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传达表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制度(3篇)

识别和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识别、获取、审查、更新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保加油站的经营、服务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加油站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更新、适用性识别和管理。
3职责3.1 加油站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定期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识别其适用性,追踪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3.2 安全领导小组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汇总后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库,并定期进行更新。
3.3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对评价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
4控制程序4.1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范围识别和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4.1.1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规定、要求;4.1.2 地方法规、规章、标准规定、要求;4.1.3 行业规范、规章、标准规定、要求;4.1.4 相关管理或执法部门的规划、通知和公告等;4.1.5 国际公约;4.1.6 其它方面的规定、要求。
4.2 获取渠道4.2.1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与本专业对口的工商、税务、财务、技术监督、质量检验、公交、消防、安监、环保、工业卫生、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国家及地方最新的有关安全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4.2.1 通过行业协会、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4.3获取方式4.4 识别适用性4.4.1 安全领导小组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适用性。
4.4.2 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识别本单位经营过程中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适用性。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制度(3篇)

识别与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1、目的为建立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及时识别和获取出适用于本矿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并保持更新,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评审和更新。
3、职责3.1综合办公室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于与本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备案,经审批后实施(纳入企业管理文件或直接贯彻执行)。
3.2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获取,并传递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3.3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全厂通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的登记、发放,发放方式包括以企业文件形式发放、原文发放和其他形式。
3.4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对其本专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的登记、发放,发放形式同第五条。
4、工作程序4.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获取4.1.1获取的内容:法律:全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如:刑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国务院和省级人大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局和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国家、地方和行业颁布的安全标准;国际公约:我国已签署的关于劳动保护的公约;其他要求: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地方和相关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要求、非法规性文件和通知、技术标准规范等。
4.1.2获取渠道:各级人大、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及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是全国人大公报、国务院公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获取渠道是各部、委或标准化组织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获取渠道是各上级主管部门;与咨询机构等部门联系;通过报刊、书店、互联网等渠道。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1.目的为获取、确定、更新炼钢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将传达给各级人员,保证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炼钢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与运行的控制。
3.定义其他要求:是组织根据其具体情况与自身需求,自愿遵守一些法律法规要求之外的,适合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标准、公约等。
4.职责4.1各科室负责获取、传递、更新与本单位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编制本单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并传达贯彻。
4.2安环科组织识别、获取与炼钢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对其评审、更新和传递,监督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用于炼钢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中。
4.3内控部负责将安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信息以电子版形式发布炼钢网站。
5.工作程序5.1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分类:a. 宪法等国家法律;b. 国务院、各部委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c. 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d. 地方性法规、标准;5.2获取的途径和频次5.2.1途径a.各级政府:国家和地方人大、政府或相关科室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
b.标准化机构:国家颁布的标准及行业、地方政府行政科室标准。
与官方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及相关方要求等。
5.2.2频次a.安全环保每年四月份前获取一次,填写<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记录>。
b.各单位根据需要随时获取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或信息。
5.3评审5.3.1 各单位及时将其识别、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递到安全环保部,并做好信息交流记录。
5.3.2安全环保部对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汇总,并组织对其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传递到内控部。
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修订时,要重新评审。
5.4 传达贯彻5.4.1应将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和内容发布炼钢网站。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与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与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规范对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建立获取渠道,及时更新与传达并对其遵循情况进行评价的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适用于公司、项目部对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与合规性评价工作的控制管理。
2职责和权限2.1公司总工程师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最新法规和其他要求信息的获取及对其遵循情况评价管理的领导。
2.2工程管理部是本制度的主责部门,建立公司法律法规总台账。
负责识别最新的有关技术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等信息并及时传递。
组织相关部门对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评价,并将结果输入管理评审。
2.3安全质量部是本制度的协管部门,负责获取最新有关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的法规和其他要求信息,定期传递给工程管理部。
2.4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各自业务范围负责识别相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建立获取渠道。
2.5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各自业务范围负责将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要求传达给有需求的岗位员工并遵照执行。
2.6项目部负责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涉及到的适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更新及遵循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报公司安全质量部。
3管理要求: 3.1管理流程3.2管理方法3.2.1法律和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各部委和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条例、规章、标准、制度等。
3.2.2其他要求:指产品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标准、行业规范)等及相关方(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制度、规定、通知等)的要求。
3.2.3工程管理部、各相关部门应与对口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出版社、书店、专业性报刊等对口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并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补充,以保持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化的及时跟踪和获取。
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

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地获取、识别、确定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途径,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消除违法行为和现象,特制定此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
3、术语和定义3.1法律法规指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
3.2其他要求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发布的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和法定的国家、行业、地方等安全生产标准及其公司上级机构的规章制度。
3.3符合性评价企业或者组织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的,项管理措施。
4、职责5.1总经理负责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获取、识别、确定、更新的组织与领导。
4.2行政部负责收集与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确定其适用性,及时将适用的传递给相关部门。
4.3行政部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识别进行统一管理和存放,并负责发放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它要求的目录,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实施定期检查。
4.4公司各部门负责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确定其适用性,及时将适用的传递给安全部及相关部门;同时,各部门必须遵守已经确认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5安全部负责向员匚和相关方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工作程序5. 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识别5.2如收集的安全法律法规适用于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安全部应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文件传达给有关适用部门。
5.3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登记和保存。
5.3.1登记安全部对获取及识别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登记,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法律法规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确保企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防控,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多个国家的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其原理和要求。
通过对这些法规的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全生产会议制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
2. 中国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中国的基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根据该法,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其中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具体要求如下:•安全生产会议应定期召开,一般为每月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阶段可缩短至每周一次。
•安全生产会议应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情况通报、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方案制定等。
•安全生产会议应做好会议记录,并及时落实会议纪要中的决策和措施。
•安全生产会议的成果应及时通报到相关部门和员工,并建立相关反馈机制。
2.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具体要求如下:•安全生产会议的召开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
•安全生产会议应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会代表等。
•安全生产会议应对事故隐患和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安全生产会议应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与计划进行评估和落实。
3. 美国法律法规3.1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SH) Act美国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主要由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SH) Act构成。
该法案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涉及到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制度(3篇)

识别、获取、评审、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认识和了解与我公司运营过程中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规范运营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2.1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部门各途径识别和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批阅并批准转发至相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会议;负责公司级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政府要求”项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整改方案的审批、检查和验证;指定公司办公室制定公司年度“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政府要求”的计划和落实必要的经费。
2.2各部门负责不定期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政府要求,识别其适用性,追踪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政府要求并及时交安委会备案;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政府要求年度执行情况报告”2.3安全员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总清单后,负责文件的发放。
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更新。
负责编制公司“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评价报告”。
2.4各部门对本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进行宣贯,传达给相关方。
3、内容:3.1获取渠道和时机3.1.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
3.1.2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获取。
3.1.3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上述渠道以走访、电话、传真、信件、会议等方式获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同时建立必要的联系;3.1.4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阅读和整理有关报刊收集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记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记录表上,并及时传递到安委会备案。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制度(3篇)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1为了识别、获取、更新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规定,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分工2.1本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规定的识别、获取、更新并建立台帐,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认其适用性。
2.2专职安全员负责向各岗位相关人员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规定。
2.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对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规定进行符合性评价。
2.4各相关岗位人员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规定,应及时传递给技术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
3程序3.1获取途径3.1.1由技术负责人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形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
3.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告等。
3.1.3各岗位人员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规定,应及时报送技术负责人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3.2识别与登记3.2.1根据单位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
3.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
3.2.3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组织评审确认,报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目录》。
3.3更新3.3.1当现行的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更新时,应及时重新识别。
3.3.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进行一次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3.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的重新识别。
3.4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3.4.1专职安全员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