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201709261102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答案】6.D7.C8.A9.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真题模拟题汇编 二(带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模拟题汇编二(带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文言文阅读总分得分一、文言文阅读(每空?分,共?分)1、李孝子传袁枚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
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
泣曰:“养亲,儿取也。
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
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
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
”觉,一汗而愈。
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
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
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
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
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
盖其天性然也。
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 《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
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
②喀(kā)喀:呕吐声。
③大父:祖父。
④率性:遵循本性。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母病喉,勺饮( )②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③盖其天性然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
评卷人得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语文(2)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

陈涉世家
一、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 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 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 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陈涉世家
广故意多次提出要逃走,惹军官发火,让他们责罚他, 借此来激怒士兵。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 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 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 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号令大家说:‚ 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 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免于斩刑,戍守边塞 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 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 吗?‛众戍卒齐声应道:‚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就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 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 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 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陈涉世家
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 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琢磨这‚问 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 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 (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的肚子 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 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 附近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 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 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又怕。第二天,大家到处 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 力。(那天)(两个)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
2017年初三二模语文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二模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少.与王安石游()(2)以吝故不及.()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安石何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2分)A. 嫉恶如仇B.左右逢源C.春风化雨D.客观理性(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每空2分)(1)年轻(2分)比得上12.(2分)王安石为人怎样?13.(4分,每空2分)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14.(2分)D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
自后乃尊事先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先主不从.()(2)明日大会.诸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13.关羽“请杀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对本材料中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先主宽厚仁爱B.张飞求贤若渴C.关羽简单粗暴D.马超知错就改11.(4分)(1)听从(2分)(2)会合(或:聚会、集会)12.(3分)马超进入,环顾座位。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2专题5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
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
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行之以信。
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阵,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
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
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
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
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一鼓整兵,二鼓习阵,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
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
天灶者,大谷之口。
龙头者,大山之端。
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畜车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
冬则温厩,夏则凉庑。
刻剔毛鬣,谨落四下。
戢其耳目,无令惊骇。
习其驰逐,闲其进止。
人马相亲,然后可使。
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
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
日暮道远,必数上下。
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常令有余,备敌覆我。
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节选自《吴子·治兵》,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明:懂得,了解B.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轻:轻视C.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度:法则,标准D .无当天灶,无当.龙头 当:在B [“轻”在此处为“负载少,轻便”的意思。
山东省临沂市2017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二)

课外文言文专题部分知识梳理:考情分析:近几年文言文考查形式主要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内外对比阅读。
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常见文言实词,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理解文意,体会情感等。
习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使贪刘基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武侯疏吴起。
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
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
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
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
臣窃为君忧之。
”武侯曰:“善。
”复进吴起。
注: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短:(2)汤不能臣务光臣:(3)西有虎狼之秦虎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天下之士莫先焉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B.不然君岂能臣之哉?谓为信然。
(《隆中对》)C. 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柳先生传》)D.臣窃为君忧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2分)译文:(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
(2分)译文: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三个理由。
17初三二模文言文集锦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昌平二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 -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①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②,偶语③者弃巿④。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⑤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⑥皆案堵⑦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怀王:即楚怀王。
②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③偶语:相对私语。
④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⑤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⑥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⑦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7.与“委而去.之”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去.甚远B.去.国怀乡C. 馀悉除去.秦法D. 去.岁流年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翻译:9.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沛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卷)与答案(参考)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卷)与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乱花渐欲好看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钞票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4、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降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思孤村降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对两首诗的明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中都有直截了当点名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D. 两首诗词都经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7、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别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别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委托别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别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存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整理改编:飘鸥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②寡人谕.矣()③亲尝教以兵.()④许由无天下之累.()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今王既受先王之.传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阅读文言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间:(2)徧: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从政治上和军事上两方面进行简单说明?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诚:同“成”,实行。
②廪丘:齐国地名。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⑤趣:同“驱”。
⑥: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分辨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虚夸C.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D.动必缘.义缘:遵循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10.语段(一)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语段(一)中的乞人和语段(二)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ó搏):跌倒。
③应候:顺应时令。
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岁.苦支备()(2)臣怪.之()13.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1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阅读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甲]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1.19.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2.20.选择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A.甲文主要表现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品质,乙文主要表现诸葛亮好战喜斗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是“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C.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并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D.甲、乙两文提到的“受命”,所指内容是一样的。
21.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 负者歌于途()B 杂然而前陈者()C 去国还乡()D 长烟一空()23.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2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26.《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
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