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脸》教案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夸张的脸 |浙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夸张的脸 | 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习夸张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的方法,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并学习如何夸张表现这些特征。
2. 夸张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夸张的含义和作用,学习如何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面部特征,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趣味性。
3.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夸张的脸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面部特征,使作品既有个性又有趣味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夸张的脸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授: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学习夸张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的方法。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面部特征。
4. 实践:学生进行夸张的脸的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夸张的脸2. 内容:- 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 夸张的表现手法- 创作实践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夸张的脸的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有趣味性,夸张表现人物面部特征,色彩丰富,构图完整。
第7课 夸张的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7课夸张的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夸张的脸部绘画技巧。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物脸部特征,让学生学会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表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夸张手法在绘画中的应用,掌握人物脸部绘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脸部特征的能力,提高绘画表现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脸部特征,运用夸张手法进行绘画。
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人物脸部绘画的基本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人物脸部图片、绘画示范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夸张的脸部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夸张手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脸部绘画的基本技巧。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人物脸部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人物脸部特征。
3. 绘画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表情。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独立进行夸张的脸部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引导学生从绘画技巧、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夸张手法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人物脸部绘画的基本技巧。
板书设计:1. 第7课夸张的脸2. 教学内容:夸张手法在绘画中的应用、人物脸部绘画基本技巧3. 教学目标:了解夸张手法、掌握人物脸部绘画技巧、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4. 教学难点:观察、分析人物脸部特征、绘画技巧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内容讲解、绘画示范、学生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一幅夸张的脸部绘画作品。
第7课 夸张的脸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7课夸张的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夸张的脸的特点,学会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一幅人物头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表情,培养他们对人物特征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夸张的脸的特点2. 夸张手法的运用3. 人物头像的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夸张的脸的特点及夸张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一幅具有个性的人物头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夸张的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脸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脸都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的,夸张手法可以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讲解夸张的脸的特点- 夸张手法是对人物特征进行放大或缩小,使人物更具个性。
-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五官、发型等,使画面更具趣味性。
3. 讲解夸张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 学生尝试运用夸张手法对人物的脸部特征进行表现。
4. 示范与指导-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一幅人物头像。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5. 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创作一幅夸张的脸的人物头像。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夸张的脸的特点及夸张手法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关注人物表情,更好地表现人物特征。
六、作业布置1. 运用夸张手法,为家庭成员创作一幅头像。
2. 尝试用文字描述自己作品中的夸张手法和人物特征。
七、板书设计1. 夸张的脸2. 特点:放大或缩小人物特征,突出个性3. 运用方法:观察人物脸部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夸张的脸的图片3. 绘画工具: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对象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重点关注的细节:夸张手法的运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夸张手法是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7课《夸张的脸》教案

在本次《夸张的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脸五官的基本结构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对于人脸五官比例与位置的掌握,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些学生在绘画时五官位置不够准确,导致作品整体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方面的讲解和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五官比例与位置。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绘画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默契,有的则分工不明确。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需要在分组时更加注意成员的搭配,尽量使每个小组都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后,关于教学评价,我意识到在课堂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
举例:分析经典作品中夸张手法的应用,如漫画中的大眼睛、长鼻子等。
(3)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人脸夸张创作,强调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举例:设置创作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幅人脸夸张作品。
2.教学难点
(1)五官比例与位置的掌握: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容易忽略五官的比例与位置关系,导致作品不协调。
其次,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部分学生把握不够到位,有的过于夸张,有的则不够夸张。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夸张程度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多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夸张程度的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适度夸张的技巧。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但有时候可能会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我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进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夸张的脸说课稿(通用5篇)

夸张的脸说课稿(通用5篇)夸张的脸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夸张的脸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张的脸说课稿篇1教学理念:夸张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夸张的脸》这一课通过对脸的夸张,让学生理解这一艺术形式。
实际上,学生对夸张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平常爱看漫画,动画片,尤其是在漫画中,夸张运用的非常到位,但是在学生的作品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运用,或者运用的不够到位,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夸张的基本知识,表现手法还没有一定的基础。
借用本节课,我着重对夸张知识进行分析讲解,从笑话导入,自创漫画,漫画欣赏,再到中外雕刻欣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这为学生后来的成功创作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平台。
作业我选用学生最爱的泥塑造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进行艺术的创造,是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课教学目标:1、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2、学会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脸部夸张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课件,泥土教学过程:一、笑话导入1、张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个笑话,苏东坡大家一定很熟悉,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兄妹二人经常对诗取乐,相传苏小妹是个门楼头,即前额突出。
有一次苏东坡拿妹妹长相开玩笑说: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哥哥取笑妹妹的额头太大,整个人还在院子里,可脑门儿已经进屋了,苏小妹眼珠一转,立刻反击: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妹妹笑哥哥脸太长,去年掉的眼泪,现在还没流到腮边呢。
大家想一下,他们长的真如诗中描述的这样吗?你们知道这几句诗用的是什么手法来描述对方相貌的吗?(夸张的手法)【评析】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且能有效地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夸张表情的讲解服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夸张的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不得不关注对青年带来文化、思想、经济及道德观以很大冲击的新兴产业——卡通漫画。
卡通画漫画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逐渐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正是这一热点的体现。
本课教学题材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漫画的欣赏、学习,学会幽默,学会化解生活中的烦恼,顺应了现代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格的培养。
本课教材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漫画的正确认识,在喜爱的基础之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创造、欣赏这种视觉造型艺术,了解漫画。
我在设计中遵循了本课承载的内蕴和责任,运用了创造性思维和某些基本概念,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并以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作为学生创作的对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以幽默的手段表现。
二、学生分析:据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平均仅仅为30分钟左右。
许多学生课外阅读的是娱乐和休闲类书刊,其中喜欢卡通漫画故事的比例为39%,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孩子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卡通的世界、漫画的世界,但事实上他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临摹一些卡通人物上,并没有创新,没有想像。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临摹只能作为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巧的手段,而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练习的唯一目的,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肖像漫画的学习,初步了解漫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肖像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肖像漫画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漫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漫画艺术的表现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漫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情操,幽默的生活情趣。
4、创造目标: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激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自主创作一幅抓住人物特征,突出人物个性,带有真情实感的肖像漫画。
夸张的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夸张的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夸张的脸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夸张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夸张的脸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人脸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夸张的脸的表现手法,学会创作夸张的人脸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特征,使作品具有艺术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夸张的脸的图片、教材、教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夸张的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夸张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夸张的脸的图片,分析夸张手法在人脸画中的应用,讨论夸张手法的作用。
3.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人脸画,边示范边讲解创作要点。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人脸画,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夸张手法在人脸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夸张手法在人脸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夸张手法创作一幅人脸画,要求作品具有艺术性。
2. 收集生活中夸张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附录1. 夸张的脸的图片素材。
2. 学生作品展示。
3. 教学评价表。
4. 教学反思记录。
5. 教学资源链接。
注: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 《夸张的脸》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案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课题:夸张的脸课时:2课时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夸张表情,然后跟着表情做夸张的脸。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如何用画的形式去表现夸张的脸,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
3.观察动漫形式的夸张的脸,培养学生对夸张的脸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画的形式表现脸部的夸张。
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五官等不同部位的变化进行夸张表现。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五一班的同学一起上美术课,希望我们能愉快地交流。
现在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看一个特别的视频,你们可以跟着视频的表情活动,看看能不能做得和他一样。
播放视频《会跳舞的脸》。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的表情怎么样?你们能跟着做吗?他的表情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
老师:非常好!他的表情很夸张,虽然有一部分是电脑特效完成的,但他的表演十分到位。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第七课《夸张的脸》。
三、发展阶段夸张无处不在,人物夸张的表现手法也很多。
我们可以将本来就很夸张的表情用电脑处理使它更夸张,也可以用画的形式来表现。
现在让我们一一看看不同形式的夸张脸的表现。
(观看PPT生活中人物的夸张表情)在用各种手法表现前,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人们怎样直接表现夸张的脸。
(看PPT并进行讲解)1.看夸张的表情图。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做一做夸张的表情呢?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前后桌为一组,一起来做一做夸张的脸(鬼脸),看一看谁能做出比我PPT上播放的夸张的脸更夸张的表情。
请各组选出表情最夸张的一名同学上台(一次4组),学生听上台教师口令做夸张的表情,教师选择性地拍照。
老师:同学们,谁的表情更夸张呢?我们为他们鼓掌。
感谢刚才上台认真表演的同学,为了不浪费他们的表情,我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将他们的表情进行夸张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采用揉、捏、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张奇特夸张的脸,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有个性化的人物夸张的脸。
2、难点: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夸张的脸的不同变化的特殊理解,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脸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小小绘画比赛
听要求画画:
a、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画得越大越好。
b、把自己所画的形状想象成是一个人的脸形,继续添画五官、头发,可以适当地加上表情。
(2)展示绘画结果
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说说这样的脸给你怎样
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出夸张的手法,导出课题。
2、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作品,分析每件作品是如何运用夸张的。
(2)总结运用夸张的好处
师:“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可以使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更突出。
”
3、游戏、感受、讨论
(1)变脸5连拍游戏规则:请一学生上前老师报1做一夸张的表情,报2做另一个夸张的表情,依次做5个夸张的表情。
其他学生感受不同表情的特征。
(2)讨论如何进行夸张
a、出示一张生气的表情图,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夸张,使作品艺术效果更强。
b、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眼睛瞪得更大、咬牙切齿、头发立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出。
4、技法指导
(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条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5、教师示范制作
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
6、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
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7、展示、评价
(1)作品摆放在前面展示桌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8、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
(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
(2)鼓励学生回去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张夸张的脸。
教学后记:
夸张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夸张的脸》这一课通过对脸的夸张,让学生理解这一艺术形式。
实际上,学生对夸张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平常爱看漫画,动画片,尤其是在漫画中,夸张运用的非常到位,但是在学生的作品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运用,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愚教于乐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
”只有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潜力才能得以深刻的挖掘。
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
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以学生为模特创作,学生感到惊喜并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
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做游戏,我设计了“变脸五连拍”,学生情绪高涨,我让一个学生到台前,然后用一块板子遮住他的脸,揭开一次要变出一种表情,看谁变的又快又好,完成的出色就奖励一颗小星星,还能得到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可乐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