧烈,产生的反应物更多。
实验二结果和分析实验二中观察到醋和小苏打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这是因为醋中含有醋酸,小苏打又是碱性物质,二者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三结果和分析实验三中观察到红色酸性指示剂在加入盐酸后变为了黄色,蓝色酸性指示剂在加入盐酸后变为了红色,而中性指示剂在加入盐酸后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与之相反的是,当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红色酸性指示剂变为了紫色,蓝色酸性指示剂变为了绿色,而中性指示剂在加入氢氧化钠后仍然保持中性的颜色。
这是因为盐酸是酸性物质,能够与酸性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其颜色。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题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金属与非金属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的反应,铁片发生了溶解,并有黑色沉淀的生成,而铜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比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 在2个相.同.
的烧杯中分别装有 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
的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2) 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吸
收的热量 (大于/小于) 沙子吸收的热量.
(3) 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 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
度更高.
2.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 和煤油,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得到如下数据:
(
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2) 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 。
3.(2009•郑州)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 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 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
(1)这两个烧瓶中所盛煤油的质量应该_______.
(2)小红问小明“水比较容易获得,干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 .因为煤油有比较大的热值 C .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密度 D .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比热容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B 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______,产生的热量越多.
4.小明利用实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帮小明将图乙中的器材连接起来.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 ,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
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 表二
(4)为了检验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小明又换用10Ω的电阻R2继续实验,测得数据如二,小明分析表二的数据发现上面的结论仍成立。
观察对比两表格中的数据,你还能发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吗?请你写出分析过程和结论。
分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
(1)比较第
1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 ,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使动
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____额外
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6.实验仪器的使用
1、电压表: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和,联接时必须在电路中。
接线时要注意进出。
题目中如果测3.8V的小灯泡,要使用量程,如果该量程损坏无法使用,应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情况下,小灯泡就正常发光了。
当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时,一般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出现了情况。
2、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和,联接时必须在电路中。
接线时要注意进出。
3、滑动变阻器:应联在电路中,接线遵循原则,以下接线柱为准,电
阻,在闭合开关前,滑片应放在地方。
4、测电阻的原理:
5、测电功率的原理:
7.在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一个尚未连完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
路连接完整。
(2)连完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发现小灯炮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经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
A .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B.电流表被短路
C.小灯炮被短路
D.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3)排除故障后,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为3V,则应将滑片向
移动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填“左”或“右”)。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
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8. 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刚一组,所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如图所示为小明未完成的实物连接图,请你帮小明将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端(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3)利用上面的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小刚记录了三组数据并已经计算了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请你
(4
组基本是类似的情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被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___W。
9.(2005宿迁)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
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
⑴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 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观察
来确定。
⑵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①比较实验中的1、2、3(或4、5、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
②比较实验中的1和4(或2和5或3和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 ;
⑶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不会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 ①你对此猜想是: ;
②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利用本题电路说出你验证猜想的方法: 。
10.(2011年中考·浙江丽水、金华卷)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甲 乙
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 处和B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图。
(填“甲”、“乙”) (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 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