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升初语文古文题目:原谷谏父

合集下载

《原谷谏父》原文及译文

《原谷谏父》原文及译文

《原谷谏父》原文及译文
《原谷谏父》原文及翻译
原文: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yú],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译文:
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

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

”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

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

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

” 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原谷谏父阅读及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及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及答案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3分)(1)谷年十有五:(2)父不从:(3)乃载祖归养:【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小题3】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答案【小题1】(1)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2)听从,顺从(3)于是,就【小题1】将来有一天父母年老了,不需要再做这个器具(小推车),因此收回家。

【小题1】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1分)启示:我们应该要自觉地敬老爱老。

(意思相近即可)(2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有”为通假字,同“又”。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更为再的意思、是以为因此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来分析“载祖归养”的原因,然后围绕“尊老爱老”以及“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等来谈本文的启示。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原谷谏父

原谷谏父

原谷谏父目录原文译文释词道理拼音:yuán gǔ jiàn fù原文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译文原谷有一个爷爷,年纪很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

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养儿育女,勤劳节俭一生,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把爷爷抛弃在野外。

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对这件事很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他了。

释词原谷:人名。

祖:父亲的上一辈厌憎:讨厌,憎恨。

捐:抛弃,舍弃。

有:通“又”,这里是十岁再过五年的意思。

谏:好言相劝。

是:这负义:违背道义。

负辜负从:听从。

作:通“做”。

舆:手推车。

凶:不吉利。

养:赡养。

更:再。

是以:即“以是”,因此。

有:加,加之。

从:听从,顺从。

他日:以后,将来。

是以:即“以是”,因此。

道理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

我们要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嫌他们老了,就抛弃他们。

文中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让父母预知自己年老后的境况,从而劝说父母不要再抛弃爷爷了。

导读: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教育子女天经地义,而文中的原谷却运用自己的智慧,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原谷有祖原文及翻译

原谷有祖原文及翻译

原谷有祖原文及翻译【原文】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解】①原谷:人名。

②捐献:舍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译者】原谷的爷爷奶奶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们,就想抛弃他们。

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奶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怎么能因为老了就抛弃他(们)呢?这是违背道义的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奶奶,将他们扔在野外。

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奶奶接回来赡养了。

拓展练:【练习】1、表述文中画线的词语。

(1)是负义也()(2)无须更并作此具有()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救赎?【答案】1、(1)违反,背叛(2)再2、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怕自己旧了以后也被儿子舍弃至野外。

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原谷谏父(初中文言文阅读)

原谷谏父(初中文言文阅读)

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舆(yú):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谷年十有五/为字共三十有四B、是以收之/在水之湄C、是负义也/是可忍,孰不可忍D、无需更作此具/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3分)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3、结合文段,说说原谷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3分)B(A、通“又”B、代词/的 C、这样 D、再)2、(3分)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3、(3分)(人物形象2分,分析1分)(1)孝顺、讲道义的人。

如:“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中可以看出原谷体谅祖父的辛劳,并认为抛弃祖父是不道德的行为,可以看出原谷孝顺,讲道义。

(2)有智慧的人。

跟随父亲收舆来教育父亲要教育父亲要孝敬父母。

【参考译文】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

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

”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

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

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原谷谏父阅读及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及答案

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3分)(1)谷年十有五:(2)父不从:(3)乃载祖归养:【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小题3】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答案【小题1】(1)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2)听从,顺从(3)于是,就【小题1】将来有一天父母年老了,不需要再做这个器具(小推车),因此收回家。

【小题1】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1分)启示:我们应该要自觉地敬老爱老。

(意思相近即可)(2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有为通假字,同又。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更为再的意思、是以为因此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来分析载祖归养的原因,然后围绕尊老爱老以及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等来谈本文的启示。

《原谷谏父》阅读附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附答案

原谷谏父(8分)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3分)(1)谷年十有五:(2)父不从:(3)乃载祖归养: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小题3: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2)听从,顺从(3)于是,就小题1:将来有一天父母年老了,不需要再做这个器具(小推车),因此收回家。

小题1: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1分)启示:我们应该要自觉地敬老爱老。

(意思相近即可)(2分)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有”为通假字,同“又”。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更为再的意思、是以为因此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来分析“载祖归养”的原因,然后围绕“尊老爱老”以及“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等来谈本文的启示。

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练习班级:姓名:(一)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2)无需更.作此具()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动筒尝于国学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

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

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

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2)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三)司马懿与诸葛亮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焉。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古文题目: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 )(2)无需更作此具(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十) 原谷谏父
1、(1)违背,背弃(2)再
2、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