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十年耕地面积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北京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综合所一九九二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十年农村经济的变化 (4)(一)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4)(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水平 (5)(三)农业生产布局 (9)(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布局 (10)(五)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10)(六)农业发展现状评价 (12)二、十年农业自然资源的变化 (13)(一)土地资源 (13)(二)气候资源 (13)(三)水资源 (13)(四)生物资源 (14)(五)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现状评价 (14)三、北京郊区农业发展的功能和目标 (15)(一)功能 (15)(二)发展任务 (15)(三)指导思想 (15)(四)发展目标 (16)四、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16)(一)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的总体设想 (16)(二)综合农业区划分 (17)五、综合农业区划的实施 (21)(一)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布局与建设 (21)(二)促进郊区农业发展的几项重要措施 (23)(三)综合农业分区评述 (25)Ⅰ中山林果区 (25)Ⅱ延怀中低山林粮牧区 (27)Ⅲ延庆盆地粮果菜牧区 (29)Ⅳ门头沟低山林果区 (29)Ⅴ低山果林区 (30)Ⅵ山地平原过渡带粮果区 (35)Ⅶ平原粮牧区 (38)Ⅷ平原粮经牧区 (39)Ⅸ平原粮菜牧区 (42)Ⅹ近郊平原菜牧区 (43)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前言1982年编制了第一次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京郊农村坚持“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城乡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努力发展乡镇企业,既为首都市场提供了丰富食品,又为城市工业发展配套做出了贡献,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提高,郊区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经济转化,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京郊农村经济的十年发展是对第一次农业区划的有力检验,证明了农业区划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和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有力推进作用。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年11月,先后有两次寒潮影响我国,中央气象台分别发布了蓝色、黄色寒潮预警。如图为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中四个时刻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地理
2024.1
本试卷共11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古人认为夏至日“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测量进行验证,成为世界科学史上实测子午线的重要记录。如图为僧一行选定的四个测量地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题详解】
从评价结果看,十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区评价分数变优,但是不能得出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结论,A错误。读图可知,西北地区的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等省区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B正确。读图可知,产粮大省耕地质量有提高,也有下降,例如河南省、吉林省下降明显,C错误。读图可知,沿海各省补充耕地质量有提高,也有下降,例如海南、广西、附近、广东等都有所上升,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大西洋海域受本格拉寒流(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是东南信风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类和饵料丰富,数量更大,A错误;读图可知,南非印度洋海域分布有热带、亚热带生物区,沿岸、近海、深海生物区,生存环境多样,渔业资源类型更丰富,B正确;两处海域均受全球变暖影响,C错误;两处海域均位于绕好望角重要航线附近,均受南非及过往船只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误。故选B。
关于耕地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耕地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国耕地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议题,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十五”期间我国的GDP 年均增速达8.8%,人均GDP达1000美元。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末端治理”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
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到湖北通山县的一个农村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
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耕地现状分析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十分少,约为世界平均数的1/10,且耕地抛荒滥占耕地仍很严重,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从1996年12月31日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
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的纪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3.1万件,涉及土地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9.24万件。
核实耕地面积问题浅议

本生产 单位 。实行责任制 以后 , 原来的生产队变成 了居 民组 ,
在承包到户及以后的延包 过程 中 , 都是按照 已经基本失 真的 原账面面积数据对耕地进 行的分配或调整。因为这项工作涉
地面积数据失真( 或差异 ) 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掌握 的数据为准逐 级上报 。四是耕地面积 动态变动 情况复
杂 。耕地面积是一个动态数据 , 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至今 已 第 十年时间 , 十年来 , 耕地 面积在实际上发生 了较大变化。基建
是 历 史原 因 。应该 说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建 国 以来 , 国 我
最好的方法就是 由各级农业普查机构组织相关部 门联合 行动 , 采取 以居 民组 为起 点, 以各村 民委 员会现行掌握的账 面面积为基础 , 以分登记抽 户实测 为手段 , 以航测 、 查数据 为参考依据评估的办法进行核查 , 实到村级 。 详 核 关键词 : 农业普 查 ; 耕地面积 ; 抽样方法
( 葫芦岛市统计局 , 辽宁 葫 芦岛 150 ) 2 0 0
摘 要 : 业普 查工 作 的 一 项 重要 任 务 就 是 查 准 、 实农 业 用地 面积 指 标 。在 农 业 用 地 面积 指 标 中 , 地 面积 作 农 查 耕
为直接 涉及 农民群众切 身利益的指标 , 是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全 国农业普 查要取得成 功, 必须查准、 查实耕地 面积 。
及到千家万户农 民群众 的切身 利益 , 民群众十分关注 。所 农 以当时各地都结 合各 地的实际情况做 了十分 细致 的工作 , 采 取 了多种多样 的办法 , 虽然形式不 一 , 但必须做 到基本公平 合理 , 否则群众通不过 。因此可以说 , 各居 民组在分 地时应该 基本掌握了 比较 准确 的耕地面积资料。但 由于涉及农 民切身
资料:耕地面积统计方法

耕地面积统计方法内容提要:目前我国耕地统计数据有国家统计局的年报数据、国土资源部的年度变动数据、卫星遥感数、土地详查数和农业普查数等。
不同口径数据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口径不一致;统计标准不统一;工作条件的限制;行政干扰等。
参照国际上有关耕地面积统计的做法与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有关农业用地统计的项目、口径和定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研究报告提出了改进我国耕地面积调查的基本思路。
一是按照科学性、标准化、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有利于各类耕地的有效利用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来确定我国耕地面积统计口径和调查方法的原则。
二是重新确定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的口径范围和指标体系。
提出了耕地总资源、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的概念。
经测算,我国耕地总资源为19亿亩左右,这个数据可作为土地部门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使用.常用耕地面积为18亿亩左右,可作为计划、统计计算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生产能力使用。
今后我国耕地统计总的发展方向是以普查为基础,摸清家底,建立耕地样框。
在此基础上,建立年度变更调查制度,实施对地抽样调查。
研究背景耕地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不可代替的基本生产要素,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水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耕地资源,耕地生产力不断提高,使我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为搞准耕地资源状况,政府统计部门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从目前看,耕地的统计有基于统计报表制度的常规统计、每10年一次的农业普查以及国土资源部每年进行的土地变更情况调查,由于不同统计方法取得的数据不一致,这就给耕地数据的使用造成了混乱。
因此,开展耕地统计方法的再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意义重大。
一、开展耕地统计方法再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现行耕地统计难以客观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必要开展耕地统计方法的再研究。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Vol.39,No.1 2021年1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综合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崔雪梅崔贵玉2(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00; 2.阳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张家口075800)摘要:1949年以来,北京的城市化管理与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特色。
本文使用ENVI软件对2009年、2013年、2017年的北京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同时采用ArcMap来进行辅助制图,进行土地产出量的分析制图。
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知,北京市最近十年来耕地逐年减少,建筑用地却在逐年增加;同时,水域面积逐年增加,林地总体趋势也表现为逐年增加。
通过北京土地产出率图分析得出,北京近郊土地产出量最大,山区次之,市区最小。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保护耕地妥全、加强土地审批制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
关键词:北京市;遥感影像;GIS;ENVI中图分类号:F301.2;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1-0079-04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01.024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 in BeijingCUIXuemei,CUI Guiyu(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063200,China;2.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of Yuanyang County,Zhangjiakou075800,China)Abstract:Since1949,Beijing's urb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have developed at an extraordinary speed and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eras.This paper uses ENVI software to process the2009,2013,and2017 Beijing remote sensing image maps,at the same time,ArcMap is used for auxiliary mapping and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land output.By analyz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Beijing's cultivated land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while construction lan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at the same time,the water area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overall trend of forest land ha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Beijing*s land output rate map,it is found that the output of land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is the largest,followed by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smallest in urban areas.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measures such as protecting the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strengthening the land approval system,and making full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are proposed.Keywords:Beijing;remote sensing image;GIS;ENVI在我国首都确定为北京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城市化行政管理稳步加速,并再次创造了中国的步伐。
改革开放后耕地变化

改革开放后耕地变化进入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由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更为侧重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因而对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等类型的土地覆被变化投入了较多的精力。
其实,另一种土地覆被变化可能对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威胁更为直接,这就是有限的耕地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丧失。
就这种变化来讲,中国大陆在近20年来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地区。
考虑到下个世纪初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压力,耕地资源的变化无疑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耕地资源的概况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
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
在“谁来养活中国”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
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
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
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
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
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报告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报告1. 引言1.1 概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受到破坏和侵占的情况日益严重。
为了加强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分析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并探讨耕地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
在全面了解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总结和展望,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农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1.3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由于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发展和土地承包经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已经连续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农村土地被非农业用地占用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一些地区存在着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耕地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维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安全稳定,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能,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只有抓好耕地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字数:254】2. 正文2.1 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是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