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生》教学设计-word范文模板 (5页)

合集下载

《人生》教案范文

《人生》教案范文

《人生》教案范文教案概述:教学内容:《人生》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人生》这篇课文,使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步骤二:讲解课文(20分钟)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步骤四:汇报讨论结果(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观点。

通过多方的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

第二课时:步骤五: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

步骤六:情感体验(15分钟)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关于人生意义的短文,并与同桌分享。

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七:课堂展示(20分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短文,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评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步骤八: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人生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对于人生的新的认识和体验。

步骤九: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人生意义的文章、做一张关于人生的思维导图等,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人生》这篇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讨论、思考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加深对于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同时,通过互动和展示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并且给予合理的引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人生》教案设计

《人生》教案设计

《人生》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人生》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人生》的主题和内涵,感受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人生》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人生》的复印件、PPT教学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学生所需的教材、笔记本等。

四、课堂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关于人生的名人名言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学生发言并交流。

Step 2:呈现(10分钟)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和思考一段文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Step 4:互动讨论(15分钟)Step 5:语言学习(15分钟)教师提供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通过填空、补全句子、造句等练习,巩固学生的语言学习。

Step 6:情感阅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感阅读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感动自己的文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Step 7: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一些与人生相关的名人名言或故事,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思考和反思。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课文《人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2018-2019】menatplay-范文模板(18页)

【2018-2019】menatplay-范文模板(18页)

【2018-2019】menatplay-范文模板(18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menatplay篇一:unit1-41.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A. Betty.B. Betsy.C. Adams.D. Ada.2.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A. Beckham.B. Berkgam.C. Bergcamp.D. Bergkamp.3.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A. Tobey Scott.B. Tony Scott.C. Tobey Hayden.D. Tony Hayden.4.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A. Evone.B. Yvone.C. Evonne.D. Yvonne.5.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A. Lee.B. Raymond.C. Allan.D. Not mentioned.W: Hello, John. How do you like your college life? Is everything (1)M:It couldn't beW: Oh, really?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 M:Well. It really makes me excited toW:So you must have made lots of good friends. Thenstudy?M:I love myall great.W: I'm just fine.1. What is the man's name?A. Bob.B. Tracy.C. Ned.D. Ben.2. What is the woman's name?A. Helen.B. Tracy.C. Ned.D. Susan.3. Where does the man work?A. He works at a hospital.B. He works at a school.C. He works at a company.D. He works at a factory.4. Where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work?A. She probably works in a hospital.B. She probably works in a nursery.C. She probably works in a tourism company.D. She probably works in a bus company.5. Why does the man say "That's really great"?A. He wants to be a nurse in future.B. He is a doctor and wants to marry a nurse.C. He does not know a nurse.D. A nurse once saved his life.1. The food in the cafeteria is OK, but if you want a change, you can _______ once in a while.A. eat outB. eat outsideC. eat at restaurantD. eat out of a restaurant2. Hi! I saw you yesterday with John. We _____ together. I'm Michael.A. roomB.are roomed C. stay room D. live room3. To complete this form, I need your name ________.A. in completeB. in wholeC. in fullD. in part4. My Dad ______ at the hotel last summer.A. put up withB. put upC. put inD. put5. Do you like living _____________?A. in the campusB. in campusC. at campusD. on campus6. Would you mind ______ your middle name for me?A. about spellingB. on spellingC. to spellD. spelling7. If you need a loan you'll have to go to the Financial Aid Office ______you can register.A. sinceB. afterC. beforeD. until8. _________ medical assistance, the University has its own health center,and all services are free for _________ students.A. Concerning/eolledB. Concerned/eolledC. Concerns/eollingD. Concerned/eolling9. Listening is _______ just hearing; it requires understanding.A. more than that isB. more than it isC. more than what isD. more than10. When we fail to listen, ____________ receive the message, but we send themessage that we are just plain dumb.篇二:听力12-2-001Part 1 Short dialogs and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1. A. She is from Hong Kong.。

《人生》教学设计_4

《人生》教学设计_4

《人生》教学设计【设计简说】这是一篇探讨人生问题的短文。

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理解难免不深刻、本课的重点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能力,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不问夹叙夹议,可考虑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

你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读一读《人生》你会受到启迪,体会作者的感悟,你会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二、阅读活动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落实如下词语: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停滞、鲑鱼、乐此不疲2、朗读要注意获得一些新知识:用“描述了……情景,说明(表现)……格式”了解各段内容。

3、朗读要体味作者的感受。

4、划出语段中作者感悟性的句子,体味作者抒发的人生感悟。

三、阅读活动之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要从整体上把握它、从不同角度体会它、这就叫做认识课文、理解课文。

师:你可以从文章技法、文章结构、内容顺序、给人启迪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来表达你的见解。

(同学们活动、读课文、整理自己的理解。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同学们表达见解。

如:这就是一篇夹叙夹议、层次分明的文章。

这篇文章探讨人的生命本质的问题,是关于对人生的感悟。

这篇文章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四种情景。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把人生比作攀高塔。

这篇文章让我们揣摩人生的意义,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篇文章按描写的场面分为四个部分……教师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重点突出课文主旨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四、阅读活动之三:细读课文、欣赏品味师:课文从“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厂”为喻。

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及让人类过得有意义的志向,读后值得我们欣赏品味。

教师出示“课中话题”: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厂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个人补充几个例子。

【2018-2019】论文注释范例-word范文模板 (15页)

【2018-2019】论文注释范例-word范文模板 (15页)
【注:有些作者习惯使用其他的注释的形式,如“同上揭”,“同前揭”等,或者在出版单位前标注出版地等,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尊重,但须注意统一。】
具体形式:
1.中文作品
(1)专著
作者:《书名》(卷或册或版次),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例如:
李琛:《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X年版,第110页。 储怀植:《美国刑法》(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X年版,第90-97页。
刘军宁:《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载《人民日报》1993年3月23日第6版。
(5)学位论文
作者:《论文名称》,学校系所和年份,页码。
例如:
王晶:《一般反避税条款之法律分析》,北京大学法学院201X年硕士论文,第19页。
(6)学术会论文
作者:《篇名》,主办单位,“学术会议名称”,时间。
例如:
王文宇:《台湾公司法之现况与前瞻》,韩忠谟教授法学基金会,“两岸公司法制学术研讨会”, 201X年7月。
作者与书名之间用逗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作者名、文章名用正体。文章名、书名不加书名号),有些书稿中文章名加引号,也可以。(西文中不存在中文中的
顿号和书名号。)
? 注意注文中一些常用的外文惯用语意义和用法。其中的一些缩写词,注意不要漏
掉下脚点。 有些是拉丁文,一般用斜体。
例如:
(来自:WWw. : 论文注释范例 )
(3)注码的位置,应紧跟着要说明的词或句子。涉及引号时,如果引号里有句号,注码放在引号后;如果句号(或逗号)在引号外,注码放在引号和句号(或逗号)之间。
(4)正文中出现字数较多(例如100字以上)的引文,可以将引文部分缩排两格(右齐脚),并可使用楷体或仿体字予以区分。
(5)注释中重复引用文献、资料时,

《人生》教学设计

《人生》教学设计

《人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生》这篇课文的内容及其核心观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阅读《人生》这篇课文,并做好相关阅读笔记。

2.课堂教学: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探讨课文的核心观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例如:大家对“人生”两个字有何理解?或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

2.引入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人生》这篇课文的内容,让他们简要描述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3.分析课文结构4.探讨核心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课文的核心观点,例如,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而是要赋予生命以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要好好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人生中的价值不是通过追求功名利禄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追求内心的美和善来实现的。

5.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2)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你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期望?(3)你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你如何追求内心的美和善?6.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人生》过程中的笔记、感悟或写下的心得体会。

7.总结课程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概括课文的内容和核心观点,并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追求内心的美和善。

四、教学资源及评价:1.教学资源:课文《人生》、幻灯片、黑板、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等。

2.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作品展示来评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核心观点的把握情况,以及对于自己人生选择和人生价值追求的思考态度。

《人生》教案

《人生》教案

《人生》教案主题:人生时间:1课时(45分钟)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人生的定义和意义;2. 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挑战;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画有人生阶段的时间轴;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人生对他们有何意义。

2. 引发学生思考:人生是否有固定的阶段?这些阶段有何特点?步骤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画有人生阶段的时间轴,简要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

2. 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并与教师一起分享自己对每个阶段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人生阶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对该阶段的理解和重要意义。

3.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信息。

步骤四:个人反思(10分钟)1.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感悟和认识。

2. 学生可以描述自己现在的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克服困难的策略。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概括全班学生的意见,并强调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适应变化。

2. 教师鼓励学生有信心面对困难,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挑战。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人生中的每个阶段,并了解历史和文学中的相关例子。

2. 引导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人生目标,并思考如何实现。

教学评估:1. 在小组讨论中,评估学生对不同阶段的理解和观点表达。

2. 收集学生的个人反思,并评估他们对当前阶段及面临挑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生命是一场奇妙而神秘的旅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拥有不同的阶段和挑战。

通过教案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人生的定义和意义,探索不同阶段的特点,并培养积极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导入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了人生对他们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有的人认为人生是一次机会,需要珍惜每个瞬间;有的人则认为人生是一次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改善自己。

【最新推荐】人生需要把握,可有人说,放弃也是一种勇气,你能举出一个善于放弃的示例么--word范文模板 (5页)

【最新推荐】人生需要把握,可有人说,放弃也是一种勇气,你能举出一个善于放弃的示例么--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生需要把握,可有人说,放弃也是一种勇气,你能举出一个善于放弃的示例么?篇一:放弃也是一道风景【编者按】: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 善于放弃的人,是聪明的。

而懂得转弯,更是灵智的,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出果实,就像不是所有的路都能走到终点一样。

过去的时间,我在友情的不断选择中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如何争取上进,学会了如何永不言弃。

但在经历了人生的太多太多的不如意后,让我学会了如何放弃,懂得了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真挚的友情让我在工作、生活中感到如此的充实,也让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

而当友情逐渐地远离当初的方向,甚至与当初的方向背道而驰时,是否依然相信书上的友情法则,当友情即将成为过去时,是默念流水落花流水花春去也,还是执着地挽留它即将离去的脚步?有时候,坚持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放弃也未尝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人生悟性。

友情和生命一样,总有它客观存在和消失的理由,当友情最后注定不属于你时,那以痛苦的心作出的挽留,将注定是苍白无力的。

春去冬来,星月更迭,洗礼着我的心灵,让我觉得友情的重要,友情的可贵,同时也让我懂得朋友间的聚散离合,应该顺其自然,不能勉强。

对待友情,不要过于重视,过于重视,就会让对方觉得压力太大,就会让对方觉得交你这个朋友很累,也会让自己过得太苦,友情相处,要控制自己的付出,这样才会让友情不受伤害。

属于自己的,会走来,不属于自己的,留也留不住,当友情与我们不期而遇,又擦肩而过,不必惋惜,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苦痛,人生应该享受更多的快乐。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更是一门学问,没有果断的放弃,就没有理想的选择。

感谢放弃,因为放弃使我懂得了理智和冷静,懂得了真诚和宽容,告别忧郁之岸的彷徨,我蓦然感到,对待友情,放弃和拥有一样,同样是一道值得珍惜的美丽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4、练习写作,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自读课文,所以主要问题应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只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2、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3、由于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做充分的预习。

主要是:
A、排除字词障碍。

B、读熟课文。

C、课外查找资料:谈人生的文章、格言。

D、了解家长对人生的看法。

4、课文结构简单、清晰,所以不应在分析脉络结构上花太多的时间。

5、本文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应该说找出四个比喻句是不难的,但要透彻地
理解却不容易,在分析理解四个比喻的含意和含意深刻的语句上应多占用一些
时间。

解决这个难点时,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讨论交流(甚至争论)应是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和亮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6、初三学生的人生经历很短,生活阅历少,要透彻地理解课文不容易,学习
时要注意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要让学生多读谈人生的书,多积累谈人生的
名言,从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的著作中吸取营养。

7、还要注意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延伸,要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去积极地生活、努力地进取,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8、作者的生平经历对理解文本作用不大,所以在学习时不对作者做过多的介绍。

只了解国籍等基本情况即可。

9、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如何解读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技巧,
学习写作的技巧。

10、本节课将采用板块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
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
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幻灯展示课题、作者及国籍。

二、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提示字词:
A、读准下列字音:
瞭望
瞻望
攫取
鲑鱼
B、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
流连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停滞不前
2、默读,看那四个比喻是什么。

读后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生好比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

(板书)(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注意,去掉“攀登”“挖掘”“征服”“劳作”等词是不恰当的。


三、研讨理解
1、朗读第一个比喻部分,讨论: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
否恰当?为什么?(课后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这里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比喻是比较细致形象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挖掘。

比如,“一百来级”
指的是一百多岁。

“在某一级阶梯从脚下消失”指的是人的死亡。

“最初攀登时”“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越往上走”“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
得留恋的东西”,这和人们对世界的心理感受过程是一致的……
这里有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
句话该如何理解?教参上说“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
之类的东西”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拘泥于这个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明显是片面的、肤浅的。

这句话还应指“大多数人”在心理、思想上所达到的高度,他们
或由于自身智力和能力所限,或由于缺乏奋斗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或由于其
它原因不能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高度,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只能庸庸碌碌地
终其一生,所以“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加上这样的理
解才是正确的。

2、请同学们继续讨论:
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
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课后一题的第2小题)
在这里教师可以视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该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学生顺利解决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学生不能顺利解决教师则给以一定
的引导:课文在写每种人时都有一些关键词使我们理解起来更容易,提醒同学
们注意这些词。

如写“地洞”段:“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写
“广阔领域”段:“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

他们永恒
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写“工场”段:
“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
(注:在讨论每一种人时,也不要放弃朗读,但通读各段也没有必要,可择要
朗读)
四、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后,这次感知是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上。

1、明确:课文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这四个场面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高塔”部分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是包含所有人的。

后面三大人群则分
别写了三类人,这三类人只是分别代表一个局部性的人群,而这三类人合起来
并不等于人类的全部。

(在此和同学们一起对照板书回忆、整理。


2、既然这三种人不是人类的全部,那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人呢?这三种人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体会作者表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讨论后板书)。

五、探究解疑
通读全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吗?
此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

所以可讨论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固定,比如
全文的最后一句就很不好理解:“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学生找出的问题
主要也用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

六、感悟人生
学了本文,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或者是
这三种人都不是你的人生理想,那么你想有怎样的人生?)
此处的讨论仍然是开放性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但此处事关生活观、人生观
等重大的原则问题,所以在学生的观点出现偏差时,教师还要做一些启发引导
工作。

七、写作训练
1、首先请同学们说出本文在写作上给你哪些启示?(比喻论证、清晰的结构、精练的语言、哲理化的语句等)
2、运用你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技巧,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给课文加一个议论性的结尾。

(要符合课文主题)
B、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
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
意的文字。

(此题如有时间则在课上展示,如学生不能当堂完成,则另外安排时间展示。

)【板书设计】

挖掘坑道
攀高塔
←──→
征服广阔领域

在工场劳作
……
勤奋、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勇敢顽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