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重点知识点—GDP和GNP
GDP与GNP的区别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物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国民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5.经济周期:衰退-----萧条-----复苏-----繁荣6.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的支出。
7.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叫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时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务行动。
8.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9.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波动中的衰退和萧条引起总需求下降所造成的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
10.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普通的持续上涨。
一般价格水平是指物价总水平,而不是指个别商品的物价水平1.GDP缺陷(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2)不能反映社会成本(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4)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用和效益(5)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6)不能反映社会收入财政分配状况2.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两种类型是什么?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的增长对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财政政策的两种类型:自动未定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未定的财政政策也叫自动稳定器,三种制度分别为三项制度分别为: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的维持制度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它的工具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政策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变动法定准备率4.宏观经济主要的研究内容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经济知识:GDP与GNP

经济知识:GDP与GNP在历年事业单位考题中,呈现出各类各样的经济学知识点,特别是里面有许多相似而且是考生难以分清楚的经济学名词,比如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等,这些名词一直以来是大多数考生头疼的问题,今天给大家谈谈经济学中常考的这对CP——GDP和GNP。
一、GDP1.什么是GDPGDP名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怎样理解GDP(1)GDP是个地域概念,核算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核算地域内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比如美国人在中国生产的价值可以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人在美国创造的价值就不可以计入GDP。
(2)GDP核算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市场价值,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比如在生活中蛋糕店会买鸡蛋做蛋糕,这个时候鸡蛋就作为生产蛋糕的原材料,在经济学中这种供以下一道程序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就属于中间产品,这种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GDP。
(3)GDP核算的产品价值一般之市场活动的价值,而那些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计入GDP。
(4)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二、GNPGNP名为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三、GDP和GNP的不同之处GDP是个地域概念,计算的是地区之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个国民概念,计算的是国家或者地区之内的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简述GDP与GNP的区别

1.简述GDP与GNP的区别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GNP ,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GDP is short fo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It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total value of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the final products and labor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economy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GNP is short for gross national product. It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total value of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n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ovided by all nationals of a country or region ov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2.货币需求动机有那三种类型Trading motivation: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need currency for nomal transactional activities.Precautionary motivation:Hold a portion of currency against unexcepted expenses.Speculative motivation:Hold a portion of money in order to seize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to buy securities.3.CPI和GDP的区别①GDP平减指数衡量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CPI仅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多品,不包括进口产品③CPI为不同产品的价格赋予了一个固定的权重,而GDP平减指数贼予了一个可变的权重① The GDP deflator measures the price of all products and services, while the CPI only measures the price of all products and services purchased by consumers ② The GDP deflator only includes domestically produced multiple products, not imported products ③The CPI gives a fixed weight to the price of different products, while the GDP deflator gives a variable weight4.通货膨胀的类型①Demand-pull inflation(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explains inf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gregate demand. Infl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continuous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caused by aggregate demand exceeding aggregate supply②Rising costs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are a supply-side shock, when not only are prices rising, but output and employment are also shrinking. This situation is known as stagflation.③Structural inflation(结构型通货膨胀)When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are in balance, prices generally and continuously rise due to changes in economic structuralfactors.5.为什么is曲线向右倾斜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经济学重点知识点—GDP和GNP

宏观经济学指标之一GDP和GN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2.1.1 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领土内..的价值..总和。
...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
....和所提供服务....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2.1.2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区别:按国土原则还是按国民原则2.联系:统计方法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差额发生在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这一项,故有: GDP=GNP-NFP3. 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2.1.3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数据,如下表表2.1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比较国家GNP比GDPArgentina 94.17Singapore 96.88Russia 97.83Thailand 98.06China 99.82United States 100.37Japan 101.92United Kingdom 101.98Switzerland 107.93Kuwait 111.49数据来源:PWT,6.2.2.2 如何测算GDP?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2.2.1 生产法测算(1)概念生产法把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给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要注意的几点:——计算的仅仅是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不含过去产品的交易额)——而且仅仅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不含中间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用它们的市场价值....来衡量(不包括未经市场交易的情况)2.2.2支出法测算(1)说明从支出角度测算GDP,事实上是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行相加,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消费支出C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它构成一个国家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
经济学常识科普:GDP和GNP

GDP和GNP说起经济,首先得说GDP和GNP。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一国境内(或地区内)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这里有个关键点是“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不管是中国人生产的还是外国人生产的,都纳入中国的GDP核算。
比如韩国企业在苏州生产笔记本电脑,算进了中国的GDP中。
而华为在非洲设立分公司则纳入了非洲的GDP核算。
GNP是国民生产总值,等于GDP减去属于外国人的再加上在海外属于本国人的部分。
比如日本在广州设汽车厂,算中国的GDP,但是算日本的GNP。
总之,GDP是根据地域属性计算的,GNP是根据人的国籍属性计算的。
由于GDP按地域计算,相比GNP来说方便统计。
但是,GNP更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经济实力。
日本上世纪80年代,GNP曾经达到GDP的近两倍,因为日本在全球大规模投资,海外资产很多。
后来经济危机后陷入衰退,目前估计GNP是GDP的1.5倍左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外资是中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估计占了GDP的10%-20%之间,而中国在海外也有一些资产,但是不多,所以实际中国GNP约为GDP的90%不到。
GDP能反映经济状况吗?GDP目前还是反映经济的主流标准。
但是,GDP反映经济也有其弊端:首先,GDP没有考虑物价因素,不同国家比较都是按照汇率折算。
货币升值引起GDP相对高就觉得比别的国家厉害,货币贬值引起GDP相对低就觉得没别的国家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经济发达地区的GDP被高估了,经济落后地区的GDP被低估了。
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价格高,但是都按照实际金额纳入GDP核算,比如美国理发价格比中国贵,但是都是按照实际价格计入GDP统计;其次,GDP考虑的是市场交换行为,没有考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情形。
比如家庭主妇做家务就不算GDP,雇个保姆做家务就算GDP。
因此,市场细分程度很高的地区经济水平被高估了;最后,GDP没有考虑经济质量,比如造桥修路,明明路是好的,一年修了10次,因此创造了GDP,却没有给路人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带来了不便。
高中政治:GDP、GNP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

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NP(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有的社会生产部门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区别在于,二者的计算方式或计算范围不同。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顾名思义,它的计算是以国界为标准,凡在一国国土之内,不论是否本国公民,创造的产值都算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NP或说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凡是本国公民,不论在境内或境外,其产值都列为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例如,一家美国公司在我国的产值,既应该计入美国政府的GNP,也应该计入中国政府的GDP。
上述两个指标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反映一个国家三大产业的水平和结构状况,同时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社会产品(实物形式,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产值(价值形式)。
不同在于,前者是总产值,是“毛收入”;后者是净产值,是一定时期新增加的社会财富。
就其联系说,前者扣除掉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后,就是净增产值即国民收入。
上述两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认真比较以后,不难发现,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强调的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部分部门,统称工、农、建、商、运)创造的价值总和,而GDP与GNP不仅包括这些物质部门创造的物质产品的价值,还包括第三产业通过为社会提供活劳动(劳务)所产生的价值。
或者说,这两组概念的计算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教材为什么先后使用这样一些不同的概念呢?我们知道,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旨在说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这自然用到GDP和GNP;第五课财政、税收都是讲分配问题,分配的对象是前一时期的创造的社会产品,因此使用的是总产品和净产品(国民收入)这两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指标之一
GDP和GNP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2.1.1 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个国家领土内
..的价值
..总和。
...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所提供服务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
..的价值
..总和。
....和所提供服务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
2.1.2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1.区别:按国土原则还是按国民原则
2.联系:统计方法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差额发生在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这一项,故有: GDP=GNP-NFP
3. 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2.1.3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数据,如下表
表2.1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比较
国家GNP比GDP
Argentina 94.17
Singapore 96.88
Russia 97.83
Thailand 98.06
China 99.82
United States 100.37
Japan 101.92
United Kingdom 101.98
Switzerland 107.93
Kuwait 111.49
数据来源:PWT,6.2.
2.2 如何测算GDP?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2.2.1 生产法测算
(1)概念
生产法把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给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要注意的几点:
——计算的仅仅是新生产
...的产品和服务(不含过去产品的交易额)
——而且仅仅是最终
..产品和服务(不含中间品)
——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用它们的市场价值
....来衡量(不包括未经市场交易的情况)
2.2.2支出法测算
(1)说明
从支出角度测算GDP,事实上是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行相加,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消费支出C
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它构成一个国家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
可进一步划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对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对服务的支出三个方面。
(3)投资支出I
包括两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存货增加的支出。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又包括两部分: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投资。
(4)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G
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包括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国外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5)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NX
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以后的差额。
(6)中国近几年的GDP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表3-13
2.2.3收入法测算
(1)说明:
生产过程中有各种要素参与,收入法就是按照全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获得GDP。
这些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持租、企业利润和政府的税收等。
(2)国民收入NI
——劳动者的收入
包括工资、其他补贴和社会保障金。
——所有者收入
独立生产者,如家庭农厂,个体经营户等。
其收入来自来部分:资本收入和自身的劳动收入。
——个人的租金收入
个人在出租土地等资财时的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从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扣除了工资、利息以及其他成本项目后的净剩余。
这部分包括了企业的公司利润税,也就是企业向政府交纳利润税之前的利润。
——利息净额
是指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不包括个人之间或者由国债产生的利息支付。
(3)国民生产净值NNP
——企业间接税
由于企业的间接税不构成NI,但也出现在政府的收入中。
因此,也将其统计到GDP中,将其与NI相加,得到NNP。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折旧
折旧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固定资本消耗的补偿。
在NI中,折旧是总收入中被扣除的项目,因此要将这块重新计入。
将NNP与折旧相加,得到GNP。
(5)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外净要素支付NFP
GNP-NFP=GDP
(6)关系总结:
GNP = GDP+NFP
NNP=GNP-折旧
NI=NNP-间接税
NI=工资和薪金+所有者收入+个人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
2.3 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2.3.1 个人收入PI
我们要从国民收入中
(1)再减去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
(2)再加入
——转移支付
——利息调整
——红利
2.3.2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可以用于家庭消费之用的个人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2.3.3 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其中2006年来自统计公报。
2.3.4 GDP和GNP能否全面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有以下原因,使得其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
(1)有很多的经济活动并没有参与到市场交易中,未被计值
(2)价格水平
(3)未反映分配情况
(4)不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
思考: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指标,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2.4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和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的区别
(1)理论基础
前者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以一般均衡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凯恩斯理论为基础。
后者主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为基础。
(2)关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即第三产业
MPS对其作了忽略,SNA则计入。
(3)关于中间投入品的价值
MPS也将其计算在内,SNA则剔除之。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A商品本身的价格;B个人偏好;
C其他商品的价格;D个人收入
2.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
3.一般用来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数是(通货膨胀率)
4.通货指的是铸币。
纸币
5.G D P的特征是:只测度最终产品、只适用于给定时期、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产品
6.总可变成本曲线(T V C)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7.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通货膨胀率处于5%-10%之间
9.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10.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P=M C
11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停止营业
12.厂商的停止生产点P=A V C
1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大于货币总效用的部分
1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增加这种商品的购买
15.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的过度增长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