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小数、面积、体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难点:分数与小数的转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时间:共计20周第一周: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及意义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

2.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线、分数圈等。

3.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周:小数的认识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意义2. 小数的表示方法3.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

2. 讲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小数点、小数位等。

3.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周: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教学内容:1.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2. 分数与小数的比较教学过程:1. 讲解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包括通分、约分等。

2. 讲解分数与小数的比较,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周:面积的认识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及意义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

2. 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周: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过程:1. 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底乘高除以2等。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周:图形的周长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及意义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位数的定义。

2.能够求解一个数集合的中位数。

3.通过实际问题应用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演示材料。

2.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的练习题册。

3.黑板、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教师介绍中位数的背景和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简单说明什么是中位数,演示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3.示例练习: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例题,帮助他们掌握中位数的求解方法。

4.课堂讨论: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中位数解决。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的知识。

2.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练习中位数的计算。

3.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应用中位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中位数的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中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课题:小数乘以整数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一)感知算理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2)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如下竖式计算过程:(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2.引导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课题:小数乘小数(4)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

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1.92×0.9=________(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掷一掷优秀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掷一掷优秀优秀教案

《掷一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9697,8,9居多的道理。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骰子、游戏记录表2张、彩笔、统计图、学习纸。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已经会玩骰子游戏,并且知道了骰子的特征,生活中的骰子跟本节课的小正方体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喜欢。

教师: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吧。

地主巴依老爷,十分狡猾奸诈,经常欺压百姓。

有一天,巴依老爷借口物价上涨,想要再一次提高穷人的田租,这次如果让他得逞,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大家一致推举聪明的阿凡提代表穷人跟巴依老爷进行谈判。

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掷骰子比胜负,这儿有两颗骰子,我们每人掷10次,将每次的两颗骰子朝上的数字相加得到‘和’,把‘和’分为两组,一组是5,6,7,8,9,一组是2,3,4,10,11,12。

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里就算这上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您是老爷,您先选一组‘和’吧。

”巴依老爷心想:第一组的“和”只有5种,第二组的“和”有6种,1肯定赢的次数多些。

于是,巴依老爷立马就选择了第二组“和”。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胜的可能性大一些,为什么呢?学生1:我认为阿凡提胜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阿凡提很聪明。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数学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也不像想像的那样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关于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3×2/5 4/5×2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__1/5,5/6___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人教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位置》这一课后,我深感学生对坐标平面和数对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数对表示位置时,对于横纵坐标的顺序容易混淆,这说明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我需要更加细致、生动地举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没有紧扣主题,这说明我在引导讨论时,需要更加明确讨论的方向和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位置》选自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坐标平面的认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平面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坐标平面:理解坐标平面的概念,掌握横轴和纵轴的分布,学会在坐标平面上表示物体位置。
2.数对表示位置:学会使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暴露出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同时,加强课堂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分析平面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探讨平面图形变换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坐标平面概念:重点理解坐标平面的结构,包括横轴和纵轴的分布及它们在表示位置中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坐标平面和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本章内容为后续的方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的掌握和运用。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的概念,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等式5+3=8,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给你2个苹果,那么你和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引入等式的性质。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等式的性质,包括: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同时,给出相应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给了小红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再给你2个苹果,然后小红又给了你1个苹果,你和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交换位置等性质。

这些性质为学生将来学习方程的解法、比例的计算等初中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于等式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式的性质。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等式的性质的定义和具体的例子。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出等式的概念,例如:5 + 3 = 8,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等式的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等式的性质的定义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例如,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结果不变;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结果不变;等式的两边同时交换位置,等式的结果不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题目,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7 + 4 = 11,然后让学生尝试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看看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小学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书p2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

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
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
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
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 想一想:6.05×0.82的积
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
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
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