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信息报送方式和途径规范69页PPT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 ppt课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级)
•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 6天)发生5 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个以上的 县(市)。
•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 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 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 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 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 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菌 毒 种 丢 失
三 恐
16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 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I级) 重大(II级) 较大(III级) 一般(IV级)
PPT课件 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兰色进行预警。 17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级)
•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或肺鼠疫、肺 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 散趋势。 •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 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 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8 PPT课件
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如: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流感等,食物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 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ppt课件

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 2 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 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15
ppt课件
报告标准
血吸虫病:
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 周内发生急性血 吸虫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 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 例及以上;
26
ppt课件
分级标准
肺炭疽 I级: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2个以 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释义:大、中城市定义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家计划 单列市】
II级: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 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风疹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 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 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 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 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 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
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 因疾病3 例及以上。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
ppt课件
报告标准
血吸虫病:
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 周内发生急性血 吸虫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 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 例及以上;
26
ppt课件
分级标准
肺炭疽 I级: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2个以 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释义:大、中城市定义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家计划 单列市】
II级: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 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风疹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 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 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 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 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 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
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 因疾病3 例及以上。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PPT

国际物流与贸易受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国际物流受阻,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 行。
国际形象与声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对国际关系产 生影响。
0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
议与展望
加强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
01
制定全面的预防计划,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
潜在的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国际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测和通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高全球应对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01
02
03
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 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甚 至死亡,对公众健康造成 严重威胁。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 致社会恐慌、混乱和不稳 定,影响社会正常运转。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 致经济活动停滞、生产和 消费受阻,对经济发展造 成负面影响。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Βιβλιοθήκη 应对措施预防措施监测与预警
健康教育
建立全面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潜在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预警系统提前 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
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境卫生改善
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开展清洁和消毒 工作,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提供技术支持
国际组织与合作机构向疫情严重国 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受援 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挑战与展望
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对中受到政治和经济 因素的影响,各国利益诉求不 同,导致合作进程受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国际物流受阻,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 行。
国际形象与声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对国际关系产 生影响。
0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
议与展望
加强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
01
制定全面的预防计划,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
潜在的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国际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测和通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高全球应对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01
02
03
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 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甚 至死亡,对公众健康造成 严重威胁。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 致社会恐慌、混乱和不稳 定,影响社会正常运转。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 致经济活动停滞、生产和 消费受阻,对经济发展造 成负面影响。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Βιβλιοθήκη 应对措施预防措施监测与预警
健康教育
建立全面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潜在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预警系统提前 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
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境卫生改善
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开展清洁和消毒 工作,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提供技术支持
国际组织与合作机构向疫情严重国 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受援 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挑战与展望
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对中受到政治和经济 因素的影响,各国利益诉求不 同,导致合作进程受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信息公开与透明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公开 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度。
协作与参与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对工作,提高应对效果。
国际合作
信息共享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应对经验,提高应对效 果。
3
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和防范意 识不断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情引导。
突发事件的历史与发展
01
我国曾经历过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SARS、2008年汶川地震和 2014年H7N9禽流感等。
02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提高技术水平等。
04
公共卫生体系与作用
公共卫生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其影响范围广、 社会危害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确性。
信息分析研判
02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预警建议,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信息报告的反馈
03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并根据反
馈调整报告内容。
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信息公开透明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公开 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度。
协作与参与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对工作,提高应对效果。
国际合作
信息共享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应对经验,提高应对效 果。
3
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和防范意 识不断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情引导。
突发事件的历史与发展
01
我国曾经历过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SARS、2008年汶川地震和 2014年H7N9禽流感等。
02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提高技术水平等。
04
公共卫生体系与作用
公共卫生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其影响范围广、 社会危害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确性。
信息分析研判
02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预警建议,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信息报告的反馈
03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并根据反
馈调整报告内容。
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信息公开透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培训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精诚 仁爱 和谐 求实 创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三章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 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 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精诚 仁爱 和谐 求实 创新
医院感染暴发及上报处置流程
1.暴发概念
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 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聚集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制度PPT课件

❖要慎用一些敏感或极端词句
▪ 严重、极端、恐慌……
❖要关注社会舆论
提纲
背景 信息报送时限和程序 信息报送方式和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信息报送
其他信息报送
❖上下游或跨区域时的信息通报
▪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相邻省级行政区域的, 事发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向环 境保护部报告的同时,及时通报可能波及的其 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影响或可能影响 饮用水源突发环
境污染事件
何时报送?
Ⅳ级以上
1小时
同级人民政府 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Ⅲ级以上
1小时
Ⅳ级以上 及时准确上报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立即或核实 (1小时)
环境保护部
Ⅱ级以上 立即
国务院总值班室
信息报送时限和程序—初报
❖ 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环境 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提纲
背景 信息报送时限和程序 信息报送方式和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信息报送
背景
❖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网络的普及和新闻媒体的发展,使 得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 传统的“内紧外松”的宣传策略和公众沟通方式 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报比不报好、自己报比别人报好、主动报比被动 报好。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024/10/16
33
❖ 由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数 量和比重居高不下,污染物种类和性质趋于多样化
❖ 公众对环境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关注范围越 来越广泛
❖传统的突发事件等级确定和报送范围已不符 合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 作的需要
▪ 严重、极端、恐慌……
❖要关注社会舆论
提纲
背景 信息报送时限和程序 信息报送方式和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信息报送
其他信息报送
❖上下游或跨区域时的信息通报
▪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相邻省级行政区域的, 事发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向环 境保护部报告的同时,及时通报可能波及的其 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影响或可能影响 饮用水源突发环
境污染事件
何时报送?
Ⅳ级以上
1小时
同级人民政府 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Ⅲ级以上
1小时
Ⅳ级以上 及时准确上报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立即或核实 (1小时)
环境保护部
Ⅱ级以上 立即
国务院总值班室
信息报送时限和程序—初报
❖ 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环境 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提纲
背景 信息报送时限和程序 信息报送方式和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信息报送
背景
❖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网络的普及和新闻媒体的发展,使 得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 传统的“内紧外松”的宣传策略和公众沟通方式 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报比不报好、自己报比别人报好、主动报比被动 报好。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024/10/16
33
❖ 由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数 量和比重居高不下,污染物种类和性质趋于多样化
❖ 公众对环境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关注范围越 来越广泛
❖传统的突发事件等级确定和报送范围已不符 合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 作的需要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ppt课件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
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
上。
ppt课件
20
(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是指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 继出现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 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 因疾病3 例及以上。
ppt课件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 多元化 群体性或公共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意外性 频发性 危害性 国际性
ppt课件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ppt课件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 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ppt课件
25
谢 谢!
ppt课件
26
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 设施和设备,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报告、存储、分析利用 和反馈系统;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
ppt课件
11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建立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时, 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事件发生地 疾控机构进行报告。
ppt课件
12
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 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标准 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 门组织实施。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规范ppt

02
报告流程
确定突发事件级别
确定突发事件类型
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定级。
收集相关信息
收集与事件相关的背景、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信息,以评估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初步研判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初步研判事件的级别和发展趋势。
收集信息
01
多渠道收集信息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事件相关的信息 ,如现场目击者、相关单位、媒体等 。
详细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后果,以及造成的 损失情况。
对事件处理的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应对措施、救 援情况、信息报送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结论与建议
1
根据事件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和建 议,包括改进措施、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建 议。
2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进行预测和分析, 提出相应的预警和防范措施。
报告制作与审核
格式规范
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制作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 规范格式。
审核流程
报告制作完成后,需经过相关部门或负责人审核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全面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时间、地点、涉及 人员等信息。
及时报送
审核通过后,应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将报告报送 给相关单位和人员。
03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规范
强内部协同和配合。
对外声明
02
向社会公众发布声明,解释事件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稳定
公众情绪,减轻社会影响。
利益相关者沟通
03
与事件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如客户、供应商、
投资者等,以寻求支持和理解。
06
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
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