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环境状况共64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资源匮乏等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对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现状分析污染问题污染是我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污染、交通污染以及农业污染等问题在我国不断加剧。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使得许多河流和湖泊变得不适宜饮用和农业用水。

此外,土壤污染也日益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

资源匮乏我国资源匮乏也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能源资源供给不足,导致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

水资源短缺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干旱地区。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管理体系薄弱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一方面是监管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此外,环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对策分析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教育宣传为了改善环境保护现状,我们需要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加大环保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同时,媒体也应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强调每个人的环保责任和行动。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制度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监管部门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监督和执法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建立健全环境数据和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改善污染问题和缓解资源匮乏,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推动其减少排放,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力度为了解决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薄弱问题,我们需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当代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但如今,随着政府和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环保工作正迅速向前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

中国从1949年到2011年,人口增长了2.3倍。

大量的人口密集地区使环境承载能力迅速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恶化。

第二个问题是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经历了一波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

工业,交通和能源部门的庞大需求导致了地区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并引起了全球性的注意。

第三个问题则是环保法律的执行问题。

虽然中国有一些严格的环保法规,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执法不力等原因,这些法律的执行往往是有欠缺的。

这使污染企业往往可以逍遥法外。

中国环保发展的趋势尽管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政府和民众不断的努力使得今天你可以看到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

政府在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2017年7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该法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对其生产的产生的全部废弃物的监管、处理和运输的全过程,计划减少市场外流的废弃物,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

政府也加强了环保法规的执法。

在2018年8月,公安部开始执行针对涉及恶意环境犯罪的“刑事拘留、不当得利”专项打击行动。

除了政策和执法的改进外,中国人民还在积极地参与环保工作。

中国有很多环保组织,如绿色和平等民间组织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此外,中国人民增强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行使他们的环境权力。

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的环保工作将继续向前发展。

从政府以及企业方面,节能减排将成为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非法产能。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环境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环境现状,并分析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化、交通拥堵和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

中国许多城市常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不佳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空气污染还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水污染水污染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未经充分处理,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近年来,一些地方频繁发生水源污染事件,给居民的日常饮用水安全带来了威胁。

水污染还损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土壤污染中国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料的倾倒和农药的使用。

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积累在土壤中,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土壤污染,但问题仍然严峻。

四、生物多样性损失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然而,过度的城市化、工业化和过度开发导致了生境破坏和物种灭绝。

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正面临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中国重要的环境挑战之一。

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能源生产和消耗、工业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给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中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六、环境管理与保护尽管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实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以及推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等都是中国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举措。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国际合作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

结论中国的环境现状严峻,但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全面发展的重要瓶颈。

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本篇文档将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及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体上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185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37%。

可耕地总面积为309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6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则缺水严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水质不好,因为水污染重,导致水资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3.空气质量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其中PM2.5、PM10等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为污染气体的主要成分。

由于排放量较大,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而户外工作和生活的人群对空气质量不良的影响也逐渐加重。

二、主要污染源及危害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造成周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特别是金属加工、石化、建材等行业,对环境的破坏性最大,这些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物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造成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过度使用,污染了surrounding 的土壤和水体,同时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相比,在规模和分布上可能更为分散,但是影响不容忽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活污染生活污染源包括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固体废物等,这些都会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生态问题而加剧,城市垃圾问题十分突出,卫生处置混乱的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环境现状中国的环境现状十分严峻。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状况,但面临着许多挑战。

空气污染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有大约七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在空气质量低下的情况下生活。

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燃烧过程,如发电厂和汽车尾气。

空气污染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水体污染也是中国的严重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许多河流和湖泊。

水污染不仅对人民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是中国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业废物的不合理处理以及工业废物的排放,许多农田和城市土地受到了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业产出和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还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推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加强对违规排污企业的惩罚力度,实施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发展计划等。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投入,加强了对环境保护部门和环保NGO的支持。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挑战。

改善中国环境状况的挑战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能源消耗国家之一,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政府需要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型。

此外,污染治理的成本也是一个挑战。

治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

政府需要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同时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另一个挑战是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在环境保护上的参与度仍然有限。

政府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我国新时期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新时期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新时期环境保护现状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新时期面临的主要挑战,金融与实体并重,更加注重实体;出口与内需并重,更加注重内需;全球气候变暖,更加注重低碳经济。

着眼于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持稳定,着力于实现协调发展、创新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一份报告这样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

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

”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

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

但是,最新信息告诉我们,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之下,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遍体鳞伤,完好的肌肤所剩无几,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上。

如果不奋起救治,国将不国!我国的生态环境灾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主要是土地沙化,水资源缺乏并且严重污染,大气污染。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现在我国从西北、华北北部到东北平原的西部,分布着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已是国土面积的1/4。

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

近几年来,我国对荒漠土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总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许多生态性灾难频繁发生。

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研究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可以说“沙漠正在包围中国”决不是危言耸听!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

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北方地区。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增长的持续,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现状备受关注。

一、环境问题严重(一)空气污染严重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长期不佳,雾霾天频发。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等因素都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二)水污染严重中国的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河流、湖泊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污染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三)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导致了中国的土壤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法律法规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推进绿色发展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鼓励绿色生产方式、节约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投入环保资金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设立环保基金,支持环保项目的开展,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三、未来挑战重重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产业结构问题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仍需时间,传统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导致环境问题难以有效缓解。

(二)城乡差距问题城市环境保护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城乡差距日益突出,需要加大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

(三)环保意识问题一些地方和企业对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环保法规执行不力,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四、结语中国环境保护现状既有亮点,也存在困难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希望未来中国的环境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环境现状及对策王德美2120141293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发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

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发展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问题(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加速侵蚀”相互选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强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较少,甚至基本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 七大水系、部分湖泊、水库和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 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 类水质,无超Ⅴ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 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 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的正 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
其他一些疾病也被认为与水污染有关——如皮 肤病、肝癌和胃癌、先天残疾、自然流产等。
研究人员曾经对水污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 过一些研究,与水污染有关的癌症和先天残疾是由 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造成。
3.固体废弃物污染 (1)污染现状
201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 10.6亿 吨,危险废物产生量1077万吨。全国工业固体废弃 物的累计堆存量已达65亿吨,占地51680公顷,其 中危险废物约占5%。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4 亿吨,全国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近年 来,塑料包装用量迅速增加,“白色污染”问题突 出。
城市生活水污染,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 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 加。2019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 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 中处理率仅为13.6%。
农业废水污染,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 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杀虫 剂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并造成一些水体的污染。 牲畜饲养场排出的动物粪便直接进入饲养场附近水 体,也是水中生物需氧量和大肠杆菌污染的主要来 源。
(2)污染来源 2019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
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在淮河流 域约有75%的化学需氧量来自工业废水,其余来自 生活污水。
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 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 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 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 要来源。
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 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 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20世纪70年代初 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2019年为133天, 2019年长达226天。
珠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2.5%的河段为Ⅲ 类和优于Ⅲ类水质,29.2%的河段为Ⅳ类水质,其 余河段为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 氮、高锰酸盐指数。
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 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氮氧化物污染也较为严重;总悬浮颗粒物北方城市 高于南方城市。
(2)污染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量不断上
升。到2000年原煤消费已增至14.5亿吨,工业锅炉 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燃烧效率低, 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占有重 要份额。虽然居民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 左右,但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
辽河水系总体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河段为 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生化 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松花江水质有所改善。监测的70.6%的河段为 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和生化需氧量。
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 染相对较轻。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 滇池最重,其次是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 洞庭湖、镜泊湖、博斯腾湖、兴凯湖和洱海。湖泊 水库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和耗氧有机物 增加。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 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水库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挥发酚。
随着燃煤使用量的增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 呈 急 剧 增 长 之 势 。 1990 年 我 国 二 氧 化 硫 排 放 量 为 1800多万吨,到2019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到2000 年增至2800万吨左右。
另一方面,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 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 市。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 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一氧化 碳 对 大 气 污 染 的 贡 献 率 达 到 80% , 氮 氧 化 物 达 到 40%,这表明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 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0年代中期水平, 单车污染排放水平是日本的10-20倍,美国的1-8 倍。如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仅为洛杉矾或东京的1/ 10,但这三个城市的汽车污染排放却大致处于同一 水平。
(3)污染危害 由于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
疾病发病率很高。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 气肿和慢性气管炎,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疾病 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3)污染危害 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渔业和农业生产
(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增加了清洁水供应的 支出。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富营 氧化以及动植物物种的损失。
一些疾病与人体接触水污染有关,包括腹水、 腹泻、钩虫病、血吸虫、沙眼及线虫病等。改善供 水卫生条件可以极大地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危 害程度,同时也可减少幼儿因腹泻而导致的死亡。
淮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 段的状况改善明显。干流水质以Ⅲ、Ⅳ类为主,支
流污染仍然严重,一级支流有52%的河段为超Ⅴ类水 质,二、三级支流有71%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主 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高猛酸盐指数。
海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监测的50%的河段为 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 数、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此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 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两大难题。
一、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城 市空气质量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 方城市。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 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