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三调研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及解析】A(“杜淳导演”错)2.【答案及解析】C(列举西门庆借钱给常二与凤姐借钱给刘姥姥的事实进行类比,是为了突出西门庆的“抠门”小气。
)3.【答案及解析】D( A原文只说明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B文章只阐述了羊肉的兴衰而没有论证三牲地位的高低,再者在明朝羊肉就没落了,其价格就低于猪肉了;C 常二不是为了慰妻而借钱,当时羊肉也比猪肉便宜。
)4.【答案及解析】D(“并一次完成‘绕、落、回’三大步”理解错误,文中是说“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5.【答案及解析】C(“率先全面”“全自主”文中无依据,文中也没谈到自主巡视探测技术)6.【参考答案】①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支持,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经费保障。
②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技术互补,共同发展。
③加强航天相关学科的科研人才和宇航员的培养,增加航天人才储备,为航天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④加强空间科学研究和航天器(探测器)研制,解决我国航天科技理论基础薄弱和研究手段滞后的状况。
⑤加强核心空间技术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高我国航天技术实力,为发展深空探测提供雄厚的基础设施保障。
⑥加强航天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地面操控能力和航天器自主控制能力,为地外探测和深空探测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
(6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及解析】B(父亲发呆的原因是家前家后建高楼对家园风景的破坏。
)8.【参考答案】(1)完美了家庭群象。
母亲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代表,与父亲、“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美好的家庭。
(2)映衬了父亲的形象。
父亲画岛时她“没说什么”,理解丈夫;父亲弄来小船时她唠叨不停,不懂丈夫;父亲消失后她“几乎疯了”,深爱丈夫。
两个形象相互映衬,命运互相交织,突显了父亲的个性。
(3)丰富了故事情节。
母亲的默许、疑问和悲痛,勾连着一家三人的感情变化,既暗示了情节的走向,又使情节出现了分支。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2019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湖南)

2019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湖南)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扛.〔káng〕鼎之作心宽体胖.〔pán〕模棱.〔lén g〕两可舐.〔s hì〕犊情深B.处.〔chǔ〕变不禁诘.〔jí〕屈聱牙瞋.〔chēn〕目而视暴戾恣睢.〔suī〕C.栉.〔zhì〕风沐雨向偶.〔yú〕而泣色厉内荏.〔rěn〕自惭行秽.〔h uì〕D.众口铄.〔shuò〕金安土重.〔zhòng〕迁翘.〔qiáo〕首以盼便.〔b iàn〕宜行事1.D(A项扛.ɡāng鼎之作B项处chǔ变不惊C项向隅.yú而泣)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尽管停泊港口的航母任由军迷和媒体记者远远地拍摄,但围绕航母的不少关注点仍然不明了,比如航母的舰长、航母的命名等等,中国官方对此依然三缄其口....,任凭外界猜测。
B、据美国大使馆消息,今天下午,骆家辉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会见媒体并作简单讲话,这将是他上任后的首度抛头露面....。
C、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络绎不绝....。
有网友认为,婚姻法“新解释”可能会改变择偶观,年轻人将不再为房子而结婚,“潜力股”将吃香。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修养的“外在”方面是效法楷模所具备的属性—评价之心充分发挥作用,确立把“义”置于其他一切考虑之上的恒常态度,实行心所命令的某种社会行为。
德性的关键在于培养“义”领先的恒常态度,因为这一态度把作出评价与依据评价指导实际行为联系了起来。
被仿效的楷模有时是历史上的典范——业绩记录在册的圣贤。
荀子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
”实行修养就要学习描述圣王行为的著作。
有时楷模是活着的人,如教师、父亲、长官或君主。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
”中国的学习理论设想:人们天生具有学习榜样的能力,这种学习可能是对周围人无意识的仿效,因此,善择邻人就显得很重要。
学习也可能是自觉地试图模仿教师、士大夫或祖先的态度与行为。
尽管个人可能受到否定性榜样(如恶邻)的行为的影响,但多数人必定为道德楷模所吸引并自觉仿效。
对儒家来说,效法楷模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途径,更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通过树立正确榜样向人们反复灌输各种德行。
中国早期许多政治著作中都暗含这一设想。
它们经常描述有修养之人充当他人仿效楷模的责任,赞扬道德楷模在改变众人的行为方面的功效。
换句话说,当道德高尚的榜样存在时,社会的混乱就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根据《论语》的说法,如果当权者以正直来引导人民,那就没人敢于背其道而行之。
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整个中国历史充满了供人民效法而树立的楷模,从古代的崇高人物如关羽(忠诚的楷模)和舜(孝顺的楷模),一直到活着的和邻近的楷模。
楷模理论中另一个信念是,人的行为目的不应是获取财富,而应是做一个模范之人,也就是使他的先天的评价之心和社会倾向得到实现。
“圣人”和“君子”是用来称呼这种榜样的,他们应当享有官职并充作别人效法的楷模。
这就是儒家所充当的榜样。
尽管受尊敬的地位、荣誉等是人的合理要求和天然向往,但对儒家来说,这些没有什么会重于“浮云”。
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含答案

密★启用前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2019届湖南岳阳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最近被贴上了“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 N 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追忆似水年 华》被认为是“体弱多病的高富帅写了本无病呻吟的碎碎念”……经过时代检验 的经典作品怎么在一些读者眼中变成了“毁三观”的作品呢? 标签可能是彰显特质,也可能是偏见障目。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 乏深入了解的动力。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 楼拜深刻揭露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 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马克思的女儿在英文版《包法利夫人》导言中指出: 福楼拜的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 染。 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 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 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一部好的文 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 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文学 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 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剖析、对救赎的探索,对读者有着 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 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 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从《俄狄浦斯王》到 《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产 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 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文学的过硬理由。文学既再现 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 读者得以呈现。当作者与读者的心境在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 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读者的评判应该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质 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只 顾贴“毁三观”的标签,却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确实有失偏颇。 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 的个性、共性、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所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 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 作家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 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 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D 解析:D.“主要与次要的区别”错,它们只有先与后之分,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别。
2.D 解析:D.“‘总—分’式结构”错,应是层进式结构。
3.B 解析:A.“无从谈起”程度过重,原文为“红色记忆便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之一”,即除了红色记忆,文化整合还可以通过其他媒介进行。
C.“价值记忆”范围过宽,根据原文“红色记忆中的价值记忆对个体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知,应是那些良好的、崇高的价值记忆能够正确引导人。
D.“应该以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解析和辨异作为基础”错,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应该以对客位文化的解析和辨异为基础。
4. C 解析:C.“饱经沧桑”错,原文为“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而且从全文来看,钟水生的经历也称不上“饱经沧桑”。
5. ①懂得感恩,无私奉献:为了报答宫大爷的救母之恩,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来当摆渡人;当摆渡人工资低,他毫无怨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②敬业负责,一丝不苟:背老年人和学生上渡船,一有空闲就擦洗渡船,打扫卫生。
③为人耿直,恩怨分明:年轻人说是来镇政府谈投资的,他破例背年轻人上渡船;当年轻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时,他愤怒地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 ①这个结尾是对前文情节的合理延伸,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精神境界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题为“鲸落金络渡”的人物特写,是对主人公形象和精神的升华。
②这个结尾表明主人公一生摆渡的事迹影响较大,引起省报的关注,显示了他的事迹和精神的巨大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③这个结尾意味着主人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得到广泛的传扬,必将使社会上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每点2分)7. B 解析:B.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中的“造价昂贵”并非针对商业航天产业,原文为“造价昂贵的火箭和卫星向批量化商品转变,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逐步降低航天发射成本”。
8. A 解析:A.“优秀国际企业的加入打破了这种封闭性”错,原文为“国内涌现了一批商业火箭公司和卫星公司,打破了封闭的航天体系”。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学习资料专题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C 【解析】A.文章开头一段是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而不是“历代都彰显出……”。
B.并非“明确提出”,而是“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
D.文中说的所坚守的信念是“强而有义”。
2.C 【解析】旨在从反面阐明国家富起来之后要按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
3.B 【解析】“富而无骄”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但仍“可堪称道”,孔子等古人并未完全否定,体现为一种辩证的批判态度;当然作者主要是抨击。
4. C 【解析】这里的原因有多个,“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产业链日益成熟”等都是原因,但欧美汽车资产的进驻不是主因。
欧美汽车资产还只是“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已。
5. C 【解析】A.原文“并为此在产品、人才、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以及“3年前广汽集团就开始了进军美国的计划,充分研究进军美国汽车市场面临的技术问题、标准问题”表明广汽传祺在宣布进驻北美市场之前在产品、人才、机构设置、技术、标准等方面已进行充分准备。
B.“全面下滑”不符实情。
D.四则材料的中心并不完全相同,第三则材料分析了汽车行业由“共享做大蛋糕”为主进入“争食存量蛋糕”为主阶段的原因。
6.①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相关政策,给予相关配套资金支持。
②政府也应鼓励自主品牌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身要加大创新投入。
③加大自主品牌占公务用车比例,引领、鼓励和倡导民众选购自主品牌汽车。
④确立全新品牌战略,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走出去,或引进国际汽车资产,参与兼并重组。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6分)7.B 【解析】①“内心仍不平静,总是埋怨”不恰当,应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②直接说“心理描写”不恰当,是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
8.①表层意义上,无论是城市中外孙女的居所,还是远处的家乡,外婆找不到回家的路,表明她神志不是很清晰。
②深层意义上,文章写外婆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着意表现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每点3分)9.①外婆的世界是封闭孤独的世界:亲人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
②外婆的世界是充满爱恋的世界:充满了对故乡的爱恋,对家的爱恋,对儿孙的爱恋。
③外婆的世界是充满希冀的世界:她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希望,总是想尽办法逃离孤独,摆脱束缚。
④外婆的世界在慢慢与死亡和解:外婆因为懂得自己随时可能离去,所以她每天在楼梯口隆重地迎接我下班回家。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6分)10.B 【解析】加上标点为:孛来近塞猎。
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
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
亨益恶贤。
译文: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袭击他们夺回玉玺来。
皇上动心了。
李贤说不可开启战端,玉玺不值得成为这样的宝贝,这事就算停止了。
石亨更加恨李贤。
11.D 【解析】D.“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应为“带有褒贬意味的称号”;如周厉王、隋炀帝中的“厉”和“炀”就带有贬的意味。
12. B 【解析】B.“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错,文中的“下狱”和“渐疏贤”说明他也有被冤屈和疏远的时候。
13.(1)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济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
”皇上于是下令增拨银两。
(“虑”“中饱”“不贷”“是”及最后一句的主语省略情况,各1分)(2)李贤坚持自己的意见,连着四次向皇上争取,他的同事都很害怕。
李贤退朝后说:“大臣应当知无不言,怎么能闭口不言、尸位素餐(苟且任职)呢?”(“执”“数四”“卷舌”“偷位”及“可……耶”句式,各1分)【参考译文】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
参加乡试得了第一,宣德八年考中进士。
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
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
英宗重新即位后,命他兼任翰林院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
不久,他升为尚书。
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皇上非常宠爱他。
山东闹饥荒,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
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
”皇上于是命增拨银两。
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
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亨、曹吉祥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便向皇上告状,把两人投进监狱。
正好有风雷之变,他们获释,李贤被贬为福建参政。
他还没动身,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大任,就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
过了一个月,恢复他为尚书,仍入内阁当值如常。
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袭击他们夺回玉玺来。
皇上动心了。
李贤说不可开启战端,玉玺不值得成为这样的宝贝,这事就算停止了。
石亨更加恨李贤。
当时石亨、曹吉祥当权,李贤因为顾忌而不敢把话说尽,但他常常从容回答皇上的提问,因此对石亨之辈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
李贤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
皇上采用他的建议,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
他又趁机提出实行宽恤的政策,请求停罢江南织造,清理锦衣卫监狱,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
皇上很为难。
李贤坚持他的意见,连着四次向皇上争取,他的同事都很害怕。
李贤退下后说:“作为大臣就应当知无不言,岂可闭口不言、尸位素餐呢?”当初,御史刘濬弹劾柳溥败军之罪,触怒了皇上。
李贤说御史是国家耳目之官,不宜谴责。
石亨诬陷李贤曲护刘濬。
皇上渐渐疏远了李贤,不久才醒悟,又待之如初了。
他常常独自与皇上谈话,很久才出来。
一有事情,皇上一定召他去问这样处理是否可行,或者派宦官去询问他。
李贤务持大体,尤其以珍惜人才、广开言路为急务。
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管讲解经筵事务。
成化二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皇上十分惊愕悲悼,追赠他为太师,封谥号为文达。
14.D 【解析】D.“辛辣”“极具讽刺性”程度过重,应该说是含蓄,有些语句有讽刺意味。
15.①颔联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
②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③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或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
)(每点2分,对比内容和作用各占1分)16.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分)17. B 【解析】第一处,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此处语境是“大自然”,应为”鬼斧神工”。
第二处,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不置可否:指不表明态度。
此处是说人们对形成原因没有一致的结论,应为“莫衷一是”。
第三处,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此处语境为“地貌”,应为“天翻地覆”。
第四处,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结合前文专家评价,应选“独一无二”。
故选B。
18. C 【解析】A.“吸引”与“关注”搭配不当。
B.语序不当,“峡谷”应在“因为”后,且“吸引”与“关注”搭配不当。
D.“非常酷似”赘余,且语序不当,“因为”应在“峡谷”后。
故选C。
19. D 【解析】A.“地表”缺少谓语。
B.主语“千百年暴雨和洪水冲刷、风力”与上文“黄土大山”语意不连贯。
C.前后文谈论对象不一致。
故选D。
20. (1)“犬子”改为“您的孩子”;(2)“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3)“指导”改为“帮助”;(4)“鄙校”改为“学校”;(5)“不得”改为“请勿”。
(每点1分)21.①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②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③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会被放逐而沦亡(每处2分)22. 关于作文评分的几点说明:(1)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中给出五则事例,这五则事例有一个共性,这些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做出影响公共秩序的行为;学生可以支持“有钱不能为所欲为”。
立意主要理由是社会公序良俗存在的必要。
公序良俗指的是“公共秩序、良好的社会风尚”。
说得通俗些,就是“将心比心”。
因为社会的有效运转,除了靠有形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还要靠公序良俗来维系和平衡。
如果你的为所欲为牵扯到公共资源,这是有悖于公序良俗的。
若有一天,社会失去公序良俗,“有钱能为所欲为”成为新规则,钱包里的那点小钱能让我们变成“强者”吗?学生也可以支持“有钱能为所欲为”。
立意理由是花自己的钱,给自己“买”快乐,一没有占用公共资源;二没有妨碍其他人。
(2)其他立意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可视为符合题意。
(3)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
(4)建议切入分42分。
附: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一)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少50个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