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人教版-总复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1.1.1元素周期表(1)1.1.2元素周期表(2)1.1.3元素周期表(3)1.2.1元素周期律(1)1.2.2元素周期律(2)1.2.3元素周期律(3)2.1.1化学能与热能2.2.1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2.2.2化学能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3.1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2.3.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2)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3.1.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3.2.1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3.2.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3.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3.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3.4.1基本营养物质(1)3.4.2基本营养物质(2)4.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 4.1.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预备知识】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学案(人教版)第六章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热点强化14微粒空间结构大π键

热点强化14 微粒空间结构 大π键的判断(一)微粒空间结构的判断1.熟记常见分子(离子)的空间结构微粒组成(A 为中心原子)实例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微粒空间结构AB 2BeCl 2、CO 2、HCNSO 2、SnBr 2、NO -2 H 2O 、OF 2、NH -2AB 3 BF 3 、SO 3、CO 2-3 NH 3、PCl 3、SO 2-3AB 4CH 4、CHCl 3、NH +4、SO 2-42.(知识拓展)等电子原理及应用 (1)基本观点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空间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及相近的性质。
(2)确定等电子体的方法(举例)变换过程中注意电荷改变,并伴有元素种类的改变。
CO ――――――――――――→把O 换成前一个原子(N )少了1个电子,再得1个电子CN -―――――――――――→把N 换成前一个原子(C )少了1个电子,再得1个电子C 2-2 CO ―――――――――――――――→把C 换成后一个原子(N )(多1个电子)把O 换成前一个原子(N )(少1个电子)N 2 (3)熟悉常见的等电子体及空间结构 等电子(价电子)类型 常见等电子体 空间结构2原子10电子 N 2、CN -、C 2-2、NO +2原子14电子 F 2、O 2-2、Cl 23原子16电子 CO 2、N 2O 、CNO -、N -3、NO +2、SCN -、HgCl 2、BeCl 2(g)3原子18电子 O 3、SO 2、NO -2 4原子8电子 NH 3、PH 3、CH -3、H 3O +4原子24电子SO 3(g)、CO 2-3、NO -3、BO 3-3、BF 34原子26电子SO2-3、ClO-3、BrO-3、IO-3、XeO35原子8电子CH4、SiH4、NH+4、PH+4、BH-45原子32电子CCl4、SiF4、SiO4-4、SO2-4、ClO-412原子30电子C6H6、N3B3H6(俗称无机苯)(二)大π键(离域π键)1.形成条件(1)中心原子采取sp或sp2杂化。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导学案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一、电负性1.有关概念与意义(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
2.递变规律(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应用(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如H的电负性为2.1,Cl的电负性为3.0,Cl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3.0-2.1=0.9<1.7,故HCl为共价化合物;如Al的电负性为1.5,Cl的电负性与Al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因此AlCl3为共价化合物;同理,BeCl2也是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特别提醒电负性之差大于1.7的元素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F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1.9,但HF为共价化合物。
例1(2018·北京朝阳区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Ⅶ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B.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族的观点【考点】元素的电负性【题点】电负性的含义及变化规律答案A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负性逐渐减小,A项不正确;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B项正确;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C项正确;NaH中H为-1价,与卤素相似,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族的观点,D项正确。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整体教学安排教案

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本章内容划分为三节。
第一节为元素周期表:它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且通过碱金属和卤素两个典型的族,引入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最后基本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等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是元素周期律:本节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第三节是化学键:介绍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和结构式,本节主要是为了选修内容和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基础。
全章内容的设计,通过实验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利用探究模式,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和非金属族的性质递变规律的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第三课时:“核素同位素”重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难点:核素、同位素、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与联系第四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五课时:“元素周期律”重点: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难点: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第六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难点: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应用第七课时:“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第八课时:“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的本质理解难点:共用电子对的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第九、十课时:组织全章复习(包括单元练习题讲评)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碱金属、卤素的性质;原子结构中各种微粒的相互计算难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原子结构中各种微粒的相互计算;化学键;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以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引入→学生学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应用范围→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师综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学案练习。
2023届高中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第4讲-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表)(学案)

第4讲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表)学案一、知识重构1.元素周期律(表)推断必备知识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核素的表示形式:①若为①A、①A族元素,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①若为①A族至①A族元素,差值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第2、3周期没有过渡元素,相差1第4、5周期各有10种过渡元素,相差11第6、7周期各有24种过渡元素,相差25。
2.掌握元素推断中常用的两条规律 (1)最外层电子规律(2)“阴上阳下”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阴上阳下”规律.如 O 2-、F - 、Na + 、Mg 2+、Al 3+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Na 、Mg 、Al 位于 O 、F 的下一周期.3.“等电子”微粒推断方法 ①“10电子”微粒①“18电子”微粒还有CH 3-CH 3、H 2N -NH 2、HO -OH 、F -F 、F -CH 3、CH 3-OH……4.牢记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特性”的元素 H 「单质密度最小、原子半径最小」Li 「①单质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①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C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①对应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①某种氧化物可产生“温室效应”的元素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N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①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①常见氢化物可作制冷剂;①某一氢化物可作气态燃料 O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①简单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①某一单质可杀菌、消毒、漂白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F 「①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①无正化合价的元素;①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①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①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Na「①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①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①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金属元素;①两种常见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碱性的短周期元素;①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Al「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①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①氧化物可作耐火材料;①氧化物是刚玉、宝石主要成分的元素」Si「①单质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①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难溶于水①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P「①组成骨骼和牙齿的必要元素;①某一单质和其氢化物都能自燃」S「①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①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Cl「单质是黄绿色气体、氧化物用做饮用水的消毒」K「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的元素」Ge「单质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Br「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Cs「①最活泼的金属元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元素;①阳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元素」5.牢记“原子结构特点凸显”的元素(短周期元素)(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1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 - 1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 - 5 - 第3课时 核素 ...................................................................................................... - 8 -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10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 16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16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19 - 第三节 化学键............................................................................................................ - 22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1.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质量数(1)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第3课时 含答案

第3课时 核 素[目标导航] 1.了解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并了解同位素的重要作用。
3.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各种微粒数的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 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及表示方法 (1)构成原子(AZ X)⎩⎨⎧原子核⎩⎨⎧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表示方法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如16 8O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
2.质量数由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的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符号为A 。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点拨 原子或离子中各微粒间的数目关系①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③质子数(Z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质子数(Z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议一议】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3)某种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5,核外电子数是17。
()答案(1)×(2)√(3)√二、核素同位素1.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如12C、13C、14C就是碳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如1H、2H、3H三种核素均是氢元素的同位素。
3.同位素的两个特征(1)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即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是相同的。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四)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属性质子(符号:,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原子中子(符号:,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核外电子(符号:,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2、原子中各微粒的数量关系1)原子序数= = =2)质量数=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电子总是从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容纳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电子层由内到外分别对应的符号是。
2)原子结构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N ,Na ,S ,Cl ,H-,F-,Al3+,S2-,K+。
在原子或分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a X m+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a X n-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 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殊性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②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元素:③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⑥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⑦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⑧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⑨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⑩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4、常见的等电子体写出核外有10电子微粒:1、分子2、阳离子3、阴离子写出核外有18电子微粒::1、分子2、阳离子3、阴离子5、元素、核素和同位素1)元素: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3)同位素:概念:实例:;;“原子结构”练习题1、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C-D+E↑②B++C-→2D(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第六单元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讲 原子结构 同位素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3.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1 原子结构和性质◇①元素最高价=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在最高价基础上降低2即得元素次高价(非金属元素); ◇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电子层数越多,通常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小。
如:r (F)<r (Cl) <r (Br)<r (I);r (O 2-)>r (F -)>r (Na +)>r (Mg 2+)>r (Al 3+);r (Mg)>r (Mg 2+);r (Cl)<r (Cl -)(1)写出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按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排列。
(2)写出含有10个电子及18个电子的粒子符号。
§1-2 原子核和同位素一.核素和同位素(A Z X)◇①不是所有元素都存在同位素,如Na 、F 等元素属单核素元素; ◇②元素周期表中通常列出了118种元素,不表示只发现了118种原子;(1)写出1H 、6C 、8O 、92U 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符号并计算出它们的中子数。
- 2 - (3)写出由C 、O 元素的各种同位素构成的CO 分子式,并考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Cl)=34.969×75.77%+36.966×24.23%=35.453 或A r(Cl)≈35×75.77%+37×24.23%≈35.5 ◇②元素周期表中列举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同位素在化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工业的应用 新型能源:235U 、D 、T 原子提供核能;放射源:131I 做医疗检查、60Co 保存大蒜、育种杀菌; 示踪原子:14C 考古、18O 探究酯化反应断键方式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 族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1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横行(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从左至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递增; 纵行(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从上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递增。
周期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族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正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正价 +︱负价︱=_______(H 除外)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周期:_______个;______________是短周期;______________是长周期;除第1周期外,每周期以___________元素开始,以________________元素结束。
主族(A): 个;包括1、2及________~_________纵行; 副族(B): 个,包括________~_________及11、12纵行;- 3 -Ⅷ族:包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纵行合为一族; 0族:第__________纵行全是稀有气体(以前又叫惰性气体); 过渡元素:__________族和__________族的合称(金属);镧系、锕系:在周期表第__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各自包含_______种元素; 超铀元素:92号(铀 U)以后的元素(多为人工合成)。
◇同期表从第二周期开始,每增加一个周期,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就向后推动一格。
结论:除第一周期外,其余连续两周期元素种数_____________;每周期最多容纳元素种数=______________(n =1、2、3……)。
(核电荷)关系。
(3)因为每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不完全相同,同族上下元素原子序数(核电荷)关系不确定,请任选两个主族元素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
◇短周期元素可根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短周期以外的元素通常要依据其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元素周期表的“构、位、性”(1)结构决定位置:依据磷(P)原子结构,P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 (2)位置反映结构:铅(Pb)在第6周期、ⅣA 族,Pb 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3)结构决定性质:依据硫(S)原子的结构,S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质反映结构:氮(N)元素显-3价,说明N 原子核外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
(5)确定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氯(17Cl):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钙(20Ca):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铜(29Cu):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铁(26Fe):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61号: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族;115号: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族。
◇①比较几种元素性质,首先应确定几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利用周期表横向及纵向性质的递变规律,对元素原子(离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作出比较,进而延伸至元素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强弱等。
◇②元素推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地壳中含量最多、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的、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____________。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__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
(5)最活泼的非金属、无正价、无含氧酸、无氧酸(气态氢化物)可腐蚀玻璃、气态氢化物最稳定、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____________。
(6)最活泼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阳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元素:____________。
(7)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元素是:____________。
(8)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____________;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的元素:____________。
(9)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____________,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
(10)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____;金属元素:____________。
(11)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____________。
(12)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_______________;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____________。
(13)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____________。
(14)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____________。
(15)常见的一种元素存在几种单质的元素:____________,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易着火的元素:_________。
四.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是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故农药中常含有位置靠近的____________等元素;- 4 -- 5 -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元素周期律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强有力证据。
§2-2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难易:Na + H 2O ===___________________ Mg + H 2O ===___________________Mg + H 2SO 4 ===__________________ Al + H 2SO 4 ===_____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NaOH_________Mg(OH)2_________Al(OH)3 相互置换反应:Fe + CuSO 4 ===____________________; Al + Fe 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据单质与H 2化合难易:卤素与H 2化合条件渐难(F 2→I 2:冷暗、光照、加热、高温) 氢化物稳定性:SiH 4______PH 3______H 2S______H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H 2SiO 3______H 3PO 4______H 2SO 4______HClO 4相互置换反应:Cl 2 + K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2 + K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四.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碱金属元素(ⅠA 族):单质物理性质递变 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___;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Na 和K 反常);硬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___。
※2.卤族元素(ⅦA 族):- 6 - 单质物理性质递变 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___;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硬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___。
(1)写出Li 、Na 、K 与O 2反应的方程式;比较Na 、K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并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
(2)写出F 2、Cl 2、Br 2、I 2分别与H 2反应的方程式,比较反应的条件、反应剧烈程度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加以解释。
(3)探究某种元素性质,要充分考虑与其同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