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doc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doc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旳分界。

0大于所有负数,小于所有正数。

负数比较大小,不考虑负号,数字大旳数反而小。

2、“+”能够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数轴旳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0左边旳数差不多上负数,0右边旳数差不多上正数百分数〔二〕知识点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旳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

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确实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确实是按原价旳80﹪出售。

2、成数:“几成”确实是十分之几,也确实是百分之几十。

三成五确实是十分之三点五,也确实是35%3、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5、满100元减50元,确实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旳零头部分不优惠。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旳长度是半径旳2倍,公式d=2r;半径旳长度是直径旳一半,公式r=d÷2.2、直径求周长:圆旳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直径=周长÷圆周率,公式d=C÷π3、半径求周长:圆旳周长=2×圆周率×半径,公式C=2πr,半径=周长÷圆周率旳2倍,公式r=C÷2π4、半径求面积:圆旳面积=圆周率×半径旳平方,公式S圆=πr25、直径求面积:圆旳面积=圆周率×〔直径÷2〕旳平方,公式S圆=π〔d÷2〕26、圆柱旳侧面积=底面旳周长×高,公式S侧=Ch;圆柱旳底面周长=侧面积÷高,公式C=s 侧÷h;圆柱旳高=侧面积÷底面周长,公式h=S侧÷C。

7、圆柱旳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公式S表=S侧+2S底。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点击猎取更多六班级学问点↓↓↓★小升初一至六班级数学学问点★★六班级数学期末复习学问点★★六班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学问★★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与几何题资料★六班级数学下册必背学问点1负数学问点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

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2、“+”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数轴上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从左到右渐渐变大最大负整数1 最小正整数1六班级数学下册必背学问点2百分数(二)学问点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

通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表示非常之八,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原价×折扣=现价原价×(1折扣)=廉价的钱4、折扣=现价÷原价廉价的钱÷(1折扣)=原价5、原价=现价÷折扣增长或降低或降低成数:“几成”就是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三成五就是非常之三点五,也就是35%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6、利息=本金×利率×存期7、本金=利息÷利率÷存期8、利率=利息÷本金÷存期9、存期=利息÷本金÷利率10、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待。

六班级数学下册必背学问点3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公式r=d÷2.2、已知直径求周长: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直径=周长÷圆周率,公式C=πd,公式d=C÷π3、已知半径求周长:半径=周长÷圆周率的2倍,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公式r=C÷2π公式C=2πr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 圆=πr?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公式S圆=π(d÷2)?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高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7、圆柱的外表积=侧面积+2×底面积8、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9、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完美打印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完美打印版)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r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s h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乘高+上下底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r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8)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1季度=3个月 1年=4季度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四、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9.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2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五、特殊问题植树问题(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百分率问题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较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46-982-565-797-6062-4058-30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三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在六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需要我们进行掌握和记忆。

这些公式在解决问题、推导证明以及进行计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六年级数学下册中必须要掌握的公式。

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或C = πd)其中,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半径,d代表直径,π取3.14。

- 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其中,A代表圆的面积,r代表半径,π取3.14。

2. 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矩形的周长公式:C = 2(长 + 宽)其中,C代表矩形的周长,长和宽分别代表矩形的长和宽。

- 矩形的面积公式:A = 长 ×宽其中,A代表矩形的面积,长和宽分别代表矩形的长和宽。

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 1/2 ×底 ×高其中,A代表三角形的面积,底代表三角形的底边长,高代表从底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

4.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其中,c代表斜边的长度,a和b分别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5.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公式:-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小数 = 百分数 ÷ 100-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百分数 = 小数 × 1006. 成比例的两个数的关系公式:- 成比例的两个数的关系:a/b = c/d其中,a、b为一对数,c、d为另一对数。

7.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 = 总和 ÷数的个数这些数学公式是六年级数学下册必须要背诵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记住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计算和推导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到你,祝学业进步!。

六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和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和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和公式以下是详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公式的概述:1.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分数的比较:相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相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 分数的化简和通分:分数的约分和最简形式,不同分母的分数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分数转小数除法,小数转分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2. 小数的应用:- 小数的四舍五入和估算:根据位数四舍五入,利用小数估算结果- 百分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百分数的表示和计算,百分比的应用(比例、增减比等)- 利率和利息的计算:利率的计算,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3. 平面图形:- 二维图形的分类与性质: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圆等的性质(边长、角度、对称性等)- 角的概念和性质:直角、锐角、钝角,补角、邻补角、对顶角等的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 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周长=边长之和,面积=底边×高/2,面积=底边×高/2-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a² + b² = c²)-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腰长相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角度相等)5. 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方式、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图表的制作和分析: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的制作和分析(数据的比较、趋势分析等)- 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数据集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6. 空间几何:- 空间图形的投影与视图:正交投影、斜投影,立方体的展开图和视图- 空间图形的表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公式总结: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r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复习整理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复习整理

数学有关公式与概念1.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 C=4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或者S=a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四边形内角和=360度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0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或V=s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或者V=a3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 =6a2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或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2.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四则运算:加法(一级运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a+b=c减法(一级运算)己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c-b=a乘法(二级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与小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整理和复习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整理和复习课件

5.下面是明明用火柴棒摆成的金鱼,摆1条金鱼要几 根火柴棒?摆2条金鱼要多少根火柴棒?摆n条金 鱼要多少根火柴棒?38根火柴棒可以摆几条金鱼?
摆1条金鱼:2+6=8(根) 摆2条金鱼:2+6×2=14(根) 摆n条金鱼:2+6n(根) 38根可以摆:(38-2)÷6=6(条)
《式与方程》解方程
练习
考点 1 方程、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解方程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5x=0是方程。
()
(3)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
式仍然成立。
()
(4)x=140是方程4+0.7x=102的解。 ( ) (5)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
答:杉树有 160 棵,松树有 200 棵。
提分点 1 列方程解盈亏问题
4.徐老师将一盒糖分给大班的小朋友,若每人分得5
块,则余下46块,若每人分得8块,则少了2块。 这盒糖有多少块? 解:设小朋友有x人。
5x+46=8x-2
x= 16
5×16+46=126(块)
答:这盒糖有126块。
提分点 2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6 整理和复习
式与方程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 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 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 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
“方程”一词是中国发明的词汇,但方程本身却不是发源于 中国。
十六世纪,随着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 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后,“方 程”这一专门的概念就出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 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C = π d
(2)已知半径求周长:C = 2 π 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S = π 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S = π(d÷2)
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S = π ( c÷ π ÷2 )2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S = 2 π 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S = π 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S侧 + 2 S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2 π r h + 2 π r
2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π d h + 2 π ( d÷2)
2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c h + 2 π ( c÷π÷2)
2
5、圆柱的体积公式:V = s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r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 d÷2 )2h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 c÷π÷2)2 h

6、圆锥的体积公式:V = 31 s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1 π r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31 π ( d÷2 )2 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1 π ( c÷π÷2 )2 h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 b h
V = s h
(2)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 3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 a + b )×2
(4)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 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 = 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21a h
(7)梯形面积公式:S = 21 ( a + b )×h
(8)环形面积公式:S = π R2- π r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