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卫主任医师对小儿哮喘的诊治经验

合集下载

我给女儿治哮喘的经历

我给女儿治哮喘的经历

我给女儿治哮喘的经历
我的女儿患有哮喘,自从小时候开始就会出现哮喘的症状,家中常常受到困扰。

为此,我给他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避免刺激性食物:
1. 尽可能少吃刺激性食物,特别是热辣油炸食品,会加重哮喘发作的情况。

2. 每天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给予身体更多的营养,有助于调节哮喘症状。

二、减轻压力:
1. 尽量不让孩子经历强烈的情绪波动,比如朋友之间的小矛盾,学习上的压力等。

2. 增加娱乐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放松,减轻学业压力。

三、控制室内温度:
1. 避免房间过冷过热,维持室内温度稳定,有利于孩子舒适度。

2. 室内都要保持整洁,尤其是床上用品、室外鞋这类,要经常清洗消毒。

四、控制空气污染:
1. 着装选择。

在雾霾浓重的日子里,一定要多洗衣服,注意穿衣的卫生。

2. 日常空气净化。

可以购买净化器来净化室内空气,空气污染也是哮喘的致病因素之一。

五、定期拜访医生:
1.不用大病小症害怕去看病,定期去检查,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疾病,有利于早期诊治。

2.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服用药物要及时,不要有随意性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我花了很多时间把女儿治愈哮喘病,只有勤劳和完善的治疗手段,哮喘病才能痊愈。

虽然担心仍然残留,但我深信女儿的哮喘会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护理,她的健康的生活状态会更受我的照顾和关心。

分析中医护理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分析中医护理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分析中医护理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作者:陈燕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这98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作比较。

结果研究组中,患者住院时间为(4.05±0.25)d,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0%,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为98.33%;对照组中,患儿住院时间为(8.25±0.35)d,患儿护理满意度为79.17%,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为83.3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统计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关键词:中医护理;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161-02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一种常见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

由于该病伴有可变的呼吸气流受限,呼吸道癥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

要想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除了对其辞去有效的治疗方案外,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作用巨大。

有研究表明[1-2],中医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有着显著效果,通过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儿的健康。

本文就中医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作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98例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研究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男女比例16:9,年龄在3~8岁,平均(5.25±0.25)岁;对照组: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男女比例5:3,年龄在3~6岁,平均(4.05±0.35)岁。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王晓燕主任医师运用中医疗法,防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宣肺降气为先,缓解期扶正祛痰为要,稳定期固本扶正为纲,同时始终贯彻补肾纳气、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注重调摄,并配合“三伏加三九贴敷”及“传统穴位+神阕穴贴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王晓燕; 中医学家; 哮喘/中医药疗法; 哮喘/预防与控制; 补肾纳气; 理气活血;儿童哮喘是常见的肺系疾病,《幼科发挥·喘嗽》云:“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

”古人已经认识到本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加之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辨证施治更有其特殊性。

王晓燕主任医师为河南省及郑州市首届名中医,从医25个春秋,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小儿哮喘的防治,强调哮喘应以预防为主,在哮喘的分期治疗中既博采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临床思路及学术见解,现将其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分期施治王晓燕主任医师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

发作期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佐用敛肺之剂,宣散有法、收摄有度;缓解期扶正化痰,攻补兼施,攻不伤正,补不敛邪;稳定期固本扶正,调摄得当,防止复发。

哮喘乃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引动伏痰而发,痰气交阻,气机不利,临症可见哮鸣、气喘、咳嗽、痰壅,故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为治疗的基本大法。

王晓燕主任医师根据寒热的不同,临床分别采用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配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加减。

但咳喘之证本就耗伤肺气,日久不愈,其气更虚,再者化痰药物多偏温偏燥,与宣肺散邪之品配伍应用更伤肺气,肺气耗散无度则咳喘难平,故王晓燕主任医师每在宣散之中酌加五味子、乌梅、白芍等收敛之品,使肺气得收、卫表得固。

小儿哮喘发作经过治疗,症状减轻,稍咳、不喘、有痰,即进入哮喘的缓解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神奇药方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神奇药方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神奇药方
这是我亲身的体验,女儿从一岁半上幼儿园以后,容易上感(上呼吸道感染),一上感,就咳嗽,咳嗽以后就咳喽咳喽地喘上了,每次都是去儿研所看,吃些消炎药,慢慢就好了,但女儿上感越来越频繁,咳喘越来越重。

儿研所的医生让我们看哮喘科,让女儿吃顺尔宁。

女儿吃了一个月。

可药没有停,女儿的哮喘病又发作了,而且咳喘得更厉害。

女儿快三岁时,有一次咳嗽非常重,咳了一夜,基本没有怎么睡觉,心急的我只好给武大夫打了个电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就告诉了武大夫三个症状,咳嗽剧烈、流点清鼻涕
、似乎有些发低烧。

武大夫在电话里告诉我一个小方子,方子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在脑子里。

炙麻黄、甜杏仁、石膏、甘草、荆芥、金银花、连翘、干姜、五味子,一共九味药,共两副,我给女儿抓的是免煎药。

中午12点半,女儿服了半付药,简直神了,30分钟后,女儿就不喘了,安然入睡。

这对我的震撼太大了。

武大夫在电话里告诉我的方子,竟然有这样的神效,大家可以想象我当时多兴奋,晚上女儿在喝完半剂药后,就基本不喘了,第二天我就让女儿喝完药后上幼儿园去了。

真是一剂药下去就见效,两剂药药到病除啊。

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培训班课件-哮喘

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培训班课件-哮喘

每天持续 有症状
经常出现, 通常每晚 均有症状
每天多 次使用
严重 FEV1或PEF <正常预 受限 计值的60%,PEF或
FEV1变异率>30%
注:(1)评估过去2-4周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憋醒,应急缓解药使用和活动受限情况;(2)患儿只要具有某级严 重程度的任一项特点,就将其列为该级别;(3)任何级别严重程度,包括间歇状态,都可以出现严重的急性发作
有症状
每天使 用
部分 受限
FEV1或PEF ≥正常 预计值的80%,PEF 或FEV1变异率<20%
FEV1或PEF ≥正常 预计值的80%,PEF 或FEV1变异率20%-
30%
FEV1或PEF达正常预 计值的60%-79%, PEF或FEV1变异率 >30%
0-1 次/年
≥2次/年, 根据发作的 频率和严重 度确定分级
2019/,12/7 我国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仍较低。
定义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通常表现为慢性气道炎症 根据呼吸道症状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来确诊 这些症状可随时间变化,且强度也有所不同 可同时伴有呼气性气流受限
2019/12/7
哮喘的临床分型
是否具有特异性:过敏性哮喘、非过敏性哮喘 致病的危险因素:职业性、阿司匹林性、运动性哮喘 气道炎症的类型:嗜酸性细胞性、中性粒细胞性、非
特点: —反复发作 —夜间/接触过敏原后加重 —往往有季节性和家族史
哮喘的诊断:可能的刺激因素
症状可能在下列情况下出现或加重:
过敏原
其它
动物皮毛
运动
尘螨
病毒感染
花粉
温度变化
霉菌
情绪变化
化学气味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王晓燕主任医师运用中医疗法,防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宣肺降气为先,缓解期扶正祛痰为要,稳定期固本扶正为纲,同时始终贯彻补肾纳气、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注重调摄,并配合“三伏加三九贴敷”及“传统穴位神阕穴贴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王晓燕;中医学家;哮喘/中医药疗法;哮喘/预防与控制; 补肾纳气;理气活血;儿童哮喘是常见的肺系疾病,《幼科发挥•喘嗽》云:“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

”古人已经认识到本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加之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辨证施治更有其特殊性。

王晓燕主任医师为河南省及郑州市首届名中医,从医25个春秋,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小儿哮喘的防治,强调哮喘应以预防为主,在哮喘的分期治疗中既博采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临床思路及学术见解,现将其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分期施治王晓燕主任医师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

发作期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佐用敛肺之剂,宣散有法、收摄有度;缓解期扶正化痰,攻补兼施,攻不伤正,补不敛邪;稳定期固本扶正,调摄得当,防止复发。

哮喘乃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引动伏痰而发,痰气交阻,气机不利,临症可见哮鸣、气喘、咳嗽、痰壅,故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为治疗的基本大法。

王晓燕主任医师根据寒热的不同,临床分别采用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配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加减。

但咳喘之证本就耗伤肺气,日久不愈,其气更虚,再者化痰药物多偏温偏燥,与宣肺散邪之品配伍应用更伤肺气,肺气耗散无度则咳喘难平,故王晓燕主任医师每在宣散之中酌加五味子、乌梅、白芍等收敛之品,使肺气得收、卫表得固。

小儿哮喘发作经过治疗,症状减轻,稍咳、不喘、有痰,即进入哮喘的缓解期。

小儿哮喘缓解期莫大意

小儿哮喘缓解期莫大意

经 过治疗 , 哮 喘 虽 然
得 到 缓 解 ,但 疾 病 未 根
除, 症 状 只 是 被 药 物 控 制
暂 时 停 止 而 已 。 其 病 未 愈 , 故 一停止治疗 , 不 久
哮喘 又复发 , 或 由 某 一 因
病 致 虚 ,不 是 由 虚 致 病 , 所 以 风 寒 与 痰 浊 才
儿 哮 喘 病 缓 解 期 的 治 疗
和预防 。
因 ,从 根 本 上 治 愈 病
原 , 哮 喘 才 能 得 到 彻 底 治愈 。 有 人 认 为 ,儿 童 哮 喘 在 发 病 期 间应 治 喘 , 哮 喘 止 后 则 应 使 用 补 药 调理 , 并说 这是 “ 缓 则治本” ,此 话 用 在 儿 童哮 喘上 是不 妥 当的 。 中 医学 的 “ 标 本论 ” 内 容 丰 富 ,就 此 病 而 论 , “ 病 证 为 标 , 病 因 为
殆尽。
以 调 理 。如 果 过 早 补 虚 , 不但无效 , 还 很
哮 喘 是病 之标 , 不 是 病 之 本 。每 当 治 可 能 使 风 寒 痰 浊 内 闭 而 病 发 更 剧 ,更 难
疗 后 哮 喘虽 止 , 但病之本 未除 , 故 随 时 有 于 治 愈 。 复 发 的可 能 。 中 医有 “ 急则 治 其 标 , 缓 则
2 0 1 3 年1 月 第1 期
. 囊 i 藤卿藤 薜
瞧 篓 黪 广 西 ・ 伊 莎 觏
在儿童 中 , 患 哮 喘 病 的 不 少 。在 治 疗 治 其 本 ” 的治 疗 原 则 。哮 喘 一 止 , 其 病 缓 上 , 较 之 成 人 哮 喘 要 容 易 治 疗 得 多 。但 因 解 , 但 不应立 即中止治疗 , 而 须 治 其 病 之 此 病极 易复发 , 要 根 治 就 难 了。为此 , 切 莫 忽 视 小 本 。只 有 继 续 针 对 病 本 治 疗 , 消 除 其 致 病 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弦 。诊 断 : 胀 ( 腹 糖尿 病 , 胃炎 ) 。辨证 : 脾湿 胃热 , 气机壅 遏 。治 则 : 化 湿 热 , 脾 理 气 , 滞 除 胀 。 清 运 消
王清 任 在《 医林 改 错 ・ 血 合 脉 说 》 气 中指 出 :治 “
病 之要 决 , 明 白气 血 。 一般 新 病 在气 , 病 在血 , 在 ” 久 故 胀久不 愈 , 必有 经 脉 瘀 阻 , 腑 经络 疏 通 不 畅 , 脏 需 要在 辨证 论治 基 础 上分 别 加 用 活 血化 瘀 药 物 , 胃 在 腑 可加用 失 笑散 , 胸 胁 可 加用 郁 金 、 芍 , 脐 腹 在 赤 在
见病 , 易反 复发 作 , 延 难 愈 , 程 较 长 。“ 喘” 迁 病 哮 病
名 最早 见 于《 溪 心 法》 幼科 发 挥 ・ 喘》 : 小 丹 。《 哮 云 “ 儿素 有 哮喘 , 遇天 雨而 发者 … …发 则连 绵不 已 , 过 发 如常 , 时复 发 , 为 宿疾 , 可 除 也 。 认 识 到本 病 有 此 不 ”
加用 桃 仁 、 红花 , 在少 腹加用 泽 兰 、 不 留行 , 王 取其 祛
瘀 生新 , 血行 气则 行 之意 。 6 甘草 满 中 。 亦可 补 中
拟 : 脾 健 中消 滞 , 热 养 胃生 金 。处 方 : 运 清 白术 、 枳 实、 黄芩 、 半夏各 9 , 皮 6 , g陈 g花粉 、 冬 、 参 、 内 麦 沙 鸡
金、 麦芽 各 1g 2。
甘 草一 药 , 味 甘平 . 性 可人 十二经 , 其性 甘缓 , 故
有 人谓 腹 部胀满 , 忌用 甘 草 , 诊 凡 遇腹 胀 , 不 禁 临 概
用 甘草 。 此说 当辨证 而看 。若 属 中气不 足 , 脾虚 胃 弱, 气滞 作胀 者 , 能 单 用 消滞 行 气 之 药 , 不 愈用 此 类
腹胀 消失 , 中一 部分病 人可 达病 毒转 阴之效 。 其
5 久 病 入络 。 血 同治 气
柴 × ×, 诊 :97年 7月 。患 糖 尿 病数 年 , 首 19 近 感 心下 痞 闷 , 胃热 口苦 , 满而胀 , 欲饮食 , 腹 时 而食后 胀满加 重 , 重 乏 力 , 肢 溲黄 便 干 , 暗红 、 黄腻 , 舌 苔 脉
者补 之 , 虚实并 见者 则补 虚泻 实兼 顾 。师从 燕 师 , 试 将其 诊 治经验 总结 如下 。 腹 胀 中的运用 , 关键 在 于辨证 , 必拘 泥“ 草 满 中” 不 甘
之说 。 7 验 案举例
反 复发 作 , 以根 治 的临床 特点 。近 年来 , 难 随着全 球
环境 的变化 , 发病 率有 所增 加 , 发病 年龄呈 小龄化 趋
所伤 , 内外 合邪 ; 或接 触异 气 , 均可 引动伏 痰 , 升气 痰 阻, 痰气 胶 着 , 击 喉 间 , 哮 喘 骤作 。在 急性 发 作 搏 则 期 , 论 是何种 诱 因 , 邪 实 为 主 , 临 床表 现 虚 实 无 皆 其 兼见 , 热并存 , 浊互结 , 者可 相互 夹杂 , 相转 寒 痰 三 互 化, 为本 虚标实 证 , 治 疗 大 法是 实 喘 者 泻 之 , 喘 其 虚
势, 严重 影 响 了患 儿 的身 心健 康 , 此 , ,L 因 d J 哮喘 的 防治工 作 日益受 到 关 注 。祖 国 医学认 为 , 成 本 病 形
之 关键 在 于d 肺 、 、 qL 脾 肾功能不 足 , 肺气 亏虚 , 气不 者, 加用 党 参 、 黄精 ; 湿重 者 , 若 加用 厚朴 、 苍术 ; 热重
处方: 黄芩 、 夏 、 皮 、 半 陈 白术 、 实 、 朴 、 附 各 枳 厚 香 9 , 瓜蒌 、 g全 茯苓 、 内金 、 鸡 麦芽各 1g 2。 服 6剂 , 二便 通畅 , 腹胀 大减 , 黄腻 之苔 渐 化 , 唯
感身 困乏 力 , 口干 口苦 , 红 、 薄 黄 , 滑 数 。再 舌 苔 脉
津 、 胃法治其 本 。 养 按 : 师 认 为 腹 胀 一 证 , 在 中 焦 多 与 脾 虚 失 金 病 运、 气机 失调 有关 , 且与 肝郁 条达失 司 , 热阻滞 , 湿 胃 气不 和有 关 , 辨 证 用 药 , 可 妄 投 大剂 破 气 之药 , 需 不
甘 草 , 仅 没有 滞 中 生胀 作 用 , 且 使 中气 一 转 , 不 而 肠 自蠕动 , 自流 通 , 气 何患胀 之不 除 , 即塞 因塞 用法 , 此
药, 脾气 愈 散 漫不 收 , 胀愈 甚 , 以补 气健 中法 诊 腹 须 治 。甘 草 能 补 脾 胃不 足 而 益 中气 , 常 与 党 参 、 故 白 术、 茯苓 相 配 , 宜 选 用 炙甘 草 , 虚证 腹 胀 加用 炙 但 对
上方 加减 数诊 后 , 胀 消 除 , 证 再 拟 甘 寒 、 腹 余 生
者, 加用 山栀 ; 溏 者 , 便 加用 茯苓 、 仁 ; 胀痛 者 , 薏 腹 加 用 香 附 、 胡 ; 虚 内热 者 , 元 阴 加用 元 参 、 冬 ; 麦 上感 咽
痛者 , 用 银 花 、 蓝根 。经用 上 法 治疗 , 数 患者 加 板 多
病 案 : 胀 ( 尿病 , 腹 糖 胃炎 )
d 哮喘是 儿 科 最 常 见 的一 种 肺 系 多 发病 、 qL 常
布津 , 浊 滋生 ; 失健 运 , 痰 脾 聚湿 生 痰 , 贮 于肺 ; 上 肾
失气 化 , 气上 泛 , 水 聚饮 为痰 。其 中伏 痰 留饮 , 于 阻 胸膈 , 哮喘发 作 的潜 在 因素 , 复 感 外 邪 , 饮 食 是 而 或
维普资讯
A ,
新疆 中医药
20 05年
第2 卷 , 4
第 5期( 总第 15பைடு நூலகம்) 0
6 9
jr
燕 卫主 任 医师对 d, 哮 喘 的诊 治 经验  ̄L J 新 墨 医 00 卞 兰 疆科学属 霪 曩 皇 昏 医 院80)李 医 大 附 中 阢 3o 二 ( ,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