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額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

”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肅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忿然:________③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箭。

B.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C.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D.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

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

【答案】(1)放下;……的样子;打发(2)①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C【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释”:放下。

“遣”:打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

“但”:只是。

“颔”:点头。

(3)“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1)到,等到;迟,晚(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到;“暮”,迟,晚。

(2)重点字词:“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少”,少年时代;“壮”,壮年时代。

(3)【甲】文结合“蒙乃始就学”,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在学习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A.前者“更加”,后者“进步,长进”。

B.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讲学家说的话。

D.前者“品行高尚的人”,后者“擅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为: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此题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妖艳。

“处”:在一起。

“若”:比得上。

(4)在解读时要能从甲乙两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

如乙文可分析“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一句,谈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

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故答案为:⑴B;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⑶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⑷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⑵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译文】(一)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二)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1)到,等到;迟,晚(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到;“暮”,迟,晚。

(2)重点字词:“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少”,少年时代;“壮”,壮年时代。

(3)【甲】文结合“蒙乃始就学”,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在学习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

结合“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得出:我们可以学到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呢?故答案为:⑴① 到,等到;② 迟,晚⑵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⑶ 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附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平?”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道之。

【乙】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

去柳叶子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某回:以毕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②,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③气力倦,弓拨矢钩④,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