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 》 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107)

合集下载

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填空题题库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反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2.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3.刑法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4.刑法解释: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5.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7.司法解释: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8.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0.刑法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11.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12.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内还是外,都适用。

14.普遍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还是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5. 刑法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16. 从旧原则:按照行为时的旧法处理,新法没有溯及力。

17. 从新原则:按照新法处理,新法有溯及力。

18. 从新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则按旧法处理。

19. 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按新法处理。

20. 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程度,而为该待业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 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 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 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 聋哑人和盲人B. 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 生理醉酒的人D.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3. 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 危害行为B. 危害结果C. 犯罪的时间、地点D. 犯罪的方法4. 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千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千()的犯罪。

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千自信的过失5.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 行为犯B. 危险犯C. 结果犯D. 举动犯6.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 从轻B. 减轻C. 从轻或者减轻D. 减轻或者免除7.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A. 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 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8.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 确有悔改B.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C. 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 没有故意犯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为严厉)。

10.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9月2107刑法学(1)期末考试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9月2107刑法学(1)期末考试答案

23.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4.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得分 1 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 (16 分)
25. 案情: 韩某,男, 50 岁,某外国籍,该国驻中国某地领事馆职员(无外交豁免权)。
153
韩某于 2019 年 3 月 25 日晚与被害人胡某(女, 20 岁,某公司文员)相识后,以请胡某喝酒 为名,将胡某带至自己的宿舍,并向胡某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韩某将胡某 按压在床上,扯下自己的领带将胡某的双手捆在床架上,又用毛巾塞住胡某的嘴,随后与胡某 发生了性行为。期间,胡某由于不断反抗以致身体多处受伤(经鉴定属轻微伤)。 26 日凌晨 2 时许,胡某觉得韩某已经入睡便悄悄挣脱捆手的领带溜出韩某宿舍,不料却碰倒了门口的衣 架。响声惊醒了韩某,韩某随即赶出来将胡某抓住并拖回房间。胡某大声喊叫,韩某便死死抬 住胡某的脖子,直至胡某不再动弹为止。当韩某将胡某的尸体运出宿舍准备抛弃时被巡警发 现抓获。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 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 分) (2) 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2 分) (3) 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2 分) 24.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 (1) 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 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 (3 分) (2) 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 (2 分) (3) 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 (2 分) (4) 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 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 (3 分) 五、案例分析 {16 分) 25. 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韩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 国法院是否有权管辖?如果我国法院有权管辖,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评分要点: (1) 韩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由我国法院管辖;对其所犯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3 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 本案中,韩某采取捆绑等暴力手段强奸胡某,后又为了掩盖罪行而将胡某杀害,出于两 个犯罪故意实施两个犯罪行为,其行为显然已分别构成犯罪。 (4 分) (3) 韩某的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而且韩某虽是外国人,但其并不享有外交豁免权,此 案中并无法律特别规定的例外情形,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此案应由我国法院 管辖。 (6 分) (4)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韩某所犯两罪应当先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依照数罪并罚的 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3 分) (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1.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3.缓刑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管制B.拘役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十年B.十三年C.十五年D.十八年5.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经( ),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B.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6.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7.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8.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a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10.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11.死刑不适用于( )。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1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年D.二年13.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doc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doc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笈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六个月C.-年D.二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的法律。

10.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和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电大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电大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电大刑法学试题及答案【电大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的主体因素B. 犯罪的客体因素C. 犯罪的结果因素D. 犯罪的关联因素答案:A. 犯罪的主体因素2. 在刑事案件中,量刑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相适应原则B. 法定刑原则C. 独立刑原则D. 惩前毖后原则答案:C. 独立刑原则3. 犯罪的法定性原则表明:A. 犯罪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B. 犯罪行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确定C. 犯罪的构成要件可以由司法机关随意确定D. 犯罪的法律解释可以由相关部门灵活调整答案:A. 犯罪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二、判断题1. 刑事责任是指刑法规定的一种特殊责任形式,凡是违反刑法规定而犯罪的人都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错误(×)答案:√2. 犯罪的根源主要是人的思想观念问题,与社会因素无关。

正确(√)/错误(×)答案:×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正确(√)/错误(×)答案:√三、简答题1. 刑法学的定义是什么?答:刑法学是研究刑事法律规章的学科,它以刑法为中心,研究刑事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规范刑法的内容和构造。

2. 什么是犯罪的构成要件?答: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一特定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法定条件。

通常包括客体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3. 请简述独立刑的概念及其在量刑中的作用。

答:独立刑是指刑法中独立规定的、具有独自的刑轻刑重的处罚方式。

独立刑的作用是在量刑过程中,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从独立的刑种中进行选择,以使刑罚能够恰当地反映罪行的轻重。

四、论述题论述现代刑法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重视。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刑罚的程度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现代刑法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刑法明确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所应当适用的刑罚幅度,从而保证了刑罚的正确、公正适用。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1)(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1)(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1)( 专)》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 .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 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

A. - 般客体 B .同类客体C .直接客体D .复杂客体3 .犯罪目的只存在于( ) 犯罪中。

A .故意B .直接故意C .间接故意D .既遂4 .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 。

A. 意外事件 B .过失犯罪C .直接故意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5 .某甲已满15 周岁不满16 周岁,当其犯( )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 盗窃罪 B .敲诈勒索罪C .放火罪D .抢劫罪6.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 .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 .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 .公安机关的派出所D .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7.死刑不适用于( ) 。

A. 犯罪时不满18 周岁的人 B .审判时不满18 周岁的人C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 。

A. 五年 B .十年C .十五年D .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20分)9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和10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11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 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13 .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和14.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15.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依法对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案例分析

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案例分析

【刑法学(1)】案例分析1、案情:20XX年2月4日,按照事先约定,刘某(男,40岁,外国国籍,某国驻华某领事馆随员,外交官身份)与王某,刘某,赵某(三人均为某外国国籍商人,非外交官身份)一同入境中国重庆,到达某宾馆后,刘某将王某,吴某,赵某三人护照上的照片换成了意欲偷渡的人员许某,李某,陈某的照片.刘某向许某等三人各收取人民币2万元,王某,吴某,赵某三人从中分别获取5000元.2月7日,刘某带领许某,李某,陈某持变造的护照欲从重庆乘飞机前往日本名古屋时,被边防机关查获.请分析:对刘某,王某,吴某,赵某组织偷渡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为什么?答:对刘某不应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

因为刘某是某国驻华某领事馆随员,外交官身份。

刑法典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对王某、吴某、赵某组织偷渡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

根据刑法典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本案中,他们的犯罪行为与结果都发生在我国境内,因而适用我国刑法处理。

2、案情:王某(男,17岁)与被害人陈某(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一日,王某与其弟去河边洗澡,陈某也随同前往.在洗澡时,陈某要求王某带他到深水处玩玩.王某虽然觉得自己游泳技术不熟练,但自信能满足陈某的要求,当即表示同意,并果真将陈某带着游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陈某游泳,王某在深水中体力消耗较大,又无人帮助,挣扎了一会儿,溺水死亡.1 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其行为的表现形式与主观心理态度?为什么?答: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为陈某的溺水是由于王某照看不周而造成。

王某的行为犯罪。

因为他主观上有罪过(过失)。

他已经预见陈某到深水处有可能会溺水,但由于“自信能满足陈某的要求”,后来,又因自己的疏忽而没有把陈某带上岸,结果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