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月考练习一

合集下载

题目:《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题目:《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题目:《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平行线的性质?- A.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恒定- B. 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 C. 两条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D. 两条平行线的夹角为90度2. 已知两条直线L和M是平行线,且L与M之间的距离为5cm。

如果将直线L向上平移2cm,那么L和M之间的距离将变为多少?- A. 3cm- B. 5cm- C. 7cm- D. 10cm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2,3)和(5,7)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 A. (2,0)- B. (3,0)- C. (5,0)- D. (7,0)4. 两条平行线的斜率分别为2和-3,那么这两条直线的夹角为:- A. 30度- B. 45度- C. 60度- D. 90度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3,4)和(5,-2)的直线的斜率为:- A. -2- B. -1/2- C. -1- D. 26. 在某个平面上,直线L的斜率为3,直线M的斜率为1/3。

如果L与M相互垂直,那么L和M的斜率乘积为多少?- A. -1- B. 0- C. 1- D. 37. 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2,且它在平面上与y轴相交于点(0,4),那么直线L的方程式为:- A. y = 2x + 4- B. y = 2x - 4- C. y = 4x + 2- D. y = -4x + 28. 两条平行线L和M的斜率分别为1/2和2/3,它们之间的夹角为:- A. 20度- B. 30度- C. 40度- D. 50度9. 已知直线L和M是平行线,且直线L的斜率为2。

如果直线L过点(3,5),那么直线M的方程式为:- A. y = 2x - 7- B. y = 2x + 7- C. y = -2x - 1- D. y = -2x + 110. 若两条平行线的斜率分别为a和2a,且a不等于0,那么这两条直线的夹角为:- A. 30度- B. 45度- C. 60度- D. 90度第二部分: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基础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基础练习

《平行线》基础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有AB=MA+MB,AB<NA+NB,则点M在线段AB上,点N在线段AB外;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40°50′=40.5°;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A.1个B.2个C.3个D.4个2.(5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A.1个B.2个C.3个D.4个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同位角相等;②若∠A+∠B+∠C=180°,则∠A、∠B、∠C互补;③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c与a相交,则c与b相交;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或垂直;⑤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A.1个B.2个C.3个D.4个4.(5分)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必是()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垂直5.(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B.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C.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D.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平面上有10条直线,其中有4条直线是互相平行,那么这10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个部分.7.(5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重合的直线位置关系有两种:和.8.(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①同位角相等;②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平行线;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则a∥c;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9.(5分)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种位置关系,它们是.10.(5分)如图,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符号表示出来;.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三条直线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你能画图说明吗?下面是小明的解题过程:解:有两种位置关系,如图:你认为小明的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你给出正确的解答.12.(10分)(1)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1与∠2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木条a、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试一试,当∠2与∠1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画出图形,填下列表格:图形∠2与∠1的大小关∠2∠1∠2∠1∠2∠1系木条a与b的位置关系13.(10分)如图,在长方体中,A1B1∥AB,AD∥BC,你还能再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吗?14.(10分)如图所示,AB∥DC,在AD上取一点E,过E作EF∥AB交BC于F,试说明EF与DC的位置关系,并解释原因.15.(10分)直线a∥b,b∥c,直线d与a相交于点A.(1)判断a与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c与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平行线》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有AB=MA+MB,AB<NA+NB,则点M在线段AB上,点N在线段AB外;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40°50′=40.5°;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直线的性质,度分秒的换算,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有AB=MA+MB,AB<NA+NB,则点M在线段AB上,点N在线段AB外,正确;③在角的内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错误;④40°50′=40.83°,错误;⑤在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直线的性质,度分秒的换算,以及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5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直接利用对顶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原命题错误;(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正确;(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故原命题错误;(4)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原命题错误.故错误的有3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把握平行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同位角相等;②若∠A+∠B+∠C=180°,则∠A、∠B、∠C互补;③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c与a相交,则c与b相交;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或垂直;⑤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①;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判断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③,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即可判断⑤.【解答】解:∵同位角不一定相等,∴①错误;∵互补或互余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说∠A+∠B+∠C=180°,则∠A、∠B、∠C互补错误,∴②错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c与a相交,则c与b相交,∴③正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或相交,∴④错误;∵如图,∠ABC=∠ABD,∠ABC和∠ABD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但不是对顶角,∴⑤错误;即正确的个数是1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灯知识点,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4.(5分)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必是()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垂直【分析】利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相交.【解答】解: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即平行或相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不能单独作为一类.5.(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B.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C.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D.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从而可做出判断.【解答】解:先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图形如下图所示:根据所画图形可知: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平面上有10条直线,其中有4条直线是互相平行,那么这10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50个部分.【分析】先计算出6条不平行的直线所能将平面分成的部分,然后再计算加入第一条平行线所增加的平面数量,从而可得出第二、第三、第四条加上后的总数量.【解答】解:6条不平行的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2+2+3+4+5+6=22个部分,加入第一条平行线后,它与前面的6条直线共有6个交点,它被分成7段,每一段将原有的部分一分为二,因此增加了7个部分,同理每增加一条平行线就增加7个部分,故这10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22+7×4=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相交所产生平面个数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注意先计算6条不平行的直线所分成的平面数量.7.(5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重合的直线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分析】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两种:平行或相交.【解答】解:平面内的直线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故答案为:相交,平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应熟记这一知识点.8.(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②④.①同位角相等;②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平行线;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则a∥c;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以及平行线与线段的区别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①应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本小题错误;②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平行线,正确;③因为线段有端点,所以有长短,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故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不一定是平行线,故本小题错误;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则a∥c,符合平行公理,正确;⑤应为过直线外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小题错误,故答案为:②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公理,都是基础知识,需要熟练记忆.9.(5分)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2种位置关系,它们是相交或平行.【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知.【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2种位置关系,它们是相交或平行.【点评】本题是基础题型,主要考查了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10.(5分)如图,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符号表示出来;CD∥MN,GH∥PN.【分析】分别找出各线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网格上所截得的竖直方向的线段与水平方向的线段的长度,然后求出它们的比值,比值相同的线段就是互相平行的线段.【解答】解:AB,竖直方向的长度为3个单位,水平方向的长度为1个单位,比值为:3:1;CD,竖直方向的长度为2个单位,水平方向的长度为3个单位,比值为:2:3;EF,竖直方向的长度为3个单位,水平方向的长度为2个单位,比值为:3:2;GH,竖直方向的长度为2个单位,水平方向的长度为1个单位,比值为:2:1;MN,竖直方向的长度为2个单位,水平方向的长度为3个单位,比值为:2:3;PN,竖直方向的长度为2个单位,水平方向的长度为1个单位,比值为:2:1;结合图形线段的倾斜方向相同,比值相同的线段是CD与MN,GH与PN,∴互相平行的线段是CD∥MN,GH∥PN.故答案为:CD∥MN,GH∥PN.【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与网格相结合,准确识图,找出线段在网格上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并求出比值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三条直线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你能画图说明吗?下面是小明的解题过程:解:有两种位置关系,如图:你认为小明的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你给出正确的解答.【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平行两种关系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答】解:不正确,如图所示,故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三条直线有四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交线与平行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12.(10分)(1)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1与∠2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木条a、b 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试一试,当∠2与∠1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画出图形,填下列表格:图形∠2与∠1的大小关∠2<∠1∠2=∠1∠2>∠1系木条a与b的位置关相交平行相交系【分析】(1)利用已知操作方法得出,∠1与∠2的大小关系的变化和木条a、b 的位置关系变化情况;(2)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解答】解:(1)图形∠2<∠1∠2=∠1∠2>∠1∠2与∠1的大小关系木条a与b的位置关相交平行相交系(2)如图所示:当∠2=∠1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得出a,b的位置关系是解题关键.13.(10分)如图,在长方体中,A1B1∥AB,AD∥BC,你还能再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吗?【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结合长方体直接判断即可.【解答】解:图中的平行线有:AB∥DC∥D1C1∥A1B1,AD∥BC∥B1C1∥A1D1,AA1∥BB1∥CC1∥DD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注意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重合除外).14.(10分)如图所示,AB∥DC,在AD上取一点E,过E作EF∥AB交BC于F,试说明EF与DC的位置关系,并解释原因.【分析】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解答.【解答】解:∵AB∥DC,EF∥AB,∴EF∥DC(平行公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是基础题,需熟记.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看做是平行线的一种判定方法,在解题中要注意该结论在证明直线平行时应用.15.(10分)直线a∥b,b∥c,直线d与a相交于点A.(1)判断a与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c与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平行公理得出即可;(2)根据c∥a和直线d与a相交推出即可.【解答】解:(1)a与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理由是:∵直线a∥b,b∥c,∴a∥c;(2)c与d的位置关系是相交,理由是:∵c∥a,直线d与a相交于点A,∴c与d的位置关系是相交.【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和推论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不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月考试题(精编EZ)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月考试题(精编EZ)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月考试题考试范围: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1.√81的平方根是()A.±9B.9C.±3D.32.如图,AD⊥BC,DE∥AB,则∠CDE与∠BAD的关系是()A.互为余角B.互为补角C.相等D.不能确定3.估算√32+1的值在()A.4到5之间B.5到6之间C.6到7之间D.7到8之间4.如图,已知AB∥DE,∠B=20°,∠D=130°,那么∠BCD等于()A.60°B.70C.80°D.90°(第4题)(第5题)(第6题)5.如图,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图所示折叠,如果∠1=150°,那么∠2的度数为()A.150°B.130°C.105°D.80°6.如图,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 (2)∠3=∠4 (3)∠2+∠4=90° (4)∠5-∠2=9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7.已知x,y两个实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y-x|+√(x−y)2的结果是()A.2xB.2yC.2x-2yD.2y-2x8.下列说法:①√(−10)2=-10;②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③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仍是它本身,这样的数有三个;④任何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⑤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⑥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正确的个数有()A.5B.4C.3D.29.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E,在∠CEB的平分线上有一点F,FM∥AB.当∠DEB=10°时,∠F的度数是()A. 85°B.80°C.75°D.70°10.如图,AE ∥CF ,∠ACF 的平分线交AE 于点B ,G是CF 上的一点,∠GBE 的平分线交CF 于点D ,且BD ⊥BC ,下列结论:①BC 平分∠ABG;②AC ∥BG;③与∠DBE 互余的角有2个;④若∠A=α,则∠BDF=180°- α2,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1. √2-1的相反数是_______,|3.14-π|=_______.12.若√2a −2与|b+2|互为相反数,则(a-b)2的平方根是_______.13.将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一副直角三角板中,∠A=60°,∠D=30°,∠E=∠B=45°将直角顶点C 按照如图方式叠放,点E 在直线AC 上方,且0°<∠ACE<180°,能使三角形ADC 有一条边与EB 平行的所有∠ACE 的度数的和为_______.15.①如图1,AB ∥CD ,则∠A+∠E+∠C=180°; ②如图2,AB ∥CD ,则∠E=∠A+∠C; ③如图3,若AB ∥EF ,则∠x=180°-∠a-∠γ+∠B; ④如图4,AB ∥CD ,则∠A=∠C+∠P.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6.计算(−1)3 +|1-√3|+√273 √(−5)33+(−3)2-√16+|√3-2|+(√3)217.解方程16(x +1)2 -81=0 (2x −1)3=-2718.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b-9的立方根是2,c是√12的整数部分.(1)求a、b、c的值;(2)若x是√12的小数部分,求x-√12+12的值.19.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C平分∠AOF,∠AOE=2∠BOD.(1)若∠AOE=40°,求∠DOE的度数.(2)猜想OA与OB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0.如图,已知AD⊥BC,EF⊥BC,垂足分别为D、F,∠2+∠3=180°,试说明:∠GDC=∠B.请补充说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理由.证明:∵AD⊥BC,EF⊥BC(已知)∴∠ADB=∠EFB=90°()∴AD∥EF()∴ _____+∠2=180°()∠2+∠3=180°∴∠1=∠3()∴ABP ______()∴∠GDC=∠B()21.已知:如图,∠A=∠ADE,∠C=∠E.(1)若∠EDC=3∠C,求∠C的度数.(2)求证:BE∥CD22.解答下面的问题:(1)某房间的面积为17.6m2,房间地面恰好由110块相同的正方形地砖铺成,每块地砖的边长是多少?(2)已知第一个正方体水箱的棱长是60cm,第二个正方体水箱的体积比第一个水箱的体积的3倍还多81000cm3,则第二个水箱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23.已知AB∥CD,点M、N分别是AB、CD上的点,点G在AB、CD之间,连接MG、NG.(1)如图1,若GM⊥GN,求∠AMG+∠CMG的度数;(2)如图2,若点P是CD下方一点,MG平分∠BMP,ND平分∠GNP,已知∠BMG=32°,求∠MGN+∠MPN的度数;(3)如图3,若点E是AB上方一点,连接EM、EN,且GM的延长线MF平分∠AME,NE平分∠CNG,2∠MEN+∠MGN=105°,求∠AME的度数.。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教版(上海)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教版(上海)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射线AB的方向是北偏东70°,射线AC的方向是南偏西30°,则∠BAC的度数是()A.100°B.140°C.160°D.105°2、如图,下列选项中,不能得出直线1l//2l的是()A.∠1=∠2B.∠4=∠5C.∠2+∠4=180°D.∠1=∠3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A.相等B.互补C.互余D.相等或互补4、如图,一条公路经过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如果第一次的拐角为140°,则第二次的拐角为()A.40°B.50°C.140°D.150°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且一个角的12等于另一个角的13,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A.48°,72°B.72°,108°C.48°,72°或72°,108°D.80°,120°6、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C.利用三角板画45 的角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7、一副三角板摆放如图所示,斜边FD与直角边AC相交于点E,点D在直角边BC上,且FD∥AB,∠B=30°,则∠ADB的度数是()A.95°B.105°C.115°D.125°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③因为a∥b,c∥d,所以a∥d.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一条公路经过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如果第一次的拐角为150°,则第二次的拐角为()A.40°B.50°C.140°D.150°10、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与b平行的是()A.∠1=∠3B.∠2+∠3=180°C.∠1=∠4D.∠1+∠4=180°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是直角,OF平分∠AOE,∠COF=36°,则∠BOD的大小为 _____.2、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正确的是__.(填写序号)3、如图,把一张三角形纸片(△ABC)进行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折痕为DE,点D,点E分别在AB和AC上,DE∥BC,若∠B=70°,则∠BDF的度数为____.4、如图,直线a、b、c分别与直线d、e相交,与∠1构成同位角的角共有________个,和∠l构成内错角的角共有________个,与∠1构成同旁内角的角共有________个.5、如图,直线 a、b相交于点O,将量角器的中心与点O重合,发现表示60°的点在直线a上,表示135°的点在直线b上,则∠1=______°.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1、填空,完成下列说理过程:如图,直线EF和CD相交于点O,∠AOB=90°,OC平分∠AOF,∠AOE =40°.求∠BOD的度数.解:∵∠AOE=40°(已知)∴∠AOF=180°﹣(邻补角定义)=180°﹣°=°∵OC平分∠AOF(已知)∴∠AOC1∠AOF()2∵∠AOB=90°(已知)∴∠BOD=180°﹣∠AOB﹣∠AOC()=180°﹣90°﹣°=°2、如图,AB//CD,点C在点D的右侧,∠ABC,∠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不与B,D点重合),∠ADC=70°.设∠BED=n°.(1)若点B在点A的左侧,求∠ABC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将(1)中的线段BC沿DC方向平移,当点B移动到点A右侧时,请画出图形并判断∠ABC的度数是否改变.若改变,请求出∠ABC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若不变,请说明理由.3、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那么(1)∠1与∠2是一对什么角?(2)∠3与∠4呢?∠2与∠4呢?4、阅读并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写理由.已知: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AC DE ∥,AE 平分BAC ∠,DF 平分BDE ∠交BC 于点E 、F .求证:DF AE ∥.证明:AE ∵平分BAC ∠(已知),112(2BAC ∴∠=∠=∠ ). DF 平分BDE ∠(已知), 1342∴∠=∠= (角平分线的定义), AC DE ∥(已知),(BDE BAC ∴∠=∠ ).23(∴∠=∠ ).(DF AE ∴∥ ).5、如图所示,从标有数字的角中找出:(1)直线CD 和AB 被直线AC 所截构成的内错角.(2)直线CD 和AC 被直线AD 所截构成的同位角.(3)直线AC 和AB 被直线BC 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6、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利用格点和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1)过点C 画AD 的平行线CE ;(2)过点B画CD的垂线,垂足为F.7、如图所示,已知∠AOD=∠BOC,请在图中找出∠BOC的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8、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1)过点P分别画PM∥AC、PN∥AB,PM与AB相交于点M,PN与AC相交于点N.(2)求四边形PMAN的面积.9、请把下列证明过程及理由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10、如图,AB∥DG,∠1+∠2=180°.(1)试说明:AD ∥EF ;(2)若DG 是∠ADC 的平分线,∠2=142°,求∠B 的度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方位角的含义先求解,,,BAD CAE DAE 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标注字母,射线AB 的方向是北偏东70°,射线AC 的方向是南偏西30°,907020,30,BAD CAE而90,DAE ∠=︒309020140,BAC CAE DAE BAD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关系,垂直的定义,方位角的含义,掌握“角的和差与方位角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1=∠2,不能判断直线1l//2l,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1l//2l,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1l//2l,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1l//2l,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3、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即可.【详解】如图,当AE∥BD时,∠EAB与∠DBC符合题意,∴∠EAB=∠DBC;如图,当AE ∥BD 时,∠EAF 与∠DBC 符合题意,∵∠EAB +∠EAF =180°,∠EAB =∠DBC ,∴∠DBC +∠EAF =1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灵活运用属性结合是解题的关键.4、C【分析】由于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140B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5、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这两个角互补,设其中一个角为x ,则另一个角为()180x ︒-,由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得.解:∵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这两个角可能相等或者两个角互补, ∵一个角的12等于另一个角的13,∴这两个角互补,设其中一个角为x ,则另一个角为()180x ︒-, 根据题意可得:()1118023x x =︒-, 解得:72x =︒,180108x ︒-=︒,故选:B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的数量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等,理解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6、D【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来解决平面几何作图,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这里没有用到圆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这里没有用到圆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这里没有用到圆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尺规作图,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知定义.7、B【分析】由题意可知∠ADF=45°,则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BDF=180°,求得∠BDF=150°,从而可求∠ADB的度数.【详解】解:由题意得∠ADF=45°,∵FD AB∥,∠B=30°,∴∠B+∠BDF=180°,∴∠BDF=180°﹣∠B=150°,∴∠ADB=∠BDF﹣∠ADF=10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判断即可.【详解】∵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①的说法不正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的说法不正确,④的说法正确;∵a∥b,c∥d,无法判定a∥d∴③的说法不正确.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性质,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D【分析】由于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可考虑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B=∠C=15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10、D【分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一分析即可.【详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A不符合题意;解:13,a b∠2+∠3=180°,a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B不符合题意;4=3,1=4,13,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C 不符合题意;∠1+∠4=180°,1,4∠∠不是同旁内角,也不能利用等量代换转换成同旁内角,所以不能判定,a b ∥ 故D 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对顶角相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8°度【分析】根据直角的定义可得∠COE =90°,然后求出∠EOF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F ,然后根据∠AOC =∠AOF ﹣∠COF 求出∠AOC ,再根据对顶角相等解答.【详解】解:∵∠COE 是直角,∴∠COE =90°,∵∠COF =36°,∴∠EOF =∠COE ﹣∠COF =90°﹣36°=54°,∵OF 平分∠AOE ,∴∠AOF =∠EOF =54°,∴∠AOC =∠AOF ﹣∠COF =54°﹣36°=18°,∴∠BOD =∠AOC =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①②④【分析】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如果a//b,a⊥c,那么b⊥c,正确;②如果b//a,c//a,那么b//c,正确;③如果b⊥a,c⊥a,那么b//c,错误;④如果b⊥a,c⊥a,那么b//c,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40°【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70°,再由折叠的性质推出∠ADE=∠EDF=7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DE∥BC,∴∠ADE=∠B=7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E=∠EDF=70°,∴∠BDF=180°﹣∠ADE-∠EDF=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线以及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两性质定理是解答关键.4、3 2 2【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如图,与∠1是同位角的是:∠2, ∠3,∠4;与∠1是内错角的是:∠5, ∠6;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7,∠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5、75【分析】先计算∠AOB的度数,后利用对顶角相等确定即可.【详解】如图,根据题意,得∠AOB=135°-60°=75°,∵∠AOB=∠1,∴∠1=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40,140,AOE 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70,20【分析】先利用邻补角的含义求解140,AOF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含义证明:∠AOC 12=∠AOF ,再利用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详解】解:∵∠AOE =40°(已知)∴∠AOF =180°﹣AOE ∠(邻补角定义)=180°﹣40°=140°∵OC 平分∠AOF (已知)∴∠AOC 12=∠AOF (角平分线的定义) ∵∠AOB =90°(已知)∴∠BOD =180°﹣∠AOB ﹣∠AOC (平角的定义)=180°﹣90°﹣70°=20°故答案为:,40,140,AOE 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70,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角的定义,邻补角的含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运算,掌握“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2、(1)(270)n -︒;(2)∠ABC 的度数改变,度数为(4302)n -︒.【分析】(1)过点E 作EF AB ∥,根据平行线性质推出∠ABE =∠BEF ,∠CDE =∠DEF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22ABC ABE BEF ∠=∠=∠,∠CDE =12∠ADC =35°,求出∠BEF 的度数,进而可求出∠ABC 的度数; (2)过点E 作EF A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2ABC ABE ∠=∠,∠CDE =12∠ADC =35°,求出∠BEF 的度数,进而可求出∠ABC 的度数.【详解】(1)如图1,过点E 作EF AB ∥.∵AB CD ∥,∴AB CD EF ∥∥,∴,ABE BEF CDE DEF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70ADC ∠=︒,∴122,352ABC ABE BEF CDE ADC ∠=∠=∠∠=∠=︒. ∵BED n ∠=︒,∴()35BEF n ∠=-︒,∴()()2235270ABC BEF n n ∠=∠=-︒=-︒.(2)ABC ∠的度数改变.画出的图形如图2,过点E 作EF AB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70ADC ∠=︒, ∴12,352ABC ABE CDE ADC ∠=∠∠=∠=︒ . ∵AB CD ∥,∴AB CD EF ∥∥,∴180,35ABE BEF CDE DEF ∠+∠=︒∠=∠=︒. ∵BED n ∠=︒,∴()35BEF n ∠=-︒,∴()()180********ABE BEF n n ∠=︒-∠=︒--︒=-︒, ∴()()222154302ABC ABE n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1)∠1与∠2是一对同位角;(2)∠3与∠4是一对内错角,∠2与∠4是一对同旁内角【分析】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直线之间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由以上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1)∠1与∠2是一对同位角;(2)∠3与∠4是一对内错角,∠2与∠4是一对同旁内角.【点睛】本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识别,掌握这几种角的基本定义是解题关键.4、角平分线的定义;BD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即可证明.【详解】证明:AE∵平分BAC∠(已知),1 122BAC∴∠=∠=∠(角平分线的定义).DF平分BDE∠(已知),1 342BDE∴∠=∠=∠(角平分线的定义),//AC DE(已知),BDE 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23DF A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角平分线的定义;BD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5、 (1)直线CD和AB被直线AC所截构成的内错角是∠2和∠5; (2)直线CD和AC被直线AD所截构成的同位角是∠1和∠7;(3)直线AC和AB被直线BC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是∠3和∠4【分析】根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角中,两角在两条直线的中间,第三条直线的两旁,可得内错角,两角在两直线的中间,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可得同旁内角,两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侧,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可得同位角.【详解】解:(1)直线CD和AB被直线AC所截构成的内错角是∠2和∠5.(2)直线CD和AC被直线AD所截构成的同位角是∠1和∠7.(3)直线AC和AB被直线BC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是∠3和∠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线八角,关键是掌握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6、(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AD是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以在点C右上方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AD平行,如图,直线CE即为所求作.(2)根据题意得:CD是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以在点B右下方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CD垂直,如图,直线BF即为所求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和垂线,熟练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7、∠BOC的补角有两个∠BOD和∠AOC;∠BOC的邻补角为∠AOC;∠BOC没有对顶角. 【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找出.【详解】解:因为∠BOC+∠AOC=180º(平角定义),所以∠AOC是∠BOC的补角,∠AOD=∠BOC(已知),所以∠BOC+∠BOD=180º.所以∠BOD是∠BOC的补角.所以∠BOC的补角有两个:∠BOD和∠AOC.因为∠AOC和∠BOC相邻,所以∠BOC的邻补角为:∠AOC.∠BOC没有对顶角.【点睛】本题考查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熟练掌握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8、(1)见解析;(2)18.【分析】(1)直接利用网格结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2)利用四边形PMAN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点M,点N即为所求;(2)四边形PMAN的面积为:5×7﹣12×3×3﹣12×2×4﹣12×2×4﹣12×3×3=18.【点睛】本题考查网格与作图—作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网格图形面积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9、∠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D;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CAD;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AD∥BC,可得∠3=∠CAD,从而得到∠4=∠CAD,再由∠1=∠2,可得∠BAF=∠CAD.从而得到∠4=∠BAF.即可求证.【详解】证明:∵AD∥BC(已知),∴∠3=∠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4(已知),∴∠4=∠CAD(等量代换).∵∠1=∠2(已知),∴∠1+∠CAF=∠2+∠CAF(等式的性质).即∠BAF=∠CAD.∴∠4=∠BAF.(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B=38°.【分析】(1)由AB∥DG,得到∠BAD=∠1,再由∠1+∠2=180°,得到∠BAD+∠2=180°,由此即可证明;(2)先求出∠1=38°,由DG是∠ADC的平分线,得到∠CDG=∠1=38°,再由AB∥DG,即可得到∠B=∠CDG=38°.【详解】(1)∵AB∥DG,∴∠BAD=∠1,∵∠1+∠2=180°,∴∠BAD+∠2=180°.∵AD∥EF .(2)∵∠1+∠2=180°且∠2=142°,∴∠1=38°,∵DG是∠ADC的平分线,∴∠CDG=∠1=38°,∵AB∥D G,∴∠B=∠CDG=3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在数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平行线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

练习题一: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

1. 直线AB:y = 2x + 3直线CD:y = 2x - 12. 直线EF:2x - 3y = 6直线GH:4x - 6y = 123. 直线IJ:3x + 4y = 8直线KL:6x + 8y = 16答案一:1. 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不相等,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不平行。

2. 直线EF和直线GH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EF和直线GH平行。

3. 直线IJ和直线KL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IJ和直线KL平行。

练习题二: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点E、F、G分别位于直线AB上,且AE = EF = FG。

若AE = 4,求FG的值。

答案二:由于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相等。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点E的坐标为(x1, y1),点F的坐标为(x2, y2),点G的坐标为(x3, y3)。

根据题意可得:y1 = kx1y2 = kx2y3 = kx3又因为AE = EF = FG,所以有:EF = FGy2 - y1 = y3 - y2kx2 - kx1 = kx3 - kx22kx2 = k(x1 + x3)x2 = (x1 + x3) / 2由于AE = 4,可得:y1 = kx1 = 4将x2 = (x1 + x3) / 2和y1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4 = k(x1 + x3) / 28 = k(x1 + x3)8 = 4kx2x2 = 2将x2 = 2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2 = kx2 = 2k由于EF = FG,可得:y2 - y1 = y3 - y22k - 4 = y3 - 2k4k = y3 + 4y3 = 4k - 4将y3 = 4k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3 = kx3 = 4k - 4综上所述,当AE = 4时,FG的值为4k - 4。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检测题(月考试卷1)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检测题(月考试卷1)

七年级下册数学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是()12121212A.0 B.1 C.2 D.3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3.如图,若m∥n,∠1 = 105°,则∠2 =()A.55° B.60° C.65° D.75°4.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满足,,a b b c c 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 b B.b d⊥ C.a d⊥ D.//b c 5,如图5所示的图案分别是三菱、大众、奥迪、奔驰汽车的车标,其中可以看着是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6. 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 )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垂线段最短 (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7.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且互补,则它们两边所在的直线( ).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即不垂直也不平行 D.不能确定8,如图,直线a 、b 都与直线c 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a ∥b 的条件是(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 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 位置关系有______ 和______两种。

平行线的性质 同步提升训练(解析版)

平行线的性质 同步提升训练(解析版)

1.4平行线的性质同步提升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秋•临洮县期中)将直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若∠1=50°,则∠2度数是()A.60°B.50°C.40°D.7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2的度数即可.【解答】解:∵直尺的两条边互相平行,∠1=50°,∴∠3=∠1=50°,∵∠4=60°,∴∠2=180°﹣∠4﹣∠3=180°﹣60°﹣50°=70°.故选:D.2.(2022秋•碑林区校级月考)如图,a∥b.∠1=58°,则∠2的度数为()A.58°B.112°C.120°D.132°【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3,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a∥b,∠1=58°,∴∠3=∠1=58°,∴∠2=∠3=58°,故选:A.3.(2022秋•龙岗区期末)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CD,∠B=35°,E是CA延长线上一点,则∠BAE的度数是()A.35°B.60°C.65°D.7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D=∠B=35°,∠BAE=∠DCE,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DCE=2∠BCD,即可求∠BAE的度数.【解答】解:∵AB∥CD,∠B=35°,∴∠BCD=∠B=35°,∠BAE=∠DCE,∵BC平分∠ACD,∴∠DCE=2∠BCD=70°,∴∠BAE=70°.故选:D.4.(2022秋•宜兴市月考)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OG折叠到OB'C'G的位置,∠OGC'等于100°,则∠DGC'的度数为()A.20°B.25°C.30°D.40°【分析】根据折叠得出∠OGC=∠OGC′=100°,求出∠OG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OG折叠到OB'C'G的位置,∠OGC'等于100°,∴∠OGC=∠OGC′=100°,∴∠OGD=180°﹣∠OGC=80°,∴∠DGC'=∠OGC′﹣∠OGD=20°,故选:A.5.(2022•项城市校级模拟)如图,AB∥CD,∠MNC=138°,MP平分∠BMN,则∠MPN的度数为()A.59°B.48°C.54°D.69°【分析】首先根据AB∥CD,∠MNC=138°,求出∠MNC=∠BMN=138°,再根据MP平分∠BMN,求出∠BNP的度数.【解答】解:∵AB∥CD,∠MNC=138°,∴∠MNC=∠BMN=138°,∵MP平分∠BMN,∴∠BNP=BMN=69°,∵AB∥CD,∴∠BMP=∠MPN=69°.故选:D.6.(2022•博望区校级一模)如图是一款手推车的平面示意图,其中AB∥CD,∠1=24°,∠2=76°,则∠3的度数为()A.104°B.128°C.138°D.156°【分析】先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A,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4,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3=∠4+∠A.【解答】解:如图:∵AB∥CD,∠1=24°,∴∠A=∠1=24°,∵∠2=76°,∠2+∠4=180°,∴∠4=180°﹣∠2=180°﹣76°=104°,∴∠3=∠4+∠A=104°+24°=128°.故选:B.7.(2022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AB∥CD∥EF,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1+∠2+∠3=180°B.∠1+∠2=180°+∠3C.∠1+∠3=180°+∠2D.∠2+∠3=180°+∠1【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2+∠BDC=18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CDE,而∠CDE=∠1+∠BDC,整理可得∠2+∠3﹣∠1=180°.【解答】解:∵AB∥CD∥EF,∴∠2+∠BDC=180°,∠3=∠CDE,又∠BDC=∠CDE﹣∠1,∴∠2+∠3﹣∠1=180°.故选:D.8.(2021秋•盐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木棒AB、CD与EF分别在G、H处用可旋转的螺丝铆住,∠EGB=100°,∠EHD=80°,将木棒AB绕点G逆时针旋转到与木棒CD平行的位置,则至少要旋转()A.10°B.20°C.30°D.40°【分析】由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EGB=∠EHD时,AB∥CD,即∠EGB需要变小20°,即将木棒AB绕点G逆时针旋转20°即可.【解答】解:当∠EGB=∠EHD时,AB∥CD,∵∠EGB=100°,∠EHD=80°,∴∠EGB需要变小20°,即将木棒AB绕点G逆时针旋转20°.故选:B.9.(2021秋•霍州市期末)如图,如果AB∥EF、EF∥CD,若∠1=50°,则∠2+∠3的和是()A.200°B.210°C.220°D.23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用∠2、∠3分别表示出∠BOE和∠COF,再由平角的定义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EF,∴∠2+∠BOE=180°,∴∠BOE=180°﹣∠2,同理可得∠COF=180°﹣∠3,∵O在EF上,∴∠BOE+∠1+∠COF=180°,∴180°﹣∠2+∠1+180°﹣∠3=180°,∴∠2+∠3=180°+∠1=180°+50°=230°,故选:D.10.(2021秋•晋中期末)如图,已知AB∥CD,点F,G分别在直线AB,CD上,∠BFE的平分线FQ所在直线与∠CG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FE=50°,∠CGE=140°,则∠GPQ的度数为()A.30°B.40°C.45°D.5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MG=∠CGP,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FQ=∠BFE,∠CGP=∠CGE,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GPQ=∠GMF﹣∠PFM=∠CGP﹣∠BFQ,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如图:∵AB∥CD,∴∠BMG=∠CGP,∵FQ平分∠BFE,GP平分∠CGE,∠BFE=50°,∠CGE=140°,∴∠BFQ=∠BFE=25°,∠CGP=∠CGE=70°,∴∠GPQ=∠BMG﹣∠PFM=∠CGP﹣∠BFQ=70°﹣25°=45°.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2021秋•赣县区期末)如图,AB∥CD,∠B=42°,∠A+10°=∠1,则∠ACD=64°.【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CD,∵∠DCB+∠B=180°,∵∠B=42°,∴∠DCB=138°,即∠DCA+∠1=138°.∴∠1=138°﹣∠DCA.∵AB∥CD,∴∠DCA=∠A,∴∠1=138°﹣∠A.∵∠A+10°=∠1,∴∠A+10°=138°﹣∠A,∴∠A=64°,∴∠ACD=∠A=64°.故答案为:64°.12.(2021秋•社旗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A=30°,∠B=71°,则∠BEF的度数是101°.【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EC,再由对顶角相等得到∠DEF,从而可计算∠BEF.【解答】解:∵AB∥CD,∴∠AEC=∠A=30°,∠BED=∠B=71°,∴∠DEF=∠AEC=30°,∴∠BEF=∠BED+∠DEF=71°+30°=101°.故答案为:101°.13.(2021秋•叙州区期末)如图,AB∥CD,MF与AB、CD分别交于点E、F,∠CFE的平分线FG交AB于点G,若∠MEG=140°,则∠EGF的度数为7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CFE=14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FG=7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EGF=70°.【解答】解:∵FG平分∠CFE,∴∠CFG=∠EFG,∵AB∥CD,∴∠CFE=∠MEG,∵∠MEG=140°,∴∠CFE=140°,∴∠CFG=∠EFG=70°,∵AB∥CD,∴∠EGF=∠CFG=70°.故答案为:70°.14.(2022秋•肇源县期中)如图,已知AB∥CD,∠1=∠2,∠E=50°,则∠F的度数50°.【分析】连接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BC=∠BCD,由∠1=∠2得∠EBC=∠BC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EB∥C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解.【解答】解:连接BC,∵AB∥CD,∴∠ABC=∠BCD,∵∠1=∠2,∴∠EBC=∠BCF,∴EB∥CF,∴∠F=∠E=50°.故答案为:50°.15.(2022秋•香坊区校级期中)若∠1和∠2的两边互相平行,且∠1比∠2的3倍少36度,则∠2=18°或54°.【分析】由∠1和∠2的两边互相平行,可得此两角互补或相等,然后设∠2的度数为x,分别从两角相等或互补去分析,由∠1比∠2的3倍少36度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和∠2的两边互相平行,∴∠1和∠2互补或相等,设∠2的度数为x,则∠1=3x﹣36°,①当∠1和∠2相等时,则x=3x﹣36°,解得:x=18°,②当∠1和∠2互补时,则x+3x﹣36°=180°,解得:x=54°,综上,∠2=18°或54°,故答案为:18°或54°.16.(2021秋•盘州市期末)如图,已知AB∥CD,易得∠1+∠2+∠3=360°,∠1+∠2+∠3+∠4=540°,根据以上的规律求∠1+∠2+∠3+…+∠n=(n﹣1)×180°.【分析】由∠1+∠2+∠3=2×180°=360°,∠1+∠2+∠3+∠4=3×180°=540°,可得一般规律为∠1+∠2+∠3+…+∠n=(n﹣1)×180°.【解答】解:∵∠1+∠2+∠3=360°,∠1+∠2+∠3+∠4=540°,∴∠1+∠2+∠3=2×180°=360°,∠1+∠2+∠3+∠4=3×180°=540°,∴∠1+∠2+∠3+…+∠n=(n﹣1)×180°,故答案为:(n﹣1)×18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2022秋•黄岛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F分别在AB、CD上,AF⊥CE于点O,∠1=∠B,∠A+∠2=90°,求证:AB∥CD.请填空.证明:∵AF⊥CE(已知)∴∠AOE=90°(垂直的定义)又,∵∠1=∠B(已知)∴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FB=∠AO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FB=90°(等量代换)又,∵∠AFC+∠AFB+∠2=180°(平角的定义)∴∠AFC+∠2=(90)°又∵∠A+∠2=90°(已知)∴∠A=∠AFC(同角的余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先证CE∥BF得∠AOE=∠AFB,由AF⊥CE得∠AOE=∠AFB=90°,利用平角定义得出∠AFC+∠2=90°,结合∠A+∠2=90°可以得出∠AFC=∠A,从而得证.【解答】证明:∵AF⊥CE(已知),∴∠AOE=90°(垂直的定义).又∵∠1=∠B(已知),∴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FB=∠AO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FB=90°(等量代换).又∵∠AFC+∠AFB+∠2=180°(平角的定义),又∵∠A+∠2=90°(已知),∴∠A=∠AFC(同角的余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CE∥BF;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90;同角的余角相等.18.(2022秋•李沧区期末)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直线CD相交于点E,F,点G在CD上,EG平分∠BEF.若∠EGC=58°,求∠EFD的度数.【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BEG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FEG,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解.【解答】解:∵AB∥CD,∠EGC=58°,∴∠BEG=∠EGC=58°,∵EG平分∠BEF,∴∠BEF=2∠BEG=116°,∵AB∥CD,∴∠EFD=180°﹣∠BEF=180°﹣116°=64°.19.(2022秋•福田区期末)如图,已知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于点E,∠AGF=∠ABC,∠1+∠2=180°.(1)求证:DE∥BF;(2)若AF=3,AB=4,求BF的长.【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得FG∥CB,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1=∠3,再根据∠1+∠2=180°,即可得到∠2+∠3=180°,进而判定DE∥BF;(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FC=∠DEC=90°,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AGF=∠ABC,∴FG∥CB,∴∠1=∠3,又∵∠1+∠2=180°,∴DE∥BF;(2)解:∵DE⊥AC,∴∠DEA=90°,∵DE∥BF,∴∠BF A=∠DEA=90°,∵AF=3,AB=4,∴BF===.20.(2022•杭州模拟)已知:如图,AE⊥BC,FG⊥BC,∠CEA=∠FGB,∠D=∠ABC+5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分析】(1)先证明AE∥GF,可得∠EAB=∠FGB,再证明∠CEA=∠EAB,从而可得答案;(2)由AB∥CD,可得∠D+∠CBD+∠ABC=180°,再把∠D=∠ABC+50°,∠CBD=70°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AE⊥BC,FG⊥BC,∴AE∥GF,∴∠EAB=∠FGB,∵∠CEA=∠FGB,∴∠CEA=∠EAB,∴AB∥CD;(2)解:由(1)得,AB∥CD,∴∠D+∠CBD+∠ABC=180°,∵∠D=∠ABC+50°,∠CBD=70°,∴∠ABC+70°+∠ABC+50°=180°,∴∠ABC=30°,∴∠C=∠ABC=30°.21.(2021秋•略阳县期末)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AB,BC上,且DE∥AC,∠1=∠2.(1)AF与BC平行吗?为什么?(2)若AC平分∠BAF,∠B=36°,求∠1的度数.【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C,从而可求得∠2=∠C,即可判定AF∥BC;(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BAF=180°,从而可求得∠BAF=144°,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2=72°,即可求∠1.【解答】解:(1)AF∥BC,理由如下:∵DE∥AC,∴∠1=∠C,∵∠1=∠2,∴∠C=∠2,∴AF∥BC;(2)∵AF∥BC,∴∠B+∠BAF=180°,∵∠B=36°,∴∠BAF=144°,∵AC平分∠BAF,∴,∵∠1=∠2,∴∠1=72°.22.(2021秋•镇巴县期末)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2=180°.(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延长EP交CD于点C,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过点P作PQ∥AB,则PF与GH平行吗?为什么?【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可求∠1=∠AEF,∠2=∠CFE,结合条件可得∠AEF+∠CFE=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证明结论;(2)由(1)得AB∥CD,则有∠BEF+∠EFD=1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EP=∠BEF,∠PFD=∠EF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可得∠EPF=∠EPQ+∠FPQ=(∠BEF+∠EFD)=90°,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EG⊥PF,由GH⊥EG可得PF∥GH.【解答】解:(1)AB∥CD,理由如下:∵∠1=∠AEF,∠2=∠CFE,∠1+∠2=180°,∴∠AEF+∠CFE=180°,∴AB∥CD;(2)PF∥GH,理由如下:由(1)知AB∥CD,∴∠BEF+∠EFD=180°,∵∠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BEP=∠FEP=∠BEF,∠PFD=∠EFP=∠EFD,∵AB∥CD,PQ∥AB,∴PQ∥CD,∴∠EPQ=∠BEP=∠BEF,∴∠FPQ=∠PFD=∠EFD,∴∠EPQ+∠FPQ=(∠BEF+∠EFD),∴∠EPF=90°,即EG⊥PF,∵GH⊥EG,∴PF∥GH.23.(2022春•西安月考)如图,射线PE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E,F两点,∠PFD的平分线与直线AB相交于点M,射线PM交CD于点N,且∠PFM=∠EMF.(1)求证:AB∥CD;(2)点G为射线MA(不与M重合)上一点,H为射线MF(不与M,F重合)上一点,且∠MGH=∠PNF,试找出∠FMN与∠GHF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因为FM平分∠PFN,可得∠EMF=∠MFN,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结论;(2)分H在线段MF上和H在MF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形解答即可.【解答】(1)证明:∵FM平分∠PFN,∴∠PFM=∠MFN,∵∠PFM=∠EMF,∴∠MFN=∠EMF,∴AB∥CD;②当H在线段MF上时,∠GHF+∠FMN=180°;当H在线段MF的延长线上时,∠GHF=∠FMN,证明如下:∵AB∥CD,∴∠PNF=∠PME.∵∠MGH=∠PNF,∴∠MGH=∠PME.∴GH∥PN.如图,当H在线段MF上时,∵GH∥PN,∴∠GHM=∠FMN,∵∠GHF+∠GHM=180°,∴∠GHF+∠FMN=180°;如图,当H在线段MF的延长线上时,∵GH∥PN,∴∠GHM=∠FMN,∴∠GHF=∠FMN.。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检测卷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检测卷检测卷含答案

5.2.1 平行线检测卷检测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平行或相交B. 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 D. 平行、垂直或相交2.经过一点A 画已知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A.0 条 B. 1 条C.2 条 D. 0 条或1 条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A.1 个 B. 2 个C.3 个 D. 4 个4.如下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 垂直C.平行或垂直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5.已知直线a,b,c 满足a//b,c//a,则b 与c 的关系是.6.已知a,b,c 是平面上任意三条直线,交点可以有个.7.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1)用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 AB EF, EHHG; (2)与AE 平行的棱是;(3)EF 与BC 所在的直线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它们平行线(填“是”或“不是”),由此可知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能叫做平行线.8.如图,PC//AB ,QC//AB ,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题)三、 解答题9.读下列句子,并画出图形. 如图,P 是 AB 上一点,过点 P 作直线 PM//AC ,交 BC 与点 M ,作直线 PN//B C ,交 AC 于 N.(第9题)10.如图所示,AD//BC , E 为 AB 的中点.(1)过点 E 作 EF//BC ,交 CD 于点 F ;(2)直线 E F 与 AD 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3) 用测量法比较 DF 与 CF 的大小.BC(第10题)11.(1)画线段AC =30mm (点A 在左侧);(2)以C 为顶点,CA 为一边,画∠ACM =90°;(3)以A 为顶点,AC 为一边,在∠ACM 的同侧画∠CAN =60°,AN 与CM 相交于点B ;量得AB = mm ;(4)画出AB 中点D ,连接DC ,此时量得DC = mm ;请你猜想AB 与DC 的数量关系是:AB = DC(5)作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DE ,且量得DE = mm ,请你猜想DE 与AC 的数量关系是:DE = AC ,位置关系是 .E F 参考答案1.A2.D3.B4.C5. b//c6. 0 或1 或2 或37. (1)∥,⊥; (2) DH,CG,BF;(3)不是,在同一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平行线月考练习二
例.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
(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试画出图形并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两点不重合)
例.已知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1)由图(1)求∠1+∠2的值。

(2)由图(2)求∠1+∠2+∠3= 。

(3)由图(3)求∠1+∠2+∠3+∠4= 。

(4)由图(4)求∠1+∠2+∠3+…+∠n= 。

14.如图,若MN⊥AB,∠ABC=130°,∠FCB=40°,试判断直线MN与EF的位置关系。

1.在直线AB上任意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
∠AOC=30°时,∠BOD的度数为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DOE:∠BOE=4:1,OF平分∠AOD,
∠AOC=∠AOF-15°,则∠EOF的度数是
3.如图,AB∥EF,∠C=90°,则∠1、∠2、∠3的数量关系是
4.如图AB∥DE,∠ABC=135°,∠BCD=65°,则∠CDE的度数应为
5.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为
B
6.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
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AF 折叠,已知∠ADB=25°,那么∠BAF 为多少时,才能使得AE 与BD
互相平行?
8.已知DA ⊥AB ,DE 平分∠ADC ,CE 平分∠BCD ,且∠1+∠2=90°,试说明BC ⊥AB 。

9..如图已知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E=∠3,试问AD 是∠BAC 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10.如图,AB ∥CD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O ,CE 平分∠DCG ,
∠ACE=90°,试问BD 与AD 的位置关系。

11.如图,AD ∥CE ,CD ⊥CF ,CD 平分∠ACE ,且∠1=∠2,试问BF 与AD 平行吗?为什么?
12.如图,已知DE⊥AC,∠AGF=∠ABC,∠1+∠2=180°,试判断B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3.已知如图,AD⊥BC,FG⊥BC,∠1=∠2,求证∠BAC=∠DEC。

14.如图已知∠1+∠2=180°,∠3=∠B,且∠AFE=50°,求∠ACB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