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学LC 谐振电路演示实验
LC电路谐振演示

6.002 实验23LC谐振电路演示 Agarwal 2000秋 第15讲一:实验目的:演示LC振荡电路在阶跃信号、脉冲信号、正弦信号的条件下的响应二:电路图三:实验步骤1.演示电路在阶跃信号下的响应2.演示电路在脉冲信号下的响应3.演示电路对正弦波信号下的响应6.002 演示#23ARLC串联实验Lang教授长脉冲下载安装Demo#23L.set 2002年春季实验步骤:(1) 利用IEC 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4HZ的长脉冲方波参数及设备设置示波器时基=20ms 旋钮时基=0.5ms (将旋钮拉动到0.5ms处,并按下) 信号扫描设置为ON状态存储设置为ON状态Ch1=2v/DivCh2=2v/Div时间延时χ ~645使用不同的安培档测量电流,Ch3=5v/Div Ch4=5v/Div (当前档位为0.1V/格) 波形图如下:二:短脉冲负载(2)信号发生器(PG 501 ser # B010124)参数设置周期=20ms 可变衰减~9.30脉冲宽度=10ms 可变衰减 ~11.30幅值最大示波器参数Ch2=0.5v/Div时间延时χ~570Ch3=5v/Div Ch4=5v/Div (当前档位为20mv/格)当教师要求你演示衰减信号时,把示波器的扫描周期设置为 5ms(3) 手动扫描(IEC信号发生器)从频率0.3x1 Khz到谐振频率信号发生器峰峰值电压3V示波器时基=0.5ms (通过调节量程和相应的旋钮获得)Ch1= 5v/DivCh2= 5v/Div注意:1.在电路板(印刷版)已经提供了50欧的电阻,所以不要再使用50欧电阻。
2.设置 +/-25V 时,应提供 +/-15V 的余量。
3.首先产生脉冲,然后演示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长脉冲。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 (C1, C2, L1) (C 1,C 2,L 1) O U •i U •增益A 相位差 谐振频率f 0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100nF,400nF,10mH )5.972V1.486V44.0191806.025kHz5.627(100nF,400nF,5mH ) 4.698V 1.161V 4 4.047 180 7.995 kHz 7.958 (100nF,1uF,5mH )7.116V711.458mV1010.0021807.897 kHz7.465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增益差别不大但谐振频率差别较大, 主要是由于读数是的精度有限造成的。
由于游标以格为单位, 因此读数时选取的幅值最大的点可能与实际有差, 因而谐振频率的测量也有误差。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2)1225,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3)1222,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L1, L2, C2)(L1,L2,C2)OU•(V)iU•(mV)增益A 相位差谐振频率f0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kHz)理论值(kHz)(5mH,100uH,200nF) 4.497V 89.938mV 50.001 50 180 5.039kHz 4.983 (5mH,100uH,100nF) 4.504V 90.070 mV 50.005 50 180 7.010kHz7.047(2mH,100uH,100nF) 4.483V 224.150mV 20.000 20 180 10.951kHz10.983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误差均较小, 主要由于电路不够稳定以及读数精度造成。
电路实验6.RLC串联谐振

为谐振时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上的电压。
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 =f2-f1,再根据 求出Q值。式中fo为谐
振频率,f2和f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
下降到最大值的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设备
图3、实验单元HE-15的串联谐振电路
2、实验步骤
(1)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L、C串联谐振电 路”,按图6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1=0.01μF。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 (可选)。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3V,并保持不变。
(2)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 在R(200Ω)两端,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令 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 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 ,并 测量UC与UL之值。
2、电路谐振的条件
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串联组成的一端口 网络如图1所示,该网络的等效复阻抗
Z R j L 1 C
是电源频率的函数。根据谐振的定义,当发 生谐振时,其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同相位。 满足此条件的复阻抗的虚部应该为零,即
Im Z
j
0
4.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 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 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 择用多大的量限?
5.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 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 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实验六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电路基础》R—L—C元件的阻抗特性和谐振电路实验

《电路基础》R —L —C 元件的阻抗特性和谐振电路实验一.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R ,L ,C 的阻抗特性,并且练习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2.了解谐振现象,加深对谐振电路特性的认识3.研究电路参数对串联谐振电路特性的影响4.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及应用5.掌握测试通用谐振曲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与说明1.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的感抗X L = ωL = 2πfL ,空心电感线圈的电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可认为是线性电感,当其电阻值r 较小,有r << X L 时,可以忽略其电阻的影响。
电容器的容抗Xc= 1 / ωC = 1 / 2πfC 。
当电源频率变化时,感抗X L 和容抗Xc 都是频率f 的函数,称之为频率特性(或阻抗特性)。
典型的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阻抗特性如图11-1。
X0 f 0 f(a) 电感的阻抗特性 (b) 电容的阻抗特性图11-1+ L C − 0 0(a) 测量电感阻抗特性的电路 (b) 测量电容阻抗特性的电路图11-22.为了测量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可以测量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有效值及流过它们的电流有效值。
则感抗X L = U L / I L ,容抗Xc = Uc / Ic 。
当电源频率较高时,用普通的交流电流表测量电流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为此可以用电子毫伏表进行间接测量得出电流值。
在图11-2的电感和电容电路中串入一个阻值较准确的取样电阻R 0,先用毫伏表测量取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再换算成电流值。
如果取样电阻取为1Ω,则毫伏表的读数即为电流的值,这样小的电阻在本次实验中对电路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3.在图11-3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当外加角频率为ω的正弦电压U 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1'C L j R U Iωω-+= 式中,'R = R + r ,r 为线圈电阻。
当ωL=1/ωC 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谐振频率为:f 0 = LCπ21。
实验六-谐振电路【PPT课件】PPT课件

Z0
2
1
L
rL
1 rLC
2
1 Q2
0
0
所作出的谐振曲线如图6.6所示,由图可见,其形状与串联谐振
曲线相同,其差别只是纵坐标不同,串联谐振时为电流比 ,并联谐振时为阻抗比,当ω=ω0时,阻抗达到最大值。同样,谐 振回路Q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尖锐,即 对频率的Z选择性越好。
当激励源为电流源时,谐振电路的端电压对频 率具有选择性,这一特性在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I0
0
f
f0
关系曲线],也
2. 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在坐标上绘出并联谐振电路的通
用幅频特性曲线[即 曲线。
Z 关系 f曲 线],也就是U0与f关系
Z0
0
f0
3. 根据记录数据及曲线,确定在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
振电路中不同R值时的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及通频带
BW,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电路参数对
Q UL UC 0L 1 1 L US US R 0RC R C
式中, 称L 为谐振电路的特征阻抗,在串联谐振电路中 C
L C
0
L
1 0C
。
RLC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激励源角频率之间的
关系,即电流的幅频特性的表达式为
I
US
US
R2
L
1 C
2
2
R
1 Q2
0
0
根据上式可以定性画出,I(ω)随ω变化的曲线,如图6.2所
L rLC
1
1
jQ
0
0
Z0
1
1
jQ
0
0
在电感线圈电阻对频率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条件下,RL与C 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可用等效阻抗幅值随频率变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8 LC放大与振荡电路

(1) 按图接线,先选电容C为0.01μf。
(2) 调1RP使晶体管V的集电极电压为6V(此时2RP=0)。
(3)调调2信RP保号证源波幅形度不和失频真率。,输使出f≈幅1度6K最Hz大,V。1=1测0V量P-此P, 时用幅示度波,器计监算视A输U。出波形。
(4) 调信号源频率(幅度不变)VOUT最大,并记录此时的f0及输出信号幅值
(
5
) 改变信号源 0输.出5)幅,度(f。0+0.5),
频率, (f0+1),
使(ff0+分2)别,(单为位(:KfH0-z2),)分,别(测
出f0-相1 对)应, 频(率f的0-
(6) 将电容C改接为0.047μf,重复上述步骤。
将数据填入表格
1.
f=16kHz Vi=10Vp-p
C(uf) Vo Au 0.01 0.047
LC选频放大与LC正弦振荡电路
实验目的 研究LC正弦波振荡电路特性。 LC选频放大电路幅频特性。
实验仪器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率计
预习要求 LC电路三点式振荡电路振荡条件及频率计算方法计 算图中所示电路中当电容C分别为0.047μ和0.01μ 时的振荡频率。 LC选频放大电路幅频特性。
测选频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2.分别找出谐来自频率fo及Vo;对应各频率的Vo.
(频率单位:kHz)。注c=0.01和c=0.047的fo是不同的
fo-2 fo-1 fo-0.5 fo 0.01 0.047
fo+0.5 fo+1 fo+2
实验报告
1、 由实验内容1作出选频的|Au|~f曲线。 2、 记录实验内容2的各部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3、 总结负反馈对振荡幅度和波形的影响。 4、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振荡条件和波形的影响。
电路实验报告LC串联电路的谐振

电路实验报告LC串联电路的谐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串联电路,在外加交流电源的作用下,通过调节电容器的电容值,使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探究谐振电路的特性。
1.实验原理LC串联电路是由电感L和电容C串联而成的电路。
当外加的正弦交流电源频率为电路的谐振频率时,电容器和电感器的电荷量处于在电场和磁场存储的最大值,此时电路中消耗的能量最小,电路的阻抗达到最小值,电源所供给的电力也最大,此现像称为谐振。
f=1/2π√(LC)其中L为电感器的电感,C为电容器的电容。
对于串联电路,总电抗XL=ωL,总电容XC=1/ωC,总阻抗Z的大小为:Z=√(R^2+(XL-XC)^2)当XL=XC时,Z达到最小值,电路达到谐振。
2.实验仪器交流电源、LC串连电路实验箱、示波器等仪器。
3.实验步骤1)将交流电源接到LC串联电路的端点;2)打开示波器电源,并将示波器的探头一个连接到电路的正极上,另一个连接到电路的负极上,用示波器观察到电路中的电压波形;3)调节电容的电容值,使电路处于谐振状态,观察到电压波形成为正弦波形;4)记录下谐振频率f、电感L和电容C的值;5)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与调节前的电容数值进行对比;6)完成实验,关闭所有电源,归还实验器材并清理实验现场。
4.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出谐振频率f为2902Hz,电容器的电容值为0.02μF,电感器的电感值为0.47H。
5.实验分析LC谐振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在特定的频率下能够达到谐振状态,电路的阻抗达到最小值,具有很高的有用功率,是一种高能效的电路。
本次实验是通过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调节电路的频率,达到谐振状态。
因为电容器的电容值很小,而电感器的电感值相对较大,所以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电容器的电容值呈反比例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谐振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调谐放大器、射频电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6.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进一步了解了电路中LC串连电路的谐振原理,更加深入了解了谐振电路的特性和应用价值,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电路实验报告LC串联电路的谐振

电路实验报告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目的:研究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及其应用,掌握LC电路的调谐方法,并通过实验测定谐振频率与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1)LC串联电路实验箱(2)数字万用表(3)信号源(4)示波器实验原理:LC串联电路,是由电感L和电容器C串联而成的简单电路。
在一定条件下,电路实现了谐振,即电流和电压都是正弦波,频率相等,振幅极大。
其谐振频率为:f0 = 1/2π√LC当电容和电感的数值确定时,电路实现谐振时,电感器和电容器对电路的特性起到重要作用,即对于所给的电路,其谐振频率主要由电容器和电感器来决定。
实验内容:(1)先将电路箱内电感L调为600μH,电容C调为0.12μF,分别接到数字万用表的L和C档位测量它们的实际数值,记录下数值。
(2)将电路箱内电感L和电容C按照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并将信号源的正弦波输出器接到电路上,调节频率使示波器显示的波形振幅最大,记录下此时的频率f0。
(3)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f,在示波器上观察并记录f0附近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变化情况。
(4)调节电容C的值,使得电路的谐振频率f0发生改变(可在实验中增大或减小C 的值),记录下此时的频率f0和电容C的改变量ΔC。
(5)同理,改变电感L的值,记录下此时的频率f0和电感L的改变量ΔL。
电容C/μF 谐振频率f0/kHz ΔC/μF0.1 2.4 -200.12 2.14 00.15 1.86 300.18 1.65 600.2 1.54 80(5)同理,改变电感L的值时,调节电感L的大小使电路的谐振频率f0发生改变,记录下此时的谐振频率f0和电感L的改变量ΔL,改变电感L的数值时,记录如下表格:实验数据分析:(1)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当电容C或电感L增大时,谐振频率f0降低,当电容C或电感L减小时,谐振频率f0增加,证实了谐振频率f0与电容C、电感L成反比关系的规律。
(2)实验中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2实验23
LC谐振电路演示
第15讲
一:实验目的:
演示LC振荡电路在阶跃信号、脉冲信号、正弦信号的条件下的响应二:电路图
三:实验步骤
1.演示电路在阶跃信号下的响应
2.演示电路在脉冲信号下的响应
3.演示电路对正弦波信号下的响应
6.002演示#23A
RLC串联实验
长脉冲下载安装Demo#23L.set
实验步骤:
(1)利用IEC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4HZ的长脉冲方波
参数及设备设置
示波器时基=20ms
信号扫描设置为ON状态
存储
Ch1=2v/Div
Ch2=2v/Div
时间延时χ~645
使用不同的安培档测量电流,Ch3=5v/Div Ch4=5v/Div(当前档位为0.1V/格)波形图如下:
二:短脉冲负载
(2)信号发生器(PG501ser#B010124)参数设置
周期=20ms
脉冲宽度=10ms
幅值最大
示波器参数
Ch2=0.5v/Div
时间延时χ~570
Ch3=5v/Div Ch4=5v/Div(当前档位为20mv/格)
当教师要求你演示衰减信号时,把示波器的扫描周期设置为5ms
(3)
信号发生器峰峰值电压3V
示波器时基=0.5ms(通过调节量程和相应的旋钮获得)
Ch1=5v/Div
Ch2=5v/Div
注意:
1.在电路板(印刷版)已经提供了50欧的电阻,所以不要再使用50欧电阻。
2.设置+/-25V时,应提供+/-15V的余量。
3.首先产生脉冲,然后演示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长脉冲本文由耐克男篮球鞋网站篇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