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悲痛。
咱们先来回忆一下圆明园曾经有多么美。
它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比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想象一下,在那风景如画的地方,微风吹过,湖水泛起层层波纹,是不是特别美?可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
他们闯进圆明园,大肆抢夺里面的珍宝。
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咱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熊熊大火,那滚滚浓烟,多让人心痛啊!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更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看到了圆明园曾经的壮丽辉煌,今天咱们接着来讲它的故事。
你们知道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有多少吗?据说,里面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名人书画、珍贵文物。
比如说,有精美的青花瓷,那上面的图案可漂亮啦,就像真的一样;还有用金子做的佛像,闪闪发光,可壮观了。
但是,可恶的侵略者来了,他们就像强盗一样,把能带走的宝贝都抢走了。
有个小朋友曾经问我,老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坏呀?因为他们贪婪、无耻,想要霸占我们的好东西。
他们抢完了还不算,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烧啊烧,把那么美的建筑都烧成了灰烬。
同学们,咱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上节课咱们一起领略了圆明园的美,这节课咱们来看看它的遭遇。
圆明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像买卖街,走在那里就像真的在逛街一样。
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笔下的景色建造的地方,充满了诗意。
可是,坏家伙们来了,他们把圆明园里的宝贝抢得一干二净。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3、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4、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再现圆明园当初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1、要求学生书写准确、规范,力求美观2、写后订正(二、)齐读课题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品词析句1、学生自学,标画;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预设如下:句子一: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句子二、句子三略。
补充资料,简介圆明园。
圆明园从1709年开始营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218个足球场地。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处景观,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教师过渡:除了宏伟的建筑,圆明园中还有什么?请接着汇报:1、学生说2、师:1700多年的积累,各种珍贵的文物倚叠如山,请大家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
3、价值连城的名人字画、堆积如山的珍贵文物,都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一切都已经不再了,所以说请同学们齐读(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默读第五段,画下感触较深的词语,说一说你的体会。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他们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放映图片,让学生预习本课。
2.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简单介绍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
3.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读懂文章。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关键内容,比如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的原因。
5. 读懂课文•学生和教师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重新理解课文。
6. 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以“我眼中的圆明园”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和感悟。
7. 口头报告•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
8. 思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大臣或皇帝,会怎样保护圆明园?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旨和重点,对课文进行归纳,明确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写作,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考虑增加一些圆明园文物的展示,或选取一些历史观点与学生讨论。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其毁灭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2.借助批注点拨读后感的写法(观点+理由),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文本,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借助批注点拨读后感的写法(感受+理由),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文本,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悟、想象能力,能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阐述自己的感想。
课前准备: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媒介查阅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几段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方面?2.抽生答,板书:布局、建筑、文物。
二、学习2—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辉煌”,读出感受和理由。
1.自读自悟:请孩子们打开书,好好地再读读2—4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的脑袋里可能就会出现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
(2分钟)2.同桌交流:你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什么词呢?请你和同桌交流交流。
不过在交流之前,我想先说说可以吗?3.好,那我就抛砖引玉咯:黎老师读了第2自然段啊,就觉得圆明园特别大,因为课文中说圆明园由圆明三园组成,在它们周围还分布着许多小园。
另外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面积5200多亩,相当于500多个足球场,8000多个篮球场。
4.好啦,轮到你们交流啦,时间也是两分钟,开始吧!5.抽生交流,学生板书,师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小结:孩子们,刚刚我们通过说感受和理由见识了圆明园()的布局,领略了圆明园()的建筑,感受圆明园()的文物。
三、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
过渡:(画一把火,指板书说)可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一把大火中付之一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学习第5段吧!1.默读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批注你的阅读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摘要:教学要、了圆明辉煌和它毁灭使学生记住这国耻增强振兴华责任感,)指名汇报(圆明很多景物)这么美怎么呢,(边引边展示众星拱月示图)5、结并板如建筑宏伟说(引)圆明毁灭是损失(板建筑宏伟不可估量)渡仅仅如吗教学要、了圆明辉煌和它毁灭使学生记住这国耻增强振兴华责任感、练习概括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心表达3、有感情地朗课背诵三、四然段教学重通对语言理想象当年圆明样子并了它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想感情和振兴华责任感教学难通话题要不要重建圆明引导学生了认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创设话题引导参与、寻切入通上节课学习你感受是什么?作者感受如何?(翻开)出、提出话题既然是损失就可以把它回所以近有专提出要重建圆明但也有人提出反对见你们看呢?3、引导参与要什么己观就要有理有据组合作学习课然交流讨论二、研究学习感悟体验、完这部分你觉得要重建吗?(①要因美②不要因太宏伟不容易)、导位名人曾说只有了才能更地认识它美哪?()教学建筑宏伟部分策略、学生汇报出示三然段你觉得哪儿美出美美地、指名(圆明有金碧山乡村野)师有什么不明白吗?教师简介买卖街山乡村野明白了吗?热闹非凡买卖街和宁静秀丽山乡村野构成了幅动人画卷能出吗?3、(评价得真美)其实圆明美无处不(还有吗?)指名汇报(圆明很多景物)这么美怎么呢?练指名这些地方有没有?啊圆明真美啊你想干嘛?怎么美呢?指名说我真想情不禁地再次赞叹啊圆明真美啊引所以徒步境界圆明真可谓巧夺天工啊指名这节、引节圆明还有很多分布周围(边引边展示众星拱月示图)5、结并板如建筑宏伟说(引)圆明毁灭是损失(板建筑宏伟不可估量)渡仅仅如吗?(二)教学奇珍异宝部分策略(板奇珍异宝)学生汇报己轻轻着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放图片音乐(是这样吗?)真是令人惊奇能出吗?指名结如多奇珍异宝怎能不说(引)圆明毁灭是也是损失渡举世闻名皇林不可估量地方厦宫而现呈现我们眼前仅仅是残垣断壁(出示)我想学们定有话要说但是我想我们暂不要描述描述那段令人心痛就让我们把所有情感化沉沉声音吗?6、指名朗放录像望着这熊熊烧火焰你想说些什么呢?(是他们像野兽比野兽还野兽;他们像豺狼比豺狼还凶狠)齐7、我们了了圆明学到这里相信学们对要不要重建圆明有了更新、更深刻认识指名说8、教师总结从86000年风风雨雨了其实细细想要不要重建圆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让火烧圆明这样悲剧永不重演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华三、创设情境笔练延伸、刻你定还有千言万语心头把它写下吧、课堂反馈并适总结是啊列宁曾说忘记就味着背叛学们努力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范文(精选8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篇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
202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
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2.领悟文章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导语:请同学们各用两三个词来分别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自由作答。
)明确:“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心疾首。
2.谈感受:从“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的对比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明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是啊,昔日的辉煌毁于一场大火,圆明园的遗迹如今历历在目,这是我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苦难。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一起去铭记这段曲折的历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走“近”圆明园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
(板书:不可估量。
)(2)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废墟的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教师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这一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
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明确: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学生齐读。
)过渡: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近它,看看它的过去究竟有多么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1、导:中国近代百年风云,有一个最大的恶梦,也是一个最大的屈辱,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大家再次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2、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3、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二、质疑。
1、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完成填空,想一想有几种填法。
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的思考痕迹。
出示: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回答、反馈。
(说得真好!)2、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①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②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③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④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⑤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⑥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三、直奔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板书:布局)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2、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
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齐:圆明三园)。
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师:“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手指一学生)生:“月”是指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呢?生:圆明三园。
---圆明园、长春圆、万春圆师:“星”呢?生:“星”是指那些小园。
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生:环绕。
师:“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说说看。
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讲得真好!这就是圆明园独特的布局。
(板书:独特)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
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斟酌斟酌这段可以化分为几层?分别都写了什么?(出示题)(生:我分3层。
第1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观很多;第2、3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师:同学划分和规纳得很正确,作者介绍景观是先概括后具体地写的。
你们明白了吗?2、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层即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齐读)生:我能体会到园内景观多。
①、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从“有…也有”看出来的。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②这里运用了什么句式来介绍园中景观的多。
(并列关系的排比句式)师:从并列分句中体会到景观的多,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阅读)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③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
师:好,从这句话中你们还体会到什么?生:“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
这是殿堂的特点。
(壮观的美)④师:什么是玲珑剔透?生:“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
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
整个房子是用玉做的。
生:坐在亭子里,能够看到山水风光,那亭子是经过人工精雕细刻,是透着光亮的。
⑤师:(出示课件)这就是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美不美,读出这种美。
师:既有壮观的美,也有精巧的美,把这两种不同的美读出来。
(生:读这两句)⑥师:那买卖街呢?生:“买卖街”热闹非凡。
这里的买卖街不是真正的买卖街,是那些宫女太监装扮成商人。
生:我觉得就像柳巷一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生:人多,热闹的美。
)⑦师:“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生活在山野,你会感觉到采菊东篱下-- (生:悠然见南山。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生:宁静的美、安静的美。
)师:把这种美读出来,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生:读。
)师: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这一句话写出了不同风格的建筑,通过读,让我们一起读把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
(板书:建筑风格各异)3、师:在第2层中,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
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
①师:“平湖秋月”是哪儿的名胜?(生:杭州。
)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去过杭州给大家讲讲平湖秋月的景色。
生:“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
②师:(映投影图画)不光你觉得那儿美,乾隆皇帝也沉迷其中,所以让工匠们把它仿造在圆明园内。
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安澜园”有知道的?生:(映投影图画)“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家花园。
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
③师:园中除了这些景点都是仿照各地名胜而建的,此外还有根据诗画中的意境而建成的景点。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板书:有……还有……)④(映图)看,这处景点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
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什么地方?生: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⑤师: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仙境的感觉(生齐: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瀑瀑流动的桃花溪,将要前往的另一个景点就是武陵春色。
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
(映图)看,漫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隐蔽在山坳之中,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
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生:没有。
)师:那人们是根据什么建造的呢?(生:人们是根据想象建成的。
)⑥师:体会得好!作者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因为园内有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观,那些景物完全是人们根据想象而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这样的感受。
4、师: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长春园中,还有一组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这就是西洋楼(出图)。
圆明园我们先游到这儿。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园内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生:不是。
)(板书:不仅有……还有……)①师:你从哪儿看出的?生:“天南海北”是说园内景观多,我从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等”字也说明园内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
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入心了。
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
师:真会学习!课外的知识帮了忙!②师:据记载圆明园有150个这样的景点,真是美不胜收!漫游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该有怎样的感受?请齐读第三层。
(出示课文)(生齐读)③师:我觉得你们朗读时的感情还不够充沛。
“天南地北”,一会在国内,一会在国外;时而在现实里,时而在幻想中。
那“饱览”怎么讲?(生:“饱览”是充分地看,尽情地看。
)师:能看够吗?(生:看不够。
)师:“流连”又是什么意思呢?(生:舍不得离开那里。
)④师:在如此众多的景点中漫游,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享受,也给心灵带来震撼,再来通过读感受圆明园的美,感受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5、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段课文,老师给大家点时间自由读,尽情读,看能不能背诵下来,好吗(学生练背)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背诵,这段分三层,先概括写园内景观。
(映出提示性)词语: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等。
还有……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师生齐背此段,流畅,有感情。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圆明园内收藏着哪些珍贵文物呢?(板书:文物珍贵)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画出关键词语来体会。
生: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有“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
(板书)①师:“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都是当年园中的收藏品,(依次出示图)这些词语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生:文物多。
)师:文物的什么多?(生:文物的种类多。
)师:你们还画了哪些词?(生:“上自——下至”。
)师:“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生:“上自”是从,“下至”是到。
)师:从先秦时代到清代,时间有多长?(生:从先秦时代到清代,大概有二千多年。
)②师:经过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还能留下来,说明这些文物怎样?生:说明这些文物很珍贵。
③师:(处事图片)我们来欣赏圆中的一些珍藏。
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生: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琳琅满目……(学生依次说出)生: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让全体学生读这句话)2、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到,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学生读。
)①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刚刚学过的课文,文中讲了圆明园那种独特的布局,各异的景观,以及珍贵的收藏,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什么呢?生: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它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师: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赞美圆明园为“举世无双”的杰作。
用这样美好的词赞美这座园林,可以看出人们对圆明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生:无比热爱(板书:爱)五、学习第5自然段。
1、师: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让人们无比热爱的举世闻名的园林,却在几天内被大火化为灰烬。
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看看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圆明园看谁能用书上的词简要地概括。
生:“掠”“毁”“烧”(板书“掠”“毁”“烧”)。
①师:(映出句子)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看看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凡是”“统统”是说全部;“所有”,一个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