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仅供参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含定向

份有限公司
雷升祥
1788
3
严苛环境下典型承压
类特种设备结构安全 华东理工大
21 2018YFC0808800 性评价及失效预防技 学
涂善东
1945
3
术
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系 中国特种设
22 2018YFC0808900 统功能安全保障关键 备检测研究 刘德宇
1576
3
技术研究
院
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 中国特种设
机场消防安全关键技 中国民用航
28 2018YFC0809500
贺元骅
1968
3
术与装备研发
空飞行学院
涉水重大基础设施安 广东省交通
29 2018YFC0809600 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工 集团有限公 赖远明
1974
3
程示范
司
社区风险监测与防范 北方工业大
30 2018YFC0809700
丁辉
1721
23 2018YFC0809000 备事故预测预防技术 备检测研究 李光海
1906
3
研究
院
出入境安全事件推演 中国检验检
24 2018YFC0809100 决策与应急指挥调度 疫科学研究 李新实
2475
3
技术研究
院
广东出入境
跨境邮寄物中风险源
检验检疫局
25 2018YFC0809200 在线可视化识别与处 检验检疫技
2931
3
究与装备研发
院
大型煤气化工艺装置 中国石油化
18 2018YFC0808500 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 工股份有限 刘海峰
2404
3
示范
公司
典型石化过程安全保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2022,50(7):938-944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王俊花,邵林生,闫建宾,王瑞钢,张雪彪,庞旭,张沛敏(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摘要:为了从玉米大量的农艺性状中筛选出用于可综合评价的主要性状,以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以甜糯182号为对照,对60份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03%~72.03%,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
相关性分析表明,单穗鲜质量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作用效应大小为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秃尖长与单穗鲜质量、穗粗、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部各性状之间关联较大,穗长与穗粗和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穗行数与行粒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629%,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是糯玉米杂交组合评判的主要指标;第2主成分为穗位高因子;第3主成分为秃尖长因子;第4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第5主成分为穗长因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鲜食糯玉米果穗等级划分标准,筛选出18份优良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分别为J27、J61、J7、J16、J4、J14、J5、J32、J12、J13、J39、J44、J1、J60、J23、J28、J10、J24。
综上可见,在山西省晋中盆地糯玉米高产优质育种中,要注重对单穗鲜质量大、穗长较长、秃尖较短、生育期87d 左右的杂交组合进行选择。
关键词:糯玉米;杂交组合;综合评价;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2)07‒0938‒07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Based on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of Waxy Cross CombinationsWANG Junhua ,SHAO Linsheng ,YAN Jianbin ,WANG Ruigang ,ZHANG Xuebiao ,PANG Xu ,ZHANG Peimin(Institute of Sorghu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China )Abstract :To select main traits u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gronomic traits of maize for improving breeding efficiency of waxy maize,Tiannuo 182was used as the control,genetic variation,correlation,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nine agronomic traits of 60fresh waxy maize cross combin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agronomic traits was 5.03%-72.03%,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bald tip length wa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growth period was the smallest.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ingle ear fresh weigh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r diameter,ear row number,row grain number,ear length,and plant height.The effect was as follows:ear diameter >ear row number >row grain number >ear length >plant height.The bald tip length had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ingle ear fresh weight,ear diameter,and row grain number.The traits of ear had association,there was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ear diameter and row grain number,between ear diameter,ear row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and between ear row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 and ear row numbe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e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s of the first 5principal components reached to 87.629%.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yield factor,it was the main index of waxy corn hybrid combination evaluation.The second,third,fourth and fifth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ear height factor,bald tip length factor,growth period factor,and ear length factor respectively.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ruit ear grading standards of fresh edible waxy corn,18excellent cross combinations of waxy maize were screened out,including J27,J61,J7,J16,J4,J14,J5,J32,J12,J13,J39,J44,J1,J60,J23,J28,J10,J24.In conclusion,selection of cross combinations with large single ear yield,longer ear length,shorter bald tip length,87d growth period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quality waxy maize in Jinzhong Basin of Shanxi.Key words :waxy maize;cross combination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2.07.03收稿日期:2021-08-16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ZGC057)作者简介:王俊花(1973-),女,山西垣曲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鲜食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序 项目编号
号
项目名称
中央财 项目实
项目
项目牵头单位
政经费 施周期
负责人
(万元) (年)
水产养殖生物生长和
1 2018YFD0900100 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 胡晓丽 4085
5
与调控机理研究
水产养殖生物性别和
5
机理
产研究所
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 中国科学院水
8 2018YFD0900800 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 生生物研究所 刘焕章 3400
5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 中国水产科学
9 2018YFD0900900 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 研究院黄海水 徐军 3776
5
资源补充机制
产研究所
水产品营养品质保持
10 2018YFD0901000 与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
2 2018YFD0900200 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 生生物研究所 殷战
3175
5
控机制
重要水产养殖生物抗 中国水产科学
3 2018YFD0900300 病和抗逆性状的遗传 研究院黄海水 邵长伟 3239
5
基础与调控机制
产研究所
水产动物精准营养及
4 2018YFD0900400 其代谢调控机制(年)
中国水产科学
重要养殖虾蟹类种质
13
2018YFD0901300
研究院黄海水 创制与健康苗种繁育
李富花
2791
5
产研究所
重要养殖贝类种质创
14 2018YFD0901400 制与规模化制种
厦门大学
柯才焕 33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1)$4 - 9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床木张江丽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形成的5类科技计划之一,其立项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 研单位实力与水平。
文章分析了 201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并与其他同类机构 开展横向比较。
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已启动的7个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在5个专项立项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量中均排名第1。
同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研究所之间立项差距过 大、青年主持比例较低等问题。
提出了应强化已立项项目管理、继续牵头开展重大选题凝练、推动新兴学 科发展及培育青年科技人员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分析对策建议2014年以来,国家全面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将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为其中之一,主要针对农业、能源资 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加强 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1]。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唯一 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竞 争,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文章分析了 2016 ~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其他机构开展横向比较,客观 评价在同类科研机构中所处位置,研究提出了未 来发展策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各重点专项立项分析2016 ~2017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 4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属社会发展、高新技 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基础配套等5个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 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 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 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 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及“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等8个专项。
一图看懂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和立项进程(截至5月30日)

一图看懂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和立项进程(截至5月30日)? 编者按5月29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公示名单。
本次公布的拟立项项目总数共30个,总经费超过5.8亿元。
截至5月31日,拟立项项目数达到307个,国拨经费数近60.8亿元。
项目的牵头单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共有185家。
5月29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公示名单。
本次公布的拟立项项目总数共30个,总经费超过5.8亿元。
其中,18个项目由高校牵头,占比高达60%,其余项目由科研单位、医院等牵头。
从统计结果来看,高校单位中中山大学拟立项数最多,共有3项,总经费分别达到6460万元。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各有2个项目入选,并列高校第二。
截至5月31日,拟立项项目数达到307个,国拨经费数近60.8亿元。
项目的牵头单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共有185家。
从各单位牵头项目数量来看,清华大学共有11项位居各单位第1位,而且项目总经费高达2.2亿元(不含未公布经费的1项)。
·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状态(截至5月30日)序号专项名称项目数中央财政经费(万元)1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350562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058830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30585444新能源汽车2582013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1359296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1322227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19376238云计算和大数据19475419纳米科技152044910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152533611地球观测与导航13525311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121581513全球变化及应对121942014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11199271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103040516网络空间安全61367217先进轨道交通41866518高性能计算43859。
2018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拟立项目

序号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项目名称 优质高产水果型设施黄瓜新品种“康秀1号”选育与推 广 优质、抗病秋甘蓝新品种瑞甘17 ‘中山杉136’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扬州大学
承担单位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保鲜酱卤肉品质—安全协同关键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 江苏五香居食品有限公司 开发 桑葚酒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冰鲜鸡生产危害物识别、检测与关键控制技术研发 句容市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芦笋茎根叶副产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 南通双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 高值栀子黄及其副产物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 苏州求是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开发 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创制 淮安市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富含功能因子特色风味发酵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玉米芯酶法一步制备高品质低聚木糖的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及应用 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褐藻寡糖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研 南京工业大学 发与应用 现代“菜-羊-田”农牧结合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抗性糊精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智能稻麦收获机辅助驾驶导航控制系统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南大学 东南大学
全麦营养烘焙食品酸面团乳酸菌发酵技术研发与产业 张家港福吉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化 秸秆基富木质素纤维的定向脱胶和高价值色纺产品开 江苏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发 小麦胚芽稳定化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宿迁市中胚食品有限公司
富含活性多糖黑莓浓浆生物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 江苏惠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开发
基于宏蛋白组学的麦芽引起的酵母提前絮凝机理及在 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 江苏大麦麦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大麦糟联产高品质β-葡聚糖、多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 江苏华稼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 面向黑莓挥发性芳香物分离的有机/无机杂化渗透汽 化膜制备及工艺研究 水蜜桃果酒降酸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技术提高全麦粉营养与食用品质及产品开发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陶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第37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7N o .5O c t .,2023收稿日期:2023-04-24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 F D 1901101-01);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揭榜挂帅 项目(202101140601026);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03021224162);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2022-110);山西省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23GM 38) 第一作者:李娜娜(1981 ),女,山西平遥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高产优质工程和旱作栽培与耕作研究㊂E -m a i l :l i n a n a 2002@163.c o m 通信作者:粱改梅(1979 ),女,山西定襄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高产优质工程和旱作栽培与耕作研究㊂E -m a i l :l ga i m e i @s x a u .e d u .c n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李娜娜1,李志强1,2,黄学芳1,郝科栋3,梁改梅1(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有机旱作农业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原030031;3.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太原030031)摘要:为探讨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有机结合对春玉米休闲期蓄水保墒效果㊁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㊁贮水量季节变化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同耕作方式(免耕㊁深松㊁翻耕)结合秸秆还田(100%秸秆还田㊁秸秆不还田)6个处理组合,2016 2018年在山西晋中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研究㊂结果表明:(1)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贮水量差异显著,且随着时间推移贮水量都有降低趋势,免耕和深松处理分别较翻耕土壤贮水量平均增加10.4,9.3mm ㊂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时期,免耕和深松处理土壤贮水量分别比翻耕提高4.8%,1.2%㊂(2)平均2年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各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3.0%,21.8%,21.5%㊂丰水年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时期差异较大,干旱年其变化的差异较小㊂(3)免耕与100%秸秆还田组合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WU E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679.9k g /h m 2和25.8k g/(h m 2㊃mm ),翻耕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最低㊂无论是否秸秆还田,免耕和深松处理在春玉米冬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㊁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翻耕处理;在秸秆还田下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水分的集蓄保用有良好的效果,以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最佳,可在晋中地区春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㊂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玉米;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 152.7;S 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3)05-0312-08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3.05.038E f f e c t s o f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o nS p a t i o -t e m p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W a t e r a n d M a i z eY i e l d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M e t h o d s i nJ i n z h o n gL IN a n a 1,L I Z h i q i a n g 1,2,HU A N G X u e f a n g 1,H A O K e d o n g 3,L I A N G G a i m e i 1(1.S h a n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r g a n i c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 ,S h a n x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x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D r y l 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e ,T a i y u a n 030031;2.S c h o o l o fA g r o n o m y ,S h a n x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030031;3.D a F e n g S e e dI n d u s t r y C o .,L t d .,T a i yu a n 030031)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t i l l a g e a n d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onw a t e r s t o r a g e d u r i n g f a l l o w p e r i o d ,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s o i lm o i s t u r ed u r i n ggr o w t h p e r i o d ,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w a t e rs t o r a g e ,y i e l da n d WU Eo f m a i z e ,t h el o c a t e de x p e r i m e n tw a sc o n d u c t e db y s e t t i n g 6t r e a t m e n t so fd i f f e r e n tt i l l a g e m e t h o d s (n o -t i l l a g e ,s u b -s o i l i n g a n dd e e pp l o w i n g )co m b i n e d w i t hs t r a w r e t u r n i n g (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n o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i n J i n z h o n g o f S h a n x i f r o m2016t o 2018.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1)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s o i lw a t e r s t o r a g e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 t r e a t m e n t sd u r i n g s p r i n g m a i z e w i n t e r f a l l o w p e r i o d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n dw a t e r s t o r a g e h a d a 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a l o n g w i t h t i m e d e l a y .T h e s o i l w a t e r s t o r a g eo fn o -t i l l a g ea n ds u b -s o i l i n g t r e a t m e n t si n c r e a s e db y 10.4mm a n d9.3m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m p a r e dw i t h d e e p p l o w i n g .D u r i n g t h ew h o l e g r o w t h s t a g e o fm a i z e ,t h e s o i l w a t e r s t o r a g e o f n o -t i l l a g e a n d s u b -s o i l i n g w a s 4.8%a n d 1.2%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d e e p p l o w i n g .(2)T h e o r d e r o f a v e r a ge s o i l w a t e r c o n t e n tf o r t w o y e a r sw a s n o -t i l l ag e>s u b -s o i l i n g >d e e pp l o w i n g ,th e a v e r a ge s o i lw a t e r c o n t e n t of e a c h t r e a t m e n t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w a s 23.0%,21.8%a n d21.5%,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v e r t i c a lv a r i a t i o no fs o i lw a t e rc o n t e n t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m e t h o d s v a r i e d g r e a t l y d u r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p e r i o d s i nw e t y e a r ,a n dw h i l e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i nd r o u gh t y e a rw a s s m a l l .(3)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n o -t i l l a g e a n d 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 a d t h e h i g h e s t yi e l d a n d WU E o fm a i z e ,t h e 2-y e a r a v e r a g e y i e l da n d WU E w a s 12679.9k g /h m 2a n d25.8k g /(h m 2㊃m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d e e pp l o w i n g a n d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 a dt h e l o w e s t y i e l da n d WU E .R e g a r d l e s so f w h e t h e r s t r a w w a s r e t u r n e d t o t h e f i e l do rn o t ,n o t i l l a g e a n ds u b -s o i l i n g w e r eb e t t e r t h a nd e e pp l o w i n g on s o i l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i n w i n t e r f a l l o w p e r i o d ,s o i lm o i s t u r es t a t u s i n g r o w t h p e r i o d ,y i e l da n d WU Eo f s p r i n g m a i z e .N o -t i l l a g e a n d s u b -s o i l i n g t i l l a g e u n d e r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a d g o o d e f f e c t o nw a t e r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m a i z e f i e l d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o fn o -t i l l a g ea n d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 a dt h eb e s t e f f ec t ,i t c o u l db e p r o m o t ed a n d a p p l ie d i n s p r i n g m a i z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J i n z h o n g a r e a .K e yw o r d s :t i l l a g em e t h o d s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m a i z e ;s o i lw a t e r c o n t e n t ;w a t e r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WU E ) 晋中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㊂年降水量400~500mm ,70%降水主要集中在7 9月,但有效降水较少,同时年蒸发量又是年平均降水量3倍,再加上传统耕作㊁管理等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严重限制该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提高㊂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措施作为重要的农艺措施,对土壤蓄水能力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㊂有研究[1-4]表明,免耕和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结合,能减少地表裸露,抑制土壤蒸发,增加降水就地入渗,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㊂秸秆还田不仅能改善土壤表层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最终提高产量[5-6]㊂李丹等[7]研究认为,免耕或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措施能改善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调控作物耗水,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张冬梅等[8]研究发现,秋深耕结合秸秆还田苗期土壤含水量㊁产量㊁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9%,12.2%,5.4%㊂前人[9-11]研究多侧重于单一的土壤耕作方式㊁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分保蓄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且试验持续时间较短㊂针对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有机结合,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休闲期蓄水㊁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㊁贮水量季节变化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鲜有报道㊂本研究在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方式(免耕㊁深松㊁翻耕)结合秸秆还田的连续2年定位试验,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合区域的春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土壤耕作秸秆还田模式,为晋中春玉米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㊂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本试验设置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农业大学东阳试验示范基地(37ʎ32'44.28ᵡN ,112ʎ37'26.78ᵡE ),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750~850m ,年平均气温8~12ħ,年平均无霜期158天,年平均降水量388.0mm ,年平均蒸发量1996mm ,冬季昼夜温差大,ȡ10ħ活动积温约3600ħ,属中晚熟玉米区㊂试验地土壤为黏壤土,0 40c m 耕层土壤有机质㊁全氮㊁全磷㊁全钾含量分别为10.80,1.18,0.92,20.93g /k g ,有效磷㊁有效钾含量分别为4.8,141.8m g /k g ,p H8.0㊂1.2 试验设计供试玉米品种为 大丰30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土壤耕作方式(T ),设置免耕(T 1)㊁深松(T 2)㊁翻耕(T 3)3个处理(表1)㊂副区为100%秸秆还田(S 1)和秸秆不还田(S 2)㊂共6个处理,重复3次㊂小区面积为5mˑ30m ㊂表1 试验设计处理处理方式免耕+100%秸秆还田(T 1S 1)前茬玉米收获后,不采取任何土壤耕作措施,秸秆粉碎留茬10~15c m 土层覆盖地面免耕+秸秆不还田(T 1S 2)耕作处理同(T 1S 1),将秸秆全部移出小区深松+100%秸秆还田(T 2S 1)前茬玉米收获后,粉碎秸秆覆盖地面,每间隔60c m 进行深松,深度30~35c m ,后进行旋耕镇压深松+秸秆不还田(T 2S 2)耕作处理同(T 2S 1),将秸秆全部移出小区翻耕+100%秸秆还田(T 3S 1)前茬玉米收获后,粉碎秸秆覆盖地面,经翻耕20~25c m 入土,后进行旋耕镇压翻耕+秸秆不还田(T 3S 2)耕作处理同(T 3S 1),将秸秆全部移出小区 各试验处理均施用晨雨调控肥(N P 2O 5 K 2O 为23 12 5),施用量为1200k g /h m 2,行距60c m ,株距25c m ㊂种植密度63000株/h m 2,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2B M Z F -4)播种㊁施肥㊂玉米分别于2017年4313第5期 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月27日播种,10月2日收获;2018年5月7日播种,10月8日收获,2年均在同一块地试验㊂1.3 测定指标与方法1.3.1 土壤水分 在春玉米冬闲期和播种前期采用土钻烘干法[12]测定0 200c m 土壤含水量,每隔20c m 为1层进行取土㊂每小区中部各埋设1根中子管,深度200c m ㊂分别于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抽雄期㊁灌浆期和收获期,用C P N -503型中子仪(20 200c m )和6050X 1T r a s e 系统(0 20c m )测定土壤含水量,中子仪每隔20c m 为1层测定土壤水分㊂土壤含水量(%)=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ˑ100%(1)土壤贮水量计算公式为:H =V ˑh ˑ10(2)式中:H 为土壤贮水量(mm );V 为土壤体积含水量(%);h 为土层厚度(mm )㊂冬闲期失墒率(%)=W 1-W 2W 1ˑ100%(3)式中:W 1为玉米冬闲期初期0 200c m 土壤贮水量(m m );W 2为冬闲期末期0 200c m 土壤贮水量(m m )㊂E T a =W e +P -W b (4)式中:E T a 为生育期耗水量(mm );W e 和W b 分别为播前和收获时的土壤贮水量(mm );P 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mm )㊂WU E =Y aE T a(5)式中:W U E 为水分利用率[k g/(m m ㊃h m 2)];Y a 为玉米产量(k g/h m 2);E T a 为玉米生育期耗水量(m m )㊂1.3.2 产量 收获时每小区单打单收实际测产㊂1.4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E x c e l 2007软件,制图采用O r i -gi n2021软件,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采用D P S 数据处理系统㊂2 结果与分析2.1 玉米全年降水分析从表2可知,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4.9mm ㊂冬闲期降水较少,冬季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春玉米播种时底墒[13];玉米生长前期有效降水较少,而生长后期降水相对充足,正是玉米生长需水关键期㊂2017年降水量为532.6mm ,为多年平均125%,属降水偏丰年;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玉米冬闲期降水为108.8mm ,较多年平均降水增加31.3mm ;2017年5 9月降水为343.4mm ,与多年平均降水持平㊂2018年降雨量为331.6mm ,较多年平均降低93.3mm ,属干旱年;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玉米冬闲期降水为189.2mm ,降水颇多,春玉米播种时的底墒充足;但2018年5 9月降水为288.2mm ,较多年平均降水减少59.2mm ,使玉米灌浆期受到严重干旱影响㊂可见,该区季节降水分布不均且年际间降水变率较大,极大地限制农业生产㊂表2 榆次东阳试验区2016-2018年逐月降水量单位:mm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和201604.026.019.068.4171.860.617.848.03.610.0429.220172.46.85.033.014.670.8137.6115.05.4141.60.20.2532.620182.206.423.855.028.6127.636.240.83.67.00.4331.6多年平均2.24.69.919.324.053.8102.5107.859.329.66.15.8424.92.2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冬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试验在2016 2017年和2017 2018年春玉米冬闲期,分别于10月初㊁11月初和4月初测定100%秸秆还田下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冬闲期土壤贮水量变化见图1㊂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贮水量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时间推移贮水量都有降低趋势,由于2017年10月份降雨达到141.6mm ,使11月初贮水量略有增加,3种耕作方式贮水量平均增加7.1mm ㊂2016 2017年冬闲期末较冬闲期初,免耕㊁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0 200mm 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减少30.5,32.2,31.0mm ,土壤失墒率分别为7.3%,8.0%,7.8%㊂2017 2018年3种耕作方式0 200m m 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减少33.7,23.7,53.6mm ,土壤失墒率分别为8.2%,5.9%,13.5%㊂2016 2017年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贮水量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为402m m ,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高12.1,5.1m m ㊂2017 2018年3种耕作方式的土壤贮水量与2017 2018年结果一致,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高8.7,13.4m m ㊂2个试验年度春玉米冬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10.4,9.3m m ㊂2.3 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田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2017 2018年秸秆还田处理下,免耕㊁深松和翻耕方式春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贮水量变化见图2㊂春玉米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明显变化规律,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与生育期和当年降水分配状况存在密切相关性㊂413水土保持学报 第37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㊂下同㊂图1 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田冬闲期0-200c m 土层贮水量2017年,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随着时间推移呈 降 增 降 变化规律㊂玉米苗期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深松和翻耕处理;苗期到大喇叭口期,随着气温升高,蒸发蒸腾加强,玉米迅速生长,根系对土壤水分的需求逐渐加强,并且这一阶段降雨量不多,导致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下降;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由于雨季大量降水,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迅速增加,免耕和深松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翻耕处理,但免耕和深松处理差异不显著;玉米灌浆后期大量耗水,且降雨量仅有2m m ,使各处理的土壤贮水量下降㊂在整个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贮水量高低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和深松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比翻耕处理分别提高19.6,11.1mm ㊂2018年,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与本年度生育期降水变化趋势一致㊂与2017年不同在于玉米整个生育期,免耕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都显著高于深松和翻耕处理㊂免耕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比深松和翻耕处理分别提高21.9,21.3mm ,且深松和翻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差异不显著㊂2年数据表明,从玉米整个生育阶段来看,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平均土壤贮水量高低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和深松处理土壤贮水量比翻耕处理分别提高4.8%,1.2%,免耕和深松方式能提高玉米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㊂无秸秆还田处理下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与秸秆还田处理一致㊂图2 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生育期0-200c m 土层贮水量2.4 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的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动态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见图3㊂A 1~A 5㊁B 1~B 5分别为2017年和2018年春玉米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吐丝期和收获期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动态变化规律,春玉米农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与耕作方式㊁玉米生育期及当年降水量分布密切相关㊂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 变化趋势,拐点均出现在60,120c m 土层;玉米各生育时期10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0 100c m 土层,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均低于苗期㊂不同耕作方式2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免耕>深松>翻耕;由于年际间降水量的差异,春玉米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大小略有不同,2017年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1.6%,21.3%,20.7%,2018年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4.3%,22.3%,22.3%㊂513第5期 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13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注:a1~a5分别为2017年春玉米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吐丝期和收获期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b1~b5分别为2018年春玉米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吐丝期和收获期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㊂图3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农田0-200c m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春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期表现不同㊂苗期到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深松和翻耕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0%,10.3%;吐丝期深松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期翻耕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深松处理显著提高10.8%,与免耕处理差异不显著㊂苗期㊁拔节期㊁收获期深松处理60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翻耕处理显著提高9.6%,与免耕处理差异不显著;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吐丝期翻耕处理6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免耕和深松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8%,11.3%㊂苗期㊁大喇叭口期㊁收获期免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拔节期深松处理最高,吐丝期翻耕处理最高㊂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期表现的差异较小㊂苗期到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深松和翻耕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8%,17.8%;吐丝期到收获期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较翻耕处理显著提高14.9%,与免耕处理无显著差异㊂春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免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最高㊂2.5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组合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表3)㊂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和WU E 均为最高,深松次之,翻耕最低㊂2017年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11102.7,9889.1,8573.2k g /h m 2,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增产29.5%,15.3%㊂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平均W U E 分别为29.0,25.3,23.3k g /(h m 2㊃mm ),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WU E 分别提高24.4%,8.3%㊂2018年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13574.2,13598.5,12960.5k g /h m 2,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增产4.7%,4.9%㊂增产幅度小,可能与当年降水量少有关㊂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平均WU E 分别为22.1,21.8,21.5[k g /(h m 2㊃mm )],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WU E 均提高1.4%㊂表3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处理下春玉米农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年份处理播前贮水量/mm 收获期贮水量/mm 生育期降水量/mm 生育期耗水量/mm 产量/(k g ㊃h m -2)水分利用效率/(k g ㊃h m -2㊃mm -1)T 1S 1462.3411.7339.8390.511407.4a29.2a T 1S 2448.2413.1339.8374.910798.0a b 28.8a2017T 2S 1465.4398.7339.8406.59691.6b c 23.8b c T 2S 2473.1434.7339.8378.210086.7b 26.7b T 3S 1418.0398.6339.8359.27820.8c21.8cT 3S 2436.9401.6339.8375.09325.6b c 24.9b c T 1S 1609.1463.0476.5622.513952.4a b 22.4a T 1S 2566.9436.7476.5606.713196.0b c 21.7a b 2018T 2S 1563.8435.6476.5604.814204.7a23.5a T 2S 2589.3418.4476.5647.412992.4b c 20.1b T 3S 1561.7406.7476.5631.513141.4b c 20.8b T 3S 2549.2448.6476.5577.112779.6c22.1a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年度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㊂ 在不同耕作方式下,2种秸秆还田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㊂2017年100%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为9639.9,10070.0k g /h m 2,W U E 分别为24.9,26.8k g /(h m 2㊃m m )㊂2018年100%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为13766.2,12989.3k g/h m 2,WU E 分别为22.2,21.3k g /(h m 2㊃mm )㊂2年的试验结果显示,6种耕作和秸秆还田处理组合中,均以免耕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2679.9k g /h m 2和25.8k g/(h m 2㊃mm );其次是免耕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组合,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1997.0k g /h m 2和25.3k g/(h m 2㊃mm );再次是深松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1948.1k g/h m 2和23.7k g/(h m 2㊃mm );最低是翻耕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0481.1k g/h m 2和11052.6k g/(h m 2㊃mm )㊂3 讨论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使春玉米农田在冬闲期吸纳和保蓄更多的降水,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且耕作方713第5期 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式和覆盖措施与土壤水分的蓄水保墒效果显著相关[14-15]㊂有研究[16-17]发现,免耕㊁深松和翻耕方式的蓄保能力有差异,免耕和深松方式能增加降水入渗,减少翻耕时土壤水分流失,从而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18-19]㊂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春玉米冬闲期实施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更好地起到蓄水保墒效果㊂已有研究[20]发现,土壤水分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强,且在秸秆还田下免耕对增强土壤水分特性效果更为明显㊂本研究发现,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春玉米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但与其不同的是100%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种方式下,土壤蓄水效果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试验区冬闲期风沙大,且玉米秸秆留茬高度不够,导致无秸秆还田的试验小区也刮进去许多秸秆所导致㊂有研究[21]发现,在不同降水年型保护性耕作可改善作物在主要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连续免耕和免耕㊁深松处理土壤蓄水效率较高㊂不同耕作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及各生育时期蓄水效果表现不一致,孙敏等[22]发现,枯水年和平水年以翻耕效果较好,丰水年深松效果较好;李丹等[7]发现,深松覆盖秸秆措施在欠水年及平水年马铃薯生长前中期效果最佳,免耕覆盖秸秆措施在欠水年及平水年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效果较好㊂本研究恰逢丰水年和干旱年,春玉米在不同的降水年型下整个生育时期0 200c 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免耕>深松>翻耕㊂免耕和深松处理在丰水年玉米生长中期贮水量差异不显著;免耕处理在欠水年玉米整个生育时期贮水量最高,而深松和翻耕处理差异不显著㊂有研究[23]发现,降水年型是引起作物农田土壤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在干旱年土壤用水深度及强度明显大于丰水年,土壤水分的垂直动态还因作物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异,且同一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垂直动态又因降水年型不同而异㊂本研究发现,春玉米农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与耕作方式㊁玉米生育期以及当年降水量分布密切相关㊂玉米各生育时期10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0 100c m土层;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均低于苗期㊂丰水年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时期差异较大,干旱年其变化差异较小㊂王小彬等[24]和彭文英[25]研究发现,少免耕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只有长期实施免耕和秸秆覆盖处理,才能达到免耕的蓄水保墒效果㊂尚金霞等[26]研究发现,春玉米冬闲期实施免耕和深松均可提高0 200c 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㊂尚金霞等[26]试验以深松处理产量最高,与其不同的是本研究以免耕和100%秸秆还田组合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可能与试验地力㊁试验年限和降水量高低差异有关,且免耕和深松处理在丰水年较翻耕处理的增产增效潜力较明显㊂干旱年尽管免耕和深松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㊂4结论(1)2016 2018年2个试验年度,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贮水量差异显著,且随着时间推移贮水量都有降低趋势,免耕和深松处理分别较翻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平均增加10.4,9.3m m㊂在玉米的整个生育阶段,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高低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和深松处理土壤贮水量分别比翻耕处理提高4.8%和1.2%,免耕和深松方式能提高玉米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㊂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的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 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 变化趋势,2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免耕>深松>翻耕,各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3.0%,21.8%和21.5%㊂(2)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6个组合中,春玉米产量与W U E结果一致㊂免耕与100%秸秆还田组合玉米产量和W U E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W U E分别为12679.9k g/h m2和25.8k g/(h m2㊃mm),其次是免耕与秸秆不还田组合,再次是深松与100%秸秆还田组合,翻耕与100%秸秆还田组合最低㊂综上所述,无论是否秸秆还田,免耕和深松处理在春玉米冬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㊁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翻耕处理;在秸秆还田下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水分的集蓄保用有良好的效果,以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最佳㊂参考文献:[1]臧英,高焕文,周建忠.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56-60. [2]王俊鹏,马林,蒋骏,等.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3):22-27.[3]王顺霞,王占军,左忠,等.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18(9):134-137.[4]汪可欣,王丽学,吴琼,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09(1):31-35. [5]王晖,刘泉汝,张圣勇,等.秸秆覆盖下超高产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1, 25(5):261-264.[6]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等.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I: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5):63-68,74. [7]李丹,王翻龙,张龙,等.不同降水年型耕作结合秸秆覆813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盖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23,37(2):275-286.[8]张冬梅,张伟,姜春霞,等.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6):26-37.[9]张玉娇,李军,郭正,等.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长周期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4):2730-2746.[10]折翰非,杨祁峰,牛芬菊,等.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6):138-142.[11]钱凤魁,黄毅,董婷婷,等.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2):61-65.[12] C a r t e rM R,G r e g o r i c hEG.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M].李保国,李永涛,任图生等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684-685.[13]钱锦霞,赵桂香,李芬,等.晋中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2):125-129.[14] S uZY,Z h a n g J S,WU W L,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c o n s e r-v a t i o n t i l l a g e p r a c t i c e so nw i n t e rw h e a tw a t e r-u s ee f f i-c i e n c y a n dc r o py i e l do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C h i n a[J].A g r i c u l t u r a l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2007,87(3):307-314.[15]杨清山,孙敏,高志强,等.黄土高原休闲期深松后覆盖播种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37(2):158-166.[16]雷金银,吴发启,王健,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40-45.[17]黄高宝,郭清毅,张仁陟,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J].生态学报,2006,26(4):1176-1185.[18]方日尧.渭北旱塬不同保护性耕作制度研究技术体系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9]王法宏,冯波,王旭清.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J].山东农业科学,2003(6):49-53.[20]刘继龙,李佳文,周延,等.秸秆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7):333-339.[21]李娟,王丽,李军,等.轮耕对渭北旱塬玉米连作系统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6):110-118.[22]孙敏,葛晓敏,高志强,等.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蓄水与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692-1704.[23]李锋瑞,赵松岭.陇东黄土旱塬不同降水年型作物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2):99-107.[24]王小彬,蔡典雄.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液膜-施肥综合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22-25. [25]彭文英.免耕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2):379-383.[26]尚金霞,李军,贾志宽,等.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668-2678.(上接第311页)[22] K rálM,D v o㊅rákP,C a p o u c h o váI.T h e e f f e c t o f s t r a wm u l c ha n d c o m p o s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t h e s o i l l o s s e s i n p o-t a t o e sc u l t i v a t i o n[J].P l a n t,S o i l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2020,66(9):446-452.[23] M i s a g hP,M a h m o o dS,E s t e b a nLB M,e t a l.E f f e c t so f l e n g t h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r a t eo fr i c es t r a w m u l c ho n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a n ds o i l l o s su n d e r l a b o r a t o r y s i m u l a t e dr a i n f a l l[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R e s e a r c h,2021,36(4):468-478.[24] G a oZ C,X u Q X,S iQ,e ta l.E f f e c t so fd i f f e r e n ts t r a w m u l c hr a t e so nt h e r u n o f f a n d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o fy o u n g c i t r u s o r c h a r d sw i t h l i m e s o i l a n d r e ds o i l u n d e rs i m u l a t e dr a i n f a l lc o n d i t i o n si n S o u t h w e s tC h i n a[J].W a t e r,2022,14(7):e1119.[25]刘元保,唐克丽,查轩,等.坡耕地不同地面覆盖的水土流失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0,4(1):25-29.[26]白永会,查轩,查瑞波,等.秸秆覆盖红壤径流养分流失效益及径流剪切力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6):94-99.[27]毛妍婷,刘宏斌,郭树芳,等.耕作措施对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5):26-33.[28]盖浩,刘平奇,张梦璇,等.黑土坡耕地横坡垄作对减少径流及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22,36(2):300-304.[29]白怡婧,李渝,黄兴成,等.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16-20.[30]杨子,刘晓光,宁静,等.典型黑土垄作区耕地沟蚀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土壤,2017,49(2):379-385.[31] B a p t i s t a I,R i t s e m aC,G e i s s e nV.E f f e c t o f i n t e g r a t e dw a t e r-n u t r i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o ns o i le r o s i o nm e d i a t e dn u t r i e n t l o s sa n dc r o p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 C a b oV e r d e d r y l a n d s[J].P L o SO n e,2015,10(7):e134244.[32] D a i C T,L i uYJ,W a n g T W,e t a l.E x p l o r i n g o p t i-m a lm e a s u r e s t o r e d u c e s o i l e r o s i o n a n dn u t r i e n t l o s s e si 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J].A g r i c u l t u r a l W a t e r M a n a g e-m e n t,2018,210:41-48.[33]宋媛媛,邱利平,赵本淑,等.人工土壤中氮磷氯元素降雨侵蚀试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3):132-138.913第5期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公示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公示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公示根据《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办法》和《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省科技厅委托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申报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现将形式审查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2018年10月22日至2018年10月28日)。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形式审查合格名单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备注1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太原学院董锦2TL液(片胶囊)预防癌症放化疗引起的血象下降的有效性临床观察太原市中心医院王玉龙3心血管急症救治防控体系及综合服务云平台建设太原市中心医院陈小平4骨形态蛋白2在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顶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的研究太原市中心医院杜虎羽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发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武君芳6穴位神经刺激仪在更年期相关症状中的应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邓洋7山西省强制医疗精神障碍患者暴力犯罪影响因素分析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康慧敏8振动影像技术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开发及应用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邓怀丽9盐酸美金刚改善重性抑郁障碍MECT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马莉10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障碍患者入睡、深度、维持的影响太原市精神病医院任智勇11太原市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行为综合干预模式研究太原市盛世康科技有限公司李阿平12生活垃圾分类中易腐垃圾协同秸秆高温厌氧消化制备生物质燃气工艺及设备研究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杨迪13基于能谱CT影像组学的肝癌患者肝脏精确分段及肝储备功能预测的应用研究山西现代影像诊断中心有限公司李健丁14三废及危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山西煜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郭栋生15太原市园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基地建设堆肥技术研究太原市园林植物保护站张志梅16山西省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链重大需求、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专项研究太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太原生物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宁慧青17散装汽油销售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航天科技控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刘勇18泰铭手针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山西广济中医糖尿病防治研究所(有限公司)张泽全19环境检测数据质量综合管理系统研发山西清风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乔钢柱20γδT细胞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山西省医药集团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吴扬哲21基于文化旅游的3DGIS平台研究山西泰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发云22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大众探索式旅游平台山西智博睿星科技有限公司刘继华23利用3S技术和生物复田工艺恢复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研究山西智德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岳新积24基于慢性病智能化监测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山西智云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孙宇25山西省分灾种定量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山西中大百川科技有限公司马巧梅26无动力组合式生活污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及设备研发项目太原市润民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沈鹤龄27信安云监控平台中科同昌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来卫东28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兴旺29cirRNA指导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的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郭美莲30不同孕周血清sFLT-1、PLGF及sFLT-1/PLGF 水平预测高危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价值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王小青31四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 2、NT-proBNP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左室同步性疗效的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张萍32心排量监测技术在术中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贺兴义3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萎缩的CT定量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彭泰松34雄激素源性脱发与雄激素相关基因突变及调控毛囊周期miRNA、lncRNA分子相关性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冯育洁35骨科机手术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手术疗效对比的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樊飞36危重患者床头抬高30°状态下不同体位CVP 值关系的研究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洪维英37贝那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代谢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王桂英38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刘近荣39中药黄芪破壁饮片的开发同药集团大同制药有限公司李文成40云冈石窟顶部第四纪土壤覆盖层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及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云冈石窟研究院任建光41云冈石窟第12窟原比例3D打印复制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42Rap1GAP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对结直肠癌侵袭性影响的研究忻州市人民医院靳英43阳泉市行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在灾害防御中的应用山西省阳泉市气象局李润春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其风险模型建立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范晓艳45低活性混合材料水泥助磨剂的研发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穆满根46偏瘫康复助行带在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和步态纠正中的临床研究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杨华47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研究山西省汾阳医院翟晓娟48基于金数据网络平台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山西省汾阳医院张红梅49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新华500.5%阿霉素治疗四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肌力的相关性研究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邢宏萍51智慧教学服务平台山西耐特斯达科技有限公司王晓飞52环境微生物检测套装的开发山西振东基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永辉53食品安全快速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与产业化山西振东基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丽54肘关节简式矫形器(支具)的设计与评价晋城市人民医院杨国法55药费自费比例对不同收入癌痛患者镇痛药服药依从性及其抑郁状态的影响晋城市人民医院刘晓丽56费托尾气制液化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山西润金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马普选57基于临床数据的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中医病机演变规律研究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郭晋斌58星蒌承气汤直肠滴入治疗中风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研究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申智荣59空间站失重防护锻炼系统正样件研制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秦有年60沙门菌属感染斑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五联诊断试剂盒的开发研究山西中嘉加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云霞61砖瓦粒类建筑垃圾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临汾市华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王君文62区域医疗集团一体化全病程管理平台的研发临汾市人民医院苏学峰63含酚化工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山西鼎隆宇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飞64短周期、高效价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技术研发项目山西新源华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马爱民656.1类抗抑郁中药新药柴归颗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山西大学高晓霞66“活性污泥-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工艺开发与中试山西大学吕俊平67不同来源大气颗粒物与学生哮喘-过敏-湿疹队列研究山西大学张昕68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山西大学曹付元69困难立地外生菌根-植物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山西大学刘勇70山西省畜禽养殖业氨气排放对灰霾形成的影响及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山西大学耿红71工业废水典型污染物毒性效应数据库构建及多级水质生物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山西大学刘娜72电流激发催化降解泳池中尿素关键技术开发山西大学陈安平73矿区土壤污染诊断与健康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示范山西大学李广科74脱硫石膏藕合含硅铝固废粉体胶凝材料的研究山西大学李宪军75虾青素抗运动氧化研究山西大学吴丽君76面向脑卒中患者的远程康复大数据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山西大学靳祯77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化研究山西大学刘敏78高值利用粉煤灰及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山西大学范恩海79黄芩地上生长部位抗衰老应用研究山西大学周玉枝80热泵耦合城市供暖系统的结构配置与优化山西大学郝艳红81优秀射箭运动员不同阶段脑机能变化与脑波诱导训练效果的研究山西大学李建英82CO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关键催化技术研究太原理工大学陈树伟83供热系统动态热负荷自适应调控云平台的研发与示范太原理工大学张兴惠84压缩-喷射耦合式分级利用太阳能的空气源热泵新技术太原理工大学李风雷85城市道路灾害精准识别与预警技术太原理工大学刘丽86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城市植被生态分析与研究太原理工大学李海芳87基于污泥改性固化技术制备生态营养砖资源化工艺示范研究太原理工大学苏冰琴88基于绿色合成纳米铁的污泥处理及无害化堆肥处置太原理工大学郭波89基于边缘类脑认知计算的故障图像实时分析模型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张兴忠90基于近紫外芯片的高品质LED绿色照明关键技术研发太原理工大学张爱琴91基于静息态功能脑网络的抑郁症临床诊断系统应用研究太原理工大学郭浩92山西煤田采空区建筑物地基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冯国瑞93山西省脑卒中大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太原理工大学张雪英94废菌棒生物质活性炭处理含铬和苯胺废水技术研究太原理工大学李红艳95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质及工程控制太原理工大学董晓强96晋系早期木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太原理工大学王崇恩97煤矿井下多目标视频分析与安全预警系统太原理工大学郝晓丽98生物固体土地利用关键技术及风险管控一体化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张卫珂99类芬顿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太原理工大学高丽丽100采空区下特厚煤层采动隔水性演变及地下水库响应机制太原理工大学杨永康101面向高排放标准的同步亚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工艺处理高浓度屠宰废水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周鑫102高瓦斯易燃煤层切顶成巷开采条件下采空区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防治技术开发与示范太原理工大学王飞103黏性-砂性土层中既有混凝土桩基础的再利用设计方法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巨玉文104藻类强化湿地技术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太原师范学院石瑛105边缘计算环境下智能视频监控数据处理研究太原师范学院穆晓芳106中药渣高效安全栽培食用菌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长治学院靳志强107复合型氧化锌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含酚废水研究中北大学王海芳108多关节等长肌肉收缩功能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发中北大学吴剑109水力空化强化高级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中北大学晋日亚110环保型不锈钢盐酸酸洗工艺及酸洗废液资源化回收技术中北大学高建峰111紫苏精油天然食品防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中北大学李会珍112表面印迹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贵金属富集回收性能的研究中北大学安富强113miRNA用作黑色素瘤诊断和治疗分子靶标的应用山西农业大学朱芷葳114基于微藻培养的畜禽废水综合利用联产功能性饲料耦合关键技术研发山西农业大学崔红利115山西道地药材连翘良种筛选及规范化采收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吴玉香116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山西农业大学武小钢117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任芬118功能化氮化碳纳米探针的组装和诊疗一体化构建山西医科大学卞伟119双槽沟舌侧托槽-牙槽骨-颞下颌关节”正畸系统的虚拟建模与实验研究山西医科大学武秀萍120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山西省流感及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气象预警系统研究山西医科大学仇丽霞121基于系统思维的转录组大数据药物重定位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山西医科大学贺培凤122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Th细胞免疫失衡的研究及药物干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周荣123山西人群心源性猝死易感基因的遗传学诊断及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山西医科大学张更谦124康复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衡及神经肌肉整合功能的临床研究山西医科大学袁淑娟125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设计及生物效应评价山西医科大学乔洁126速效局部麻醉药—复方利多卡因微乳凝胶的研发山西医科大学田青平127靶向抑制血栓的一类新药cKfR的研发山西医科大学杨涛128冠心病患者HDL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边云飞129自供能减泥护膜一体式污水处理器升级换代改造的关键技术研发太原工业学院朱开金130基于山西省非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太原科技大学范沁红131基于敏感元作用大跨弯连续梁桥动力特性研究太原科技大学晋民杰132用于废弃场地沙土中有机污染物的吹脱及催化氧化耦合工艺研究太原科技大学李秉正133纳米铁氧化物对土壤砷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太原科技大学霍丽娟134赤泥多级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太原科技大学冯国红135间套作系统强化修复焦化废弃地土壤关键技术研究太原科技大学郭晓方136高碳铸钢轧辊激光熔覆Fe基陶瓷复合层工艺开发太原科技大学赵春江137基于TDLAS技术的无人机载CH4遥感检测系统太原科技大学李传亮138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太原科技大学江连运139旅游与增强现实的融合发展——“晋情游”AR手绘地图的创新应用山西传媒学院董立荣140大同地区小杂粮种植质量安全性印迹分析研究山西大同大学李宝园141大同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测查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山西大同大学薛志林142山西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与试点模式比较研究山西大同大学段爱旭143山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山西大同大学肖海雁144疏肝补肾化湿方联合经典治疗在内异症及PCOS不孕症中的研究山西大同大学朱壮彦145石窟文物表面裂隙变化机理的研究山西大同大学龚明权146基于互联网+的空巢家庭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张年萍147醇基燃料气化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杨森148从炎性因子和自主神经调控角度探讨房颤的中医方剂干预山西中医药大学胡志耕149近端胃切除术SOFY吻合法和Roux-en-Y吻合法抗反流效果的对比研究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胡文庆150傅山风湿外治方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郝慧琴151基于IF-IR相应与拟人胃肠转化以筛选转归IR的经方并研发载药食品山西中医药大学张希春152基于“和法”理念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与生活质量评价山西中医药大学王健153太原市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患者家属的角度山西中医药大学孙建萍154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辨体取穴、药物贴敷的临床对照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赵勇155子午流注施护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山西中医药大学马淑丽156山西酸枣资源综合利用与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杜晨晖157破格救心汤临床应用规律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严芳158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外敷中药换药促进愈合的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王彩星159贾跃进名老中医和解枢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吴秋玲160黄芪养生酒的研究开发山西中医药大学周然161黄芪多糖促血管化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构建山西中医药大学张育敏162黄芪小核酸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柴智163因时制宜温阳膏干预阳虚体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陈燕清16450例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特征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赵烨1653D打印技术在疝外科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峰166cN0期口腔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子标志物筛选及功能验证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欣荣167GDM及胰岛素水平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对母婴近远期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海澜168miR-30a-5p对MTA1基因的调控及其与喉癌恶性表型关系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海利169OCTA定量分析POAG患者病情进展的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雁杰170STAT3与结肠癌组织中自噬改变的关系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晓丽171不同脏腑气虚症表现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海飚172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贾春梅173低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低剂量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郎小娥174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聂丽霞175基于DPAP医疗大数据平台下糖尿病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齐昊176基于磁共振多模型DWI的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问题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马彦云177基于能量代谢调控的百合地黄汤治疗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武嫣斐178壳聚糖复合纳米银乳胶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春179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与防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双卫兵180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舌、腭部和下颌骨形态及位置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彤彤181家族性骨性Ⅲ类错颌遗传基因新关联位点及ARHGAP21的差异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小琴182山西高血压患者盐摄入评估与盐敏感相关易感性基因调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段丽琴183应用PET技术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循环病变的疗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陈还珍184放射性核素病房辐射实时监测系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素云185新型可注射具有生物活性导电支架材料Ppy-Chi的研发及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姜增誉18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栗红187极性蛋白ASPP2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机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瑞188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瑞栋189第三代双源CT双低技术在冠脉和头颈血管联合扫描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华190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脑卒中后工作记忆下降的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武俊英191茶多酚对老化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及前瞻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萍192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左房时相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建萍193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组织荧光显像技术在多学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东文194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吲哚菁绿识别前哨淋巴结技术探索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三元195颅脑创伤后内皮祖细胞及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黄忻涛196麻醉恢复期患者低体温易发因素和高危人群的护理对策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马涛洪197Ang2经PI3K/AKT/mTOR途径促心梗大鼠心肌缺血区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贾永平198Cav-1在高氧诱导肺损伤中对TLR4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新日199改进冲管法与传统冲管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测定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连芬萍200急重症胸痛患者一站式CT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优化使用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月英201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对肺部磨玻璃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新文202survivin调控CD4+T细胞分化防治气道过敏疾病前瞻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薛金梅203TRE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孙新刚204乳腺癌相关lncRNA筛选及新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周永安205低剂量白介素2免疫调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CMV/EBV重症感染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彩虹206体外吸附(灌流)技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燕207医务人员体液喷溅职业暴露现状与标准预防管理模式下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侯冉208叶酸在宫颈癌防治作用中的研究及临床意义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209山西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对策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段金菊210淋球菌porB和tbpB基因分型与其头孢曲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组织单位 项目负 责人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4
24
汾西县金蝌蚪养殖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张国红
黄粉虫精细化养殖示范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5
25
汾西县钰铭种植专业合作社
贫困地区食用菌周年化种植示范
临汾市科技局 穆光远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6
阳泉市科技局 吴戈
11
不同因素影响下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移动速 率研究及新型高效水溶性磷肥研制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运城市科技局 樊存虎
12 果树植保无人机研制开发及应用
山西天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运城市科技局 王伟
13
葡萄籽提取物对小麦粉面条的影响和品质评 价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山西宝达菇业有限公司
长治市科技局 王宇宏
7 银杏生物硒醋生产工艺研究
山西银杏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 太原市科技局 王兴华 司
8 肉羊规模化、标准化、现代低碳养殖技术体 五寨县玉源养殖场 系研究
忻州市科技局 索觅如
9 2BM-4A小籽粒杂粮膜侧播种机研制
五台县城园丰农机制造有限公 忻州市科技局 谢建华
司
10 阳泉市规模化生态养驴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2 22
圪台头村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项目
23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3 中药材特色美丽乡村建设
汾西县绿阳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汾西县圪台头食用菌农民专业
临汾市科技局 合作社联社 汾西县文兵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陈建民 杨旭旭 靳璐岩
1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14 杂粮副产品在家兔饲料中的利用研究
右玉县栋梁兔业专业合作社 朔州市科技局 冯国亮
山西省大同市植物保护植物检
15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大同市科技局 姚继唐
疫站
16 鲜蚕蛹食品研发及加工
阳城县永丰源制丝有限公司 晋城市科技局 苏学红
17 有机无机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 晋中市科技局 林琭
山西农业大学
50 富硒谷子种质筛选及富硒分子机理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
谷子抗旱种质资源筛选与抗旱转录因子的鉴
51
山西农业大学
定
52 功能型有色小麦新品系的选育
山西农业大学
53 高产富硒大豆新品系选育
山西农业大学
54 诱发突变选育绿豆新品种
山西农业大学
55 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山西农业大学
苦荞薄壳种皮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标记
38
山西中医药大学
筛选研究
39 枣芪参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的研究
山西天骄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水利厅 王小平
山西省卫健委 贺润丽
山西转型综改 示范区管委会
李涛
40 吕梁沿黄地区抗裂优质红枣品种选育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林业厅 史敏华
41 畜禽粪污无害化快速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及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机局 刘春生 关键装备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杜宾
4 低排高效营养技术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综合 太原康牧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张洁
畜禽粪污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耦合资源能源多 山西玉衡同创环境技术有限公
5
太原市科技局 焦翔翔
效协同回收
司
6 益生菌在犊牛腹泻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娄烦县万顺源农牧发展有限公 太原市科技局 王国艳 司
山西省科技厅 张玉萍
2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46
污灌区土壤-作物体系复合污染效应及其人 体健康风险研究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47 野生棉优良性状导入陆地棉种质创新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
48 功能杂粮糜子优异淀粉性状种质资源的创制 山西农业大学
49 谷子高产抗旱优质新品系的选育
18 鲜食红枣新品种培育
山西省太谷县绿美园林绿化工 晋中市科技局 张隆德 程有限公司
草莓新型种质创制及原种苗制备技术升级和 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
19
晋中市科技局 尚勇进
应用示范
限公司
20 气候变化对临汾市农业生产影响的技术研究 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
临汾市科技局 狄晓英
21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1 玉露香梨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
26 玉露香梨密植旱丰技术示范
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刘耀山
27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7 山西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公共服务资金
汾西县科惠农副产品科技开发 中心
临汾市科技局
曹玉贵
核桃“一高两低”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 汾阳市晋龙核桃苗木有限责任
29
吕梁市科技局 冀中锐
究
公司
42 农田残膜清除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机局 张一峰
43 功能型秸秆有机肥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机局 姚平喜 开发研究
44 山西地区蹄盖蕨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山西省科技厅 郭春燕
45 平菇母种脱毒技术研究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倒伏、抗青枯适机收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 种选育
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
2 八角茴香对番茄灰霉的抑菌活性和制剂研究 太原学院
组织单位 项目负 责人
太原市科技局 崔贵梅 太原市科技局 李少华
3 植物锈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和应用研究 太原学院
山西省气象局 秦春英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山西省经济林果影响的
34
山西省气候中心
评估技术研究
山西省气象局 李燕
35
鹿皮胶功能食品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研 发
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
张争明
36 果园实用新型机械的研制及应用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水利厅 李建民
37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与示范
壶流河流域低重金属富集量优质谷子种质的
56
山西大学
筛选
57
谷子杂种优势关键基因的挖掘及杂交新品系 选育
山西农业大学
30 核桃青皮功能成分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山西省吕梁学院 研究与示范
吕梁市科技局 杨卫民
31 山西省家禽H7N9流感防控技术研究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西省农业厅 王仲兵
32
真菌毒素多色可视化App快速检测技术及装 备研究
山西省饲料兽药监察所
山西省农业厅 武晋孝
33 黄土高原设施水果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