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异常征象的识别
儿科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儿科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在儿科临床,同一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作好症状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识别一些急骤发生的危重症状,是关系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的关键。
发生同一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可以很不相同,因此应从不同的病理生理考虑各年龄阶段发生某一症状的原因。
总之,对小儿常见症状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mmon symptoms),是儿科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本章系按症状的多发性和严重性依次排列并予以介绍。
在每项常见症状之下,可寻找近似的病因及其相互鉴别重点。
再利用目录或索引中的页数,可参阅有关疾病或综合征的详细记载,得到更细致的鉴别诊断资料。
应当指出,在引用本章内容之前,读者应注意下列几点:①先要运用病史、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所见作为基本的手段,也即应先学习本书第六章“诊断方法”作为基本功;②对儿科常见疾病的特点应首先熟悉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从而可以简捷作出鉴别诊断(例如,新生儿肥大性幽门狭窄,不仅要了解其呕吐的性状,还应查明有无腹部小硬块的体征);③对某些疑难病例,经过初步鉴别诊断,还应作进一步的临床的和必要的实验室的检查,排除各种病因以作出最后诊断。
这样,才可避免漏诊、误诊,提高鉴别诊断的效率,而不至于盲目地做过多的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延误病情。
一、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
但小儿体温的正常值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正常体温可随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①体温可随性别、年龄及种族不同有所变化;②正常体温受昼夜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一日间以清晨体温最低,下午至傍晚最高;夏季体温稍高,据统计上午平均体温为36.9℃,其它三季平均为36.6℃;③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及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升高达37.5℃左右(腋表);④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这种差别随体温升高变得不明显,高热病人三者基本一致。
测温时间长短对所测得的体温也有影响,测温时间长测得的体温略高,将腋表、口表及肛表测温时间分别固定为5、3、2分钟,则三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近似。
(儿保手册)

编号:□□□□□□□□□□领到本手册后请立即填写领取日期年月日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父母或监护人情况:父亲姓名年龄岁工作单位母亲姓名年龄岁工作单位监护人姓名年龄岁工作单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建册单位电话托幼机构电话致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家长: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的孩子。
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儿童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的宗旨,我们特为您献上《儿童保健手册》。
《儿童保健手册》用于记录孩子0-6岁期间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心理发育等各种健康状况的评价,是孩子早期生长发育情况和家长无限亲情关爱的珍贵记录。
本手册按照孩子发育的年龄阶段提供了小儿喂养、营养、早期心理智能促进基本知识,是评价、指导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效工具和指南。
家长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考这些保健知识对孩子进行观察、护理、养育和保健。
孩子出生后,请您按规定的程序执本手册到保健机构接受儿童保健系统查体和保健指导。
衷心祝福您的宝宝健康成长!山东省卫计委本页请宝宝家长详细填写出生情况记录分娩时孕周地点:时间: 年月日时分第胎第产单胎多胎(胎)分娩方式:自然产: 头位臀位手术产:臀牵产钳胎吸剖宫产新生儿情况:身长: cm 体重: kg窒息: 无有复苏措施: Apgar评分: 1分钟 5分钟 10分钟出生缺陷: 无有诊断:喂养情况:第一次授乳在生后小时母乳混合人工吃奶: 好一般差疾病情况及处理:新生儿护理要点喂养: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要早吸,不丢弃初乳,按需哺乳。
衣着:选择柔软、吸水,宽松、颜色浅淡的纺织品。
尿布要勤换勤洗。
保温: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面积大,要戴好小帽子。
天气炎热时要注意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
室温20℃-24℃,湿度50%-60%。
脐带:脐带残端易感染,要保持干燥,避免大小便等的污染,一般出生后3-10天脐带残端脱落,如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或0.75%碘酊消毒。
皮肤黏膜: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尤其要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擦伤。
小儿危重症的识别和评估

三、具体内容-二级评估
(5)胃肠梗阻胆汁性呕吐应注意梗阻可能。 (6)黄疸注意黄疸时间、程度、进展情况及危险因素,可疑者查血胆红素水平。 (7)代谢状态如果喂养困难、低张力、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或肝大,
应注意代谢性疾病。 (8)哭闹过度或过度安静可能是严重疾病征象,应仔细观察。 (9)抽搐新生儿抽搐为危急情况,表现轻微或不典型,需要仔细观察。
三、具体内容-一级评估
循环(C):包括①一般状态(面色,呼吸频率、呼吸功,意识、瞳孔等);②心血管直接 体征(心率脉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血压):③末端脏器功能/灌注状况(脑、 皮肤是否发花发凉、尿量等)。
心率过快或过慢,特别是伴灌注不良,应立即连接心电监护,快速识别多种心 律失常并给予相应处理。要特别注意室颤、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和室上速。
三、总结
美国重症医学会儿科基础重症支持课程PFCCS的课程学习和管理理 念,即DIRECT:
观测(Detection,D); 干预(Intervene,I); 重新评估(Re-appraise,R); 有效沟通(Effectivecommunication,E); 团队合作(Teamwork,T)。
三、具体内容-一级评估
呼吸(B):包括呼吸频率、呼吸功、肺部呼吸音和经皮氧饱和度。 正常呼吸频率依年龄而异。 呼吸做功增加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辅助呼吸肌参与和呼吸节
律不规则。其他评估呼吸的方法包括胸廓是否对称及呼吸时运动幅 度、听诊肺部进气音的强弱。 听诊双侧腋中线的呼吸音,可判断肺部进气多少和有无异常呼吸音 。异常的呼吸音包括:喘鸣、呻吟、咕咕声、哮鸣音和水泡音。 呼吸室内空气时经皮氧饱和度>94% 提示氧合正常,但必须结合有 无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功增加及灌注情况综合分析。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CO中毒虽经皮氧饱和度正常,但仍有缺氧。
新生儿转运

稳定病情阶段
转运小组到达后,根据病史、体检、化验资料, 和当地医生简短讨论,对患儿作出初步诊断,并 着手进行稳定病情的处理。 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整个转运中全身情况稳定,避 免途中作紧急处理,保证安全转运。 如果进一步化验,需权衡时间及对 转运过程中的影响。
氧合和通气
患儿若呼吸困难和青紫,应吸清呼吸道分泌物 和供氧:鼻导管或面罩供氧,直至氧分压(或青紫) 改善。若改善不明显,可行机械通气。 指征:呼吸困难明显、经吸氧等不改善、或高 浓度氧(FIO2≥0.8)才能维持正常氧和者 ;反复 发作呼吸停;或血气PaCO2>8KPa;
转运的重要性
建立区域性的三级医疗救护网,并建立转运系
统,能保证地区内所有危重新生儿得到最优良 和及时的治疗。 高危孕产妇转送到有NICU或靠近NICU的围 产中心是一种安全、节约和便利的新生儿转运 方法, 但有一部分高危因素在妊娠期难以预测或是在 分娩时才出现,因而新生儿转运仍然必要。 国外资料表明,NICU和转运系统的建立明显 地降低了新生儿的病死率。
转运条件
高效率的组织领导; 足够的人员配备和医疗设备; 有效的通讯联络; NICU和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家属的合作;
新生儿评估
出生时评估 出院前评估 访视评估 门诊评估
出生时评估
新生儿是否有活力 足月? 羊水? 哭声或呼吸? 肌张力?
通讯联络
接到转诊电话后立即通知转运医生,必要
时双方直接通话,共同讨论稳定病情的具
体建议,估计转运小组到达时间;
转诊医院接受建议,处理病人,及时与上
级医院联系。这对稳定患儿病情及缩短转
运小组到达后停留时间均十分有利。
XXX早期基本保健技术专家共识(全文)

XXX早期基本保健技术专家共识(全文)根据XXX(United XXX's Fund。
UNICEF)的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532万,其中新生儿死亡占47%。
而中国新生儿死亡率为4.5‰,新生儿死亡例数约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
这些数据表明,新生儿死亡是全球和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为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2013年,WHO西太区率先提出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XXX Care。
XXX)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XXX推荐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规范的产前母胎监测与处理、新生儿生后立即和彻底擦干、母婴皮肤接触(skintoskincontact,SSC)至少90 min并完成第1次母乳喂养、延迟脐带(delayed cordclamping。
DCC)、延迟新生儿洗澡至生后24 h,以及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新生儿复苏技术和新生儿感染治疗等。
这些措施已经在WHO西太区所属的8个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负担较重的国家实施。
截至2017年8月,XXX已在3366家医疗保健机构实施,75%的足月新生儿开展了生后立即XXX,85%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了纯母乳喂养。
研究显示,实施EENC后,新生儿出院前的纯母乳喂养率和新生儿低体温发生率均有所下降,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此外,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的比例和NICU治疗费用也明显降低。
这些数据表明,EENC技术的实施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降低新生儿低体温、败血症发生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EENC技术,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持续皮肤接触(SSC),即将新生儿裸露在母亲胸前,母亲用双手将新生儿包裹住,以保持身体温暖,并促进母婴亲密接触。
持续时间应不少于60 XXX,如条件允许可延长至120 XXX。
新生儿肺炎50例X线征象分析

2 5 纵隔 , . 心缘 , 膈面模糊 征
显 示 膈 面模 糊 。
本 文有 5例显示上 纵 隔影
变的动态变化快 , 其 在 l 尤 临床早 期诊 断 常有 一定 的 困难 。 为了提 高诊 断率 , 本文 对近 1年 多来 , 院新 生儿科 收治 我
规则 , 呼吸暂 停 ) 窒息 2 ; 7例 , 面色发 绀 l ; 内窘 迫 4 4例 宫 例; 羊水污染 3例 ; 拒乳 呻吟 3例 ; 体温正 常 4 l例 , 体温 在 3c 8C左右 8例 ; 肺部 听诊无 罗音 l 。 6例
2 X线 表 现 21 肺纹理改变 . 表 现 为肺 纹 理增 多 、 深 , 缘 模 糊 , 增 边 虽 不具特征性 , 但再 新 生 儿 肺 炎 中是 常 见 而 重 要 的 征 象 。尤
其是支气管肺炎都伴有此征 象 , 在间质 性肺 炎 中此 征更重
要 。 有 些 正 常 新 生 儿 在4d 内的 胸 片 上 可 见 肺 纹 理 增 强 , 但 纹理边缘清楚 。
2 2 炎症性改变 .
①小点状和小片状 密度增 深影 , 以两下
肺野内中带分 布较 多 , 本文 l ; 大 叶或 节段性病 灶 : 5例 ② 1 例表现为右侧上 中肺 野 大片密 实影 , 内少许 低密 度 区 , 期 短期复查形 成多个大小 不等 的肺 气囊 , 表现 为节段 性 5例
中 图分 类 号 :R 2 . 3 R 4 . 7 2 1 ; 45 4
新 生 儿 肺 炎 是 新 生 儿 期 的 一 种 常 见 疾 病 。 由 于 新 生
本文有 1 例可见此征象 。此征亦 为本病特 征性 x线表 现 1
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3篇)

第1篇一、概述新生儿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指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新生儿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二、诊断依据1. 病原学依据(1)血培养:血培养阳性,且病原菌与新生儿感染症状相符。
(2)病原学检查:尿液、粪便、痰液、分泌物等病原学检查阳性。
2. 临床表现(1)新生儿全身症状: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抽搐等。
(2)局部感染症状:局部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
(3)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C反应蛋白(CRP):升高。
(3)降钙素原(PCT):升高。
(4)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值降低。
(5)肝肾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升高。
4. 影像学检查(1)胸部X光片:肺炎、气胸、胸腔积液等。
(2)腹部B超: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感染。
(3)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心脏彩超等。
三、诊断标准1. 病原学依据(1)血培养阳性,且病原菌与新生儿感染症状相符。
(2)病原学检查阳性,且与新生儿感染症状相符。
2. 临床表现(1)新生儿全身症状: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抽搐等。
(2)局部感染症状:局部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
(3)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C反应蛋白(CRP):升高。
(3)降钙素原(PCT):升高。
(4)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值降低。
(5)肝肾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升高。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研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选择经X线片诊断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和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观察两组患儿X线征象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42例患儿细小颗粒网状影、支气管充气粒、毛玻璃影、白肺等特征分别为54.76%、64.29%、83.33%、19.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征象具有代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出生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气性呻吟,同时伴发绀、口吐白沫、吸气性三凹征甚至昏迷,查体显示双肺呼吸音低,并闻及湿啰音。
1.3 检查方法1.3.1 检查设备SIEMENSAXIOMARISTOSVMPLUS数字化X线摄片机,岛津MUX-10J床边机。
1.3.2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均取仰卧位,行前、后常规胸片摄片。
摄片条件为快速摄片,参数为48~53 kV,低毫安秒(5~63 mAs);所有患儿均经具初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师阅片,由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复查审签报告。
1.4 评价方法所有患儿X线片均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医师阅片,以2名医师意见一致作为最后诊断。
所有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经临床治疗后证实。
1.5 观察指标(1)细小颗粒状和网状影:宽为0.5 mm条纹状影或大小在0.2~0.4 mm小点状影;(2)支气管充气征;(3)毛玻璃影:肺纹理影可辨,但肺野透亮度轻度降低;(4)肺纹理增粗;(5)纵隔积气或气胸;(6)肺野内斑点或斑片状影:大小6~8 mm或以上、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7)白肺:纵隔和两隔缘影消失,两肺野内广泛均匀密度升高。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与对照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X线征象比较显示,观察组42例患儿细小颗粒网状影、支气管充气征、毛玻璃影、白肺等特征分别为54.76%、64.29%、83.33%、19.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上征象具有代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